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醫師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0年4月30日 (五) 03:54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97020034 (對話 | 貢獻)
(本文閱讀)
←上一個
在2010年4月30日 (五) 03:5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97020034 (對話 | 貢獻)
(*(一)輯一,游牧醫師)
下一個→
第18行: 第18行:
-==== *(一)輯一,游牧醫師 ====+==== (一)輯一,游牧醫師 ====

在2010年4月30日 (五) 03:55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書籍介紹

《游牧醫師》是黃信恩歷經實習醫師、軍旅生涯等階段的作品匯集之作,也是習醫生涯的點滴紀錄。透過黃信恩的文字,我們見到了他與醫學的愛怨糾纏,訝於尋常生活與艱澀醫學的近在咫尺,更感受到文者獨特的敏銳深情,與專屬醫者的誠摯體貼之心。 第一輯「游牧醫師」,收錄的自醫學院學生至醫院醫師,一路之所見所聞;第二輯「蟬」,紀錄軍旅生涯、準備國家考試、在花蓮實習,蟄伏而生的時間體認,其中包括他旅至南沙擔任醫官的獨特經驗;第三輯「時差」,述說的是貼近自身情感的剖析面,其中〈壺水之鏡〉、〈口音〉、〈時差〉、〈肚痛帖〉,連續四篇文學獎獲獎之作,記錄著早熟的少年鄉愁和人文關懷。


作者介紹

黃信恩,1982年生。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為住院醫師。喜歡以文字思考生活,寫作散文與小說。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並入選年度散文選。著有短篇小說集《高架橋》。 他是令文壇最驚艷的新生代作家,筆觸細膩而周延,擅長自日常生活取材,並巧妙地揉合了醫療知識,寫來謙虛溫暖,散發著醫者的熱度與關懷。也因其字裡行間充斥的人文素養和人道關懷,深深打動人心,使得黃信恩屢屢在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各大文學獎項掄元,逐漸嶄露頭角。


本文閱讀

本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輯一的游牧醫師、輯二的蟬、輯三的時差, 以下為我們對本書中的三部分做簡單的預前導讀和一些佳句摘要。


(一)輯一,游牧醫師

移動公寓

移動公寓所說的是在北京中會有一些專門來給短期居住人住的房間,而其中作者有認識一位朋友就常常住在這種移動公寓中,每三個月就換一次,由於常常跟換住所,因此和人不容易建立較深的關係,剛認識他的人都認為這個人不好親近。或許我們可以在之中發現的原因可能是停留在此的時間很短暫,不知該如何拿捏這關係的深淺,深怕一旦放下感情又捨不得抽身。 在其中引發我們一段省思,很多時候我們也處在這種輾轉變遷的現實情境中,有時我們會做抉擇讓自己走向哪一條路,但每個人走向的路不盡相同 ,在此時我們告別了在這段時間和我們奮鬥的夥伴,大家都有大家各自的生活,在這之中,這些我們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朋友是否也像是在移動公寓所認識的鄰居呢?

紐約氣味

美國也就是族群的大熔爐,如果是外地人來紐約居住並不會讓人感到奇特,他們甚至會把你認為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把場景拉回台灣,當我們看到外國人總是會以很「好奇」的眼光來看他們,因為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他必定是從外國來的,這兩相對照可以反映出一個現象,台灣人過於把自己當作是主流,當我們把自己當作主流,我們便將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因為無法接納別人的長處,這樣只會讓自己畫地自限。

醫院裡的鳳梨

醫學是一門強調實證的科學,但我們是否可以從其中發現出不能用實證來解釋的事情呢?作者寫到在醫院中是很忌諱「鳳梨」這兩個字,舉凡有關於它的所有東西都不能碰,否則「旺」這個涵義可是要讓他們擋不住的。 在其中我們可以思考到其實很多強調所謂的「科學」其實都不怎麼科學,它們始終還是與迷信只有一線之隔,消失的四樓、消失的四號床,不也就代表著這迷信在這其中的牽連,或許人所信的並不是其中的迷信而是尋找心中的撫藉,一種對自己和外在解釋的歸因吧!

跟蹤

作者感覺到醫療是一種「跟蹤」之路,他所強調的跟蹤是一種學習和個人的經歷,一位醫師在探索知識時和跟隨著老醫師的步伐,或是一位老婦人跟隨著醫師的腳步,在老婦人的病歷中可以看出醫生的醫途史,他的成長記錄。 而我們是不是也在成長中追蹤著前人的腳步試圖讓自己達到更好,或是追尋著過去成功的自己,反覆的把自己磨練的更加成熟呢?我們雖然沒為病人做病歷,但在這些曾陪伴我們的書中,我們找到了自己成長的證據。

四海一家

一位病人因為意外傷害而需要到醫院做復健,因為久久沒辦法回家,就養成了和醫院內的病人維持了良好的關係,每個人都可以是他的好朋友,但在一個強硬偽裝的快樂面具下是否能夠勉強壓抑制住自己內心想回家和跟家人團聚的渴望,誰都不可得知。 人都擅長偽裝,因為自己失去了一樣東西,所以會找同樣可以撫慰自己心靈的東西代替,但代替品終究只是代替品,它永遠無法彌補自己內心想要的渴望,或許在夜深人靜的夜裡,反而會感到格外的空虛。

曝被記

當治癒有「疥蟲」的這些病人時必須做好完善防護,作者在一次治療中發現好像感染到此病,便開始極度的做消毒工作,但這種奇癢無比的症狀並未消失,直到一位醫師的嘲諷,他才知道他真正該撲滅的不是蟲,而是他自己的「意志」。 當我們常常因無知而感到害怕,而害怕卻擾亂我們的思緒,作者或許不是真的因為「疥蟲」而癢,而是他心裡的意念,讓他覺得更受不了,一個人心中的想法或許會是在人的感覺影響中佔了一大部分。

摩天輪

他們談論到人生中的所有際遇,有很多事情我們所經歷過的,在這其中有有很多的夢想,但在人生中我們只能選擇一條我們要走的路,在這其中就像摩天輪一樣,總會有高潮,也會有低潮,我們不會永遠只在一個位置。 摩天輪在這裡面有兩個涵義,我們的夢想就像摩天輪一樣,有著令人感覺夢幻的想像,第二個涵義是在人生中我們總是會碰到生命中的高潮和低潮就像摩天輪的高點低點一樣,但我們不會停滯不前,而會轉變,當我們在高高在上的地位時,要懂得謙虛,而在低地位時,也不時給自己勉勵,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

眼底鏡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直視他人的眼睛,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很多雜念,作者敘述他在做眼底鏡的時候,因為專注在這項技術中,他第一次這麼認真的專注他人的眼睛,這大概是他心中無任何雜念所造成吧! 很多時候我們僅會看到他人的表面,我們不會探究其內心,我們會擔心別人說我們的外表好不好看,這樣穿會不會太醜而不敢去注目別人的目光,這時的我們所探討的事似乎已經不重要,如果我們專注一件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外在,人跟人間的心是不是會更接近呢?

如何看見一座城市的人潮

作者先討論了幾個地點,敘述一般人潮多的地方,像是百貨公司、夜市等之類的地點,最後再丟給我們一個特殊的地方讓我們去省思,也就是醫院,由於醫院進駐許多商店、小吃店,使得人潮不輸給一些賣場。 或許大家認為因為病人行動不方便,所以需要在醫院建造這些店家,但是否想過這些店家的人潮不是病人而是一般人,由於健保制度的實施,使得一些沒病的人也會到醫院「湊熱鬧」,拿免錢的藥、看心安,如何去改善呢?是要靠我們大家一起去省思的。

醫師飲饌小記

這章敘述了一些醫藥的專業名詞很難記,所以會把一些食物套進去,以便方便記憶,就像其中裡面的一些例子:膀胱成梨狀就簡稱「西洋梨」、其他影像用語有「甜甜圈」標記等,都可以讓醫師方便來辨識疾病。 其中也提到一些作者的體悟,很多時候醫生總是很忙的,沒時間吃飯,而他們可以好好飽吃一頓的時間就是在開刀房,用他們的那些「食物記憶法」 來飽足他們的口慾。

黑樓

黑樓是個年輕人會去的夜店,裡面的裝潢很特殊,別有一般風味,這其中身為醫師的作者和朋友討論到如何進入醫學院的面試技巧,優異成績、流利英文等,接著他們就討論說如果他們去應徵這家店的服務生會不會錄取。 很多事情所探討的標準都不盡相同,進入醫學院的標準是你是否具備豐富的學識,但服務生的標準而是在乎你是否具備良好的外貌,其實這其中隱含了很多不同的觀點,我們只是以顯而易見的觀點來探討而已。

Rule Out

Rule Out的意思是說排除了什麼疾病,這是內科醫生碰到的難題,內科醫師往往都要藉由病人所說出的症狀進行判斷,才能得知可以排除什麼樣的疾病,而外科醫生通常只要開刀便可以看出症狀,可以發現內科醫生必須仔細、細心的對病人做整體式的檢查。 雖然“Rule Out”這兩個字很像是很消極的去排除某疾病並且對診斷有所保留,但終究還是帶著本性的強勢。

游牧醫師

他敘述了實習醫師就像是游牧民族一樣還無定所,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專科,等一定的領域學完之後隨即到下一個領域。 每個專科,彷彿都有自己的經緯度,自己的海拔,自己的民族性,自己的秩序,對照游牧醫師,各專科內的醫師都好像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進行「山牧季移」,此時的「山牧季移」並不像是地理上所描述的,而是指說他們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到達他們所期望的位置,有人說實習可以印證書本中的知識,但簡單的說,它是一種融入我們生活的起步,我們透過實習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我們學到的是什麼,藉由這種體悟,讓我們更執著的去在我們所認可的專科上進行「山牧季移」。

那段無菌的日子

開刀房是個無菌的空間,因為「無菌」,所以生活受了限,而對我們現實生活世界中產生了一種隔離,而在有菌的世界我們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而在現實世界中,就像有菌的世界,沒有人可以給你設限,大家都企圖偽裝自己,只要自己的心不被揭露,別人不會抓住自己的把柄,或許是在有菌的世界裡習慣了,而當自己陷入無菌的手術室特別感覺格外大的差異。

副業

作者搭乘計程車時,感覺出這個計程車司機與其他計程車司機的不同,這位計程車司機並不像其他人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而開計程車,開車純粹就是他的興趣,他把自己的車裝飾成他所喜歡的樣子,熱愛他這個工作。 很多人工作時會感覺不快樂,正是因為他沒有那個熱忱的心,他並不熱愛這個工作,所以不投入它,但當我們開始喜歡它、熱衷的投入自己,我們會發現這其中的樂趣,和有些想法是會改變的。

疼痛指數

疼痛指數是可以用指標來衡量的,醫生可以藉由得到幾分來判斷病人的病情,而看要開出哪些要來安撫病人,這是一種判斷的衡量標準。 而有一種疼痛是無法用指標來衡量的,那是存在心中,每當我們遇到挫折、陰影時,會讓我們承受比生理上的痛還難受的痛,但這種痛是沒有指標的,都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雖然現代醫療很進步,但它還是無法去治癒我們內心的疼痛,惟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才能讓我們走出來。

颱風預報

颱風會帶來很大的效應,可怕的不是本身的威力,而是周邊的外圍環流帶來的雨勢所造成的傷害,作者並以糖尿病病患來做舉例。 糖尿病可怕的不是它本身的疾病,而是其所帶來的併發症,小小的一個小擦傷,可能會帶來日後截肢的命運,在這其中醫生扮演了一個很難為的角色,他必須要告知病人有如此的風險,以免自己陷入醫療糾紛,並不是說醫生都以這個來做前題掩護自己,而是不可預測的太多,不敢給別人太肯定的推斷,因為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預料到的。

色,戒

作者一不小心的針扎,而須做一些不可避免的檢驗,而其中的一項「愛滋病檢測」,造成了他人極大的誤會。 一般來說我們對於愛滋這個疾病都會給予一些很強烈的刻板印象,我們會認為他一定是出去亂搞才會得到的,而忽略了其中種種的原因,而這種刻板印象可能對於一些人來說有些惡意中傷,或許有時候我們可以跳脫出我們想想的既定框架,多為一些人著想。

密碼

這個時代是一個解密的時代,我們現實生活中都充滿著密碼,不論是信箱密碼、手機密碼等,而在這章作者提到密碼就像數據一樣,手術存活率數字,百分之零點幾,沒有人能夠把握自己是那個零點幾,當疾病被宣判了,也就是事實被宣判了,此時這個密碼就變得讓人絕望且無趣。 密碼就像隱形的防盜窗,生活當中很多的東西都被鎖入其中,而當被解開後,很多事情就跟平常的東西一樣沒什麼兩樣,或許我們不須知道而把它忽略,才不會讓自己如此恐慌。

我與早餐店老闆娘的關係

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會跟很多人有所接觸,有些人只是一面之緣,然而有些人卻會影響你很大,就像作者常去那家早餐店買早餐,去久了會不太好意思,老闆娘也知道他要的東西,不過這種關係就像一面之緣一樣淺。 我們在生命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影響我們很深,有些人卻不盡然,不管怎麼樣,或許現在的我們是這些我們生命中所遇見的過客所塑造出的影子。

機器人手臂

現代醫療的機械化,使現代的手術不須親自去操作就可完成,而是透過電腦操控機器人的手臂。 或許現代醫療很進步,但這種形式使醫療與人分離,達到所謂的「異化」,醫師不再用「心」與病人接觸,而是以這些冷冰冰的儀器,或許可以達到精準化,但這讓我們省思這樣的進步真的是好的嗎?

特殊情境

其中提到了「開心手術」,也就是開心臟的手術,因為為了好好的開刀,所以要讓心臟停止,此時的心臟停止並不代表死亡,而是為更長遠的路做打算。 很多時候我們會馬不停蹄的一直工作,深怕浪費一點時間,對自己有罪惡感,其實有的時候休息一下是為自己儲備更多能量,更有力氣的往前邁進一步。

醫院聊齋

我們很難想像像醫療這麼強調科學的學科也會相信「鬼故事」這一套說法,不過作者在書中舉了一些明確的例子讓我們思考。 或許,有時後醫療的對手不是細菌病毒,不是老化衰竭,而是流竄於認知內,那頑強而富於變裝的鬼魅、沾黏而無法剝除的信念,更多時候,是那片未能解釋的黑暗。

(二)輯二,蟬

自修教室

在高醫的自修教室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期中考或是檢驗考時都可以稱作是這間自修教室的旺季,但等到旺季結束後自修教室倒又顯得冷冷清清的,裡面坐的人大都不是自修的,作者在這其中發現了另一面自修教室的生機。 這裡面有情侶眉來眼去,運動型男孩的體溫氣味,打扮講究的都會女孩,使用筆電的同學,講電話很大聲的女子,一些更是埋頭苦讀的學生,自修室就像一座大冰箱,他封藏了作者對自修室種種回憶,也把求學歲月冷藏起來。

連線記錄

作者用完醫院的公用電腦會清除之前所用的連線記錄,他覺得公用網路「虛擬」比「現實」來的更加不安,具有殺傷力,下一位的使用者會能依循那些軌跡架構出前位使用者的記錄,像他舉了一個女生發現她男朋友出軌的連線記錄。 很多的愛都必須在防衛裡層層包裹,當有時候發現了一些記錄或許會讓之間的愛意到此結束,雙方毫無挽回的餘地,這些他們所面對的現實正是這段關係的一大汙點,或許有時候防衛的愛並不完全是不好的,至少它不會讓人痛苦。

考古題

考古題總是霸氣的,但它背後總是會帶著「不勞而獲」、「僥倖」的註解,如果換一個方式說「演練歷屆試題」相較起來似乎讓人覺得準備周全。有時作者演練考古題,好像看一座沉睡的遺址,嗅見當年考試的氣味,他是教授們將其智慧和菁華轉變為題幹。 這時候的考古題就像永不敗的財團一樣,它累積它的潛力,像是百年老店也像極權政府,惟有它,我們的考試得以順利過關。

二手書

二手書店有屬於自己的專屬地位,這些錯置的書籍是它永不變的衣著,酸腐而怪異的氣味是二手書店經常的呼吸,通常讀者的脾氣與性情,會伴隨句讀眉批摺痕,歷經時光堆積,沉澱在每本所閱讀過的書中。 二手書是一本寄居讀者靈魂的公寓,房東是作者,建商是出版社,而前位讀者是我搬來前的房客,每一本二手書都帶有其深刻的歷史。

作者準備國考時遇見了一位熱愛蟬的外國人,這位外國人說明蟬的特性也說明他發現台灣人也有蟬性,蟬苦苦等了十七年就只為了在短短三十天「生殖」的目的,就像台灣人一樣,辛苦了一大半輩子,為了就只是「成就」。 我們從小受教育,拿到好學歷,其實是不是也是也是求偶的手段,這或許可以在這其中看見蟬和人之間的關聯性。

分明小城

花蓮的天氣分明,在雨天之後,馬上轉為晴天,而作者在這分明的天氣和一件個容易被拆穿的謊言當中引發了一些對事物的想法。 他其中一位朋友說:「社會充滿假像,但你自己可以選擇相信和不信。」在純樸的花蓮中似乎少了一些對現實世界中的撲朔迷離,而他朋友和那分明的謊是單純無設的,就在這分明的小城裡。

一個人的花蓮

一個人常讓別人覺得不太舒服,因為通常我們覺得「一個人」帶有一點遺棄的色彩,其實一個人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因為有其的自在與節制,但作者在他電腦壞掉時想法又改觀了,他反而覺得額外的孤單。 人有一種群居的習性,像當我們一個人時會因無法改變現實狀況而找出合理化的理由去讓自己接受,但當情況改變後,我們還是不得不去趨近人群,我們終究得投靠人群,不甘於一個人。

白喉與哈士奇

白喉患者的血清當時是由哈士奇帶為傳遞,這是白喉與哈士奇的關聯。哈士奇是一隻救難犬,但由於電影和一些明星的關係,大家為之瘋狂的養它來當寵物漸漸的這些哈士奇過者比人還優渥的生活,嬌生慣養。 但作者提到了,雖然這些寵物犬沒有經過任何訓練,不過他們始終還帶有先前救難的本能,而這救難的本能以往被設定來執行防衛任務的狗,如今卻用來消弭防衛─人與人之間的。

傳染

相對醫院中疾病的傳染,而一種像氛圍的東西也會因此互相影響形成第二種我們所對傳染的定義,作者舉的例子是他在軍中的例子,而這種「傳染性」似乎並不是一般醫官所能解決的,像是「思鄉」的情懷。 作者想起受訓時,彼此稠密地生活,有者同樣的默契,同樣的共識,傳染著兄弟之間的情誼,尤其是倒數退伍日的那般熱忱。

醫務所內的保險套

在軍中的醫務所內有著一盒的保險套供軍中的弟兄同胞使用,但往往要他們登記,因為大家都礙於面子的關係而沒人敢去登記,直到最後作者讓這些弟兄自行索取,保險套才因此發揮用處。 衛生署的宣導雖然本是良意,但在實行上卻有欠缺考慮,或許有時候的良好方案應該要考量其脈絡背景下實行,這就像針頭一樣,雖然免費索取,但對這些索取的人難免會感到有所烙印。

敬禮

敬禮是一種不單純的人類互動,這其中傳達了許多複雜的隱喻,它可能意味崇仰,也可能出自下意識反射,例行性或敷衍性,可能也是禮貌的想保持一段距離或是想拉近距離的鋪陳手段。

我的南沙曆簿

南沙是一個感覺沒有時序的島嶼,你在南沙不會感覺到有任何節日將近,像是國慶日和中秋節在台灣都會有那種假日氣氛,作者在南沙所觀察的時間的變化是依患者得病的類型來判斷或是運貨傳到來時可以知道當時的日子和節氣,在南沙就好像跟外界阻隔一樣,沒有網路也沒有任何店家就只是運動看海如此簡單。 或許感覺很無趣,但這是一個遠離繁忙的都市,逃離被時間壓縮的地方,它沒有人何時間壓力,在這裡我們似乎可以找到一種深藏在我們心中久遠的寧靜和舒坦。

南沙機場

南沙是很多國家必爭之地,大家都想爭取這塊島嶼的主權,作者想了一些他在南沙中所看到的狀況,包括總統來臨時那些弟兄同胞們將其視為一種「警報」。 南沙不僅只有國家宣示主權,連在南沙中的生物各個也留下他們自己的足跡,好像也熱衷於主權爭奪,而作者在軍中被削減的那些頭髮,其實也是宣誓一種主權:在軍階制度下,只有服從,只有紀律,國軍弟兄無蓄髮主權。

停電

因為南沙是個很小的地方,所以只要是一停電很容易就達到全島停電的規模,所以每當停電大家都會拿出自己的手電筒,趁停電的空檔出去走走。 雖然南沙停電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卻在其中隱藏著一種無外援、具威脅性的恐懼,它暗示著對島內停電不能放縱,亦不能妥協,得迅速修復。它更把電的概念回歸到人類最原始的初衷,因為若沒有電,冰箱不能保存食物,所以人們因此無法滿足生理需求。

鼠年漂流瑣記

作者過年時在南沙過年,他是一個醫官,但在南沙總是做抓老鼠的工作,過著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


(三)輯三,時差

凋亡啟示錄

細胞的死亡不是意外,而是自己體內控制的死亡稱之為凋亡,這種死法像時光,隱含一種亙古性,是持續的、分分秒秒的、難以中斷的,它甚至比時光流逝的動作還要輕盈不打擾。 凋亡絕非盲目的自殺而是在死亡裡賦予新生。有時候我們總是放不下過去,而不肯讓自己迎接新的事物,或許放棄正是迎接新的自己最好的一個程序。

寧靜時光

在安寧病房中,裡面的氣息讓人感覺是安靜且無聲的,裡面資深的志工說到要讓這些患者在這裡感覺到自尊,並且要讓說出心中想說的話,化解先前跟他人的衝突和得到原諒。 在病房之中,他們以不同方式穿越寧靜時光,卻歸向同個象現(死亡),或許在這其中令人害怕不是警報器嗡嗡作響的聲音,而是聲音停止後,一片無言而巨大的,寧靜時光。

沿著樹枝岔去

主幹、側枝,岔出,斷裂。病歷簿上的家庭樹,或許會通往一個富庶的世代命運,也或許是慘不忍睹的病痛惡咒。沿著樹幹岔去,還有一座座未曾看見未曾想過,更未曾清楚過的世界。 每個人出生的家庭都和別人比起來是很不同的,但在家庭樹上我們若只看表面單單就只能看到一些很基本的東西,若深入去思考的話,這其中必會包含一些文化因素,有時候也是會影響一些事件的發生。

壺水之鏡

北門鄉的居民在當時都受烏腳病所苦,因為他們飲用井水,而井水當中所含的重金屬正是他們得病的原因,黑去的井水,是讓人無法俯見沉睡中的病咒。 作者因為阿公的關係踏入了泌尿科這個領域,他以為只要藉由壺水之鏡,就能夠踏入他所未知的領域,但後來發現,自己不過就只是踩在渺小的視窗,深深死去的井內-壺水之鏡中的壺水裡黑暗遠遠多於光亮。疼痛、失去、疾病,甚至在死亡總在儀器下、灰暗的視野被描述,那些從來就沒懂過。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要有一番作為,但總是會被外在的大環境壓抑住,我們才認清到說我們的力量卻是如此的微小,但就算如此,若我們盡自己最大了力量就算只是小小的結果,這過程當中也是令我們所開心的。

口音

作者提到自己的口音,而讓他不太愛說話,後來又舉了一個澎湖阿公的例子,這個阿公很喜歡跟人家說話,教大家學澎湖當地的台語,但他得到了一種病,必須把喉嚨給切除,愛笑的阿公突然變的很憔悴。 後來作者領悟到這口音特殊的涵意,他認為口音是特殊的而無法被歲月風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我們一生當中,口音是最牢固、最恆久也發展出很多的故事,這是不變的資產。那位阿公,雖然喪失自己的喉嚨,但他以人工造口來延續屬於他自己的口音文化。

時差

本文提及了因為阿嬤患得阿茲海默症,而從原本的八十多歲的智商退化成只剩下八歲的智商,這是生理上的時差。 而父親已經五十幾歲仍然自認為是還是以前的年輕小伙子而把二十幾歲的作者還當做小孩子一般,這是心理上的時差。 阿嬤始終還停留在恪守簡約的時代,和現代時代無法接軌,這是屬於社會上的時差。 作者根據不同層面的時差來探討這之間交錯的複雜關係,令人可以聯想到許多不同對人生重要且必要思想的課題。

肚痛帖

從作者小時後由他爸爸幫他看肚子痛,並為他寫病歷,到最後是他當醫生,幫爸爸寫肚子痛的病歷,從以前的看不懂,到最後慢慢學醫後的清楚了解那是什麼,也將一路一路的拆閱那一封封屬於作者和他爸爸的肚痛帖。 在這些肚痛帖當中,交雜了許多作者和父親間的感情和回憶,它喚起了作者對自己生命成長中一些重要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