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08年3月26日 (三) 20:00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Ctchen065 (對話 | 貢獻)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3月26日 (三) 20:00) (編輯) (撤銷) Ctchen065 (對話 | 貢獻)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
當前修訂版本
所謂異位性皮膚炎的異,是特異的異,位是位置的位,就是在特異位置產生的皮膚病變。怎麼樣的特異部位呢?對出生沒多久﹑幾個月的小孩子,最常見的就是在頭和額部,頭、臉及耳朵後面。再大一點的小孩,在上幼托兒所之前,兩歲的小朋友,常常是在關節曲側,就是外側的地方,除了耳後就是肩閘、背部、手臂的外側或者是膝蓋的位置。
到了更大一點時,上幼稚園,這時候會在關節的曲側,也就是說脖子彎下來的地方、在手肘、在鼠膝或在膝蓋後彎的這些地方,會產生很乾、癢,常常會搔抓到皮膚變得粗厚,這種皮膚疹子就是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當然嚴重的時候,一開始就可以是全身性的,但是只有少數,嚴重的小孩子才會這樣子。
之所以會有這樣子特異的好發部位,又有幾個特點,第一個,這小孩子本身有過敏的體質,所以他的家人當中也有人過敏,第二個,有的體質接觸了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非過敏原的刺激因素,過敏原的食物當中最常見的是牛奶,而空氣的過敏原最常見的是塵蟎,那非過敏原的刺激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流汗,另外還有小朋友自己抓得厲害,抓的本身就會造成局部很厲害的癢跟溼疹性的變化。
所以,有過敏體質接觸過敏原,局部產生慢性發炎的反應在特定的好發部位,這就是所謂的異位性皮膚炎。
資料來源:奇摩知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