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Whaledolphin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8年12月21日 (日) 22:10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haledolphin (對話 | 貢獻)
(中耳炎)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12月22日 (一) 21:26) (編輯) (撤銷)
Whaledolphin (對話 | 貢獻)
(中耳炎)
 
第1行: 第1行:
=中耳炎= =中耳炎=
 +[[Image:1281880634.jpg]]
<br> <br>
'''一、前言:''' '''一、前言:'''

當前修訂版本

[編輯] 中耳炎

Image:1281880634.jpg
一、前言:

  1. 指中耳部位有急性的發炎狀態,是由於中耳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
  2. 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以同時在兩側耳朵發生。
  3. 是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併發症,也是造成兒童聽力受損的原因。


二、中耳炎的分類及症狀:

  1. 化膿性中耳炎:
    • 是細菌或病毒造成化膿性滲出液,堆積在中耳內、耳膜後方。出現發燒、耳痛、聽力減退、膿液外流等症狀, 甚至還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痛常有拉或揉耳朵,或是將頭搖來搖去,以表示疼痛的現象。
  2. 積液性中耳炎:
    • 俗稱中耳積水可能是因為急性中耳炎後的發炎反應,耳咽管(歐氏管)功能不良,鼻咽腔、耳咽管等呼吸道黏膜的感染所引起,沒有耳痛或發燒的症狀,只有耳膨脹的感覺。慢性漿液性中耳炎是造成小孩傳導性聽力喪失常見的原因。


三、中耳炎的治療:

  • 治療急性中耳炎以抗生素為主,一般抗生素須給予10至14天的療程,及加上一些抗組織胺及黏膜收縮劑消種。
  • 給予適當的解熱鎮痛劑來緩解耳痛情形。
  • 如中耳腔嚴重積膿高燒不退,應考慮行鼓膜切開術,引流中耳膿液,並做膿液細菌培養,以便更改其他抗生素。
  • 如果中耳積液經過2-3個月仍在,便要考慮裝中耳通氣管,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再裝入一個小管,這樣液體不會堆積在中耳內,氣壓可以保持平衡,聽力可以得到改善。中耳通氣管可能需要放置數週到數月之久,等到中耳的感染消除和歐氏管的功能回復正常才取出,但也有可能自行排出。在這期間要避免不乾淨的水進到耳朵。

四、參考資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