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r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96541003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心得 性別研究自第二波婦運至今已逾30年,在二次大戰後,聯合國將消除歧視婦女公約(CEDAW)列為政策綱領,性別主流化在先近國家已被列為...)
下一個→
在2009年5月6日 (三) 10:51所做的修訂版本
心得
性別研究自第二波婦運至今已逾30年,在二次大戰後,聯合國將消除歧視婦女公約(CEDAW)列為政策綱領,性別主流化在先近國家已被列為國家政策。台灣國內婦女運動經數十年努力,性別主流化終得成為國家施政重要方向。然而在學術研究界,性別研究仍居限於自身領域,難以深及其他學科,如心理諮商與治療界,而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乃是助人第一線,如果缺乏性別意識與對社會脈絡的敏感度,可能不自覺造成求助者的反挫與受傷,或無意識中鼓勵求助者扮演性別刻板印象,期待偏見與貶抑求助者,反而損害求助者權益。
性別諮商與心理治療為諮商輔導界中具性別意識的學者,出於對國內心理治療諮商界對性別議題關注失衡的關懷下催生產出的譯作,言明在理解當事人的關切議題、治療歷程,以及諮商師在此治療性互動中扮演的角色時,需將性別納入考量的原因及其必要性,以case study的導讀方式,挑戰諮商員或心理師心中可能存在不自覺的性別刻板印象。為結構上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理論篇、基礎篇、應用篇。
概括國內現況,少有臨床心理或諮商輔導系所將性別列為主修項目,這樣的現象反映國內心理諮商輔導界對性別及性別意識的態度:需要注意,但有那麼重要嗎?性別議題也因此持續被窄化、扭曲為僅限女性的議題或相關。事實上並非如此,性別刻板印象是壓迫男性、女性、跨性別、同性戀、雙性戀等等,而非單屬「女性」才會有的問題,像行為舉止較為陰柔的男性在國高中校園易被欺壓、霸凌、邊緣化,又或社會文化賦予男性「養家者」(breadwinner)的沉重責任,鼓勵男性發展霸權陽剛氣質(無論學科、工作、身體、形象等),志向不在二、三類的男性,易被嘲諷「沒有用的人才去一類組」或被嘲笑不像個男人,不喜歡運動的男性被嘲笑「是不是男人啊?」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男性族群中的壓迫。
諮商輔導的基本精神「尊重每個個案都是獨一無二的,接納個別差異」,用白話文解釋,就是沒有人有權力決定他人如何過日子,要相信案主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但這樣的基本精神(或稱守則)在程度上,會使諮商員在「尊重差異」與「保留被壓迫的生活型態」的兩難間陷入困境,造成行動癱瘓。舉例而言,一名二十三歲的年輕女性,懷孕七月即將與男友結婚,但在婚前發現男友慣性外遇,已有多次出軌紀錄。這名女個案非常痛苦,諮商員可能會陷入困擾,不知如何運用性別意識協助當事人,同時,也擔心當事人採取行動後卻無法承擔結果,是否牴觸諮商的倫理守則(損害當事人權益)。總結來說,使諮商員難已實踐性別諮商,原因不外乎『協助個體的心理成長趨向社會化的成熟性、更適應社會』與「使個案更加鑲嵌進這壓迫性生活環境」的辯論複雜難有定論,同時,「使個案脫離傳統性別刻板印象」vs.「使個案成為與社會期許脫節的個體,也許更適應不良」的擔憂。
其實,一個功能良好的諮商師,應能察覺應用在男性與女性的理論假設及原則是不同的,察覺某些理論與模式可能剝奪及限制當事人的潛能,以及哪些對當事人特別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