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思考抄捷徑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2年12月17日 (一) 11:09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Read09 (對話 | 貢獻)
(五、問題討論)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12年12月17日 (一) 11:09) (編輯) (撤銷)
Read09 (對話 | 貢獻)
(五、問題討論)
 
第78行: 第78行:
:A:人類為了因應環境求生存,而發展出兩種不同的工作系統:其一合乎邏輯、速度慢、深思熟慮、付出努力的;另一個更古老、更原始,在人演化過程中,為了處理威脅生命的刺激,發展出許多做選擇與判斷的能力,進化並保留至今,其系統運作速度快、個體對於某問題未能有清楚的了解時,依據其經驗所採用的直觀推論方式,有時是非理性,而這就是捷思的大腦。 :A:人類為了因應環境求生存,而發展出兩種不同的工作系統:其一合乎邏輯、速度慢、深思熟慮、付出努力的;另一個更古老、更原始,在人演化過程中,為了處理威脅生命的刺激,發展出許多做選擇與判斷的能力,進化並保留至今,其系統運作速度快、個體對於某問題未能有清楚的了解時,依據其經驗所採用的直觀推論方式,有時是非理性,而這就是捷思的大腦。
- 
:       其實我們大腦運作的方式是在理性思維與快速判斷之間不停來回切換,而有時候,當我們過度疲勞、精神耗盡時,大腦會自動調節成減少付出努力的模式,此時大腦就難以消化大量資訊,執行功能時可能會有障礙。或者當我們受到壓力或時間緊迫時,又或者當我們試圖同時做太多事,為了妥善分配有限的認知資源,會自動切換至捷思模式,然而,正是因為在倉促和理性之間切換時,容易受到限制,也容易造成失誤。 :       其實我們大腦運作的方式是在理性思維與快速判斷之間不停來回切換,而有時候,當我們過度疲勞、精神耗盡時,大腦會自動調節成減少付出努力的模式,此時大腦就難以消化大量資訊,執行功能時可能會有障礙。或者當我們受到壓力或時間緊迫時,又或者當我們試圖同時做太多事,為了妥善分配有限的認知資源,會自動切換至捷思模式,然而,正是因為在倉促和理性之間切換時,容易受到限制,也容易造成失誤。
第88行: 第87行:
:A:其實根據我們組員討論,我們認為捷思偏誤有很多種,而可能每位專家的看法會不同,而作者分類極細,其期望能夠盡量細分說明各種認知偏誤的種類,所以總有20種。而我們認為捷思其實整合為一個系統,只是其犯錯的類別可能會不同,而每個人因為環境、性格等等不同,其捷思利用的範圍不同,所以各認知偏誤對於每個人可能是程度上的差異,如有人性格較不願意去抗辯,易服從傳統,故可能很容易犯預設性捷思的認知偏誤;而具創新思辨性格的人可能就較不易有此偏誤產生。 :A:其實根據我們組員討論,我們認為捷思偏誤有很多種,而可能每位專家的看法會不同,而作者分類極細,其期望能夠盡量細分說明各種認知偏誤的種類,所以總有20種。而我們認為捷思其實整合為一個系統,只是其犯錯的類別可能會不同,而每個人因為環境、性格等等不同,其捷思利用的範圍不同,所以各認知偏誤對於每個人可能是程度上的差異,如有人性格較不願意去抗辯,易服從傳統,故可能很容易犯預設性捷思的認知偏誤;而具創新思辨性格的人可能就較不易有此偏誤產生。
- 
:       而不易受捷思法引導犯錯的人,我們認為是具有謹慎性格的人,其作是較容易靜下來,仔細思考與計劃每一步的策略,也因此可以檢視自己的決策是否有危險性,亦即能時常自我省察的人,最不容易落入捷思的陷阱裡! :       而不易受捷思法引導犯錯的人,我們認為是具有謹慎性格的人,其作是較容易靜下來,仔細思考與計劃每一步的策略,也因此可以檢視自己的決策是否有危險性,亦即能時常自我省察的人,最不容易落入捷思的陷阱裡!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一、作者簡介

       雷‧赫伯特 (Wray Herbert),擔任科學記者超過三十年,專長於心理學和人類行為。曾擔任《科學新聞》(Science News) 雜誌的記者與編輯、《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的總編輯,以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健康、科學、文化類副主編。也為《新聞周刊》(Newsweek)、《科學美國人心智》(Science American Mind) 和《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 Post) 撰寫固定專欄。-----(摘自本書介紹)

[編輯] 二、本書摘要

以下將簡介各章節內容:

  • 1. 直覺性捷思:冷漠待人和潔淨的手 直覺性捷思都與原始生理需求和慾望有關,如:性、安全、舒適等,形塑人們的抽象思考與行為。而身體感覺與心理體驗緊密相關,然而至現代精神需求也變成生理需求的隱喻概念,若此機制運作的太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 2. 視覺性捷思:陡峭的山與全壘打 恐懼和我們對現實世界最基本的感知,如:高度、坡度、大小等,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若人先接觸恐懼意念,在以此情感接觸世界,往往會將恐懼、動機、自尊反映在判斷力上,如看過恐怖片後,再估計陽台高度會高估其高度等。
  • 3. 動量性捷思:直覺的物理 動量性直覺可以使我們輕鬆與實體世界互動,很少發生碰撞,如:會閃躲球、在車陣中安全駕駛等,可以審視與矯正行為,然而當我們過度運用此直覺,若發生的結果與預想不同,矯枉過正,反而以改變自己意念,使自己相信自己知道這結果本來就會發生的。
  • 4. 流暢性捷思:書寫的力量 由於世界充滿了各種刺激,其中若有比較熟悉或清楚明確的,大腦會快速、輕鬆、直覺地處理之,對比較複雜的則會以更謹慎的模式處理,然而因此,越是熟悉的事物,越容易發生錯誤;書寫越清晰易懂,人們會決得指令越容易達成。
  • 5. 模仿性捷思:感受你的內在人猿 人們會忍不住去模仿他人,因為原始祖先需要與團體緊密連結,才能得以生存,故人們會不自覺產生身體模仿、和新來的人建立密切關係,然而有時儘管連結關係是負面的,會妨害自己的表現的,人們仍會自然的被影響。
  • 6. 製圖者捷思:拋開所有煩惱 當我們接收到刺激,其回應的答案若是具體的,會促使我們開始思考較細節的內容,並能快速解決此問題;而若答覆是較抽象的,大腦會將其拖延。
  • 7. 算術性捷思:一天只要幾塊錢 因為數字讓許多人較難以全盤處理和理解,因此乍看之下,容易受情緒偏見所影響,如:政府公布犯罪率而非犯罪次數,則會讓人覺得比較沒那麼嚴重。
  • 8. 匱乏性捷思:供給與慾望 此捷思法認為如果某樣東西很罕見,就一定很有價值;而如果某樣東西很有價值,就一定很匱乏。因而在被限制或是缺乏的情境下,容易高估事物的價值。
  • 9. 定錨性捷思:為什麼這東西要賣19.95元? 人心中若有一種看法,容易快速、自動判斷他人看法、觀念、願望等和我們相同,而在調整空間則因此受到限制,因此容易誤解或是被誤解。
  • 10. 卡路里捷思:為了食物而工作 大腦對於食物、金錢和公平之間會有一定程度之連結,如:若一個人肚子餓,對金錢會變得比較吝嗇;如果一個人變貪心,也會變得更貪吃。
  • 11. 誘餌性捷思:請不要叫我選擇 其具有缺陷、不合邏輯,但人們厭惡且恐懼做選擇,若有誘餌可以使人們做出輕鬆、壓力較小的選擇,如:若客戶在兩樣商品中猶豫不決,這時增加一個並不怎麼好的第三選項,客戶會快速的決定要買哪一個,而其只要比第三選項好就行了。
  • 12. 未來性捷思:時間的皺紋 我們能夠想像未來的事,但若想像好的未來,一旦實現,卻會因為想像過而適應,反而無法很快樂;若想像不好的未來,但結果卻非如此,我們反而因為沒有想像經驗過,會因此得到驚喜,感覺反而更好。
  • 13. 設計性捷思:簡單和目的 其說明各望確定性和結構是人的天性,但每個人對安全的渴望程度不同,故分類限制會有所不同,但卻使得分類無法更細微,使得在充滿許多不同層次的灰色世界中,人們要求絕對的黑與白。
  • 14. 覓食性捷思:探索與開發 讓人探索、學習新事物,但是覓食性思考卻也會讓人們變得更專注、更豐富思考,形成興趣和嗜好,可以保持探索與專注的平衡。
  • 15. 諷刺畫捷思:對工程師的偏見 意即刻板印象,儘管其不正確,但我們需要刻板印象進行快速、高效的認知捷徑,以利用有限的智力來處理更多重要的事情。
  • 16. 害蟲性捷思:傳染病與神奇思考 人們為了生存知曉避免污染物的原則,偏好純粹天然狀態,較喜歡物理變化,厭惡不純粹和不天然,因而容易產生偏見。
  • 17. 自然主義捷思:回到花園 根據學者研究,發現大腦將景觀分類到自然雸飛人為的類別中時,反應速度最快,這顯示我們演化過程中以把自然景觀內化,然而因為大腦適應力太強,我們和自然世界的聯繫越趨減弱,與文明產生關連,然而對於心理鎮定效果卻較大自然景象對人的影響差。
  • 18. 偵探小說捷思:謀殺與道德 我們正直感很基本但很複雜,我們對於死在路邊的動物、亂倫、謀殺等,儘管只是看到,就位驅使我們進行洗潔的衝動,似乎要避免有同謀的感受。
  • 19. 死神捷思:寂寞與狂熱 人們的捷思源自於抵擋恐懼,而最大的恐懼莫過於死亡,而大腦會產生自動化的機制,使我們可以無意識的思考死亡,可能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把重心放在可以實現的目標、或可能會產生正向積極情緒等方式,減少失敗、不幸的焦慮,以保護有意識的心智。
  • 20. 預設性捷思:不做決定就是一種決定 由於人厭惡做選擇,避免花費太多心思,大多數情況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決定,推卸責任給對方,堅持現狀、規範、傳統,會比較省心思。

[編輯] 三、佳句摘錄

「我們不斷回頭審視事件和行動,以解釋我們如何在結束的地方結束一切。」(p.64)
「聯誼體系具體化了許多對於人性的可悲和貶損,尤其是殘酷的排斥和總是迫切的需要歸屬感。」(p.86)
「如果我看到大眾,我永遠不會採取行動。如果我看到一個人,我就會這麼做。」(p.124)
「長期的自我控制,實際上可能真的還要靠著與誘惑同在才能更加強。」(p.138)

[編輯] 四、心得感想

       在生活中,來自外界的刺激很多,我們的生活是由數以百萬的選擇構成的,小從瑣事大到改變生命的重大事件,而我們是如何順利地度過每一天中的每一個時分?看似自然的騎車上學、走到應當上課的教室、選擇午餐、與朋友聊天等等,其中許多的行為本身看起來簡單自然,然而其實這些行為牽涉到的認知功能卻一點也不簡單。
       我們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該如何妥善配注意力去執行各種思考、行為都會佔去一些認知資源,而我們是如何能同時進行,妥善做好許多不同的事?這是我們大腦為了能及時又有效率的應付外界刺激,避免太耗時與耗力,逐漸形成了能夠迅速解決這一些的心理捷徑、認知經驗法則與技巧,使得我們可以自動化的進行一些歷程選擇,不用反覆思量每個選擇,如果每個選項與策略我們都必須一一想過再行動的話,我們可能會僵在當下,因為沒思考完所有選項而不能做決定。而捷思法非常節省時間,卻也因此很多選擇是非經過認真理性考慮的決定,有些內建捷徑常是嚴重的偏誤,不管是對健康、財富,甚至是愛情方面的選擇,可能是很危險的。
       作者先將各種捷思法一一列出並介紹之,使我們了解其認知偏誤的原因、可能造成的結果,警惕人們這些偏誤會以我們看不到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嚴重的話可能會危及生命,如:人學會開車後,在開車過程上,對於熟悉的地方,何處該轉彎、煞車都可以漸漸自動化且無意識的進行,我們的意識此時就可以思考等等的計畫如何如何,這給人們更多更多的時間去想別的事,然而相對的,此時是極不專心的,若此時有突發狀況,如小孩子突然衝到馬路上,能及時做反應的認知資源不足,可能造成車禍意外。故要對這些捷思法有相當的認識,而在做決定時才能及時覺察自己如何運用它們,且是否真的安全,有時候,最好是再多考慮一下我們的決定。
       本書內容環環相扣,隨著章節推演,內容探討之程度也越深,並佐以許多心理實驗說明,清晰易懂,讀起來可以了解捷思的運作偏誤方式,其益處及缺點,是本很有趣的書!內容共20章,1至6章為說明身體反應的捷思法:直覺性、視覺性、動量性、流暢性、模仿性、製圖者捷思,這源自於我們和複雜世界的最基本的互動,尤其是知覺,由課堂所學籍書中提示可知,因為知覺是接收刺激最基礎的層次,訊息直接進入,讓我們甚至來不及思考它就接受它了,故難免會有一些錯覺產生。而我們組員認為視覺性的捷思最有趣,大家在爬山的經驗中皆體會在山頂上向下望山坡會比在山下往上望山坡時來得陡峭,然而這其實是錯覺,應該是一至的,因為是同一座山,而這錯覺來自於人天性中對登高處時,心中都會產生恐懼感,讓人覺得有趣的是心理感受對於認知判斷的影響力真是不容小覷!
       而7至12章則說明數字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算術性、匱乏性、定錨性、卡路里、誘餌性、未來性捷思。本組同學們喜歡逛街購物,然而經由本書提示,赫然發現我們是多麼容易被廣告所影響,當我們決定要購買一種商品時,可能會有多種以上的選擇,如一件比較精緻,但比較貴;另一件比較次等,但真的很便宜(商家真正要大量售出的目標),在猶豫的過程,如果商家再介紹另一件更差的商品,但價位介於前兩者商品之間,大家都毫不猶疑的決定選購次等但便宜的商品。大家會粉滿意這選擇,但其實這選擇並非完全理性,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次等但便宜的商品和最後一件被介紹的商品比較起來,感覺比較好,因而如此選擇。然而大家此時已經被第三件商品影響了,大家選購的原因都是來自「比較」後的感受,讓人覺得比較適當,然而卻並非是因為商品本身,這即是誘餌性捷思,這讓大家深思自己不但容易被影響,且這種事可能在生活週遭已上演多次而我們卻仍被蒙在鼓裡,持續不小心地被影響著。
       13至20章說明心靈如何創造意義:設計性、覓食性、諷刺畫、害蟲性、自然主義、偵探小說、死神、預設性捷思,看完此書至最後一章節,探討不做決定就是一種決定,這句具有哲理的話讓我們組員思考很久,怎麼不做決定就會有決定,那最後究竟會成為什麼樣的結果,根據內容所揭露,當人們盲目的跟從上層政策走,不提些意見、看法,最後還是可以好好的生存,故我們的大腦為免去做選擇的恐懼與焦慮,故直覺選擇省力且仍能存活的方式,認為就是最好的方式。我們才驚覺所謂的跟隨傳統便是這麼一回事。如同過去我們舉辦營隊時,老師總是不斷提醒我們如果要能進步,因應社會變遷,要去思考什麼是可以留下來的活動,什麼已經是不適宜的活動,要我們謹慎思考,我們才發現挑戰傳統真的是很困難,因為我們基模已刻上某一種辦事的模式,如果跟從,不僅方便且又讓人覺得安全放心,不過在經過一翻討論後,才會發現如果繼續使用活動的深度會不足,經過這種經驗,看到書中所分享的例子,更是感同身受。
       在書中看到這麼多的認知偏誤例子,讓人多了些警惕,卻也不禁讚嘆我們的大腦真的很奧妙,雖然會產生錯誤,但它仍是為我們省去相當多的麻煩,也因此我們認為其實捷思法並非完全不好,而是既不好也不壞,一切都與判斷的恰當性有關。而我們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學習到相關知識,應嘗試訓練自己,讓自己時常提醒自己的大腦在思考時可能有愛抄捷徑的傾向,即讓自己先有心理準備以能時常提醒自己。然後,放慢腳步,最後關鍵是常練習,在有意識時時常思考、覺察自己正在做哪些行為、決策,思考背後的原因,讓自己正視自己當下的處境、面臨的問題、可能會犯的錯誤等等,練習讓自己學會如何在適當的時機尋找到適切的觀點。

[編輯] 五、問題討論

  • 1. 本書介紹許多捷思法偏誤方式,而捷思究竟是什麼,如何造成偏誤?
A:人類為了因應環境求生存,而發展出兩種不同的工作系統:其一合乎邏輯、速度慢、深思熟慮、付出努力的;另一個更古老、更原始,在人演化過程中,為了處理威脅生命的刺激,發展出許多做選擇與判斷的能力,進化並保留至今,其系統運作速度快、個體對於某問題未能有清楚的了解時,依據其經驗所採用的直觀推論方式,有時是非理性,而這就是捷思的大腦。
       其實我們大腦運作的方式是在理性思維與快速判斷之間不停來回切換,而有時候,當我們過度疲勞、精神耗盡時,大腦會自動調節成減少付出努力的模式,此時大腦就難以消化大量資訊,執行功能時可能會有障礙。或者當我們受到壓力或時間緊迫時,又或者當我們試圖同時做太多事,為了妥善分配有限的認知資源,會自動切換至捷思模式,然而,正是因為在倉促和理性之間切換時,容易受到限制,也容易造成失誤。
  • 2. 捷思法是源自於個體與外界互動,然而外在環境發展至今已改變許多,捷思法如何跟得上環境變化以進行運作?
A:事實上,如上題所述捷思是在人演化過程中,為了處理威脅生命的刺激,發展出許多做選擇與判斷的能力,進化並保留至今,其運作能力強而有力。然而外在環境變化差異極大,我們已不是生存在大草原上的民族了,而是生活在科技化的現代,有些感受已不適用,如:住在草原上的民族怕高,而現代大樓林立,有人會有懼高症,而甚至因此為產生視覺性的認知偏誤。相對地,現代人生活中仍是衝刺大量刺激,為了適應生存,捷思能力仍是需要的,故其基本概念轉以「譬喻」的方式存留在我們的觀念、思想、情感中,如:物種為了延續生命,對於選擇伴侶總是傾向最健康、最又生育能力的人,且畏懼死亡,故我們在選擇物品上,總傾向選擇任何楚於顛峰時期的生物,而不喜歡任何未成熟或衰老的生物等。實際上,「譬喻」是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經驗,而捷思就是利用這種方式烙印在我們的大腦組織中,用來幫助自己理解與應對複雜的生活。
  • 3. 書中介紹20種捷思法,然而每個人都擁有這些捷思法嗎?哪種人比較不易受影響?
A:其實根據我們組員討論,我們認為捷思偏誤有很多種,而可能每位專家的看法會不同,而作者分類極細,其期望能夠盡量細分說明各種認知偏誤的種類,所以總有20種。而我們認為捷思其實整合為一個系統,只是其犯錯的類別可能會不同,而每個人因為環境、性格等等不同,其捷思利用的範圍不同,所以各認知偏誤對於每個人可能是程度上的差異,如有人性格較不願意去抗辯,易服從傳統,故可能很容易犯預設性捷思的認知偏誤;而具創新思辨性格的人可能就較不易有此偏誤產生。
       而不易受捷思法引導犯錯的人,我們認為是具有謹慎性格的人,其作是較容易靜下來,仔細思考與計劃每一步的策略,也因此可以檢視自己的決策是否有危險性,亦即能時常自我省察的人,最不容易落入捷思的陷阱裡!

[編輯] 六、附3張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