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我愛腫子讀書會之成果報告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8年4月15日 (二) 02:0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Linc831 (對話 | 貢獻)

←上一個
在2008年4月15日 (二) 02:06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Linc831 (對話 | 貢獻)

下一個→
第3行: 第3行:
本讀書會的緣起是因為想要了解何為因果知覺效應而發起的 本讀書會的緣起是因為想要了解何為因果知覺效應而發起的
 +
- 
首次讀書會中閱讀的文獻篇名為「Visual causal impressions in the perception of several moving objects.」,而在此次的讀書會後,我們基本了解了所謂的「因果知覺效應」。 首次讀書會中閱讀的文獻篇名為「Visual causal impressions in the perception of several moving objects.」,而在此次的讀書會後,我們基本了解了所謂的「因果知覺效應」。
第13行: 第13行:
現在請想像:兩個物體A與B相隔一定的距離,物體A維持一定的速度直線朝物體B移動,當物體A碰撞到物體B時,物體A停止而物體B開始朝相同方向移動。你對於這樣的現象會有甚麼解釋呢?文獻中指出,觀察者對於這種現象會認為是物體A碰撞到物體B而使得物體B開始向物體A原本運動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即是一種「視覺因果印象」。而在Michotte ( 1963 ) 和Scholl &amp; Tremoulet ( 2000 ) 的研究中都有提到此種現象,並認為此類的視覺因果印象可以稱為是「撞擊效果(Launching Effect)」。<br><br>而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心理學上常提到的「練習效應」對於因果知覺效應似乎也有一些影響,因此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兩者的關係,我們又尋找了多一篇的文獻來作為讀書會的閱讀資料:&lt;&lt;中華心理期刊&gt;&gt;中的其中一篇文獻「練習對因果知覺的影響」。 現在請想像:兩個物體A與B相隔一定的距離,物體A維持一定的速度直線朝物體B移動,當物體A碰撞到物體B時,物體A停止而物體B開始朝相同方向移動。你對於這樣的現象會有甚麼解釋呢?文獻中指出,觀察者對於這種現象會認為是物體A碰撞到物體B而使得物體B開始向物體A原本運動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即是一種「視覺因果印象」。而在Michotte ( 1963 ) 和Scholl &amp; Tremoulet ( 2000 ) 的研究中都有提到此種現象,並認為此類的視覺因果印象可以稱為是「撞擊效果(Launching Effect)」。<br><br>而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心理學上常提到的「練習效應」對於因果知覺效應似乎也有一些影響,因此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兩者的關係,我們又尋找了多一篇的文獻來作為讀書會的閱讀資料:&lt;&lt;中華心理期刊&gt;&gt;中的其中一篇文獻「練習對因果知覺的影響」。
-<br>而在唸完了這兩篇文獻並加以討論後,我們得知了練習效果對於人類對於移動物體的因果知覺效應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會隨著作業內容、練習次數、移動物體的間隔時間不同而不同,而在這些文章中我們注意到似乎移動物體的顏色差異以及顏色配對的明度差異好像也會影響因果知覺效應,而我們對於這個面向也很感興趣。所以根據大夥兒好幾次的討論與辯論,間中也有尋找其他的文獻+<br>而在唸完了這兩篇文獻並加以討論後,我們得知了練習效果對於人類對於移動物體的因果知覺效應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會隨著作業內容、練習次數、移動物體的間隔時間不同而不同,而在這些文章中我們注意到似乎移動物體的顏色差異以及顏色配對的明度差異好像也會影響因果知覺效應,而我們對於這個面向也很感興趣。所以根據大夥兒好幾次的討論與辯論,間中也有尋找其他的文獻(ex.「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Feature binding in interacting objects.」)輔助,我們這組構想並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嘗試回答我們感興趣的問題。
- +
- +
-(ex.「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Feature binding in interacting objects.」)+
- +
- +
-輔助,我們這組構想並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嘗試回答我們感興趣的問題。+
<br> <br>
第41行: 第35行:
<br> <br>
- +<br>參考資料:
-+
- +
- +
-考資料:+
張建妤(民87)。練習對因果知覺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40(1),87-103。<br>Peter A. White(2005). Visual causal impressions in the perception of several moving objects. Visual cognition, 2005, 12(2), 395-404<br>John K. Kruschke &amp; Michael M. Fragassi(1996). 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Feature binding in interacting objects. Retrieved January 16, 2008,&nbsp;from [http://www.indiana.edu/??%20kruschke/home.html [n]] 張建妤(民87)。練習對因果知覺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40(1),87-103。<br>Peter A. White(2005). Visual causal impressions in the perception of several moving objects. Visual cognition, 2005, 12(2), 395-404<br>John K. Kruschke &amp; Michael M. Fragassi(1996). 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Feature binding in interacting objects. Retrieved January 16, 2008,&nbsp;from [http://www.indiana.edu/??%20kruschke/home.html [n]]
<br> <br>

在2008年4月15日 (二) 02:06所做的修訂版本

我愛腫子讀書會之成果報告

本讀書會的緣起是因為想要了解何為因果知覺效應而發起的 。


首次讀書會中閱讀的文獻篇名為「Visual causal impressions in the perception of several moving objects.」,而在此次的讀書會後,我們基本了解了所謂的「因果知覺效應」。

首先解釋「因果效應」,所謂的「因果效應」就是指一種現象:人類對於不合理現象會解釋為巧合,但若是遇到合理的現象,則偏向解釋成是「因果關係」。

現在請想像:兩個物體A與B相隔一定的距離,物體A維持一定的速度直線朝物體B移動,當物體A碰撞到物體B時,物體A停止而物體B開始朝相同方向移動。你對於這樣的現象會有甚麼解釋呢?文獻中指出,觀察者對於這種現象會認為是物體A碰撞到物體B而使得物體B開始向物體A原本運動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即是一種「視覺因果印象」。而在Michotte ( 1963 ) 和Scholl & Tremoulet ( 2000 ) 的研究中都有提到此種現象,並認為此類的視覺因果印象可以稱為是「撞擊效果(Launching Effect)」。

而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心理學上常提到的「練習效應」對於因果知覺效應似乎也有一些影響,因此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兩者的關係,我們又尋找了多一篇的文獻來作為讀書會的閱讀資料:<<中華心理期刊>>中的其中一篇文獻「練習對因果知覺的影響」。


而在唸完了這兩篇文獻並加以討論後,我們得知了練習效果對於人類對於移動物體的因果知覺效應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會隨著作業內容、練習次數、移動物體的間隔時間不同而不同,而在這些文章中我們注意到似乎移動物體的顏色差異以及顏色配對的明度差異好像也會影響因果知覺效應,而我們對於這個面向也很感興趣。所以根據大夥兒好幾次的討論與辯論,間中也有尋找其他的文獻(ex.「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Feature binding in interacting objects.」)輔助,我們這組構想並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嘗試回答我們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所設計的實驗摘要如下:

本實驗主要探討顏色配對的明度差異是否對於因果練習效應的有所影響。本實驗參照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張建妤(1998)練習對因果知覺的影響一實驗,針對在實驗中為了區辨事件而設計的顏色配對卻成為混淆變項一事,探討色彩的明度差異是否影響因果知覺的練習效應。

實驗是以A物體撞擊B物體,A物體移動的撞擊事件為自然的因果知覺事件;以A物體變色,A物體變完色後B物體移動的變色事件為人為的因果事件。實驗一操弄顏色明亮度,探討物體顏色亮度是否會影響因果判斷;我們選用了三種顏色:白、灰、黑,總共有九種配對:白-白,灰-灰,黑-黑,白-灰,灰-白,白-黑,黑-白,灰-黑,黑-灰。實驗二操弄事件種類,在自然事件及人為事件下因果知覺的結果是否顯著,及哪一操弄變項下結果較為顯著。


而我們預期的結果有二:
(1) 針對「顏色明亮度」,我們認為:

在自然事件下,A、B物同明亮度(白-白 灰-灰 黑-黑)之組別,效果應該差異不大,受試者會認為B物之所以移動並非受A物運動的影響,是B物自己移動的。而A、B不同明亮度的組別,則當A物明度較低、B物明度較高時,受試者會認為B物移動受A物影響特別明顯,此現象在A、B物明度差異愈大(黑-白)愈明顯,就好像重物推輕物,使輕物移動。

而在人為事件下,我們認為:當一開始A物明度較高而B物為明度較低時,在變色後A物會變成明度較低者、B物會變成明度較高者,受試者會認為「A、B物之變色,然後B物移動」為一個連續事件,所以B物受A物影響而移動。又加上當A物、B物明亮度差異愈大,感受兩物關聯效果愈明顯著。根據本次實驗設計,因此推斷受試者會對於白-黑組之B物受A物影響感受明顯。

(2) 針對「事件種類」,就整體看來,我們會認為「自然事件之實驗效果應比人為事件之實驗效果明顯」,因為自然事件中的A物、B物原先相距有一段距離,事件開始從A物先移動,接著A物碰撞到B物,然後B物才開始移動,此完整自然事件的視覺效果範圍相較於人為事件效果範圍還要大且明顯,故在自然事件情境下均較顯著。



參考資料:

張建妤(民87)。練習對因果知覺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40(1),87-103。
Peter A. White(2005). Visual causal impressions in the perception of several moving objects. Visual cognition, 2005, 12(2), 395-404
John K. Kruschke & Michael M. Fragassi(1996). 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Feature binding in interacting objects. Retrieved January 16, 2008, fro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