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十五個習慣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09年5月8日 (五) 17:1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Hsiu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快樂的十五個習慣』讀書會 主題:培養快樂的習慣,保持身心靈健康。 書名:『快樂的十五個習慣』 作者是非常認真工作、努力不懈、...) ←上一個 |
在2009年5月14日 (四) 13:21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Lovelva (對話 | 貢獻) 下一個→ |
||
第5行: | 第5行: | ||
書名:『快樂的十五個習慣』 | 書名:『快樂的十五個習慣』 | ||
- | 作者是非常認真工作、努力不懈、具有「A型性格」的日本人,其面對繁忙的行程和沈重的工作壓力(甚至必須熬夜、趕場),仍能朝氣蓬勃地面對,實在令人感佩;然另一個事實是,作者的健康也的確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諸如睡眠不足腳容易抽筋、疝氣等,然作者為工作之故仍未充分休息就快速出院、飲食不避諱可樂炸雞,就身心健康的觀點來看實在不利。與其行程滿檔,不如能在「快活」與「慢活」之間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步調;或許「動作越快越好、做得越多越好、負荷得了越沈重的壓力越好」是作者自覺最適合自己的步調,但不見得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 + | :作者是非常認真工作、努力不懈、具有「A型性格」的日本人,其面對繁忙的行程和沈重的工作壓力(甚至必須熬夜、趕場),仍能朝氣蓬勃地面對,實在令人感佩;然另一個事實是,作者的健康也的確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諸如睡眠不足腳容易抽筋、疝氣等,然作者為工作之故仍未充分休息就快速出院、飲食不避諱可樂炸雞,就身心健康的觀點來看實在不利。與其行程滿檔,不如能在「快活」與「慢活」之間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步調;或許「動作越快越好、做得越多越好、負荷得了越沈重的壓力越好」是作者自覺最適合自己的步調,但不見得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
- | 就內在而言,「反求諸己」的反省功夫確實是重要的,但要注意「中庸」和「過猶不及」的問題。在臨床個案中,常看到兩種類型的人:第一種都把責任往外推,認為出了問題都是別人的錯、環境欠他;第二種都把責任歸咎在自己身上,認為都是自己的錯。第一種人容易憤世嫉俗、不斷把問題越演越烈,第二種人則容易有過度自責、憂鬱、甚至自傷/自殺的風險。兩種人都會感受到痛苦和適應不良。其實較中庸的作法,便是冷靜清明地想清楚哪兒是「自己的責任」、哪兒是「別人的責任」、哪兒是「人力不可控制之因素」。為自己負責,把別人的責任還給別人,然後接受不可抗力之影響。 | + | :就內在而言,「反求諸己」的反省功夫確實是重要的,但要注意「中庸」和「過猶不及」的問題。在臨床個案中,常看到兩種類型的人:第一種都把責任往外推,認為出了問題都是別人的錯、環境欠他;第二種都把責任歸咎在自己身上,認為都是自己的錯。第一種人容易憤世嫉俗、不斷把問題越演越烈,第二種人則容易有過度自責、憂鬱、甚至自傷/自殺的風險。兩種人都會感受到痛苦和適應不良。其實較中庸的作法,便是冷靜清明地想清楚哪兒是「自己的責任」、哪兒是「別人的責任」、哪兒是「人力不可控制之因素」。為自己負責,把別人的責任還給別人,然後接受不可抗力之影響。 |
- | 「快樂的15個習慣」是作者近百年的人生經驗結晶,確實是值得詳讀與參考。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發展出自己安身立命之道,這套哲學應維持一定的穩定性與一致性,但也具有可被修正和調整的空間,以因應環境的需要和變化。 | + | :-「快樂的15個習慣」是作者近百年的人生經驗結晶,確實是值得詳讀與參考。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發展出自己安身立命之道,這套哲學應維持一定的穩定性與一致性,但也具有可被修正和調整的空間,以因應環境的需要和變化。 |
在2009年5月14日 (四) 13:21所做的修訂版本
『快樂的十五個習慣』讀書會
主題:培養快樂的習慣,保持身心靈健康。
書名:『快樂的十五個習慣』
- 作者是非常認真工作、努力不懈、具有「A型性格」的日本人,其面對繁忙的行程和沈重的工作壓力(甚至必須熬夜、趕場),仍能朝氣蓬勃地面對,實在令人感佩;然另一個事實是,作者的健康也的確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諸如睡眠不足腳容易抽筋、疝氣等,然作者為工作之故仍未充分休息就快速出院、飲食不避諱可樂炸雞,就身心健康的觀點來看實在不利。與其行程滿檔,不如能在「快活」與「慢活」之間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步調;或許「動作越快越好、做得越多越好、負荷得了越沈重的壓力越好」是作者自覺最適合自己的步調,但不見得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 就內在而言,「反求諸己」的反省功夫確實是重要的,但要注意「中庸」和「過猶不及」的問題。在臨床個案中,常看到兩種類型的人:第一種都把責任往外推,認為出了問題都是別人的錯、環境欠他;第二種都把責任歸咎在自己身上,認為都是自己的錯。第一種人容易憤世嫉俗、不斷把問題越演越烈,第二種人則容易有過度自責、憂鬱、甚至自傷/自殺的風險。兩種人都會感受到痛苦和適應不良。其實較中庸的作法,便是冷靜清明地想清楚哪兒是「自己的責任」、哪兒是「別人的責任」、哪兒是「人力不可控制之因素」。為自己負責,把別人的責任還給別人,然後接受不可抗力之影響。
- -「快樂的15個習慣」是作者近百年的人生經驗結晶,確實是值得詳讀與參考。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發展出自己安身立命之道,這套哲學應維持一定的穩定性與一致性,但也具有可被修正和調整的空間,以因應環境的需要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