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620上課中 研讀小組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11月14日 (三) 10:3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R991043 (對話 | 貢獻) (→分享者:張詠裕) ←上一個 |
在2012年11月14日 (三) 10:3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R991043 (對話 | 貢獻) (→分享者:張詠裕) 下一個→ |
||
第9行: | 第9行: | ||
雖然這本書的取向比較偏向社會學科的研究,但是我們研讀小組一樣在文章裡找出許多我們學科也可以通用的方式,像是提升研究品質的這個部分,書裡強調的是「尊重田野的自主性」簡言之就是研究者不該加入外來的任何東西,這句話我們把它解讀為,要注意受試者或是動物們的權利,假設我們需要受試者的心跳與脈搏的紀錄,當然就不可以去做任何事情會影響受試者的心情,不然這一份紀錄就不能使用了。 | 雖然這本書的取向比較偏向社會學科的研究,但是我們研讀小組一樣在文章裡找出許多我們學科也可以通用的方式,像是提升研究品質的這個部分,書裡強調的是「尊重田野的自主性」簡言之就是研究者不該加入外來的任何東西,這句話我們把它解讀為,要注意受試者或是動物們的權利,假設我們需要受試者的心跳與脈搏的紀錄,當然就不可以去做任何事情會影響受試者的心情,不然這一份紀錄就不能使用了。 | ||
最後是反思自己的論文是不是有甚麼漏洞,要去多多尋找與自己結果不一樣的研究來對自己提出質疑,抑或是請相關學門的人來檢視自己的結果然後請他們提出問題,經由這樣的歷練,自己的研究當然也就剩上一層樓,做出來的成果也就可以被接受了。 | 最後是反思自己的論文是不是有甚麼漏洞,要去多多尋找與自己結果不一樣的研究來對自己提出質疑,抑或是請相關學門的人來檢視自己的結果然後請他們提出問題,經由這樣的歷練,自己的研究當然也就剩上一層樓,做出來的成果也就可以被接受了。 | ||
+ | |||
+ | ==分享者:楊琇雯== | ||
+ | |||
+ | 閱讀《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這本書,在對於碩士新生的我有很大的啟示,碩士生大部分是兩年的修業課程,在這短短兩年內,要學會的事情不只是兩年的份量,例如數不盡的報告報告,還有重要的實驗!除此之外還要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那就是畢業論文。 | ||
+ | |||
+ |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在醞釀鋪陳我們撰寫論文的能力,人家說萬事起頭難,在一開始論文題目的選定絕對是關鍵,有時候自己想做的題目跟教授討論過後有可能被駁回,然而可想而知不只在論文題目的選定上要跟指導教授做拔河,實驗過程與結果結論等等,都是溝通的每一步。 | ||
+ | |||
+ | 在《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書中提到如何選定題目,要讓讀者感興趣之外自己也要對這項研究充滿熱情、興趣;就讀理工醫學相關科系的我,在選定指導教授時,也就等於決定了我的論文題目,只是在其他資料蒐集與補充知識方面要下一番功夫,彌補自己對於研究內容不深入了解的缺點。 | ||
+ | |||
+ | 學識是無止盡的,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到處都是,要怎麼讓自己的研究結果有個立足點?怎麼去說服使人信服? | ||
+ | 作者仔細說出我們可以從那些題材上去選定題目:最貼近自己的就是自身成長經驗,歷程中在學業上有做過的專題、參加過的研討會、跨領域的學習等之外,我覺得跟家人朋友的相處或是老師的一番話,甚至是一趟旅行,我覺得都是一種經驗一種可以給自己很多靈感的過程。 |
在2012年11月14日 (三) 10:33所做的修訂版本
一、心得分享
分享者:張詠裕
看完這一本「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收穫良多,對於自己在研究所的兩年內要如何寫出論文然後畢業有很大的啟示。 做研究的第一步當然就是要先思考。為什麼我要做這一項研究?對社會大眾或科學界有甚麼幫助?我會在過程中遇到甚麼難題?有沒有能力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在最開始就會遇到,然後隨著時間的過去越來越多的問題會開始浮現,研究生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並把過程記錄下來。
雖然這本書的取向比較偏向社會學科的研究,但是我們研讀小組一樣在文章裡找出許多我們學科也可以通用的方式,像是提升研究品質的這個部分,書裡強調的是「尊重田野的自主性」簡言之就是研究者不該加入外來的任何東西,這句話我們把它解讀為,要注意受試者或是動物們的權利,假設我們需要受試者的心跳與脈搏的紀錄,當然就不可以去做任何事情會影響受試者的心情,不然這一份紀錄就不能使用了。 最後是反思自己的論文是不是有甚麼漏洞,要去多多尋找與自己結果不一樣的研究來對自己提出質疑,抑或是請相關學門的人來檢視自己的結果然後請他們提出問題,經由這樣的歷練,自己的研究當然也就剩上一層樓,做出來的成果也就可以被接受了。
分享者:楊琇雯
閱讀《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這本書,在對於碩士新生的我有很大的啟示,碩士生大部分是兩年的修業課程,在這短短兩年內,要學會的事情不只是兩年的份量,例如數不盡的報告報告,還有重要的實驗!除此之外還要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那就是畢業論文。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在醞釀鋪陳我們撰寫論文的能力,人家說萬事起頭難,在一開始論文題目的選定絕對是關鍵,有時候自己想做的題目跟教授討論過後有可能被駁回,然而可想而知不只在論文題目的選定上要跟指導教授做拔河,實驗過程與結果結論等等,都是溝通的每一步。
在《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書中提到如何選定題目,要讓讀者感興趣之外自己也要對這項研究充滿熱情、興趣;就讀理工醫學相關科系的我,在選定指導教授時,也就等於決定了我的論文題目,只是在其他資料蒐集與補充知識方面要下一番功夫,彌補自己對於研究內容不深入了解的缺點。
學識是無止盡的,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到處都是,要怎麼讓自己的研究結果有個立足點?怎麼去說服使人信服? 作者仔細說出我們可以從那些題材上去選定題目:最貼近自己的就是自身成長經驗,歷程中在學業上有做過的專題、參加過的研討會、跨領域的學習等之外,我覺得跟家人朋友的相處或是老師的一番話,甚至是一趟旅行,我覺得都是一種經驗一種可以給自己很多靈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