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話讀好書
出自KMU Wiki
在2008年12月29日 (一) 12:1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Mollychi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說好話讀好書讀書會 =閱讀書籍名稱= 最後的演講 =紀錄人= Molly =最後的演講讀後感=)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12月29日 (一) 12:17) (編輯) (撤銷) Mollychi (對話 | 貢獻) |
||
第4行: | 第4行: | ||
最後的演講 | 最後的演講 | ||
- | =紀錄人= | ||
- | Molly | ||
=最後的演講讀後感= | =最後的演講讀後感= | ||
+ | 每個人都有走下人生舞台的一天;而能夠笑著走下舞台的人雖少但還是有; | ||
+ | |||
+ | 但又能讓大家永遠記得他的,是他那充滿正面能量的身影的人又更少了, | ||
+ | |||
+ | 但我卻在看到了一個這樣的人優雅的走下了他的人生舞台,並且不帶著後悔的畫下他的人生劇本的句點, | ||
+ | |||
+ | 然而留給世人的震撼,卻是不論經過了多久,都將仍然是驚嘆號的。 | ||
+ | |||
+ | |||
+ | |||
+ | 在看《最後的演講》之前,便曾在朱學恆先生的部落格裡, | ||
+ | |||
+ | 看完了所有不論是朱學恆先生所寫得有關Randy Pausch博士的文章或是Randy Pausch博士的演講影音(字幕由朱學恆先生翻譯), | ||
+ | |||
+ | 看完之後除了深思之外,更多的是感動及眼眶裡的淚水。 | ||
+ | |||
+ | |||
+ | 只是在看完書之後會有點小失望,因為即便是同樣的東西,看書和聽演講的感覺卻會不同, | ||
+ | |||
+ | 有點像是老師在上課的感覺,如果老師上課的東西是用自己的方式包裝後再呈現給大家,而不是照著自己的稿子念,那樣的效果絕對會很差。 | ||
+ | |||
+ | 所以當老師或是演講者站在台上的時候,以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經過包裝,呈現給大家的時候,再加上好演講時的特殊氣氛,那種的震憾是無法言語的。 | ||
+ | |||
+ | |||
+ | 不過,雖然在看書時,我無法像是電腦螢幕前那樣的感受到Randy Pausch博士那份熱愛生命的心及那股震撼,因此而在失望。 | ||
+ | |||
+ | 但卻也覺得書中多了一點現場演講無法提供的東西,那就是可以以自己的速度慢慢的去消化那沉澱過後的東西, | ||
+ | |||
+ | 雖然Randy Pausch博士,說「這本書是那場演講的補充」,給人的感覺或許是看不看都可以的感覺, | ||
+ | |||
+ | 但我卻覺得在感動之後,你卻應該再來看這本書一次,因為感動或許會只有一時而已,但經過沉澱過後的東西,是有可能更加直接的融入你的生命當中。 | ||
+ | |||
+ | |||
+ | |||
+ | 從小到大最常想到的一個問題便是要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 ||
+ | |||
+ | 但卻沒想過事實上,就像是書翻開後的第一句話 | ||
+ | |||
+ | 「重點不在於你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過人生,夢想會自己實現。」 | ||
+ | |||
+ | 真正該思考的是要如何過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不只是實現夢想這件事而已。 | ||
+ | |||
+ | 並也聯想到Randy Pausch的另一場《時間管理》的演講,演講中最重要的一個重點便是一個具有四象限的表格, | ||
+ | |||
+ | 裡面分別是「重要,快到期」、「不重要,卻快到期」、「重要,還要一段時間才到期」、「不重要,也還沒要到期」這四個代表每個人所要做的事情, | ||
+ | |||
+ | 而大家都知道最先要做的是「重要,快到期」,但在完成後,很多人卻選擇了做那「不重要,卻快到期」的事, | ||
+ | |||
+ | 但這些「重要,還要一段時間才到期」的事會因為時間的關係會變成了「重要,快到期」, | ||
+ | |||
+ | 因而一直陷入無限的循環之中,事情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 | ||
+ | |||
+ | 這便是大家的迷思,讓外界來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步調,而這樣導致的結果便是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而一下子一年就過去了, | ||
+ | |||
+ | 但能夠停下腳步仔細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的人有幾個? | ||
+ | |||
+ | 如果只是一直在忙而已,到最後「忙」會變成了「盲」,便漸漸的就遺忘了自己的夢想, | ||
+ | |||
+ | 因為都已經不知道如何過人生了,那又要如何來談論夢想呢? | ||
+ | |||
+ | |||
+ | |||
+ | 而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行動力」和「自信心」,因為我自己正缺少這些東西。 | ||
+ | |||
+ | 因為即便是我明明知道這些事都是人生中該做的事,而且並不是沒有能力做的, | ||
+ | |||
+ | 但卻因為考慮太多,而總是缺乏踏出那第一步的勇氣,因而導致事情的無法完成。 | ||
+ | |||
+ | 而會考慮太多的主因便是因為自信心不足,而無法肯定自己,就無法去真正的實行,便也代表了沒有行動力, | ||
+ | |||
+ | 而這樣的循環便導致事情的沒有完成,一直在惡性循環。 | ||
+ | |||
+ | |||
+ | 但我想Randy Pausch之所以會那樣的讓大家印象深刻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那最後的一刻,而是依然以積極的態度過著他的最後時刻。 | ||
+ | |||
+ | |||
+ | 人生何時會畫下句點,沒有人會知道,所以死亡,對很多人來說,是害怕、是恐懼的, | ||
+ | |||
+ | 但看著Randy Pausch的一生,卻是他不斷的在實踐自己的夢想的過程,沒有花半點的時間在那恐懼死亡, | ||
+ | |||
+ | 因為他把恐懼的時間拿來想要怎樣好好的珍惜這與他的家人最後相處的時光, | ||
+ | |||
+ | 他想要在最後的日子裡,留下他的記憶、智慧給他最珍愛的兒女們,還有最美好的回憶給他的妻子。 | ||
+ | |||
+ | 所以,即便是Randy Pausch的成就再高,對我來說終究不過是一堆的數據而已, | ||
+ | |||
+ | 但他對他家人的這份情,卻是真正會讓我眼眶泛淚的原因,因為即便是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他依然還是將家人擺在第一位; | ||
+ | |||
+ | 所以即便是在最後的演講,這種只專屬於他一生當中的最榮耀的時刻,他還是不會忘了家人,依舊與他們分享, | ||
+ | |||
+ | 而且更難可貴的是他並不是在發病之後,才想到家人, | ||
+ | |||
+ | 而是在一路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永遠都愛著他們,並做著一個父親、做著一個丈夫該做的事,用行動證明了他對他們的愛。 | ||
+ | |||
+ | 或許除了實現夢想的勇氣之外,這份對家人的愛也才是Randy Pausch最想留給他的家人的吧! | ||
+ | |||
+ | |||
+ | 最後我想Randy Pausch所說的無悔的人生,代表的不只是只有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有怎樣過自己的人生而已, | ||
+ | |||
+ |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及時的停下腳步陪著愛你的家人一起走,因為沒有他們的愛,你的人生便不完美了。 | ||
+ | |||
+ | (「要及時」這是不是又有點繞回去「行動力」呢? | ||
+ | |||
+ | 或許事實上,對Randy Pausch來講「對家人的愛」、「行動力」、「自信心」這三樣的東西是一體的,所以他才能這樣寫出屬於他的燦爛的人生歷程。) |
當前修訂版本
說好話讀好書讀書會
[編輯] 閱讀書籍名稱
最後的演講
[編輯] 最後的演講讀後感
每個人都有走下人生舞台的一天;而能夠笑著走下舞台的人雖少但還是有;
但又能讓大家永遠記得他的,是他那充滿正面能量的身影的人又更少了,
但我卻在看到了一個這樣的人優雅的走下了他的人生舞台,並且不帶著後悔的畫下他的人生劇本的句點,
然而留給世人的震撼,卻是不論經過了多久,都將仍然是驚嘆號的。
在看《最後的演講》之前,便曾在朱學恆先生的部落格裡,
看完了所有不論是朱學恆先生所寫得有關Randy Pausch博士的文章或是Randy Pausch博士的演講影音(字幕由朱學恆先生翻譯),
看完之後除了深思之外,更多的是感動及眼眶裡的淚水。
只是在看完書之後會有點小失望,因為即便是同樣的東西,看書和聽演講的感覺卻會不同,
有點像是老師在上課的感覺,如果老師上課的東西是用自己的方式包裝後再呈現給大家,而不是照著自己的稿子念,那樣的效果絕對會很差。
所以當老師或是演講者站在台上的時候,以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經過包裝,呈現給大家的時候,再加上好演講時的特殊氣氛,那種的震憾是無法言語的。
不過,雖然在看書時,我無法像是電腦螢幕前那樣的感受到Randy Pausch博士那份熱愛生命的心及那股震撼,因此而在失望。
但卻也覺得書中多了一點現場演講無法提供的東西,那就是可以以自己的速度慢慢的去消化那沉澱過後的東西,
雖然Randy Pausch博士,說「這本書是那場演講的補充」,給人的感覺或許是看不看都可以的感覺,
但我卻覺得在感動之後,你卻應該再來看這本書一次,因為感動或許會只有一時而已,但經過沉澱過後的東西,是有可能更加直接的融入你的生命當中。
從小到大最常想到的一個問題便是要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卻沒想過事實上,就像是書翻開後的第一句話
「重點不在於你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過人生,夢想會自己實現。」
真正該思考的是要如何過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不只是實現夢想這件事而已。
並也聯想到Randy Pausch的另一場《時間管理》的演講,演講中最重要的一個重點便是一個具有四象限的表格,
裡面分別是「重要,快到期」、「不重要,卻快到期」、「重要,還要一段時間才到期」、「不重要,也還沒要到期」這四個代表每個人所要做的事情,
而大家都知道最先要做的是「重要,快到期」,但在完成後,很多人卻選擇了做那「不重要,卻快到期」的事,
但這些「重要,還要一段時間才到期」的事會因為時間的關係會變成了「重要,快到期」,
因而一直陷入無限的循環之中,事情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
這便是大家的迷思,讓外界來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步調,而這樣導致的結果便是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而一下子一年就過去了,
但能夠停下腳步仔細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的人有幾個?
如果只是一直在忙而已,到最後「忙」會變成了「盲」,便漸漸的就遺忘了自己的夢想,
因為都已經不知道如何過人生了,那又要如何來談論夢想呢?
而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行動力」和「自信心」,因為我自己正缺少這些東西。
因為即便是我明明知道這些事都是人生中該做的事,而且並不是沒有能力做的,
但卻因為考慮太多,而總是缺乏踏出那第一步的勇氣,因而導致事情的無法完成。
而會考慮太多的主因便是因為自信心不足,而無法肯定自己,就無法去真正的實行,便也代表了沒有行動力,
而這樣的循環便導致事情的沒有完成,一直在惡性循環。
但我想Randy Pausch之所以會那樣的讓大家印象深刻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那最後的一刻,而是依然以積極的態度過著他的最後時刻。
人生何時會畫下句點,沒有人會知道,所以死亡,對很多人來說,是害怕、是恐懼的,
但看著Randy Pausch的一生,卻是他不斷的在實踐自己的夢想的過程,沒有花半點的時間在那恐懼死亡,
因為他把恐懼的時間拿來想要怎樣好好的珍惜這與他的家人最後相處的時光,
他想要在最後的日子裡,留下他的記憶、智慧給他最珍愛的兒女們,還有最美好的回憶給他的妻子。
所以,即便是Randy Pausch的成就再高,對我來說終究不過是一堆的數據而已,
但他對他家人的這份情,卻是真正會讓我眼眶泛淚的原因,因為即便是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他依然還是將家人擺在第一位;
所以即便是在最後的演講,這種只專屬於他一生當中的最榮耀的時刻,他還是不會忘了家人,依舊與他們分享,
而且更難可貴的是他並不是在發病之後,才想到家人,
而是在一路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永遠都愛著他們,並做著一個父親、做著一個丈夫該做的事,用行動證明了他對他們的愛。
或許除了實現夢想的勇氣之外,這份對家人的愛也才是Randy Pausch最想留給他的家人的吧!
最後我想Randy Pausch所說的無悔的人生,代表的不只是只有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有怎樣過自己的人生而已,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及時的停下腳步陪著愛你的家人一起走,因為沒有他們的愛,你的人生便不完美了。
(「要及時」這是不是又有點繞回去「行動力」呢?
或許事實上,對Randy Pausch來講「對家人的愛」、「行動力」、「自信心」這三樣的東西是一體的,所以他才能這樣寫出屬於他的燦爛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