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出自KMU Wiki

在2009年5月12日 (二) 13:51由S63tgtina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讀書會成果報告:「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讀後心得

蔡姿妤 97007047

  芬蘭的教育很不同於台灣。在台灣完完全全的填鴨式教法,上課幾分鐘,下課幾分鐘(有時還沒有下課時間呢!)。吃飯只能吃多久,一切都是規定好的,身為台灣學生的我們,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適不適合,我們都得接受這一套教育體制。

  我想在一個壓迫的環境下,要學生能好好的吸收老師所教導的知識,是不太有效率的。反觀芬蘭,他們的時間可由他們自己調控,並且給學生們一個沒有太多壓力的學習環境去吸收知識。我覺得這樣才是有效率的。


蘇嘉甯 97007048

  這是一本由母親來執筆寫下的芬蘭教育剖析,身為一位母親當然相當注重孩子的教育,而她選擇讓她的女兒們在芬蘭學習,她在本書中記錄下令人感動的芬蘭教育體制和信念。   在台灣教育體制下,難以改善資源城鄉的差距,而芬蘭卻沒有這些困擾,因為他們重視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由於他們是相當重視權利和義務的國家,他們不會漠視任何一位小朋友的權益,沒有城鄉差距,重視弱勢學生,盡力輔導學生,是他們的信念。他們甚至會派遣計程車到每位孩童家,接送他們上下學,且為國家支付車費。而在偏遠地區的孩子所擁有的個人空間較都市的孩子多上幾倍。對殘障學童更是關懷,會每人配置一台筆記型電腦,還有老師會進行一對一教學,擁有的資源甚至比一般學生好。看到這種用心,實在令人動人與欣羨。

  我曾透過朋友接觸到台灣在體制外的學校,是間相當注重學生往全人發展的學校,但是在沒有政府的支持下,他們也面臨轉型的危機,我覺得這是相當讓人難過且遺憾的事:這種有意義的體制在台灣是難以生存的。

  不能說在這種芬蘭的教育體制下是完全沒有缺點,因民族文化思想的影響,可能會讓學生們較個人主義,但是我們不能漠視的是他們珍惜每個人的獨特性,沒有什麼資優班,而是引導孩子們在人生中,不會限制住為單一發展,而是鼓勵他們多方嘗試找到屬於自己的路,這是我們期許台灣教育能學習的眼光。


趙佑穎 97007052

  芬蘭的教育很成功,激發我很深的感觸,身在台灣的我長年以來都活在菁英教育的體制下,從來都不知道原來”不放棄每個孩子”是多麼重要的理念。其實所有的人都懂,每個孩子都像一顆種子,只要有適當的水溫便能成長茁壯,但是...很少有人可以貫徹這個理念,因為社會上的普世價值壓抑了個人的潛能,然而芬蘭就像教育界的一塊淨土,它實踐了美好的理念。台灣何時才能改變教育理念呢?到底還要多少孩子被犧牲,大人們才會懂教育的本質分數的高低上。看完芬蘭成功的教育,我們是否也該做些反思呢?是否該醒醒了呢?


詹晨偉 97007053

  如果說,古人的四大樂事,是他鄉遇到故知,是洞房花燭夜,是金榜題名時是久旱逢甘霖,那我要說,讀了這本芬蘭教育,真是我最大的樂事!   這本書的每頁,每字給我的感動都遠遠超出上學期讀書會的那兩本書,書上說的沒有錯,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教育,必然要對整體社會人文環境都要有所認識,而學習教育的過程和結果,卻可以因為上層人的基本理念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在台灣,每個孩子都和你我身邊周遭的孩子一樣,可愛,純真,打從小時候就學開始,他們便熱愛學習,喜好發問,但如何讓他們在課餘之後,仍然喜愛閱讀,獲取知識,如何讓他們在學業之外,保持那原有的熱情,和不滅的知識烈火,就是人們要好好探討的問題了。


彭尹 97007056

  在閱讀完之後,覺得芬蘭的教育,非常的好,在這個環境下每個孩子和你我身邊的孩子依樣,人生真的不是一場只有贏在起點的馬拉松,而是一場和自己的賽跑。所有的評估與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哪裡需要改進,考試的目的絕對不是帶給孩子挫折和成為數落他人落後和不長進的工具。善用鼓勵、運用資質優異的學生來幫助一般的學生,也使資優生了解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信任、尊重孩子,在教學中賦予了孩童責任,讓他們有獨立發揮的空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當然可以再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發展出自我個人的特色。要記住!老師,是為了學生,如何善待學生,怎樣教導才對學生有益處,從來不是為了讓學生或自己的教學成果搶第一。


王詩婷 97007063

  閱讀完本書,讓我覺得芬蘭的教育非常好的有以下幾點:(1)我發現他重視弱勢學生,而台灣以及大部分亞洲國家則是為了升學而將學生分班而將資源都用在資優班、放棄後段班導致程度跟步的學生自暴自棄,而芬蘭老師重是每位學生,弱勢學生會有老師特別教導,讓他們跟得上其他同學,因此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發展。(2)為什麼他們在沒有補習的情況下,在世界競爭力評比近幾年接奪冠,勝過從小補習的亞洲學生們,主要是他們的教學使學生能主動學習,且教師接是最優秀的人才,學生們最想做的職業也是老師,而因為主動學習的習慣,使他們離開學校後不會停止學習。(3)芬蘭教學資源的分配是平均的,作者深入鄉下學校後發現那邊的學生享用的資源和首都赫爾辛基是相同的,因此偏遠地區的學生學習程度和都市學生是一樣的,若偏遠地區這些小學校的學生上學不方便,政府甚至會派出計程車接送。(4)升學方面,芬蘭學生很容易是幸發展,學生在高中時就會探索未來的路線,他們也是拿高中成績申請大學,而讀職業類科和學術方面的人數是差不多的,並不會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讀這本書時真的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她與許多教育人士交談,並參加研討會,且文筆細膩,讓我們客觀且清楚的了解當地的教育,作者用心探討的態度與精神真是令人欽佩且值得我們學習。


蕭惇今 97007064

  芬蘭教育之始,在於母語,然而他們的母語並不是像我們的一樣只有單一種語言,他們講求的母語是真正的母語,而我們的只能說是國語,因為母語教學應該有很多種不同的,有國語、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等,因為如果語言漸漸的沒有人使用它就會變成一種死語言,所以我認為芬蘭的母語教學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教學方法。   其實芬蘭的教育有很多跟我們相似之處,可是實行卻是差了一大截,我認為差距的原因在於,我們都只是喊口號而不是實行,就拿性別平等和環保來說,他們是真的在教學中實行兩性平等,而不是只是喊喊口號,而環保也是身體力行的做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