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決策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9年4月29日 (三) 14:31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9514047 (對話 | 貢獻)
('''案例二''')
←上一個
在2009年4月29日 (三) 14:3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9514047 (對話 | 貢獻)
('''案例一''')
下一個→
第17行: 第17行:
=='''案例一'''== =='''案例一'''==
 +
 +理性決策,顧名思義是要在理性的前提條件下來make decision,然而這只是理論,人往往會因為當下的心情、突來的想法、瞬間的感動而做出不理性的決定;因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還是會被眼前的假像所欺騙。
 +
 +上回的作業談到高風險與低風險,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分析;至於個人的風險,往往介於風險與利潤的抉擇。試想一個小小的假設狀況,你要穩穩地贏一千元,還是要選擇有一半機會贏二千元,但也有一半機會一毛錢都拿不到?這是一般人最常遇到的狀況。倘若是我,我會選擇穩穩地拿一千塊,那是因為我個性較為保守、又或者是因為我目前手頭狀況不佳需要這穩拿的一千塊,而必須放棄有可能一半的機率獲得兩千塊!這樣的狀況或許不需要認真思考及可以決策,那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選擇穩輸一千元,或者有一半機率輸二千元,則測驗結果完全不同。這個時候這種狀況下,就必須要好好思考了,因為這個問題是在會有金錢損失的前提下,而人的本性往往是利益為出發點,因此雖然是相同價位的問題,確會讓人謹慎思考。
 +
---- ----

在2009年4月29日 (三) 14:32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理性定義

理性決策步驟


行政決策合理化的類型


優點


缺點


日常所見的理性決策


案例一

理性決策,顧名思義是要在理性的前提條件下來make decision,然而這只是理論,人往往會因為當下的心情、突來的想法、瞬間的感動而做出不理性的決定;因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還是會被眼前的假像所欺騙。

上回的作業談到高風險與低風險,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分析;至於個人的風險,往往介於風險與利潤的抉擇。試想一個小小的假設狀況,你要穩穩地贏一千元,還是要選擇有一半機會贏二千元,但也有一半機會一毛錢都拿不到?這是一般人最常遇到的狀況。倘若是我,我會選擇穩穩地拿一千塊,那是因為我個性較為保守、又或者是因為我目前手頭狀況不佳需要這穩拿的一千塊,而必須放棄有可能一半的機率獲得兩千塊!這樣的狀況或許不需要認真思考及可以決策,那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選擇穩輸一千元,或者有一半機率輸二千元,則測驗結果完全不同。這個時候這種狀況下,就必須要好好思考了,因為這個問題是在會有金錢損失的前提下,而人的本性往往是利益為出發點,因此雖然是相同價位的問題,確會讓人謹慎思考。


案例二

對日本政府「伊人質危機」決策之分析-理性決策途徑

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tw/4139/article.php?pbgid=4139&entryid=1179%3E


日本在伊拉克人質事件肇因於日本政府決定讓自衛隊出兵伊拉克做為對美布希總統對伊政策的支持,因此伊拉克反抗份子以綁架日人並威脅殺害為手段希望日本能將自衛隊撤出。整個危機事件從2004/4/7人質被劫,日本政府與伊拉克回教「聖戰士中隊」談判開始,終於2004/4/15人質被安全釋放為止。 至於整個危機處理的過程,其決策的核心目標則可明顯看出日本政府乃至於小泉個人理性運作的痕跡。從國際層次來看,蘇聯崩解後出現的權力真空至今尚未完全被填補,國際環境給了日本這樣一個條件,而在國際事務上尚須美國協助以期能抗衡中國而穩住自身在東亞領導地位的日本,更是不能在這樣的時點上因為屈從武裝份子的要求而撤軍,因為這將影響美日互信基礎,也會影響美日同盟體系的運作,對國家主要利益的損害較人質被殺害為大。

從國內層次來判斷,小泉也沒有撤軍的理由。第一,雖然反對小泉出兵伊拉克的民意在危機處理期間一度小幅超越正面意見,但是就長期來看,支持小泉出兵伊拉克的意見始終居上風。第二,目前在新國家主義的思潮下,日本國民除了積極參與政治外,也期望日本能取得與經濟實力相符的政治地位,至於精英們也多主張日本須邁向正常國家,因此就算日本反對黨們反對小泉派遣自衛隊赴伊,也不代表他們要求小泉須屈服武裝份子的要求而撤軍,因為這會使日本的政治地位再度一落千丈,如同當年達卡事件一番。第三,真正影響小泉內閣存續與否者,不是人質事件能否安然落幕,而是美國對伊政策是否能劃下完美的休止符。


案例三

當要開設一家新的服裝店時,店鋪選擇位址時往往要考慮許多的因素:人流量,位置,租金,裝修的難易度,店面的規則是否等。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但是在這些因素中每個因素幫助你最後決策選擇某一個店鋪中的重要性是多少了?所有這些因素在這個選擇過程中是怎麼作出最終的選擇?許多人依靠的是感覺。

假如你要開一家服裝店,在對當地的市場分析後,確定了你的決策目標----為服裝店選擇位置(這是決策的第一步--提出決策目標)你要考慮的因素:1位置、2支出、3建築面積、4對建築物的評價、5還有很多的因素,但是這些是最基本的因素。

為了是更加的具體的分析各個因素,我們必須給出各個因素一個準確的含義:面積要多大?位置位與什麼地方?支出不能超過多少?等一個準確的要求。(這是決策的第二步,確定方案標準)然後我們在這些標準中劃分中硬性的限制標準和合格標準(這是第三步)在這個為服裝店選址的問題中我們可以設定的限制標準假如是:位置位於繁華的商業街區而且是服裝售賣比較集中的地區。年租金不能超過3萬元;建築物面積不能小於20平米;建築物可以裝修作為商業用,2年內不拆遷;總之所列出的限制標準將取消任何一個不符合最低要求的選擇方案,這樣就可以限制備選方案的數量。其他的因素就可以作為合格鑒定標準了。同時為了作出好的決策,需要按照先後次序排列好合格標準。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可以系統的把合格標準和限制標準以表格的形式羅列出來。

然後我們接著用分數評價法給予各個因素一個數值(最高為10,數值的大小根據因素的重要程度而定,這樣各項合格標準的分數就指出了它在決策時的相對價值)比如:合格鑒定標準評價分數適合商業用2年內不拆遷 10位於繁華的商業街區 9最大面積 7位於各類服裝售賣店附近 7交通便利,門前有停車位 7,以這樣的分類法將個像要素作分類評估為第四步。第五步則是擬訂和比較這些備選的方案,加以討論優點與缺點,詳加討論之後,再來便是。第六步和第七步測定和評估風險。最後,第八步決策是最重要的,透過以上的步驟後,決策者必須做出最恰當的決策。


案例四

當學生或者當一名決策者,很多非常困難的決定不是選擇去做什麼,而是為正在進行中的行動做決策,尤其是要決定是否停止已出現問題的行動,或是要繼續投入更多努力與資源以獲得扳平的機會,人究竟該停損出場還是繼續加碼呢?例如「一個人以每股五十美元買的股票跌到二十美元,但他不信邪,再加碼買進,不久後股票再跌,他要再加碼買進,還是認賠脫手?」、「一個人花了三年進修工作前景不佳的學位,如古典文學,他選擇不轉系,但是拿到學位後,可能找不到工作、工作不滿意,或需轉行。」又或者「一個都市政府花了大筆錢挖下水道,這是全國最大的公共建設,要挖131英哩的下水道、建貯水池、抽水站,現已開挖10%,若未全部完成是沒用的。然而,這個計劃要再花二十年及十一億美元才能完成,不幸的是挖得越深,花得越多,而越來越多人質疑為何要進行這項計劃。」從以上的三個例子可知,大多數個人決策所造成的傷害或政策所造成的災禍都是不斷地繼續投入資源的結果。

從新聞報導、日常生活事情可知,個人似乎在行動過程遇到挫折時,往往會投入更多的金錢或資源,卻因而反被套牢的例子很多。在日常作出理性的決策時,決策者容易犯錯的原因可能是在資訊處理的能力及意願上的限制或群體互動的因素所造成的。以商學院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商業個案模擬,學生扮演一個財務人員,必須將研發資金投注在公司中兩個運作單位之一,即第一次決策結果已知的情形下,要做第二次研發資金配置決策。有些學生面對第一次決策是其他的財務人員做的,而被要求做第二次的投資決策,實驗結果顯示:

(1)資金投入在衰退單位比在好轉的單位多。

(2)當他們需為第一次決策負責時,他們會投入較多資金在最初選擇的單位。

(3)他們會投入較多資金在有負面結果的單位,較不考量攤平損失與追求未來獲利之取捨。從這個實驗研究可以發現出決策者對行動過程是否會過度投入更多的資源企圖攤平損失,或合理化其原始行動過程。


從以上所述,考量的層面需牽涉內在與外在因素,不過,內在因素是前提性的。我們從事各行業將會遇到各個不同的難題,從別人的案例來提醒自己,也從自己所遇到的事情來學會在決策中也懂得理性,這個過程將會是人生的磨練,沒有遇過也沒有思考過所遇到的問題,才需要人們去「理性決策」,這才是此次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劉偉雄,“品牌經營需理性決策”,全球品牌網,2007/12,http://www.globrand.com/2007/79315.shtml

[2] Staw, B. M. (1981). 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6, 577-587.



案例五

判斷一個投資者的決策正確與否關鍵在於他對股票處置後股票的走勢,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則投資者的決策是錯誤的,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下跌,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而事實上,股價大多同漲同跌,如果賣出股票的股價漲幅小于或跌幅大于持有股票的股價漲幅,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另外,從事前來看投資者的行為也有理性,如果投資者相信股價將繼續原來的走勢,則會賣虧持盈﹔如果相信股價會反轉,則會賣盈持虧。因此,賣盈持虧現象與股價反轉是一致的。


總結

綜合以上例子,不難發現,生活週遭,不論大至國家安全、小至個人投資理財,都須進行理性決策。人們由於不想承擔風險,會根據前人或寄有的經驗來評估,前車之鑑,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錯誤一再重複,對複雜或混淆不清的情況,能夠有系統的排解,再收集資訊之際,加以吸收利用,找到適合組織或個人的方向。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收集全面性的資訊必須耗費精神及成本,所收集的資訊或許不夠因應時代趨勢潮流,仍需加入執行者的主觀意識,做出最適合的決定。環境的變遷,使得我們不得不去迎合大潮流,使得我們不得不增加學識去配合時代的汰換。

組織行為和經濟學一樣都是屬於社會人文學科,以人為主體,由於人的脈動,而改寫課本內容。隨著資訊蓬勃發展,各派理論各派學說,充斥於網路世界,此時客觀的中立立場更加難以把持,做出良好的理性決策,必須要有宏觀、遠見以及縝密的思緒。


心得

9514003何慧玲

人生在世總難免要做決策或決定。早上吃雙腸蛋還是肉丁米粉?應安坐家中抑或上街遊行?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決策問題。有些決策做錯了並無傷大雅。比方說,你選了部爛片觀看而白白浪費了整個下午也許會令你很氣憤,但卻不會對你的人生做成多大損失。然而,在某些事情做錯了決策卻可能會令你抱憾終生,甚至萬劫不復。譬如說,錯誤投資而輸了全部家財就可能會令你妻離子散。 決策理論只能告訴你怎樣做決策最理性,並不能擔保你每次也能獲得好結果。最理性的決策未必會導至最好的結果。最好的結果也不一定來自最理性的決策。簡言之,理性的決策與結果的好壞並無必然聯系。畢竟,結果的好壞總難免摻雜運氣的因素。

9514007 楊景翰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要做許多的選擇,尤其是在青少年階段。面對無可預知的未來,往往不知所措。在面臨抉擇時,我們一方面要衡量個人的學習狀況,一方面要思考自己所設想的目標,然後以感性的思考為自己的身心做最好的調適,以理性的決策決斷未來努力的路徑。居處於現實環境中,需要是面對種種的誘惑和選擇,如何以理性的思考、歸納、分析、判斷,在在需要培養批判、反思的能力。透過理性決策這門課,相信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選擇,能有一番影響。

9514008 王維崗

從案例二看來,小泉拒絕撤軍是經過理性考量的。理性決策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最佳化的決策,若能完全客觀與合乎邏輯地尋求最佳化之決策方式便是理性決策。對於一個體制完整的公司行號甚至於是國家而言,理性決策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程序,領導人藉由理性決策去解決所面臨到的問題,日本這次在處理人質問題上便充分運用了理性決策的手段,不但順利解救了人質,也維護了日本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此外這也有助於美日同盟互信基礎的提升。

914013 曾冠宇

理性決策存在於各式各樣的環境中,我們的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去決策,只是面臨到的問題小或大,而其所造成的影響淺或遠而已。感覺上這次的作業比較像是上次作業的延伸,對於低風險高風險的選擇,其實也就是於理性的角度上做決策,因為決策說明白只是在選擇,做好的選擇可以讓風險降到最低,反之則是風險高而且損失慘重!因此,將理性決策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上,如果我們能力不足,無法完全勝任自己的角色,則碰到問題時,理性的選擇最適合的答案,則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許可以迎刃而解。

9514037 黃泰維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每一件事都非得要用理性決策去分析。我認為理性決策適用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例如:買一棟房子。首先要制定目標(買房子)。分類目標(把房子作分類,不同房型價錢也不同)。產生選擇項目(有哪些房子想買,一一列舉出來)。篩選目標(選擇適合的房子)。作決策(決定購買哪間房子)。 當然,這些程序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成的。必須經過一定的思考程序才能達到目標。這就是理性決策,相當的耗時間,但也是具有最高成效的決策。

9514040 施宜君

有效能的決策者都知道如何做出有效決策,但是最棘手的決策卻是在對與錯之間的妥協。因此必須學習如何去分辨對錯,對於整個決策過程中最花時間的步驟,不是做出決策而是如何正確地將決策付諸行動。除非這個決策能夠落實,否則就不算決策,充其量只是良好的構想,尤其計畫必須要在執行人員能力所及範圍內,並且在做決策時能有系統化的過程,包含定義明確的要素,況且有效能的決策者不會作許多決策,只專注於重要的事情上,嘗試在最高層次的觀念領域,作極少數卻重要、有效的決策;最後執行穩健且能發揮影響力的決策。

9514047 郭嫣婷

人非聖賢,雖然了解決策前須做利益最大化之考量,但當感性超越理性時必須選擇非理性之決策。一昧的主觀意見,時常蒙蔽了看清事實的機會,「M行人脈-厚黑法則」一書也時常提及結交朋友也是種理性決策,雖然某個朋友時常一針見血,但總能精闢指出我們的缺失,或許交談中不慎言歡,但是此類型朋友能夠在身邊耳提面命,幫助我們度過難關。另一類型朋友,在他身邊總是愉快,但始終為酒肉朋友,那麼將要減少和他相處的時間。理性決策適用於各種事物,我認為最好的評估方式就是設想各種方法試行後的後果,找出最想要的結果,再回頭利用各種方發及排程,達成我們的目標。

9514051 翁思婷

從「拿捏」到「風險偏好」再看到「理性決策」,感覺上這三個課題都環環相扣。對於一件問題或事情的斟酌,拿捏的過程會不會過頭或過少,考量對這件事情的風險高低所影響利益的多寡,是不是低風險對我們來說是有保障的,最後所作的決策是不是先有看清楚事實後再作決策呢?還是因為自己私人的因素把情緒帶入決策中?常常因為要分組報告,我從一個不是很懂得的菜鳥慢慢學習當個組長要如何分配工作給組員,要怎樣分配的好,老實說我覺得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考量到組員的個性與能力,以及要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是一大學問!分配的好,實行起來速度就很快,否則,就會到緊要關頭的時候才把報告趕出來,這樣的效率真得很不好。從大學時代學取各種經驗與磨練,這對我來說,會幫助我出社會面對事情的抉擇有所益處,況且要當名好的決策者也需要身經百鍊才行。

9514053 曾盈瑄

理性決策模式主要是透過:清楚界定目標、找出可能達到這些目標的選項、有系統地比較這些選項,估計它們的成 本和利益以及選擇以最少成本達到他們目標。由於每個決策者,或多或少都會有較為主觀、個人意志的頃向,透過使用理性決策模式,使決策者能夠從多方面、客觀的角度,去評估該方案的實質效力。避免做出因為不客觀的判斷,而使風險提高、成本增加。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都在決策,小事的錯誤決策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若能在面對重大選擇時,例如:科系的選擇、出路的決定等,如能有理性決策的思考模式,恰當的去分析各項變因、客觀檢視造成的結果,便能有更正確的選擇。

9514060 黃民傑

在任何處理方法下,為自己目標訂出標準,找出能獲得最大利益的方法,對我們而言在面對任何事物來說,都先可以停下腳步來想一想,不需要一昧的向前,而是轉個彎或是換個方向,讓自己看清楚事物,正所謂旁觀者清,讓自己先喘口氣,好好重新思索自己的目標和方法最後再回過頭來看,再想想看,我們所做的決定真的都是理性嗎?選擇一個最有利的方法,要讓自己事半功倍,而不是反之。


組織行為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