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A11201625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認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認知及行為背後之心智處理 (包括思維、決定、 推理和一些動機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 科學 。 這門科學包括了廣泛...)
下一個→

在2008年5月19日 (一) 10:07所做的修訂版本

認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認知及行為背後之心智處理 (包括思維、決定、 推理和一些動機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 科學 。 這門科學包括了廣泛的研究領域,旨在研究記憶 、 注意 、 感知 、 知識表征 、 推理 、 創造力 ,及問題解決的運作。這門科學包括了廣泛的研究領域,旨在研究記憶 、 注意 、 感知 、 知識表徵 、 推理 、 創造力 ,及問題解決的運作。

認知心理學與從前心理研究取向有兩個關鍵的不同:認知心理學與從前心理研究取向有兩個關鍵的不同:

使用系統化的科學方法,拒絕接受內省的研究方式。使用系統化的科學方法,拒絕接受內省的研究方式。 與弗洛依德心理學的現象學研究方法不同。與弗洛依德心理學的現象學研究方法不同。
認定內在心理狀態的存在(如信仰 、 慾望和動機 ),與行為主義心理學不同。認定內在心理狀態的存在(如信仰 、 慾望和動機 ),與行為主義心理學不同。
認知心理學是最新的心理學分枝之一,從1950至1960年代間才發展出來的。認知心理學是最新的心理學分枝之一,從1950至1960年代間才發展出來的。 1956年被認為是認知心理學史上的重要年份。 1956年被認為是認知心理學史上的重要年份。 這一年幾項心理學研究都體現了心理學的信息加工觀點。這一年幾項心理學研究都體現了心理學的信息加工觀點。 如Chomsky的語言理論和Newell和Simon的「通用問題解決者」模型。如Chomsky的語言理論和Newell和Simon的「通用問題解決者」模型。 「認知心理學」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現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書。 「認知心理學」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現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書。 而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於1958年出版的《知覺與傳播》一書則為認知心理學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礎。而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於1958年出版的《知覺與傳播》一書則為認知心理學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礎。 此後,認知心理取向的重點便在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所指出的認知的訊息處理模式--一種以心智處理來思考與推理的模式。此後,認知心理取向的重點便在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所指出的認知的訊息處理模式--一種以心智處理來思考與推理的模式。 因此, 思考與推理在人類大腦中的運作便像電腦軟體在電腦裏運作相似。因此, 思考與推理在人類大腦中的運作便像電腦軟體在電腦裏運作相似。 認知心理學理論時常談到輸入 、 表徵 、 計算或處理 ,以及輸出等概念。認知心理學理論時常談到輸入 、 表徵 、 計算或處理 ,以及輸出等概念。

這種理解心智運作的方式在過去數十年變得非常普遍。這種理解心智運作的方式在過去數十年變得非常普遍。 這些比喻常見於社會心理學 、 人格心理學 、 變態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中。這些比喻常見於社會心理學 、 人格心理學 、 變態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中。 認知理論的應用在最近並廣及許多動物認知研究的比較心理學領域。認知理論的應用在最近並廣及許多動物認知研究的比較心理學領域。

信息處理的認知功能取向最近正被一些心理學新的研究取向所質疑,例如動力系統取向以及哲學中心體合一之觀點。 信息處理的認知功能取向最近正被一些心理學新的研究取向所質疑,例如動力系統取向以及哲學中心體合一之觀點。

由於電腦的隱喻和使用,認知心理學在1960至1970年間得到許多人工智慧及其它相關領域研究成果的助益。由於電腦的隱喻和使用,認知心理學在1960至1970年間得到許多人工智慧及其它相關領域研究成果的助益。 事實上,它已發展成為一個跨領域的認知科學 ,此學門整合了一系列不同取向關於心靈與心智處理的研究。事實上,它已發展成為一個跨領域的認知科學 ,此學門整合了一系列不同取向關於心靈與心智處理的研究。





資料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