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課程介紹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18:2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oody (對話 | 貢獻) (→上課之前) ←上一個 |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18:49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Woody (對話 | 貢獻) (→上課之前) 下一個→ |
||
第62行: | 第62行: | ||
***The internal sense of muscular contraction involved in walking, dressing, eating and typing, etc. | ***The internal sense of muscular contraction involved in walking, dressing, eating and typing, etc. | ||
***內在感覺—感受肌肉張力,如:走路、穿衣、吃東西及打字等等 | ***內在感覺—感受肌肉張力,如:走路、穿衣、吃東西及打字等等 | ||
+ | *為何要學知覺? | ||
+ | **學習知覺的務實的理由 | ||
+ | ***辨識出正常與危險的環境 | ||
+ | ***設計各種工具以發揮人類感覺的最佳狀態 | ||
+ | ***為感覺器官受損的人設計協助他們的工具 | ||
+ | **知覺與快樂(愉悅) | ||
+ | ***視覺藝術(繪畫、雕塑...)、音樂、美食吸引知覺器官,讓我們感受愉快、歡樂與提供創作之喜悅 | ||
+ | ***藝術家的創作也提供我們了解自然及知覺歷程的重要線索 | ||
+ | **知覺與(學術)好奇心 | ||
+ | ***知覺可以引起每一個人對外界的了解的新方式 | ||
+ | ***喚起各位對日常經驗的「好奇心(並不是每天所經驗的天驗地義就是如此)」 | ||
+ | *知覺與學術好奇心 | ||
+ | **John Locke(洛克)區別物體的初級特性(primary qualities)與由感覺之後所得之次級特性(secondary qualities)的不同� | ||
+ | **David Hume(休姆)探討是否所有感覺經驗是主觀且不可靠的 | ||
+ | **Naïve realism(天真現實論) | ||
+ | ***perceptual world = physical world | ||
+ | **Subjective realism(主觀現實論) | ||
+ | ***physical world = product of the mind | ||
+ | **Solipsism(唯我論) | ||
+ | ***就是認為只有你的「心」是存在的其他的世界只存在在你的心中 | ||
+ | **學會分辨「真假」 |
在2013年10月10日 (四) 18:49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課程介紹
知覺心理學課程介紹
課本介紹
- 主課本
- Goldstein, E. B. (2014)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9th ed. , Wadsworth*
- 次課本
- 陳一平(2011)視覺心理學。雙葉書廊*
- 2011年起換課本
- 理由:因為原來課本絕版,代理商不再進貨
- 這一本是台灣最多學校用的書
- 作者較為認知取向
- 以現象切入,理論為輔
- 彩色印刷,篇幅更短
- 省略複雜理論
上課之前
- 課本要自己讀!
- 不讀書枉為大學生
- 上課時由書的章節重新以「我」的方式詮釋知覺
- 如何讀
- 先讀標題、圖
- 再注意黑體字
- 幫助你閱讀
- 每兩週考閱讀選擇題(原文、由題庫出)
- 上去 Virutal Lab
- 課程取向:考教合一
- 考試是檢驗各位了解該了解的東西沒有?
- 這些存在於上課中
- 也存在於教科書中
- 重點在於:
- 上課「自己」聽
- 課本「自己」讀
- 回去「自己」想
- 另外協助方式:開書小考
- 考試是檢驗各位了解該了解的東西沒有?
- 達爾文(知覺的背景)
- 1809-2-12~1882-4-19
-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出生於英國施洛普郡舒茲伯利
- 演化論
- 別翻成「進化論」
- 這與知覺心理學有關
- 而且可以成為理論背景
- 1809-2-12~1882-4-19
- 知覺是生物歷程
- 外在世界的現象要變成感官神經系統之訊息之登錄型態
- 要被生物感受系統記錄(會有反應)
- 知覺是一種外在世界的符號表現系統
- 神經活動型態就是一種符號運作系統,其間的表現代表人類所知覺
- Materialism(唯物論)
- 知覺是基於神經活動,不必也不能介入其他非物質的解釋
- Dualism(心物二元論)**
- 知覺也包含有非物質層面,例如:靈魂、精神等與大腦間的互動
- 外在世界的現象要變成感官神經系統之訊息之登錄型態
- 知覺與運動
- 主動的知覺有助於作正確的判斷
- 主動 / 被動 知覺
- 大腦必須能夠分辨自己運動造成的變化與外界(其他物體)移動造成的變化
- 其實感受器官上的登錄可能相同
- Near senses(近端感覺)
- 例如味覺、觸覺,需要直接與知覺的對象接觸才能感受的知覺
- Far senses(遠端感覺)
- 例如:視覺、聽覺,可以不由直接的接觸也可以取得環境相關訊息
- Kinesthesia
- The internal sense of muscular contraction involved in walking, dressing, eating and typing, etc.
- 內在感覺—感受肌肉張力,如:走路、穿衣、吃東西及打字等等
- 主動的知覺有助於作正確的判斷
- 為何要學知覺?
- 學習知覺的務實的理由
- 辨識出正常與危險的環境
- 設計各種工具以發揮人類感覺的最佳狀態
- 為感覺器官受損的人設計協助他們的工具
- 知覺與快樂(愉悅)
- 視覺藝術(繪畫、雕塑...)、音樂、美食吸引知覺器官,讓我們感受愉快、歡樂與提供創作之喜悅
- 藝術家的創作也提供我們了解自然及知覺歷程的重要線索
- 知覺與(學術)好奇心
- 知覺可以引起每一個人對外界的了解的新方式
- 喚起各位對日常經驗的「好奇心(並不是每天所經驗的天驗地義就是如此)」
- 學習知覺的務實的理由
- 知覺與學術好奇心
- John Locke(洛克)區別物體的初級特性(primary qualities)與由感覺之後所得之次級特性(secondary qualities)的不同�
- David Hume(休姆)探討是否所有感覺經驗是主觀且不可靠的
- Naïve realism(天真現實論)
- perceptual world = physical world
- Subjective realism(主觀現實論)
- physical world = product of the mind
- Solipsism(唯我論)
- 就是認為只有你的「心」是存在的其他的世界只存在在你的心中
- 學會分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