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牙特牙Go!Go!Go! 研讀小組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11月28日 (三) 22:10由R991043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前言

特殊需求者以及身心障礙者是非常特殊的族群,存在在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對於一個高度開發的國家而言,特殊需求以及身心障礙者的醫療照護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台灣政府於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公佈「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希望這些對於醫療、教育、福利等需求的身心障礙者,可以納入被照顧的範圍內。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台灣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身心障礙的鑑定與分類將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簡稱ICF) 系統實施。 ICF完全放棄過去用疾病名稱標示「身心障礙者是少數一群身心有障礙的人」的模式,而採用對健康做說明,變革為「每個人都可能有面對身體與環境互動時發生障礙」的普及模式。 自此,促進「處於障礙情境的公民」機會平等地參與社會,成為推動身障政策的核心價值。(取自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

但是就這些特殊族群的生理、心理特質,以及當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這些特殊的病人時,應該要如何有適切地回應的這部分,實際上在過往的教學上卻是相當的少,因此,希望藉由閱讀以及有經驗的醫生的分享,讓我們能夠更加認識及瞭解這群特殊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