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驗法第六講:Basic of control
出自KMU Wiki
在2013年3月10日 (日) 22: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Sakurai (對話 | 貢獻) 小 ←上一個 |
在2013年3月10日 (日) 22:0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Sakurai (對話 | 貢獻) 小 (→Two meanings of control) 下一個→ |
||
第115行: | 第115行: | ||
<br> | <br> | ||
+ | [http://wiki.kmu.edu.tw/index.php/%E5%BF%83%E7%90%86%E5%AF%A6%E9%A9%97%E6%B3%95 回到心理實驗法] |
在2013年3月10日 (日) 22:07所做的修訂版本
Basic of Control and Factorial Design
心理實驗法九十六學年度第五講
前面幾張省略(因為與上一講重復)
目錄 |
Placebo
- Case Study (p.48)
- Paul (1966) speech phobia的治療
- 分四組(共67人)
- 接受behavior therapy(15人)
- 接受insight therapy(15人)
- 吃無害也無效的藥丸(15人)
- 未接受任何治療(control 22人)
- DV
- 四位clinical psychologist(不知情)之前後測差異
- 結果
- Behavior 進步 100%
- Insight 進步 60%
- Pills 進步 73%
- Control 進步 32%
- 第三組稱為
- Placebo control group
- 所吃的藥稱為
- Placebo pills
- 所呈現的效果為
- Placebo effects
- Experimenter Bias
- 前面的實驗
- 如果打分者知道所評分對象接受了什麼治療...
- Scorer's bias
- 韓國裁判?
- 如何避免?
- 前面的實驗
- Blind control
- Single blind
- Double blind
- Case Study (p.50)
- Rosenthal and Fode (1963)
- 告知學生
- 一組老鼠為maze-bright
- 另一組老鼠為maze-dull
- 結果
- Maze-bright的老鼠表現遠較maze-dull為佳
- 其實兩組老鼠由同一種老鼠中隨機抽取
- 告知學生
Within-subject
- Between-subject design 受試者間設計
- Group A Experimental conditon Measure
- Group B Control condition Measure
- Within-subject design 受試者內設計
- Subject A->experimental condition1 + experimental condition2 +......
Within的好處
- 減少subject數量
- 可以不必考慮實驗組與控制組之環境是否相同
- 較易顯著(統計上)
Why易顯著
由SS(sum of square)看
- SSt=SSb+SSw (between subject)
其中SSt代表Sum of Square total,是整體的變異大小。SSb代表Sum of Square between groups,也就是組間的變異大小。SSw代表Sum of Square within groups,是組內的變異大小。統計顯著性考驗時,則先各求MSb(Mean Square between groups)與MSw(Mean Square within groups)再求其比值(就是F值)。
- SSt=SSb.sub+SSw.sub=SSb.sub+SStreatment+SSresidual (within subject)
其中SSt與上面同。SSb.sub代表Sum of Square between subjects,是受試者間的變異大小。SSw.sub代表Sum of Square within subjects,是受試者內的變異大小。同時SSw.sub可以再分為SStreatment(Sum of Square between treatment)與SSresidual(Sum of Square residual)兩個部分。SStreatment代表各操弄間的變異,SSresidual代表剩餘的變異。在統計顯著性考驗時則求MStreadtment(Mean Square between treatments)與MSresidual(Mean Square residual)再求其比值。
因為在within subject時從SSt去除了SSb.sub,所以剩下的變異一定比較小。可能有利於F值的表現。為何有利,可能還需要看個別資料來說明。
由個別來看
- xij=μ+βj+εij (between subject)
其中i代表在組內不同受試者,j代表不同的組別。x是所測得的資料,μ代表整體平均數,βj代表各組的效果,εij代表各測量的誤差。本式代表每一個測量(xij)得自整體平均數(μ)與所給予的操弄的效果(βj)與每一次測量的誤差(εij)的和。
- xij=μ+βj+πi+εij (within subject)
基本上符號與上面相同,只是多了πi為個別差異(individual difference)。每一個測量(xij)當中,誤差中(εij)看出效果(βj)大小的比值時within subject就可以扣除個別差異,自然可以較易顯現效果。
本段主要參考: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不能用within的時機
- 以下時不可用(較不適用)within-subject design
- 對受試者影響具持續性
- 呈現的次序會影響結果時
- 有以上嫌疑時
PC與Psychology
- 實驗控制上常用PC (personal computer)
- 快速呈現
- 隨機排列
- 收集資料
- .....
心理學實驗中另一項問題
- Demand characteristics
- 實驗參與者會揣測主試者的意圖,而試著去符合或不符合主試者的要求,造成反應偏誤,不該顯著的結果卻顯著。
- 情境
- 防音暗室
- 一堆怪機器(自己拉的線、用角鋼....)
- 面貌凶惡的男主試
- 大一修普心嫩嫩的實驗參與者
- 主試問:「有沒有看到!」
Two meanings of control
- Control of IV
- Spallazani實驗中精液的不同
- 人工環境中金絲雀築巢
- Control environment
- 實驗組與控制組間的差異除了上面控制以外控制成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