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叭叭看世界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13年11月23日 (六) 16:00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Shadow062010 (對話 | 貢獻) (→五、 問題討論) ←上一個 |
在2013年11月23日 (六) 16:0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Shadow062010 (對話 | 貢獻) (→六、 活動照片) 下一個→ |
||
第178行: | 第178行: | ||
:作者到過了南美洲各國旅行,可能因為以前外國殖民時代,南美洲的各部落因為外國勢力強制劃分領土,導致許多部落或文化有相關的一群人,被劃到兩個不同的國家,而兩個敵對的部落反而被劃在同一個國家,因此造成國家的不安。作者應該是認為,南美洲本來就應該是同一種文化,由統一的政府領導。為此作者發表了泛美洲主義,也在南美洲各國發動革命,目標是讓南美洲的所有人能擁有一個不在分你我,強而有力且關懷貧窮的政府。 | :作者到過了南美洲各國旅行,可能因為以前外國殖民時代,南美洲的各部落因為外國勢力強制劃分領土,導致許多部落或文化有相關的一群人,被劃到兩個不同的國家,而兩個敵對的部落反而被劃在同一個國家,因此造成國家的不安。作者應該是認為,南美洲本來就應該是同一種文化,由統一的政府領導。為此作者發表了泛美洲主義,也在南美洲各國發動革命,目標是讓南美洲的所有人能擁有一個不在分你我,強而有力且關懷貧窮的政府。 | ||
- | == 六、 | + | == 六、 附錄:關於本書另一位主角──阿爾貝托 == |
+ | |||
+ | '''<font size=4>「阿爾貝托突如其來提了一個問題:『我們幹麻不去北美走走?』」──p50</font >''' | ||
+ | |||
+ | 這句沒有任何原由,只是天馬行空的一個幻想,卻將一直以來嚮往無拘無束生活的夢想家轉變為一個革命烈士、傳奇英雄、新時代的開拓者,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阿爾貝托,就沒有現在的格瓦拉,這是無庸置疑的。 | ||
+ | |||
+ | '''<font size=4>「阿爾貝托看出我的猶豫,而且做好心理準備,接下去的路途只會剩他一個人走;但他沒有試著改變我」──p54</font >''' | ||
+ | |||
+ | 格瓦拉,一個僅僅二十出頭的醫學實習生,天之驕子,遇上一萬多公里未知的旅程必然會怯步,不僅如此在旅程的一開始便遇上了「感情」與事業的衝擊,格瓦拉因此在放棄與堅持的天平上搖擺不定,對此,阿爾貝托將一切收入眼底但卻沒有任何的表示,我想是因為他理解格瓦拉對個人情感與神祕未知的冒險難以取捨的心態,所以他將選擇權交給格瓦拉決定,他並不擔心格瓦拉所做的選擇,因為不管他如何決定,阿爾貝托都決定將兩個人最初的夢想完成。在這個地方,我覺得阿爾貝托是一個具有同理心且懂得察言觀色的人,雖然平時都以直覺反應,但在重要的事後卻也很沉著穩重。 | ||
+ | |||
+ | <小編OS時間><br/ > | ||
+ | 我想一開始阿爾貝托應該就希望格瓦拉能一起走,因為後來阿爾貝托還用相關於這沒有結果的愛情以反諷的語氣間接想鼓勵格瓦拉:「不需要特別敏感的手指也能掂出我的愛有二十九公克拉重。」 | ||
+ | |||
+ | '''<font size=4>「智利人的好客與友善是讓我們在這個鄰國旅遊時被感愉快的原因之一,而我們也好好兒享受了這種好客精神」--p89</font >''' | ||
+ | '''<font size=4>「我們已經不再是兩個推著破機車的流浪漢了--我們現在可是『專家』了,而別人也把我們當成專家來對待」--p91</font >''' | ||
+ | |||
+ | 由這裡可看出阿爾貝托帶領兩人在旅途中白吃白喝的行徑,由於智利人的好客與媒體的相關報導,讓他們在智利的日子還蠻愜意的,只是阿爾貝托的愛車──拉波特拉撒,也在此處正是地走入歷史,他們向機車的殘骸「揮手」,不只向它道別,更是迎接接下來單純以靠雙腳走過的大半旅程。其實阿爾貝托的作法並沒有錯,他妥善的利用他們唯一擁有的「專家」的名聲,藉此省下伙食費,因為他們其實早已身無分文,我蠻佩服阿爾貝托的勇氣與說假話時臉不紅氣不喘的能力,因為要在現在的社會中生存,「誠實」是最差勁的優點,而說假話很簡單,但要說的頭頭是道,這才是最不容易的事情了! | ||
+ | |||
+ | '''<font size=4>「格瓦拉,我和印加人結婚,建立一個他們的黨派如何?我們鼓勵每個人投票,重新引燃拉丁美洲的革命,你看怎麼樣?」</font >''' | ||
+ | ''':<font size=4>「沒有槍怎麼革命?你簡直瘋了」──電影在65分鐘時</font >'''</font >''' | ||
+ | |||
+ | 這次並不是阿爾貝托突發奇想的念頭,在他們走到秘魯的途中,運到了一名幫忙代耕的印加人,聽他所述,被地主背叛的過程,以及聯合每個代耕的人共同組織一個互助的協會,因而誕生這種想法。阿爾貝托的想法在此時雖然被格瓦拉反駁,但在接下來的旅途可以很明顯看到阿爾貝托原本的想法有了改變,在聖帕伯羅時替痲瘋病人治療時,看到連修女們也對病人施以一種隔離的政策,甚至逼迫他們信教,這些種種不公的現象,在此時真正激發了他改革社會不公義的念頭! | ||
+ | |||
+ | |||
+ | == 七、 總結 == | ||
+ | |||
+ | 這一切革命的開端來自阿爾貝托一句有勇無謀的想法,而格瓦拉卻真的將他付諸實行,一開始,他們都只是厭倦了目前的生活,想追求無拘無束的感覺,為了想去旅行而來到了南美洲,卻不知道此行將永遠改變他們的一生,他們將不再平凡。假使沒有了阿爾貝托,沒有了他特殊的想法、沒有了他超厚的臉皮,甚至沒有了他的陪伴,格瓦拉就只會是個普通的醫生,而我們社會就少了個舉世聞名的革命精神領袖,一個醫生能力所及的病人很有限,而踏入政治,踏上改革的腳步,我們能救的人是整個國家,甚至是全世界,我想,早在格瓦拉踏上旅途前就已經對社會的政治有所想法,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展現他的想法,而阿爾貝托與這次的旅途就像是火藥一樣,引爆了這席捲世界的革命浪潮。 |
在2013年11月23日 (六) 16:07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一、 作者簡介
二、 本書介紹
三、 佳句摘錄
四、 心得感想
- 黃昱衡
-仍舊使用那句出現在引言中的第一句話:「時光飛逝,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的初衷?」
大一的時後搖想大二;然而大二這個名詞,卻得自己身處於其中的時候才會了解背後代表的意思; 一年內的自己有許多成長,然而以相同的速度去搖想大四,似乎又顯得不足。開學那陣子,我感到有點空虛。一年的時光由365天組成,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大一時有些願望到現在也還沒達成;當我將他分配在接下來的寒暑假……似乎大學四年便又如此結束。
我很好奇,我所希望的人生究竟長得如何;還記得會選擇「自傳」類,與某天晚上我在金石堂偶然翻開一位中國藝人的自傳有關;當我閱讀別人的故事時候,我可以反向跟自己的人生對比。
那位藝人的歲數只大我七歲,然而他在我這個年紀時卻因為追夢而有了許多曲折,也曾經喪志過,但是最後還是咬著牙找著路。我慢慢心寒,發現自己有多麼平凡,沒有一點點明顯的冒險患難,沒有一點點的曲折,任憑自己在安全的人生下成長;,我看到我所希望的事情,別人花費多少努力、心血才抓住一個機會,在成功之前又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在最後又抓到了自己的夢想。
於是我在圖書館的漫漫書海中,找到了切格瓦拉得這本書。
格瓦拉給了他自己一趟很多人都沒有的旅程,我們伴隨著他走過這一本書;在閱讀的時候,我越發感受到「一個旅程確實能改變一個人,因為在旅途上,我們可以遇見各式各樣的人事物,有我們未曾見過,或者是平日未曾注意到;旅途讓我們思考……然後改變我們自己」;此外他與阿爾托拉在相同旅程中所獲得的不同,也讓我了解「即使是同一趟旅程,因為參與的人的觀點,也會有不同的收穫」。
在這次的讀書會之中,我仍舊是與新的夥伴一起讀書,有些人是從來不認識的,但是在這次的讀書會之中,隨著一次次的開會討論,大家都能表達出各自的想法,讓聚在一起讀書真正有他的意義:想法間的碰撞,真的讓人感到非常開心。而且在最後一次的工作分配時,大家也能一起把報告大綱、內容一點一點的建構,讓這份報告結合每個人的想法。都展現了自己能讓別人學習的那面,超級優秀的!
仍舊感謝圖書館提供這次讀書會的機會,不僅讓我們能認識彼此,更能走過這樣一段格瓦拉的人生。見識到一個擁有抱負、敢踏上冒險的南美少年,見識到這趟旅程,然後砍掉自己的猶豫、彌補至今自己仍舊所欠缺的勇敢。
……閱讀、探索,讓自己成長
- 郭學孟
-切‧瓦格拉:『我感覺我的根部裸露在土外,自由自在』
人不吃飯,會死。但人不旅行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會慢慢的發現,我的靈魂會慢慢的乾枯、死亡。而這一切的發生我們卻毫不自知。
日本有一位小說家曾有句名言:『很多人在三十歲就死了,到了八十歲才埋葬。_ 每次在一次壯遊之後,最常有人問我,在這趟旅行中我體會到了什麼?這也是我最常想,卻也是最沒辦法給出具體答案的問題。你能描述出看到洛磯山脈的感動嗎?尤其是看到麋鹿隨時都站在路旁,而路意士湖和翡翠湖是如此的引人入勝。你能想像當你看到一路出現在小學、中學、以及高中社會課本上的雪梨歌劇院就活生生的出現在你眼前的那種悸動嗎?配著整個海灣內的美景與海岸城市所獨有的明媚風光,南半球度假城市的風情一覽無疑。你能體會在看盡大大小小的古裝劇、武俠劇後,萬里長城就矗立在你的眼前,印證你一直以來自先秦的所聽所聞,並輕撫它斑駁的石壁所獲得的雀躍嗎?這些美麗,讓我自此迷上了旅行,也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這個更美麗的東西了。
旅行的另一個感動,在於你遇見的人。因為遇過,因為告別過,因為走過,我會在生命上,看見所具有的獨特性,不分是異國還是台灣,也不分是宗教還是種族。也只有生命的美,才能與我所看到的那些時代的巨作一較長短,它的風姿,也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獨立昂揚。記得在花蓮拜訪工作室的一次壯遊裡,我遇見了也是屬於這個世界,卻截然不同的生命型態。一位開著小店的姐姐,守護著部落的文化,守著這個家,也等候著在外地打拚的弟弟有一天能榮歸。太平洋衝刷著東海岸陡峭尖銳的礁石,潮起,潮落,卻始終有著一群人為繫著屬於這部落的傳統與規矩,不為時代所改變,也不為外力所入侵,為了保護他們生命的獨特性而存在著,直到為歷史埋葬的那天。
別人在用功時,我選擇去旅行。旅行,讓我失去了很多,那我們是否還要去旅行?從現實角度看,其實真的一點都不值得。但是,身而為人,我們不只有軀體, 我們有靈魂,我們是有靈性的人。或許我們跟現實妥協了,我們的靈魂也忘了如何自在飛翔。但在我們的靈魂裡,我們依舊對自由充滿了渴望,也渴望能自在的翱翔,也還有著某種堅持的裡由與勇氣。它時常引導我們的走向一條不凡之道路, 為了它,付出生命,付出一切,或許不被別人所了解,但是我相信,最後它會證明,它才是一條正確的真理之路。
證明在我們身上,還有著那不死的靈魂。
- 陳家豪
-我把那個自己留下,因為那個我將不在是我。
人生只有一次,何不用璀璨的星光記錄下無限的觸動。一趟摩托車之旅,遊歷了大半個拉丁美洲,改變了生命,這就是一場屬於切格瓦拉的生命前奏曲。
切格瓦拉的生命可能從旅行結束後才真正開始,因為這時,他才認清他人生的大目標和大敵人,而這趟旅行是他昇華前的前奏曲。 我多麼嚮往這種邁向未知未來的冒險帶來的刺激與不安,離原來目的地遠上許多的神秘國度,是隨處充滿驚奇的,雖然可能一不留意便損失慘重,甚至失去寶貴的生命,但風險帶來的充實與體驗也會出乎預期的多出數倍,人正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後,才能真正成長。
我的根部裸露在土外,自由自在,橫亙在天地間,置身在千里風沙之上,是種說不出的遼闊,若說人是被束縛在天地之中,那我將帶著我的枷鎖自由的徜徉在我的監獄裡,我將親自品嘗死亡,享受飢寒,體驗勞累,在無人阒靜的曠野裡與流離失所的人分享無盡的孤獨與寒冷。
切格瓦拉就是一個那麼真誠的人,他的熱情與青春,時而嘲諷,在每步足跡做下深刻的注解。讀完後我也漸漸渴望一場屬於自己的壯遊,為自己的生命留下註腳,並尋找一個未知的契機。
我不想用這本書對切格瓦拉的一生做下評論。在璀璨的記錄下每座所經的城市、每條充滿塵土的道路,每陣揚起的塵囂後,我們該無時無刻的進行革命,不論對外或是對內,革命,是將人導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因為經歷過任何事後,我們將再也不是原來的我們。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終於理想吧。
- 辛昱融
-人民的意志開啟通往幸福的血路
對於革命與政治的涉略僅只在於歷史與地理課本中曾經地記憶,閱讀這本書需要一點歷史的脈絡以了解當時的國際情況與南美洲割據的情形,沒有辦法一開始就完全深入了解當時當地格瓦拉想要傳達給我們的畫面,但是仔細品讀文字間的意涵還是能夠稍微了解箇中的滋味。
什麼時候能夠,有了一個想法就馬上去執行的能力呢?我覺得這本書給了我一些想法。即便是一場不知道後果與影響的旅程都能夠讓人神往,何況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呢?
以摩托車為主,雙腳為輔,走完、經歷完這段奇妙的旅程,真的讓我對旅行這件事情有很多不同的定義產生。不僅是美麗的風景讓人覺得心曠神怡也有很多隱含的意義值得我們自己去發掘。對於每段文字我會習慣仔細讀過幾遍,因為我覺得我能夠了解的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作者想要傳達的真正意思更是需要細細體會。
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感覺就像是養分,促成了一個人的成長,使人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或是調適自己的基模以融入新的思絡層面。當格瓦拉接觸到所到之處的民眾,親身了解人民生活的困苦,為了生活而不斷努力著。在離開庫斯科遇到一位先生,儘管在怎麼樣辛苦也要工作,為了養活他的五個孩子,但是卻受到有權勢的地主偕著警察的威脅,而被迫放棄自己的辛勤耕作的農地。那時我真的感覺相對於他們的生活處境,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國度。
『我們打贏戰爭靠的是比敵人更加強大的精神意志和人民的英雄氣概。』
這句話給予我龐大的震撼:並不是槍砲彈藥開啟了戰爭,而是人民,在苦難時代的絕對關鍵。
- 陳映羽
-珍惜你遇到的每一個人
如果要選擇電影中最深刻的畫面,我想,是格瓦拉靜靜地坐在窗邊望著南岸時憂愁、凝重的雙眸。人們總喜歡「歸類」,把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都切割開來,聖帕柏魯痲瘋病人村便是如此,一條湍急的河流,分隔健康與生病的人們,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這個逐漸醫療化的時代,定義不健康的權力被自認為健康的人們掌握著,只要與別人有一絲絲不同便會被冠上醫療化的疾病名稱甚至遭到歧視或不友善對待,有時,那些被認為不健康的人們也會因為被視為「具有威脅性、傳染性」而被隔離開來,台灣幾年前的SARS風波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我們可曾想過這些人們同樣擁有人權與自主權呢?感受到格瓦拉心中的憤慨,於是多少能夠體會他的心情。
人們常將尊重、包容與同理心掛在嘴邊,但要真正做到其實是很困難的事,往往覺得瘸了一條腿、瞎了一隻眼便是「有缺陷」,但缺陷這樣的意義又是怎麼被定義出來的著實讓人匪夷所思。還記得在影片中,格瓦拉從不把「病人」當作是「病人」,視他們為一般人,給予平等對待與眼光,對於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我們應當給予更多尊重與包容,不能只是一味地給予標籤然後分類,認為自己與他們是不一樣的─這是我從影片中深刻體會到的道理。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讀書會的活動,但因為讀書會成員的組成方式很特別,有室友、同學、直屬關係等等,所以一開始討論不會覺得很尷尬。CHE基本上是一本日記式的遊記,裡頭多半是描述與紀錄語句,剛開始讀起來有些吃力,因為文化背景不同、自己又從沒去過那些國家看過那些景色,所以在腦海中很難有完整的想像畫面,但後來搭配電影欣賞、上網查詢資料更深入了解之後情況就比較好些,和大家討論的過程中一方面參考別人的觀點,一方面也能重新反思自己的想法,實在受益良多!
如果有機會,希望下次還能繼續參加這樣的讀書會活動。
- 黃仲平
-熱情、行動,與理想
在讀書會許久以前就曾經看過《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這部電影,剛開始是在不熟悉格瓦拉的背景下觀賞的,因此對於內容有所疑惑,難以理解某些情節和片段的由來和用意,一個多小時帶著似懂非懂的理解看完影片。對於導演想表達的,或者這個故事對我而言沒有很大的共鳴或啟發,只知道格瓦拉在歷史上功居顯赫。
後來,看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原本以為單純的情節帶有重要性,對格瓦拉往後的轉變有關鍵性的影響。格瓦拉和他的好友阿爾貝托看似瘋瘋癲癲,一路上吃喝玩樂,用盡本領生存,其實那都顯現出他們豁達的個性和精神。昔日的革命英雄在年輕時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慾望,也喜歡享受美食、喜愛狂歡或者是激情。對未來和未知的旅途充滿期待與幻想,也對正在各地發生的某些事迷惘,有了對事件的看法,進而轉變為行動。我很羨慕他們兩個人有勇氣騎著不是很牢固的摩托車走遍南美洲,在台灣我想還沒有勇氣用機車環島,他們卻有種可以不顧一切不怕兩頭空的膽識,說走就走,無畏可能遇到的任何困難和物資貧乏。格瓦拉出生於算是家境優渥的家庭,他卻不會因為得睡在馬棚、倉庫裡和老鼠共舞而拗脾氣,適應力強大似乎說明了他不只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媽寶,他有能力去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在現今同樣動盪不安的社會,台灣正面臨另一種困境,看完格瓦拉的傳記後,不禁讓我思考,現在的人們還有多少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投身於社會改革和社會政治運動中…?
格瓦拉願意為他人打抱不平,試圖消除不公不義,致力創造一個合理的新秩序;相反地,台灣人卻一味相信一定會有像是格瓦拉這般熱情的人為基層發聲,而不願親自投入其中,搭便車的心態強烈顯現出今昔非比,我們太會衡量得失,導致於甚麼事情都不敢做,無形間就養成了懦弱、逃避的個性。
這本書給我很大的鼓勵,光擁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化諸行動,實踐理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心中的目標、想完成的事和理想中的自己。有時候要得到之前,得先放下許多,(甚至遠比想像的更多…),事後我們會發現,到底目標達成與否並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過程帶給了我們甚麼、也帶給其他人甚麼,對於身處的國家、社會、同個種族等等有任何改變嗎?我想每個人都是頂尖的實踐者,只要願意,專注在過程裡,一切都會有收穫的。很高興有機會讀到這本書,並重新認識這一步意義重大的電影。
- 邱怡萍
-讀書會的過程就是一種成長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大部分的成員都是不同系的同學,一開始總是不好意思發表意見與問題,但在一次次的聚集討論下,聽到不同人對於同一本小說有著截然不同想法,或是聽到別人總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問題,總覺得自己也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好好地告訴大家,因此我能更有信心明確地與大家討論報告內容。
除此之外,在讀書會裡我還學到如何深入去探討一本書,並體會作者文字背後的涵義。
第一次把一本書反覆品味,仔細地想咀嚼出它最深的精隨,不單單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當時的時空背景與作者當時的心境都能有所體會,這是以前讀書從來沒有過的經驗,能有這個活動並與不同想法的人討論對於文章中的看法,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
在這次活動中我也學習到如何分工合作,每次的討論,辛苦的討論成果,都是大家之後一點一點慢慢累積出成果,過程如果沒有好好溝通,是絕對不可能完成這次的讀書會報告,這次的組員人很負責,讓我這組裡面總能好好效法他們,並從中學習他們的溝通與領導的技巧,能讓大家都在很愉快的情況下,完成我們的報告。
讀書原來不只是將書翻完,更應該要了解其內涵,這次的讀書會讓我獲益良多,很開心能參與此次活動,讓我不論在提出問題、發表意見、撰寫心得,都比以往更加進步,也大大增加我對閱讀的興趣,相信往後我的閱讀能力能更勝以往,再次感謝讀書會的組員們。
- 邱鈺雯
-那麼不安定卻充滿著夢想
第一次以日記類的書籍作為讀書會的主角,除了有相當的挑戰性之外更多了無力感。
至今仍然難以想像一開始我們針對一本日記做深入的討論那種場景。每次討論都會激盪出許多火花,沒有答案卻有眾多看法,讓深受題目總有標準答案的我們苦惱許久。後來領導人決定輔以電影來呈現時,我曾在心中暗自碎碎念。這本書到底能拍出什麼樣的電影呢?原本我並不抱任何期待。直到看完電影,格瓦拉的身影與他的事蹟不斷在我腦海中迴盪,那麼不安定卻充滿著夢想。這次的經驗驗證了學習絕不能只靠書本。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書本中的地名躍到大螢幕上,從未見過的景色呈現在眼前,那種感動簡直難以形容。
總算能夠體會格瓦拉計畫這場旅途的心情了。那是一次年輕人揮灑青春的吶喊,也是奮力追逐夢想的勇氣。革命英雄格瓦拉的事蹟,逐漸在我的心中發芽,想到臺灣的教育制度總是以「知識」為主,學生不斷在紙上談兵,背誦世界遺跡與各國著名景點,卻從未親眼見過。這段僅靠書本來建構世界觀的日子將持續到二十二歲,甚至是更久,確實令人感到十分難過。格瓦拉的事蹟不僅影響了南美洲的國家,更激勵著我這顆叛逆的心,我很清楚自己絕對不甘心從未離開過臺灣,未來的某一天,我必定會回應內心的呼喊,去完成一件不浪費青春的事。
- 胡詩曼
-「這不是一個關於英雄行徑的故事,也不是某個憤世嫉俗者的見聞;至少那不是我在寫它時候的初衷。這是兩個有共同精神與相似夢想的生命體已起走過的一段經歷。」
主角格瓦拉對整篇札記做了這樣子的註解。基本上這是一本遊記,一本非常特別的札記,這本書是關於兩個夢想家為了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所做的冒險,但他們在途中看了許多偏遠地區種種的不公現象,而有了想改變社會制度的革命想法,但在書中,沒有革命、沒有英雄,有的只是一段有歡笑與淚水,勇往直前的兄弟之旅。
字裡行間隱含著格瓦拉革命精神的起承轉合,他筆觸幽默,碰到艱困難應付的狀況他都以非常輕鬆的語氣帶過,像是每一次的摔車、每一次難堪的窘境,甚至是與家人、女友、拉波特拉撒分離時內心的糾結與難過,這些都輕描淡寫,讓我原本以為這趟長達八個月旅行過五個國家的旅程很輕鬆愉快,但在看完電影後,我有了很多不同於之前的感觸,電影中把他們實際的狀況模擬出來,我才真的感受到旅程中人事物與環境對他們的衝擊,也才能稍微理解為什麼他們後來會有那麼大的毅力去堅持改變古巴的政治體制。隨著旅途越來越遠,遇見的陌生人越來越多,途中遇到的礦工夫婦是改變格瓦拉最重要的角色,他開始思考人生意義與理解所謂共產黨裡那「給窮人的麵包」,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這麼個非常重要的人,他會改變我們對人生的看法,改變我們對生命的目標,就像雖然與礦工夫婦只是短暫的交集,卻悄悄在格瓦拉年輕單純的心裡種下革命的種子。
在這次的讀書會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只侷限在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在我們互相討論、分享自己的見解時。討論時,我們每個人提出一個從書中發現的議題或疑問,再由大家共同討論回答,在每次提出問題時,我發現原來每個人都用不一樣的觀點再看這本書,有社會議題、主角的心靈層面等;提出建議或答案時,其他人都能用自己的經驗配合書中的經歷,進而再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很喜歡這樣子的感覺,平常我們的學習都是自己一個人,難得有機會能跟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分享的時候還能知道更多自己沒思考過的想法,這些都是讓我愛上讀書會的原因。
讀書會很輕鬆愉快,在這裡我們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不再侷限在自己的小小生活圈,就像參加一個小型社團一樣,開拓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因為讀書會相聚再一起,認識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彼此,讓不同領域的我們相遇相識;而且這次參加讀書會培養了我看書的好習慣,我知道了看書原來不只有閱讀表面上的字句,還可以更加深入思考,咀嚼文字與作者心靈相通;重新再閱讀一次同一本書也能有不同的感觸,看相關的作品像是電影之類的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參加讀書會讓我更融入書的世界,也更懂得如何透過書本、文字與作者溝通。
- 鄭以諾
我所學到的……就像是這張圖
─人生不到謝幕,永遠不知道自己能有多精彩。
五、 問題討論
問題一、我們看到切格瓦拉暫時拋下了醫學院的課業,騎著摩托車到拉丁美洲旅行,在他往後的人生中,也拋棄了醫生這條路,去完成了不一樣的事。想問問各位,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一些真正想做的,比職業還重要的事?
- 黃昱衡
- 應該是攝影和音樂吧,因為這兩樣能夠帶給我不同於職業上的成就感。我為什麼會那麼想呢?我曾在一位老師的課中有所感受,人在接觸社會越來越深後,原本純真的心會漸漸變得麻木、甚至邪惡,因此,我希望我的心能藉由攝影與音樂,不斷的回想起最初的我。因為我重視最初的我,所以我覺得攝影和音樂是兩件比我的職業更重要的事。
- 郭學孟
- 我覺得我最大的興趣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旅行,而這也是比起我的職業更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喜歡旅行,所以我加入學校的模擬聯合國社,讓我看見世界不同的面向。但是現實和夢想總是會衝突,我終究還是需要有職業,職業也是我的夢想,但在我追求另一個更不切實際的夢想時,我總覺得我會顧慮很多生活的細節,我會害怕打破習慣的原狀。但是我認為,生命的改變是一種累積不是一種巨變,因此我喜歡累積一個人的旅行,而這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問題二、切格瓦拉在一場對古巴醫學生的演講中提到:「只要認清目標所在和敵人是誰,知道了自己必須往哪一個地方上路,那麼就只剩下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每天必須走多少路」。請問大家認同這段話嗎?
- 郭學孟
- 我同意。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感動。行動來自於有沒有被感動,因此每天要走多少路,是由自己決定,但是要怎麼決定走多少呢?我認為就是因為感動,越深的感動,主動走的路就越多,也會越清楚自己的目標。
問題三、作者對於革命和社會總有相當不同的看法,而作者在書中說過,我們不能用宿命去看待未來,更不能將人群簡化為工農階層之子和反革命分子這兩類。請問你覺得呢?看過作者的這段旅程,你同意宿命論嗎?
- 黃仲平
- 我認為人群包含了多元族群,當然不能簡單的劃分為工農階層之子和反革命分子這兩群,農工階層是在社會中默默付出的一群,有時甚至是被剝削的一群,他們值得我們尊敬,在生活出現不可承受的壓力時,大部分的農工階層會起身革命,為了麵包和溫暖的房子。而反革命份子又何嘗不是在為自己的生活奮鬥呢?反革命份子也有血有肉,有父母有家人,也會為國家而哭泣,為理想而奮鬥。他們都相同,都是"人"阿。
- 也許宿命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生來的環境與待遇,但總有一天,人們會起身反抗宿命,有些人會成功,有些人會失敗,但宿命不是永遠的束縛,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問題四、切格瓦拉在對古巴的醫學生演講時問到,當一個人完成了國家提供他的教育後,他會不會投身鄉下,為社會服務呢?大家覺得呢?'
- 邱怡萍
- 這要看個人的意願吧。如果一個孩子是來自貧困的環境,那他以後出人頭地後,自然而然會希望能將自己的力量回饋給自己的家鄉,或是那些與他曾有相同處境的環境裡的人。但是現在的社會,大部分的人都偏向用自己的力量打造一個好的未來,好的生活,並由於自己得做為而受到肯定,越來越少的人會投身鄉下服務。不只古巴,在台灣或全世界可能都是如此。跟之前討論到的問題類似,一個人要決定自己走了多少路,要看他之前受到多少感動,畢竟回鄉下服務要捨棄許許多多我們喜愛的事物,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問題五、書中曾提到格瓦拉因為氣喘而不曾服過兵役,而當初遇見卡斯楚而加入游擊軍時是因為他是一名醫生。除了家庭思想開放之外,這趟旅行在哪些層面上觸及他的革命思想並發掘他的軍事天分?(又或者軍事天分是在旅行途中被磨練的?)
- 鄭以諾
- 這趟旅行的確改變了格瓦拉,讓他從一名救人的醫生變成一名激進的革命叛亂份子、殺人的游擊隊員。可能是他在遊歷拉丁美洲後,看到了太多因外國政權介入的資本主義,在丘吉卡瑪礦場、在智利的山中、在曾被征服者統治的祕魯,不斷的剝削底層的人民,人民貧困,毫無翻身的力量,只能默默接受環境的剝奪,因此,格瓦拉選擇站在人民這邊,他選擇社會主義,他要讓人民當家作主,而唯一的方式就是用他沾染鮮血的武器推翻混亂的政府。
問題六、作者說:我感覺我的根裸露在土外,自由自在。請問這段話與他的這段旅程有甚麼關係呢?
- 邱鈺雯
- 旅行了一段時間,總會開始想家吧,但是作者雖然想家的情緒濃厚,對家的思念卻是逐漸模糊,這不是件壞事,因為我們不是失根的蘭花,而是漂泊的蘭花,有時候停下來看看,看清楚自己以前的軌跡,或許會更知道未來的自己該如何繼續往前走。這時,作者感到無比的自在,因為他在無限廣大的天地間,進行著一場未知的神祕之旅,這是何其刺激,又何其自由的一件事阿。
問題七、.作者在發表祝詞時說:「把美洲劃分為幾個不穩定的而且根本不存在的國家,是一大虛妄,而我們的旅途更增強了我們這個信念」。這番話引起了的喝采,大家覺得作者為甚麼會覺得旅途增強了他的信念?
- 胡詩曼
- 作者到過了南美洲各國旅行,可能因為以前外國殖民時代,南美洲的各部落因為外國勢力強制劃分領土,導致許多部落或文化有相關的一群人,被劃到兩個不同的國家,而兩個敵對的部落反而被劃在同一個國家,因此造成國家的不安。作者應該是認為,南美洲本來就應該是同一種文化,由統一的政府領導。為此作者發表了泛美洲主義,也在南美洲各國發動革命,目標是讓南美洲的所有人能擁有一個不在分你我,強而有力且關懷貧窮的政府。
六、 附錄:關於本書另一位主角──阿爾貝托
「阿爾貝托突如其來提了一個問題:『我們幹麻不去北美走走?』」──p50
這句沒有任何原由,只是天馬行空的一個幻想,卻將一直以來嚮往無拘無束生活的夢想家轉變為一個革命烈士、傳奇英雄、新時代的開拓者,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阿爾貝托,就沒有現在的格瓦拉,這是無庸置疑的。
「阿爾貝托看出我的猶豫,而且做好心理準備,接下去的路途只會剩他一個人走;但他沒有試著改變我」──p54
格瓦拉,一個僅僅二十出頭的醫學實習生,天之驕子,遇上一萬多公里未知的旅程必然會怯步,不僅如此在旅程的一開始便遇上了「感情」與事業的衝擊,格瓦拉因此在放棄與堅持的天平上搖擺不定,對此,阿爾貝托將一切收入眼底但卻沒有任何的表示,我想是因為他理解格瓦拉對個人情感與神祕未知的冒險難以取捨的心態,所以他將選擇權交給格瓦拉決定,他並不擔心格瓦拉所做的選擇,因為不管他如何決定,阿爾貝托都決定將兩個人最初的夢想完成。在這個地方,我覺得阿爾貝托是一個具有同理心且懂得察言觀色的人,雖然平時都以直覺反應,但在重要的事後卻也很沉著穩重。
<小編OS時間>
我想一開始阿爾貝托應該就希望格瓦拉能一起走,因為後來阿爾貝托還用相關於這沒有結果的愛情以反諷的語氣間接想鼓勵格瓦拉:「不需要特別敏感的手指也能掂出我的愛有二十九公克拉重。」
「智利人的好客與友善是讓我們在這個鄰國旅遊時被感愉快的原因之一,而我們也好好兒享受了這種好客精神」--p89 「我們已經不再是兩個推著破機車的流浪漢了--我們現在可是『專家』了,而別人也把我們當成專家來對待」--p91
由這裡可看出阿爾貝托帶領兩人在旅途中白吃白喝的行徑,由於智利人的好客與媒體的相關報導,讓他們在智利的日子還蠻愜意的,只是阿爾貝托的愛車──拉波特拉撒,也在此處正是地走入歷史,他們向機車的殘骸「揮手」,不只向它道別,更是迎接接下來單純以靠雙腳走過的大半旅程。其實阿爾貝托的作法並沒有錯,他妥善的利用他們唯一擁有的「專家」的名聲,藉此省下伙食費,因為他們其實早已身無分文,我蠻佩服阿爾貝托的勇氣與說假話時臉不紅氣不喘的能力,因為要在現在的社會中生存,「誠實」是最差勁的優點,而說假話很簡單,但要說的頭頭是道,這才是最不容易的事情了!
「格瓦拉,我和印加人結婚,建立一個他們的黨派如何?我們鼓勵每個人投票,重新引燃拉丁美洲的革命,你看怎麼樣?」 :「沒有槍怎麼革命?你簡直瘋了」──電影在65分鐘時</font >
這次並不是阿爾貝托突發奇想的念頭,在他們走到秘魯的途中,運到了一名幫忙代耕的印加人,聽他所述,被地主背叛的過程,以及聯合每個代耕的人共同組織一個互助的協會,因而誕生這種想法。阿爾貝托的想法在此時雖然被格瓦拉反駁,但在接下來的旅途可以很明顯看到阿爾貝托原本的想法有了改變,在聖帕伯羅時替痲瘋病人治療時,看到連修女們也對病人施以一種隔離的政策,甚至逼迫他們信教,這些種種不公的現象,在此時真正激發了他改革社會不公義的念頭!
七、 總結
這一切革命的開端來自阿爾貝托一句有勇無謀的想法,而格瓦拉卻真的將他付諸實行,一開始,他們都只是厭倦了目前的生活,想追求無拘無束的感覺,為了想去旅行而來到了南美洲,卻不知道此行將永遠改變他們的一生,他們將不再平凡。假使沒有了阿爾貝托,沒有了他特殊的想法、沒有了他超厚的臉皮,甚至沒有了他的陪伴,格瓦拉就只會是個普通的醫生,而我們社會就少了個舉世聞名的革命精神領袖,一個醫生能力所及的病人很有限,而踏入政治,踏上改革的腳步,我們能救的人是整個國家,甚至是全世界,我想,早在格瓦拉踏上旅途前就已經對社會的政治有所想法,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展現他的想法,而阿爾貝托與這次的旅途就像是火藥一樣,引爆了這席捲世界的革命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