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驗法2011年同學上台順序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1年11月20日 (日) 10: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Psyfang98 (對話 | 貢獻)
(4 11月18日)
←上一個
在2011年11月20日 (日) 10:04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Psyfang98 (對話 | 貢獻)
(4 11月18日)
下一個→
第228行: 第228行:
答:3~4字的反應時間較2字者為長。 答:3~4字的反應時間較2字者為長。
 +
2. 無效樣本的判定是指? 2. 無效樣本的判定是指?
答:反應錯誤者。如:哆啦A夢顏色應選白色,但受試者選擇其他色。 答:反應錯誤者。如:哆啦A夢顏色應選白色,但受試者選擇其他色。
 +
3. 原先有36個受試者,扣除11個無效樣本後,人數是否會太少? 3. 原先有36個受試者,扣除11個無效樣本後,人數是否會太少?
 +
答:根據統計並不會。 答:根據統計並不會。
 +
4. 色彩意象評估表中,分數是介於0~10,間距大,是否易受個人主觀影響? 4. 色彩意象評估表中,分數是介於0~10,間距大,是否易受個人主觀影響?
 +
答:所有結果採平均值,故無此問題。 答:所有結果採平均值,故無此問題。
 +
5. 色彩意象評估表是否受實驗內容連結而影響評分?若改成提前在實驗前進行呢? 5. 色彩意象評估表是否受實驗內容連結而影響評分?若改成提前在實驗前進行呢?
 +
答:若在實驗前進行,會使受試者知道接下來的實驗內容 答:若在實驗前進行,會使受試者知道接下來的實驗內容
 +
6. 96個嘗試是否有重複?例如:先前已看過烏龜的圖片,後在看到此圖是否會影響反應時間?是否有練習效果? 6. 96個嘗試是否有重複?例如:先前已看過烏龜的圖片,後在看到此圖是否會影響反應時間?是否有練習效果?
 +
答:順序是隨機的,所以可平衡掉練習效果。 答:順序是隨機的,所以可平衡掉練習效果。
 +
7. 為何叫色會放在促發效應文獻參考部分? 7. 為何叫色會放在促發效應文獻參考部分?
 +
答:用以探討在發生不和諧時的狀況。 答:用以探討在發生不和諧時的狀況。
 +
8. 色塊的反應時間應小於文字的反應時間,色塊與圖片的相關性是? 8. 色塊的反應時間應小於文字的反應時間,色塊與圖片的相關性是?
 +
答:文字具有明確性,圖片則需多出較長的辨識時間。圖片的複雜度高於色塊。 答:文字具有明確性,圖片則需多出較長的辨識時間。圖片的複雜度高於色塊。
 +
9. 為何圖片一致組的反應時間大於圖片不一致祖的反應時間? 9. 為何圖片一致組的反應時間大於圖片不一致祖的反應時間?
 +
答:圖片顏色黃色辨識不易而導致此結果。 答:圖片顏色黃色辨識不易而導致此結果。
 +
10. 若圖片不明顯不易辨識才造成反應時間差異不顯著,是否可用簡單圖形線條代替? 10. 若圖片不明顯不易辨識才造成反應時間差異不顯著,是否可用簡單圖形線條代替?
 +
答:未來可納入考量。 答:未來可納入考量。
 +
11. 無效樣本的判定? 11. 無效樣本的判定?
 +
答:只要錯誤率大於0.3即判定為無效。 答:只要錯誤率大於0.3即判定為無效。
 +
12. 色彩意象表中,在圖片連結低者就直接更換圖片嗎? 12. 色彩意象表中,在圖片連結低者就直接更換圖片嗎?
 +
答:因前測受試者僅10人,所以只要有人反應即更換。 答:因前測受試者僅10人,所以只要有人反應即更換。
 +
13. 為何色塊是使用4種顏色? 13. 為何色塊是使用4種顏色?
 +
答:因十字鍵盤有四色,且根據Stroop也採用四色。 答:因十字鍵盤有四色,且根據Stroop也採用四色。
 +
老師補充:色彩主要一開始是由三種組成,但神經對應為兩兩成對,又以紅黃藍綠可明顯區分。 老師補充:色彩主要一開始是由三種組成,但神經對應為兩兩成對,又以紅黃藍綠可明顯區分。
 +
14. 無效樣本的0.3判定是從何而來? 14. 無效樣本的0.3判定是從何而來?
 +
答:依據37個樣本答案中,錯誤率大致都落於0.1~0.2或0.3~0.5,因此採用0.3。 答:依據37個樣本答案中,錯誤率大致都落於0.1~0.2或0.3~0.5,因此採用0.3。
 +
15. 不管套什麼顏色對文字並不影響,圖片包含的概念較不明確,是否具有典型性? 15. 不管套什麼顏色對文字並不影響,圖片包含的概念較不明確,是否具有典型性?
 +
答:兩者間沒有顯著差異,與概念無關。 答:兩者間沒有顯著差異,與概念無關。
 +
16. 錯誤率的篩選應在實驗前訂出,為何是在實驗後才訂? 16. 錯誤率的篩選應在實驗前訂出,為何是在實驗後才訂?
 +
答:此為本次實驗設計問題之一。 答:此為本次實驗設計問題之一。
 +
17. 按鍵反應速度會造成時間差嗎? 17. 按鍵反應速度會造成時間差嗎?
 +
答:已在指導語請受試使用慣用手。 答:已在指導語請受試使用慣用手。
 +
18. 套色後的顏色使原先顏色不自然是否會有影響?例如:薯條本身就是黃色,在套色後反而顏色不自然 18. 套色後的顏色使原先顏色不自然是否會有影響?例如:薯條本身就是黃色,在套色後反而顏色不自然
 +
答:為達成一致性,仍須套色。 答:為達成一致性,仍須套色。

在2011年11月20日 (日) 10:04所做的修訂版本

以下照上台順序排列,內容由 負責A班及 負責B班整理

目錄

1 10月21日

B班部份-斷詞不一致效應

提問部分

1.對於無效標準如何判定?

答:文章有標點符號,若受試者以句來斷而不是以詞就屬於無效。另外,15次以上的斷詞才符合標準


2.選詞頻時會不會用到常用的詞,舉例:熱水瓶就比較常見,而老電腦比較少?

答:要做之前已有控制(有避免這種情況)


3.文章中斷詞為什麼根據15次以上,15次是如何判定?

答:看斷詞字數,有些很清楚就是隨便斷的


4.詞頻用1997年的會不會距離現在太久?當初有想用其他方式嗎?

答:當初把詞頻為優先考量,謝謝你的建議


5.單雙詞、雙雙詞各抽五個出來,是主觀或是範圍內隨機?

答:隨機抽取


6.每個人斷詞標準不一樣,下指導語會不會因為你們想要的狀況而指導?

答:剛開始會有這樣的情形,第二次避免 舉例來說,若指導語只有一句斷的很鬆散,發現受試者在斷詞時就會斷的很鬆散 第二次改成指導語有兩句並且順暢的唸出來,就沒有這樣的情形了


7.如何定義斷句碎或鬆散,這是否可以用操作行定義?

答:碎的定義:以詞最小定義,詞本身可以不分開,可是斷開後完全沒有原本的意思了 舉例來說:老師,若老和師分開,就不是原本的意思了


8.單雙詞、雙雙詞後面的雙詞會不會讓人斷開?會不會受文章脈落影響?

答:沒出現這樣的情形,但是沒注意文章脈落,可能要注意


9.十篇文章會不會有練習效果?

答:沒有注意到這個


10.單雙詞做五次,雙雙詞做五次是如何選的?

答:單因子受試者間進行,用這種方法比較可以顯示單雙詞和雙雙詞斷字的概念


11.你們有說無效樣本是十篇文章中有六篇亂斷就算無效,會不會前面四篇是正確的,只是後面因為疲勞關係?

答:通常有六篇以上亂斷,就我們看幾乎每篇都沒理解我們真正的斷詞,斷在標點符號的地方,所以沒有這個問題


12.你們文章有一個"台北世貿一館",這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嗎?這樣會有人斷嗎?

答:有些人會,有些不會,基本上會避免


13.如何設定關鍵字?

答:依據詞頻


14.若斷詞沒達15次以上,可是有一些斷在關鍵字上,這樣也屬於無效樣本嗎?

答:算無效樣本,我們不是看關鍵字,世看有沒有達到成分最小詞的定義。


老師回饋部分

1. 在回答台下同學的問題時,除了B班回答的同學外,A班同組的同學也可以在台下幫助台上補充回答。

2.問問題時可以多做思考,舉例說:有沒有練習效果這句話後面可以在做延伸

2 10月28日

1.間隔0.3秒如何定?

答:設定0.5秒當前測時,發現時間太長,可以讓他們複誦,又在文獻上發現有0.2秒,所以才想說嘗試0.3秒可以


2.需要更多詞嗎?比如說八個以上

答:之前試過12個詞,太多受試會覺得太多,甚至想放棄,所以後來改成八個


3.高相關詞採心理系學生為主,會不會他們經驗都很相似?

答:我們內部討論過,主題是日常生活相關的,沒有限定在心理相關,所以應該都有避免


4.主題是你們自己選的,會不會一般習俗不一樣,比如:新年,會不會因為概念不一樣,導致影響?

答:不會特別為每個人設計,但是我們想大家習俗應該不會差太多


5.實驗中有說到15個大學生回憶關鍵詞,這樣數量會不會太少?

答:從我們組五個人選出來,怕不客觀,就和15個大學生回憶關鍵詞相比,15人明顯比5人多,加上文獻鍾有提到,是和12人比,所以我們認為我們更多應該是可以!


6.文獻中有沒有關鍵詞明確的操作行定義?

答:文獻中只有提到12人寫出先後和累計次數,我們只看次數多寡的,謝謝你的建議,我們會注意


7.為什麼認為你們選名詞,會影響回憶率?

答:特別選名詞,如果有其他詞類,會限制我們可以選擇的詞


8.錯誤率如何計算?

答:分子是回憶詞中錯誤的,分母是他所寫出來全部的詞量


9.詞的擺放方式?

答:隨機


10.教室裡有學生、老師,會不會影響他的關聯性?比如說:對回憶率比較高?

答:實驗假設是關連性回憶正確率高,錯誤率也高


11.文章中的205.64>99.64指的是什麼

答:詞頻


12.錯誤率是 回答錯誤的詞/共回憶的詞 ,若是他只回憶一個,這樣會不會影響數據?

答:一開始會請他們盡量回答,所以都設為有效樣本


13.研究結果會符合前面提到回顧理論的哪一個?

答:根據DRM派典和Deese



老師回饋部分 1.早點來準備,老師可以提示更多 2.台上同學會比較容易緊張,同組台下同學可以打提示 3.找時間可以提前預演 4.時間控制部分要加強 5.有例子、較具體的問問體,會比較好問 6.舉例(前言)部分可以多些,台下比較容易知道在做什麼

3 11月4日

B班部份-行為腳本對記憶的增益


1.看文章有沒有限制時間?

答:沒限制,每個人看的快慢不同,只跟他們說一般閱讀速度,限制看一次


2.如果你們改用朗讀而不是給受試者看文章呢?

答:每個人說話速度不一樣,像我就比較慢,所以傾向還是用看的


3.如果用螢幕看一句,按一下才能看下一句,且不能回去看前一句這樣如何?

答:我們怕會影響他記憶,可是下次會試試看


4.你們說資料裡面有份特別樣本,最後判別為有效或是無效樣本?

答:第一次評分為無效,因為有失客觀,第二次改評分方式,就給一分


5.指導語應多加不能往回看吧?

答:指導語不夠清楚,我們會改善的


6.除關鍵字給分,其他文中也有提到的,可以也計算

答:下次我們會考慮用這種,看結果會不會較顯著


7.怎麼定義頻率高低?希望12個動作頻率如何?

答:數據中穩定出現的為高頻率。希望12個動作頻率一樣,不然會影響他們記憶


8.你們行為腳本是按照順序嗎? 若順序打亂也可以當做非預期腳本嗎?

答:順序不是唯一標準,因為每個人都大概知道有哪些動作,所以不能當非預期


9.這次評分標準有很大問題,下次可以採雙盲評分,給不認識的人評分

答:會改善的


10.你們文章比以前文獻中的少一半,因為時間也充分,回憶率上升,所以才沒達顯著嗎?

答:我們選13個動作,控制組和對照組皆小於0.5,所以應該沒這類問題


老師回饋部分 1.原始受試者反應有貼上在投影片,這類型往後組別可以多學習

2.上台組別因為講台位置很邊緣,下次可採站在投影片附近,對於聽眾視線也有幫助

4 11月18日

A班部分-促發效應

1. 在色彩意象評估表中,名詞的字數對評估分數的影響是?

答:3~4字的反應時間較2字者為長。

2. 無效樣本的判定是指?

答:反應錯誤者。如:哆啦A夢顏色應選白色,但受試者選擇其他色。

3. 原先有36個受試者,扣除11個無效樣本後,人數是否會太少?

答:根據統計並不會。

4. 色彩意象評估表中,分數是介於0~10,間距大,是否易受個人主觀影響?

答:所有結果採平均值,故無此問題。

5. 色彩意象評估表是否受實驗內容連結而影響評分?若改成提前在實驗前進行呢?

答:若在實驗前進行,會使受試者知道接下來的實驗內容

6. 96個嘗試是否有重複?例如:先前已看過烏龜的圖片,後在看到此圖是否會影響反應時間?是否有練習效果?

答:順序是隨機的,所以可平衡掉練習效果。

7. 為何叫色會放在促發效應文獻參考部分?

答:用以探討在發生不和諧時的狀況。

8. 色塊的反應時間應小於文字的反應時間,色塊與圖片的相關性是?

答:文字具有明確性,圖片則需多出較長的辨識時間。圖片的複雜度高於色塊。

9. 為何圖片一致組的反應時間大於圖片不一致祖的反應時間?

答:圖片顏色黃色辨識不易而導致此結果。

10. 若圖片不明顯不易辨識才造成反應時間差異不顯著,是否可用簡單圖形線條代替?

答:未來可納入考量。

11. 無效樣本的判定?

答:只要錯誤率大於0.3即判定為無效。

12. 色彩意象表中,在圖片連結低者就直接更換圖片嗎?

答:因前測受試者僅10人,所以只要有人反應即更換。

13. 為何色塊是使用4種顏色?

答:因十字鍵盤有四色,且根據Stroop也採用四色。

老師補充:色彩主要一開始是由三種組成,但神經對應為兩兩成對,又以紅黃藍綠可明顯區分。

14. 無效樣本的0.3判定是從何而來?

答:依據37個樣本答案中,錯誤率大致都落於0.1~0.2或0.3~0.5,因此採用0.3。

15. 不管套什麼顏色對文字並不影響,圖片包含的概念較不明確,是否具有典型性?

答:兩者間沒有顯著差異,與概念無關。

16. 錯誤率的篩選應在實驗前訂出,為何是在實驗後才訂?

答:此為本次實驗設計問題之一。

17. 按鍵反應速度會造成時間差嗎?

答:已在指導語請受試使用慣用手。

18. 套色後的顏色使原先顏色不自然是否會有影響?例如:薯條本身就是黃色,在套色後反而顏色不自然

答:為達成一致性,仍須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