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出自KMU Wiki

在2014年11月22日 (六) 23:56由Iman627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一、 作者簡介

白先勇作者簡介 白先勇, 民國二十六年生, 廣西桂林人。台大外文系畢業, 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 〈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 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民國四十一年來台 與父母團聚。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定居,民國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 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民國八十三年退休。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 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 手稿。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 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 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 《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 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 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目前致力 撰寫父親白崇禧將軍的傳記,本書為資料豐碩的圖文傳記



二、 本書摘要

臺北人這本書是由十四篇短篇小說所組成,偏偏獨立,也都各具特色。每篇小說的 時代背景一致,都出生于中國大陸,民國初年時隨著國民政府遷臺,只是身份地位 皆不同,從社交界名媛到低級舞女,從教授到小吃攤老闆娘,甚至是從平凡低賤的 男僕到戰功彪炳的大將軍。經過數十年歲月,他們都變為中老年人,而他們曾經有 過的那段難忘的過去,或多或少都影響了他們在台灣的生活。 從每則短篇故事中臺北人,很明顯得看到過去蘊含在臺北人表層面的意涵 下,書中的人物概括了臺北人生命中的過去與現在,囊括了臺北都市社會階級的各 階層,今昔對比,字裡行間,白先勇作者透過用字遣詞上,筆觸傳達出發自內心的 感慨,特別是外表與實質的意義是本書最大的反諷。



三、 佳句摘錄

《一把青佳句摘錄》

原來朱青瑯是一個十八、九歲頗為單瘦的黃花閨女,來做客還穿著一身半新舊直統子 的藍布長衫,襟上掖了一塊白綢子手絹兒。頭髮也沒有燙,抿得整整齊齊的垂在耳後。腳 上穿了一雙帶絆的黑皮鞋,一雙白色的短統襪子倒是乾乾淨淨的。我打量了她一下,發覺 她的身段還未出挑得週全,略略扁平,面皮還泛著些青白。可是她的眉眼間卻蘊著一脈令 人見之忘俗的水秀,見了我一逕半低著頭,靦靦腆腆,很有一股教人疼憐的怯態。 她歪倒在床上,臉埋在被窩裏,抽抽搭搭的哭泣著。她身上仍舊穿著新婚的艷色絲旗 袍,新燙的頭髮揉亂了,髮尾子枝枒般生硬的張著。一床繡滿五彩鴛鴦的絲被面吃她搓待 至是皺紋。在她臉旁被面上,卻浸著一塊碗大的濕印子。她聽見我的腳步驚坐了起來,只 叫出一聲「師娘」,便只有哽咽的份兒了。朱青滿面青黃,眼睛腫得眯了起來,看著愈加 瘦弱了。 朱青梳洗過了,換上一件杏黃色的薄綢長衫,頭上還綰了一根蘋果綠的絲帶,嘴上也 抹了一些口紅,看著十分清新可喜。起初朱青還非常開心,跟我有說有笑,到了六點多鐘 的光景,她便漸漸緊張起來了,臉也繃了,聲也噤了,她一邊織著毛線卻不時的抬頭去看 桌子上那架電話機。我們左等右等,直到九點多鐘,電話鈴才饗了起來。 我走到朱青跟前,從別人手裏接過一碗薑湯,用銅匙羹撬開朱青的牙關,紮實的灌了 她幾口。她的一張臉像是劃破了的魚肚皮,一塊白,一塊紅,血汗斑斑。她的眼睛睜得老 大,目光卻是散渙的。她沒有哭泣,可是兩片發青的嘴唇卻一直開合著,喉頭不斷發出一 陣陣尖細的聲音,好像一隻瞎耗子被人踩得發出吱吱的慘叫來一般。我把那碗薑湯灌完 了,她才漸漸地收住目光,有了幾分知覺。


《歲除佳句摘錄》

除夕這一天,寒流突然襲到了臺北市,才近黃昏,天色已經沉黯下來,各家的燈火, 都提早亮了起來,好像在把這一刻殘剩的歲月加緊催走,預備去迎接另一個新年似的。 長春路底的信義東村裏,那些軍眷宿舍的矮房屋,一家家的煙囪都冒起了炊煙;鍋鏟 聲、油爆聲,夾者一陣陣斷續的人語喧笑,一直洋溢到街上來。除夕夜已漸漸進入高潮─ ─吃團圓飯的時分了。 信義東村五號劉營長家裏的燈火這晚燒得分外光明。原來劉家廳堂裏的窗臺上,正點 著一雙尺把高,有小兒臂粗的紅蠟燭,火焰子冒得熊熊的,把那間簡陋的客廳,照亮了許 多。 他那一頭寸把長的短髮,已經花到了頂蓋,可是卻像鋼刷一般,根根倒豎;黧黑的面 皮上,密密麻麻,盡是蒼斑,笑起來時,一臉的皺紋水波似的一圈壓著一圈。他的骨架特 大,坐著也比旁人高出一個頭來,一雙巨掌,手指節節瘤瘤,十隻樹根子似的。他身上穿 了一套磨得見了線路的藏青嗶嘰中山裝,裏面一件草綠毛線衣,袖口露了出來,已經脫了 線,口子岔開了。他說話時嗓門異常粗大,帶著濃濁的川腔。 驪珠紅了臉笑了起來,俞欣也稍顯侷促地陪笑著。驪珠是個嬌小的女孩子,鮮紅的圓 臉上一雙精光滴瀝的黑眼睛,看上去才不過十六七,可是她已經在陸總當了兩年護士了。 俞欣坐在她身旁,腰幹子挺得直直的。他穿了一套剛漿洗過,熨得稜角畢挺的淺泥色美式 軍禮服,領上別了一付擦得金亮的官校學生領章,繫著一條黑領帶,十分年輕的臉上,修 剃得整整齊齊,顯得容光煥發,剛理過的頭髮,一根根吹得服服貼貼的壓在頭上。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佳句摘錄》

他們是在基隆附近,一個荒涼的海灘上,找到王雄的。他的屍體被潮水沖到了岩石縫 中,夾在那裏,始終沒有漂走。舅媽叫我去認屍的時候,王雄的屍體已經讓海水泡了好幾 天了。王雄全身都是烏青的,肚子腫起,把衣衫都撐裂了;他的頭臉給魚群叮得稀爛,紅 的紅,黑的黑,盡是一個一個的小洞,眉毛眼睛都吃掉了。幾丈外,一陣腐屍的惡臭,讓 得人直要作嘔。要不是他那雙大得出奇的手掌,十個指頭圓禿禿的,仍舊沒有變形的話, 我簡直不能想像,躺在地上那個龐大的怪物,竟會是舅媽家的男工王雄。 發覺原來他竟高大得出奇,恐怕總有六呎以上,一顆偌大的頭顱,頭皮剃得青亮,黑 頭黑臉,全身都黑得烏銅一般發出了亮光來,他朝我咧著嘴,嗤著一口的白牙齒,有點羞 赧似的,一直搓著他那雙巨掌,他的十個指頭卻圓禿得有點滑稽。他穿舊一絛洗得發了白 的軍褲,膝蓋上沾滿了泥草。 有一次,我看見王雄獨個兒坐在屋簷下,腳旁邊地上擺者一大堆紅紅綠綠的玻璃珠 子,他手裏拈著根金線,聚精會神的串著那些珠兒。當他伸出他那雙黑禿禿的巨掌,滿地 去捕捉那些滑溜亂滾的玻璃珠子時,顯得十分的笨拙有趣。那天麗兒回家後,王雄在花園 裏,便替她戴滿了一身玻璃珠子串成的手釧兒和項鍊子。麗兒頭上戴了兩圈,兩隻膀子上, 一邊箍了五六個,她把鞋子也踢掉了,打了一雙赤足,撈起了裙子,露出她雪白的腿子來, 她的足踝上,也套了好幾個五彩玻璃腳圈子。麗兒嘴裏咿呀唔呀的唱著笑著,手裏拏著兩 毬艷紅的杜鵑花,揮動著她那白胖的小膀子,在那片綠茸茸的草地上,跳起她學校裏教的 山地舞來。王雄也圍著麗兒,連蹦帶跳,不停的拍著他那雙大手掌。他那張大黑臉脹得鮮 紅鮮紅的,嘴吧咧得老大,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齒來。他們兩個人,一大一小,一黑一白, 蹦著跳著,在那片紅紅的花海裏,載歌載舞起來。 母親說過,舅媽是個神經極衰弱的女人,一輩子專愛講鬼話。當我走到園子裏的時候, 卻赫然看見那百多株杜鵲花,一毬堆著一毬,一片捲起一片,全部爆放開了。好像一腔按 捺不住的鮮血,猛地噴了出來,灑得一圈子斑斑點點都是血紅血紅的,我從沒來看見杜鵑 花開得那樣放肆,那樣憤怒過。麗兒正和一群女孩子在園子裏捉迷藏,她們在那片血一般 紅的杜鵑花叢中穿來穿去。女孩子們尖銳清脆的嬉笑聲,在春日的晴空裏,一陣緊似一陣 的盪漾著。



四、 心得感想

<永遠的尹雪艷>

在臺北人這本書中常常會出現很多以前在百樂門等舞廳瘋迷一時的人們,在這之中的名利 以及經過時間後剩下來的舊名,人們受過物換星移可能曾經的榮耀已不在,尹雪艷永遠都 還是那個尹雪艷,都擁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不抹胭脂不做特別的裝飾白白淨淨,做的每 個動作,其他人都不甚雅觀,而她做起來卻是有一番風味,這樣一個吸引人的女子在舞廳 讓人很想目睹她的風采,也因為她的出色出名讓同行的姊妹不經散播謠言,說跟她沾上邊 的人不是敗家就是喪命,也因如此更多想嘗嘗冒險的人紛紛來沾沾這位女子,也吸引很多 多金的追求者,最後一位洪大老闆修掉妻子,讓尹雪艷成為了洪太太,但最後也是敵不過 雪艷的煞氣,也丟了官職喪盡家產,最後她離開他遷居於台北一座高級住宅,也成了大家 都愛去的宅邸.而尹雪艷也是個稱職的主人,讓大家紛紛愛去感到賓至如歸,以前的舊頭 銜在她口中喊起來就是格外的舒爽,吳老闆是雪艷的乾爹常常來作客,在他六十大壽吳老 闆的姪子也來這氣派宅子的宴會,後來也迷上了雪艷卻終至悲劇,在姪子的喪子當晚,宅 子依然有著牌局,吳老闆的排格外的好,笑著笑著卻哭了. 臺北人這本書是很多小故事組成的,每一個故事又是特別的生動,最迷人之處就是結 局給人無限的想像有如電影,有時會覺得裡面似乎在訴說著什麼感覺,卻無法單純的看著 故事直接了解作者想說的話,而讓人想一看再看,反覆思考裡面的意思,但是也許裡面沒 有特別想要表達出的涵義,而是在描述那個時代與背影下的台北,在那個時候大家的生活 以及想法,顯現出的一個故事. 永遠的尹雪艷,主角是個一般人無法達到的腳色,有個先天上的迷人魅力,以及素淨 的外表,而她永遠都有個自己的步調自己的不乏,彷彿不會被人所牽動,永遠的當個自己, 而且能吸引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讓人離不開她,最後的一幕在吳老闆的姪子喪禮後,很反向的在晚上還約了一桌牌,好像沒被喪禮的悲傷給襲捲,而且那晚的牌運特別好,反向 的一種諷刺著,但是在吳老闆喊著自己有多幸運時,眼中的淚還是滾滾落下,是不是當時 代的一種壓抑難過,雪艷也還是依然的說了幾句,用她的話鼓勵著大家. 在讀書會之中,與大家分享一篇篇的故事得出來的心得,在那個時代富商的老婆,雖然 是擁有很多富華的物質生活,一心為家為夫,在家中支撐丈夫的那個五分心有三分要留給 事業的理念,女人外表風風光光,內心卻充滿寂寞,對於老公在外面舞廳瘋迷著舞池的女 子,自己卻無能為力,畢竟已經沒有像外頭的女子有著那番的美貌和榮姿.


<一把青、歲除、那血一般紅的杜鵑花>

<一把青>

一把青是以朱青和師娘為主要角色,兩人的丈夫皆從事相同職務,朱青的丈夫郭軫甚 至為國捐軀,而朱青、師娘和師娘丈夫也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但師娘的丈夫在路途一 命嗚呼,朱青和師娘也失去聯絡。 此篇是從師娘的角度觀看朱青,由師娘來交代整個時空背景、 包括看到朱青的改變,不管是外貌抑或對愛的執著與幻滅,都有相當鮮明的對比,但結局 卻是如此哀戚,看似忘卻過去的朱青,內心實而停留在過去的朱青,作者在此賦予她的, 終究是以悲劇性結局來結束朱青逃離不開的宿命糾葛。 白先勇善用對比,以今昔對比,時空轉移等手法,將朱青前後生活的差異,做一個更 深、隱含在內的旨意,尤其對愛情的態度便是明顯的對比。


<歲除>

歲除的故事大綱:剛跨過一個新世紀的除夕夜裡,年終歲尾的氣息正濃,在軍醫院大 廚房工作的退役老兵,賴鳴升等一行人的年夜飯與話家常,他們遙想那年的勇、提起在大 陸抗日從軍時期的種種。 白先勇不僅描摹人物寫實至極,如賴鳴升的細數戰功,大口鬥酒神情等,無不畫面湧 現,也讓我們了解,小說情節的現場時間雖短,主角回憶的時空背景卻如此難以割捨與長 遠,故事就在除夕的鞭炮聲之下終了,給人一種今昔非筆的畫面。而本篇主角,也就是俗 稱的台灣老兵,藉由此小人物縮影,來品賞這位既台北人,又非道地台北人的小小回憶錄。 這讓我不禁比較:播遷來台的「台北人」,一個充斥現實、絕望與腐朽的氣息。對比 大陸時期的美好,更是很大不同,藉此對比,讓這本書《台北人》,簡易好讀,卻又具復 雜性的作品,除了深入了解作品之含義,也得以一窺隱藏白先勇想要表達的人生態度,這 也是我們所要深入探討此書的一大特色呢。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

白先勇之短篇小說集《臺北人》,裏頭的十四個短篇各有其特色與共通點。其中,〈那 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更是令我愛不釋手且捉摸不定之篇幅,除了故事名稱提到的杜鵑 花,與鮮明的人物描摹,大量隱喻與象徵手法,更是如何的呈現出這篇的精彩,不斷地以 倒敘法、順敘法來回呈現,除了讓我們時而跳脫出這個框架式寫法,也讓我看了此篇的隱 喻後,更是直冒冷汗與佩服作者之筆!著實佩服白先勇先生的精譬寓意,也對於更多有研究 白先勇先生的作者感到佩服,多虧他們的學問與細心,竟能看出這多麼有趣且直接的內涵!


<冬夜、國葬、孤戀花>

歲月的輓歌---《台北人》

《冬夜》一篇,主要敘述留美學成歸國的吳柱國教授與老同學吳嶔磊教授的深夜對談 ---兩人曾參與民國初年五四運動,那個學生拋頭顱灑熱血的年代、人人夢想留學歐美、崇 敬「賽先生」的時代。然而對照今日,嶔磊教授只不過是一名居住在古老日式房中,在大 學默默教授拜倫的小教授,過去的榮光早己不再。 然而,他始終維持著一點點的夢想,當在美國有所成就的同學回來時,他依舊提出希 望---希望能一員年輕的美夢,去美國教書、見識。 他是《台北人》一書中,活得最積極的人之一了。當和老朋友述說起五四熱血的時候, 他依稀記得年輕時的衝勁。儘管遭受新一輩許多對五四運動的謾罵與批評,他依然崇尚那 個自己自由揮灑的年代。 我們不應該讓熱情輕易逝去,不是嗎?就算當下看似渺茫,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能讓我們繼續走下去。 《國葬》描述在曾經於抗日時代打遍江山的李將軍葬禮上,忠心耿耿的部下秦義方來 送最後長官一程,不料卻遭受的年輕士兵的誤解,也目睹許多往日驍勇善戰,撤退來台後 苟且偷生的夥伴。 我很喜歡秦義方對於自己老當益壯的氣概,他不願讓年輕士兵攙扶、堅持坐上送長官 最後一程的靈車。然而,送行者多是老夥伴,鮮少年輕人,有多少少年明白抗日戰爭那一 寸山河一寸血的煎熬? 現代的年輕人,有多少人還記得長輩們胼手胝足的奮鬥?有多少人感懷當今台灣經 濟、民生的繁榮,背後那些默默無名的英雄?可能是我們的父母親,可能是我們的師長, 有時雖然我們不喜歡他們自以為是的威權,但,我們依舊該給他們基本的敬重,因為有他 們,才塑造我們今日的便捷與舒適。 《孤戀花》將時代悵惘推向毀滅性的結局。昔日酒家大姐頭阿六,出於同情(亦有一 說是同性戀情誼)讓年輕歌妓小姐娟娟與她同居生活,每次看到娟娟被酒客逗弄騷擾,只 能默默的關懷她,尤其在知道娟娟從小悲慘的家庭後更是為之心疼不己。不料娟娟卻愛上 一位黑道客柯老雄,任憑柯老雄凌虐、蹂躪她,在某夜當柯老雄要對娟娟再次施暴時,娟 娟卻發瘋將他打死,從此被送入瘋人院,如同她的母親被當成豬虐待後的精神崩潰。 《孤戀花》是《台北人》一書中最讓人不勝唏噓的篇章之一。娟娟的悲慘家世,造就 她的精神挫敗,對自已近乎絕望的放棄,任憑酒客撫摸騷擾、毆打凌虐,依舊擠出那絲僵 硬的微笑……社會上有多少人,因為家庭的不滿,而導致往後人際關係的問題?甚至因為求學階段許多面向的被侵害(例如霸凌),而演變成自己也為那樣的人?我們應當多對那 些看似孤獨的靈魂給予關愛,而非藉機嘲弄、揶揄一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並非全然 的正確,許多人的遭遇確實值得我們給予憐憫與祝福。 再者,我更看到傳統男性霸權主義。《孤戀花》的女人,全是被男人所害。不論是性 侵娟娟的父親、毆打歌妓的日本酒客,全都能看到傳統社會中,男性如何將女性物化、商 品化的行為,白先勇身為同性戀,比起許多男性文學多了幾分陰柔,更對女人在傳統階層 悲慘的命運做了寫實且無奈的控訴。很慶幸今日活在這個女權逐漸進步的年代,雖然還有 很多路要走,但我真的不想再看到女人被社會所物化欺壓的情結了。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國葬>

臺北人這本書是由十四篇短篇小說所組成,偏偏獨立,也都各具特色。每篇小說的時代背 景一致,都出生于中國大陸,民國初年時隨著國民政府遷臺,只是身份地位皆不同,從社 交界名媛到低級舞女,從教授到小吃攤老闆娘,甚至是從平凡低賤的男僕到戰功彪炳的大 將軍。經過數十年歲月,他們都變為中老年人,而他們曾經有過的那段難忘的過去,或多 或少都影響了他們在台灣的生活。 從每則短篇故事中臺北人,很明顯得看到過去蘊含在臺北人表層面的意涵下,書中 的人物概括了臺北人生命中的過去與現在,囊括了臺北都市社會階級的各階層,今昔對 比,字裡行間,白先勇作者透過用字遣詞上,筆觸傳達出發自內心的感慨,特別是外表與 實質的意義是本書最大的反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白先勇作者在書前引入了劉禹錫的烏衣巷為這本書的開頭,卻也道盡了書中「台北人」的心酸。過去 風光一時的達官顯貴,然而如今卻是時過境遷的平民百姓。十四篇故事的主角皆因為大陸 淪陷而播遷來台成了「台北人」,但在他們的心中,在大陸的那一段過往似乎很難抹滅。 大多數人都沉迷於昔日的生活,也在那之中迷失了自己,而不願適應新的環境。這一切都 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在台灣的新生活,成了一群緬懷舊事的人們,但畢竟那個「當年」已不 存在…… 在「金大班的最後ㄧ夜」中,白先勇先生以其細膩、略帶哀愁的筆調,刻畫出歷經五零年 代上海風華,到至今感嘆歲月流逝,昔日溫存的舞女領班退休從良的最後ㄧ夜。故事的主 角,金大班,已是一名縱橫舞廳數十年老練的風塵女子,在上班的最後一晚,回顧自己的 一生,進而道出那段獨特的年代。時空背景回到遷台前大陸沿海的不夜城-上海,燈紅酒 綠、華燈四起、醒目的招牌上閃爍著刺眼的光輝,大街上人來人往,不時有達官貴人的黑 頭車摻雜其中。此時的金大班,正是黃浦灘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政商名流口耳相傳的當 紅舞女,不知有多少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為她拋妻兒、撒金錢。再回到台北夜巴黎舞 廳,金大班已年近四十,即將脫離苦海,成為整日只需搖扇子的老闆娘,時間的不留情固 然是她苦惱的原因,不過,真正令人嘆息的仍是那過往的光榮,那種榮耀,那種意氣風發, 似乎是在台北的二十年所難以匹敵的,也使得身為「台北人」之一的金大班,在喜悅之餘, 仍有些許惆悵。文中,金大班曾不屑地說,夜巴黎的舞廳還沒有上海百樂門的廁所寬敞, 並不只一次地強調台北的不足和上海的繁華,顯現出她和其他的台北人一樣,縱使在爭逐 聲色犬馬的風月世界,還是有掩不住的淒涼。 在最後一則故事「國葬」中,白先勇描寫昔日偉大的老將軍與其過去部屬秦副官觀 一起並肩作戰的深厚情感,那份革命情誼遠超越了隨從的附屬關係。由於老將軍的逝世,過去的風光猶如作日發生似的映入眼簾,回憶著往事,秦副官心中無限感慨但卻無能為力 的挫折感,深深觸動我的心。另一方面,從老將軍靈堂的佈置到出殯聲勢浩蕩的隊伍,可 見當代的軍閥的地位之重要。然而昔日遠征的戰功,如今卻全軍覆沒,這樣的滄桑感讓這 些北伐的長官們個個放聲大慟。 白先勇寫了十四個故事,但也寫出了十四種對過去的執著,不過時間是持續流動著的,過 去的美好就讓它永遠留在心中,我們應該做的是讓「現在」變得更加美好。或許每個「過 去」都曾經是「現在」,但人無法永遠活在過去,總該有面對現在的一天,然後準備好自 己,迎向未來。也許要踏出去的那一步是很困難,不過如果沒有第一步就不會有第二步、 第三步……那這樣我們就無法遇見未來了,也許在那之後一切將會不一樣,所以「活在當 下」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大課題! <思舊賦、梁父吟、花橋榮記> 讀完這三篇短篇故事,心中充滿無限悲涼啊!昨是今非的種種哀戚在書中,也在我心裡縈 繞不絕。在書的開頭,白先勇引用了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似乎這首詩就表達了《台 北人》裡所有令人不勝唏噓的今昔對比。好悲痛哀傷,是讀完之後很直接的感受,但轉念 一想,又覺得我們其實太過幸福了。小說描寫的那個年代戰亂頻繁、動盪不安,許多人顛 沛流離,生離死別,妻離子散是多數人人生中的戲碼,原本擁有的幸福家庭、媒妁之約、 財富地位、將為連理的青梅竹馬......種種幸福的想望,卻因為大時代的崩解也隨之瓦解了, 碎成一片片碎片,扎在心裡,觸碰一次痛一次,倉皇逃難到台灣來卻還留戀著過去,對那些已經逝去的年華與風光頻頻回首,就是不想從過去走出來吧,耽溺在總有一天能夠會到 家鄉去圓滿那些未完的嚮往,可無奈的是,時間終將流逝,絕不會為任何人停止一分一秒, 總絲毫不漏的不斷往前流,不論身分尊貴或低下,每人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他們也許 不知道就算有一天真的回去了,結果也未必會如他們心中預設的藍圖那般美好。所以我覺 得我們幸福,我們不用體會那種揪心的痛,不用經歷會糾纏一生的遺憾,不用忍受和重要 的人分離的悲痛,不用懷著虛無飄渺若有似無的期盼生活,相較於那個時代的人們,我們 過的安逸平穩,我們有家可歸,我們有情可托,我們有人可愛,沒有戰亂,不必失所,幸 福的教他們羨慕啊!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也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呢!我們該要珍惜 自己所有的。 讀完《台北人》心中悲憫之情油然而生,對於種種在險惡生活當中掙扎的小人物、曾 經在戰場叱吒風雲的大將軍、善於交際的社交名媛等等小說人物,再如何豐功偉業、英姿 煥發,生命盡頭終將塵歸塵,土歸土,英勇事蹟只得留後世說,曾經的光鮮亮麗、風華絕 代終不敵時間的沖刷而變的枯黃殘敗,一一凋零。啊!這不就是我們芸芸眾生一生的縮影 嗎?



五、 問題討論

Q:《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中,血除了指杜鵑花爆開的顏色,是否作者還有其他隱 含的用意?

A: 此篇的血,除了是杜鵑花爆開的顏色外,也是王雄的血。杜鵑花是王雄當長工時 細心照料,一手呵護長大的,杜鵑花也代表王雄剛開始對麗兒的疼愛以及被麗兒傷了心後的王雄靈魂。故事裡的小公主麗兒最喜歡杜鵑花,常常在杜鵑花叢裡蹦啊跳的,王雄很疼 這小娃兒,為她親手栽了整園子的杜鵑花,王雄的死和麗兒有很大關係。因此杜鵑花的血 一般紅的炸裂,可視為王雄死後靈魂的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