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Joeace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 何謂骨癌<br> =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占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
下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何謂骨癌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占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現。

  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惡性骨瘤與高度惡性骨瘤三種。良性骨瘤是不會對人體發生致命的,惡性骨瘤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並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瘤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

  骨癌的成因至今不明,但可能與骨的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代謝的毛病及放射線等因素有關。骨癌的病理種類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肉瘤、軟骨瘤、纖維肉瘤等,最常見的惡性骨癌病兆卻是癌轉移至骨頭,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見。


  診斷骨瘤最主要是要鑑別其為良性、低度惡性與高度惡性,這與發生的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有極密切的關連。所以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


[編輯] 發生原因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回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鑑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0~25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45歲者以上,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編輯] 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有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患部皮膚潰爛。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編輯] 如何診斷

1.臨床症狀與病史。


2.常規物理與生化檢查。


3.放射科檢查:

   對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攝影、血管攝影、淋巴血管攝影等檢查,可依照片所顯像性質作惡性與良性骨瘤之鑑別診斷,其可靠性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可達90%,尤其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血管攝影及核子醫學骨骼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其正確性更快更方便。


4.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其方法可分三種:
【1】針刺取樣檢查,其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開取樣檢查。
【3】切除或刮除病理檢查:組織病理檢查是由病理科醫師依切片組織之病理變
             化作最後正確診斷。

[編輯] 怎樣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1】單純性切除
       【2】根除與植骨
       【3】截肢


放射線治療:低劑量或高劑量視病人情況而定。


冰凍手術治療:於手術中將患部組織冷卻至20℃。


化學治療:利用藥物來抑制腫瘤之生長,一般與放射線照射與外科手術治療配合使用。但因毒性對其他正常細胞亦有破壞之副作用,故須依病人之情況而定治療方針。


放射線及手術合併治療:效果很好,對放射線較不敏感的骨癌可先用放射線治療,再行根除性手術或截肢手術。

[編輯] 存活預後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由於較易發現,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幹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通力合作,已經使惡性骨癌經治療有五年以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能解釋之骨痛,應儘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義肢一樣會陪著你過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