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隻豬在心中蹦跳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3年5月17日 (五) 15:5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Read09 (對話 | 貢獻)
(曹操)
←上一個
在2013年5月17日 (五) 15:59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Shadow062010 (對話 | 貢獻)
(曹操)
下一個→
第603行: 第603行:
|- |-
|} |}
 +
 +'''遇見女神'''
 +
 +一七九年娶卞氏為妻。卞氏並不是曹操的正室夫人,他的正室夫人為丁夫人。然而,卞氏對他甚為瞭解,並將曹操的妻妾管理得當。
 +
 +Q、房:年老時,曹操不曾想過要過平靜的生活嗎?<br/ >
 +A1:他的確有這麼想過。曹操曾經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揭示他年少時的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
 +Q、蔡:曹操究竟是個好人還是壞人?<br/ >
 +A2:東漢末年,曹魏所佔領的地區全是人口眾多、物產豐足、工業發展良好的精華地區,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優於蜀與吳。曹操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因此有許多能人異士抵死追隨他。當然,曹操曾為報殺父之仇而屠殺十萬多人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人物的是非對錯單看你如何切入觀察。
 +
 +
 +=== 航海王 ===

在2013年5月17日 (五) 15:59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一、 作者簡介

William Indick(威廉.尹迪克)

尹迪克作者擁有以下身分:活躍的電影編劇、作家、編劇顧問,紐約奧克戴爾道林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開授「電影中的心理學」、「西部片」、「電影中的認同」,以及「個人身分的建構」。)

學習經歷:

1993年自紐約大學取得心理學學士學位
1996年獲得音樂治療碩士學位
特殊教育教師和創作藝術治療師的工作
2000年,他又從康乃爾大學取得了發展心理學博士的學位
目前就職於:紐約奧克戴爾道林大學(DOWLING COLLEGE)

書目:

The Psychological Western (2008)
Cinematic Explorations of the Mysteries of the Mind (2006)
Movies and the Mind: Theories of the Great Psychoanalysts Applied to Film (2004)

由於他所寫的書目頗多,因此在這僅選年代較近的三本。
其餘的請至: DOWLING COLLEGE 網站查看

二、 本書摘要

  • 第一部分:西格蒙.佛洛伊德
    • 第ㄧ章 戀母情結
    • 第二章 精神官能衝突
    • 第三章 性心理階段
    • 第四章 自我防衛機制
    • 第五章 夢的運作

佛洛伊德掀開本書的第一章節,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佛洛伊德的基本原則,如何運用在戲劇上。這裡主要有兩個點:「戀母情結延伸出的各種情緒」(探討愛與性、恨意與侵犯、創造毀滅…);以及「精神官能的衝突」。

  • 第二部分:艾里克.艾瑞克森
    • 第六章 規範衝突
    • 第七章 認同危機及其外

相較於老佛專注於性壓抑與內在衝突的討論,艾瑞克森主要圍繞在自我認同的發展上。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到角色發展的模型。

  • 第三部分:卡爾.容格
    • 第八章 角色原型
    • 第九章 情節的原型

「原型理論」是榮格著名的理論。他相信在潛意識中,有一種人類基本的要素,可以統合集體的心理。舉例來說,魔戒中的索倫、哈利波特的佛地魔,便皆由「壞人」原型轉變而來。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每個角色的原型,了解如何把它應用到戲劇中。

  • 第四部分:約瑟夫.坎伯
    • 第十章 千面英雄
    • 第十一章 女英雄的旅程 這章節我們著重極深,因為他有著「形成英雄的公式」,對於解析一部電影,甚至是人生,都可以套用。如此精闢的整理,當然不容許放過!
  • 第五部分:艾爾弗列德.阿德勒
    • 第十二章 自卑感情結
    • 第十三章 兄弟鬩牆
    • 第十四章 生活方式
  • 第六部分:羅洛.梅
    • 第十五章 存在的衝突
    • 第十六章 自戀時代的原型

※針對構成電影較重要的要素章節,進行討論

三、 重點整理(佳句摘錄)

A、電影的組成:劇情、角色

一個電影的基本要素(佛洛伊德)

  • 戀母情結→愛與性

         佛洛伊德分析的中心思想是關於他戀母情結的概念。這有部分可以用伊底帕斯神話解釋。戀母情結同時包括了他結構的心理模型:「衝動理論、閹割焦慮」。戀母情結在電影中不可或缺,因為它描繪了角色發展的兩個基本要素:「道德智慧統合、成熟的浪漫關係形成。」
         這兩個基本元素,不論影片中發生甚麼事,都無法影響到它:主要角色通常都在企圖獲得某種道德的勝利,或者在試圖獲取所愛之人的芳心。
         因此,徹底了解佛洛伊德的戀母情結,是編劇要講好一個故事重要的基礎。而這是具備有角色發展的故事基本心理議題。
         戀母情結,就是「兒子對母親愛與感情的欲求」,而非一種性結合的慾望。兒子會長大,而他愛與性的慾望將會投射到另一位女人的身上。因此,戀母情結的解決就成了浪漫關係形成的主要元素。

  • 伊羅士與桑納托斯→愛、恨、侵略,與死亡

         兒子對母清愛戀慾望的衝突只是戀母情結中的一面,兒子會無可避免地明瞭:他的父親是它的敵手。這個對抗,便會導致清略與敵意。在伊底帕斯神話中,他殺了他的父親拉伊俄斯,然後娶了母親裘卡特斯。          男孩對於父母分歧的感情,反映了兩個神話人物:伊羅士(性愛)、桑納托斯(死亡的衝動:恨與侵略)。他們蘊藏了極佳的戲劇創造力,如果你能混合愛、恨、性、暴力等元素在古典的主題如內在衝突、忌妒、對抗中,你就擁有了能讓人興奮的故事所有元素。

  • 精神官能衝突:各種元素間的彼此抗衡。

         因為「亂倫禁忌」的關係,他會了解這種慾念是不適當的,所以他會壓抑。因而在性格形成「內在衝突」。

B、為自己的電影設立角色:擬人化

         其實一部電影,許多角色都代表了一種「個性」。像是壞人代表本我,英雄代表自我、導師代表超我。
         或者是「思想」,如反英雄(具有強烈慾念和相當低開發的超我),前後的改變也有,像是反英雄最後都會從迫害法律滿足原始的衝動,變成捍衛別人權益,這代表「道德意識」的「發展」(因為自己改變而得到好結果)
         當然也有「墮落的英雄」,在我們的生命裡,大概就是想要自我救贖,可是最後卻得放手的過程,像是對被餵藥的人。他代表一種反諷(被自己改變賞巴掌):壞事做盡,卻被道德行為而毀滅。(教父三部曲)。
         此外,負罪情節也是,「每個人都曾做過壞事,我們都會對某些事感到罪惡感,所以觀眾很容易地向角色的罪惡感認同,以及向他贖罪的慾望認同」。負罪情節常出現於有罪惡感而受苦的英雄,像是無法拯救自己養父的克拉克‧肯特(超人)。負罪可以給予角色強烈動機;當角色的罪惡感得到解決,也可得到極大效用。然而,罪惡感、救贖,這種主題必須要有心臟(導師、模範),給予觀眾「主角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一塊拼圖,在主角被罪惡感蹂躪時,不可或缺。

         因為電影是用眼睛觀看,難以在銀幕上表現內在衝突(當然還是有,像是壞人角色變成惡魔的思想角色,但不好呈現),因此,在編寫你的劇本時,增加一位實際的代表,也許是件有用的事情。能將主角意識中「內在衝突」,為觀眾提供一個視覺暗示。

C、主要角色:壞人與英雄(精神官能衝突)

  • 作為壞人的本我
    • 壞人的角色往往是本我能力的代表。要寫出一個優秀壞人的秘訣,就是和內心裡的本我接觸。失去控制、拋棄你的禁忌、讓你所有的原始衝動流出而顯現在劇本上。透過壞人表達最黑暗的恐懼、夢想、衝動、慾望
    • 壞人通常寫起來最有趣,他對於禁忌、道德、罪惡,或悔恨都免疫!
    • 最經典的怪物便是「吸血鬼」,強大無匹,因為他們從吸取女性受害者柔軟脖子的血,這種侵略的行為獲得了愉悅感。
    • 本我在我們的意識裡就像是一隻被監禁的動物。有些故事會以壞人逃出監獄,或被釋放開始,這代表本我能量的釋放,接著往往是無法無天的放縱。
    • 每一個劇本都有不同需求,但是如果一個情節中需要一個壞人,你可以盡可能為他添加能量,然後釋放他。因為,電影中的娛樂效果通常不是根據主角有多棒,而是根據「壞人有多壞」
    • 罪人因為有著更多的趣味,許多劇本在結束時,反而會刻意留下他們返回的路徑,如《人魔》。
    • 壞人角色的關鍵就是他不遵守道德準則,理想的報應,便是等於他所犯的罪。像是被自己的精明武器消滅,電影必須給予足夠的報應。墜落的死亡是一種,當罪犯最落,有個很長並持續很久的鏡頭,表現壞人尖叫的表情。同時,墜落也象徵了墜入地獄
  • 作為英雄的自我
    • 然而,不論壞人有多壞,電影的心臟與血液,卻永遠是主角的發展
    • 自我代表現實原則,個人將本我動能與父母和社會的要求相調和,以達到合理行為的一種需要。自我在不斷發展中,學習新的適應社會方法,並盼望每過一天中能變得更為強壯與健康
    • 對於主角,這是一種平行關係。因為主角總是試圖控制他的環境,克服困難,擊敗想要害他的歹徒
    • 主角的勝利,有沒有令你想起「戀母情結」?主角勝利往往代表戰勝慾望。
  • 作為導師的超我
    • 超我就是「在我之上」,是一種潛意識再現,代表由權威人士如父親所傳輸诶個體的道德、觀念
    • 當兒子漸長,他對父親侵略的感覺,會轉換為尊近與仰慕的感覺。藉著將父親當作模範角色,兒子會將父親所有的道德價值和信仰內化成為自己的
    • 對於擁有自我中心、自私的角色,導師(模範)往往會讓他們擁有罪惡感,進而反思這個行為,重新評估甚麼才是他們最重要的事。

D、各種「角色原型」

  • 原型:是集體潛意識中榮格所發現人類不分地域與文化的共同象徵。
    • 阿尼瑪:男人潛意識中的女性性格。同時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當男人對女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時,可能是將心目中阿尼瑪的形象投射在她身上。
    • 阿尼瑪斯:女人潛意識中的男性性格。
    • 陰影:潛意識中與自我相反的性格。
    • 自性: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靈的中心。

         榮格這一生不斷的探詢自我,當榮格感到自我通達潛意識之時、他寫下自己的體悟想法發展出四位一體等理論,就如同也通達世界,找到最真實的自我,或許這正是他的英雄之旅。榮格的四位一體:自我面對陰影,人格面具面對心靈自像(阿尼瑪與阿尼姆斯),幾乎分類了性格,套用於電影或小說劇情中、延伸於現實人生。              

  • 角色原型:

電影中的原型→主要以《神鬼戰士》(Gladiator)為例
英雄的原型:
         戲劇中的英雄人物/主角,例如神鬼戰士中的麥克希穆,駭客任務中的尼歐等。西方將最早的英雄原型分為兩種,皆出自荷馬的作品,分別是《奧德賽》中的尤西里斯與《伊里亞德》中的阿基里斯。

無法阻擋的邪惡的原型:
         與英雄相反的角色(反派),例如神鬼戰士中的康茂德。

老智者的原型:
         例如神鬼戰士中的賢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星際大戰中的歐比王、魔戒中的甘道夫等。

Image:10102-902.JPG

         榮格認為人生/故事/電影是圍繞著“自性”展開的。 在每個故事中,我們的主人公都要經歷或多或少的磨難,才能向“自性”靠近,而這個磨難的過程就是“轉變”的過程:由年輕人變為成人(轉變成英雄);由受害者變成英雄;由被動變成主動;由幼稚變得成熟;由殘缺變為完整。

  • 集體潛意識-Persona(面具)

通常是社會和公眾期許的形象。
是人格中必要的一面,但如果我們過度認同Persona→失去與內在真正自我的接觸→依賴社會對我們的期待→個人的自我呈現受到阻礙。

  • 集體潛意識-Shadow(陰影和壓抑)

代表那些我們不想面對、想把它們藏匿起來的特質。
成功的電影人物使觀眾看了彷彿身歷其境、久久無法脫離。一個重要的關鍵:其行為應展現一致的心理特徵達到呼應和共鳴,否則觀眾就會感覺不真實。而創作者通過基於這一心理類型特徵設計且近乎誇張地表現了人物鮮明的性格,使電影情節展現出張力。所以,如何分析和塑造一個成功的電影人物,榮格的心理類型分析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整理/黃昱衡

電影:神鬼戰士

1. 這就是羅馬的未來。
一開始主角打了勝仗,國王恰巧也在現場,在臨走之前,國王喃喃自語的說了這句話,顯示他已決定將權利和王位傳給主角,而不是他那位品格有問題的兒子。

2. 身上沾到塵土要比血跡容易洗掉。
打勝仗之後,主角參加了一場聚會,有人問他接下來的打算,他說他想回家,對方就笑著說:「我實在是沒辦法想像你當農夫的樣子。」主角就以這句話回應他。可以看出主角對於戰爭以及權利相關的事物已經毫無興趣,因為長期在外打仗,所以回家的心意已決。

3. 當你走到人生的盡頭,你會想要知道自己這一生的目的。死後人們又將如何評價我、推崇我是位哲學家?是名勇士?還是位暴君?或是名讓羅馬回歸自我的皇帝?
曾經羅馬的共和是個夢想,你只能悄悄地說,再大聲一點,它就會消失,它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我擔心在殘酷的現實環境中,它根本無法存活下去。
有次國王對主角說了這些話,因為他知道自己年歲已高,所以希望主角能夠接下王位,在他的治理之下,羅馬可以恢復一開始共和的樣子。

4. 麥希穆斯(主角):「你不覺得履行義務很困難嗎?」
下屬:「有的時候,我做我想做的事﹔其他時候,我做我該做的事。」
主角想回家但是國王希望他能接下王位,所以感到進退兩難,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我想部下的意思是:可以選擇時,就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能選擇時,就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

5. 養子不教,實為父之過啊! (Your fault as a son is my failure as a father.)
國王的兒子有次告訴國王,他一直希望能夠受到國王的喜愛,他有著很好的野心,他也願意付出一切,但是國王不傳王位給他,所以不愛他。國王以這句話回他。
(小小的OS:我們是一起看這部影片的,大家也知道這是外國片,所以出現這句真的超不合適的!!!當他先出現前一句「養子不教……」,大家就笑翻了HAHAHAHAHA。所以這告訴我們:除了動作、劇情,還要留意字幕。外國君王,絕對不會說出如此中國的話語。)

6. 天上的父親,求您保佑我的妻兒,請轉告他們,我因為它們而存在,世間名利,於我皆如糞土。
在主角差點被處死前、顛沛流離之時,他都會不停的祈禱,重複說這這句話。顯示他已經無所依靠,只能祈求上天的幫助。

7. 那個標記代表你信奉的神嗎?這樣做祂們不會生氣嗎?
主角淪為奴隸後,有次休息時間,他一直拿石頭想試著把他手上的標記刮掉。同伴就問他這句話,而主角點頭回應。我認為他對上天感到很失望,因為他不斷的祈求,最後妻兒還是去世了,自己也淪為奴隸,也無法做什麼去改變一些事情。

8. 康莫德斯(王子):「我認為是『愛』,我會愛民如子,因為他們是我的子民,我會將他們緊緊抱在我的胸前。」
元老院:「殿下,您是否擁抱過身染瘟疫的人?」
王子掌權後,有次元老院的議員想勸諫他,但他不願意聽,所以議員問王子覺得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他回答這句話,議員回應他,但他竟然惱羞成怒,還想要威脅他。我覺得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出王子是一個剛愎自用、自私自利的人,如同國王所說的,若讓他接下王位,羅馬將會毀在他手上。

9. 我認為他了解羅馬的本質,群眾代表了羅馬,對他們變魔術,就可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拿走他們的自由,他們還會哄堂大笑。維繫羅馬脈動的…不是元老院的大理石地磚,而是競技場內的沙地。他替人民帶來死亡,民眾卻為此敬愛他。
這是議員在談論王子時所講的話,這段話使我覺得王子表面上做著一些會受人民喜愛的事情,其實是為了要控制人心,如此才能隨心所欲的解散元老院,但是這些確會帶羅馬漸漸走向死亡之路。

10. 我是最棒的鬥劍士,不是因為我殺人迅速,我之所以最棒,是因為群眾崇拜我,贏取群眾的心,就能贏得你的自由。 主角想要恢復自由之身,如此才可以殺了王子,替自己的家人復仇,告訴他首要條件是要先受到人民的喜愛,讓主角下定決
心要到城裡表演。

11. 麥希穆斯:「我的妻子,還有我的兒子,已經在等我了。」
同伴:「你會和他們相聚的,只是時候未到。時候未到。」
這個對話顯示了主角還有未完成的任務就是替家人復仇,也是他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12. 露西拉(公主):「你難道不明白?諸神已經赦免你,我今天看到比羅馬皇帝還要有權力的奴隸。」
麥希穆斯(主角) :「諸神已經赦免了我?因為它們的憐憫,我才有娛樂群眾的力量。」
露西拉(公主):「那是力量,群眾代表羅馬,康莫德斯控制他們才能控制一切。」
對話中顯示,主角仍然是對上天失望,甚至是有點忿忿不平。但是公主告訴他,其實他已經獲得了力量,獲得了人民的喜愛,也離復仇更近了一步。

13. 同伴:「麥希穆斯,你有一個很好的名字,在除掉你之前,他必先羞辱你的名聲。」
此時的主角已經得到人民的愛戴了,算是有點確立了自己的地位,雖然還是奴隸之身,但王子無法也無法隨意找個罪名除死他。

14. 當個好人是否會替你扯上麻煩。
當王子派兵去抓主角時,主角對幫助他的商人說了這句話,因為商人幫助了他很多,但是始終沒有成功,還使商人陷入危險。

15. 麥希穆斯(主角)告訴康莫德斯 (王子),一個認識的人曾經說過:「死亡向所有人微笑,人們所能做的便是報以微笑。」
康莫德斯 (王子):「我懷疑,你的朋友在面對死亡時,也能夠微笑嗎?」
麥希穆斯(主角):「你一定知道,他是你的父親。」
我認為這個部分主角一方面是在表示王子殺了國王,一方面是在諷刺他,因為國王是如此的以德報怨,而王子只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

16. 羅馬值得一個好人犧牲生命嗎?我們曾經相信,讓我們再次相信他。
主角殺了王子之後就死了,公主難過但堅強的對大家說這句話。因為有了主角的努力,羅馬恢復了以往的和平,期望羅馬以後可以變個更好,使主角的犧牲是有價值的。
以上 整理/張斯閔

【英雄公式】

所謂的英雄公式,就是一個英雄出現的許多小階段。在這,我們討論神鬼戰士裡那些劇情,分別呼應了作者所說的此項公式。

第一幕:出發

英雄旅程的第一階段,就是從「平凡之日的世界」裡出來。在平凡之日的世界裡,英雄通常要遭遇首要導師人物。英雄在他冒險的世界中也許能找到一位第二導師人物,但是首要導師仍然是最重要的。英雄的回歸中有一種實現的元素。
●平凡之日的世界:代表家園、人類發展的起點與終點。
●首要導師人物:父親的原型,英雄的旅程會結束於他自己成為那位首要導師(或是超越),這也是為何首要導師常死於第一幕中。
●實現:如果英雄的回歸不能實現所需的預言、探求或需要,我們對整個旅程將會有未解決和未完成之感。

  • 第一階段、 冒險的呼召

英雄通常需要某些「冒險的呼召」,以使他的內在本性能揭露出來。
●使者:將消息帶給英雄,常用無害的動物為代表。動物有一種直覺,能超越人類的知識,如牠們能預知氣候的轉變和擾亂。
馬卡斯皇帝要求麥西莫斯繼承王位,希望他能讓羅馬邁向民主化,麥西莫斯的冒險就此拉開序幕。

  • 第二階段、 拒絕呼召

原型的英雄通常是一位不情願的英雄,他是一個有內在英雄主義特性的角色,但必須被勾引出來。英雄的不情願代表了所有的人在面對挑戰或冒險時都會有的心中不情願
提高危險:將英雄從不情願的小窩中推出來,進入充滿危險的英雄主義的世界。
麥西莫斯拒絕了皇帝的請求,代表他拒絕了呼召,而在此時,皇帝的兒子康莫德斯殺了皇帝,奪得皇位。麥西莫斯不承認康莫德斯為王,康莫德斯便試圖殺害麥西莫斯及其家人。所認同的王──馬可仕及家人都被殺後,麥西莫斯為了復仇,只好進入了充滿危險的英雄主義世界。

  • 第三階段、 超自然的輔助

古典的英雄都是神的兒子,他們會配備有超自然的輔助,並以極為有力的武器型態出現。但是,這種輔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支持,它讓主角倒下後,仍堅持站起。
●訓練:未來的英雄有可能在旅途的過程中接受一為導師的訓練,此人通常是第二導師人物。
麥西莫斯手中一直有著一組小雕像,在家人被殺前,對他而言是一個回故鄉的信念、期待,踏上復仇之路後,小雕像變成了一種象徵,類似超自然的輔助,陪著他這段英雄旅程。
在此時,麥西莫斯遇到了第二位人生導師-帕西蒙,帕西蒙教導了麥西莫斯「在羅馬,群眾才是一切,贏得群眾的心,便能贏得自由。」

  • 第四階段、 跨越第一道門檻

當英雄終於接受冒險的呼召,他的第一個任務便是通過「門檻守護者」這一關。
●門檻守護者:把守著冒險之路的入口,他往往是一位試圖阻攔英雄開始他的旅程的人。
被當成奴隸賣到競技場決鬥是麥西莫斯的第一道門檻,在那裡,他因為發揮了戰鬥的本能,贏得了競技場內群眾的心。

  • 第五階段、 鯨魚之腹

英雄完全進入了能改變他一生的旅程之中。
●神話的循環:剛開始時被第一導師人物所啟發,最後卻成為了那位導師。起始於一點且終止於同一點。
麥西莫斯的主場秀─競技場的戰鬥、廝殺。

第二幕:入會

在第二幕中,英雄已完全投入英雄主義的範疇。他必須在通往英雄主義的過程中,藉著通過各樣的測試和磨難,來證明他是值得尊敬的。

  • 第六階段、 考驗之路

英雄在這個旅程的階段裡遭遇「連續的考驗」。它們的用意在於堅固英雄,而非使他受傷或毀滅
麥西莫斯在競技場上作為戰士的一切,他如何藉由控制競技場上的戰鬥,演出一場讓群眾滿意的秀,得到群眾的心。

  • 第七階段、 遇見女神

與女神的相遇是一種精神上的遭遇,能在英雄最柔弱的時刻提供她情感上的力量和復甦的力量。和女神的相遇常被策略性地擺在英雄和另一位女性誘惑者相遇之前。
●女神:女神原型代表了母親和妻子兩者,最能以幽靈或精神上的人物為代表。
麥西莫斯想起了自己去世的妻子。

  • 第八階段、 誘惑男人的女人

女誘惑者的角色扮演了阿尼瑪的功能。女誘惑者也是變形者──為了幫助叛變的英雄而背叛主人的變節者。英雄在這個階段的挑戰便是要相信女誘惑者
國王的姊姊路西拉,路西拉先前就愛著麥西莫斯,在弟弟掌權後,對弟弟的做法越來越不認同,因而向麥西莫斯求救,並幫助麥西莫斯設計權謀來打敗康茂德,雖然後來失敗了,但是這些都能看出路西拉是變形者-為了幫助叛變的英雄而背叛主人的變節者。
(OS:導演是不是也套公式了XDD,路西拉根本超級典型的變形者)

  • 第九階段、 與父親(導師)合一

英雄藉著跟隨父親的腳步和成為父親以前的角色,他便與他的父親合一了。
麥西莫斯的精神父親角色是已逝的皇帝馬爾庫斯,隨著越來越不認同康莫德斯,為了達成已逝皇帝的心願─讓羅馬成為民主的國家,麥西莫斯更加確信要殺掉康莫德斯的心。

  • 第十階段、 神化

第二幕的結尾。英雄面對他最大的挑戰,這個危機的片刻是由英雄的最大的磨難來表現。英雄在這個階段象徵式的死亡和精神的再生。(突然跌入人生的谷底)

  • 第十一階段、 最後恩惠

英雄能活著度過危機就成了他的報償,報償就是勝利和完成使命的片刻。
麥西莫斯在此時遇到最大的危機,康莫德斯為了贏得民眾的心,決定向麥西莫斯挑戰,然而康莫德斯是先在麥西莫斯身上插了一刀,讓麥西莫斯在競技時不斷流血,降低麥西莫斯的實力,不過麥西莫斯沒有因此被打敗,他靠著意志,及絕對的力量,終於復仇成功,殺死了康莫德斯,並了解到自己做為英雄的角色。
●頓悟:英雄了解到他已經完成任務,也發現了他在宇宙中的目的和重要性。英雄不把自己當成一個人看待,而把自己看成是人的象徵。
●愛的場景:英雄享受了他的誘惑者所賜予的溫柔與熱情。

第三幕:回歸

旅程的最後階段描寫英雄回歸於他「精神」的誕生地

  • 第十二階段、 拒絕回歸

正如英雄不願離開平凡的生活,進入冒險的世界後,他也不願意離開冒險的世界而返回家園。

  • 第十三階段、 神奇的飛行

回歸家園即是一趟神奇的飛行。此時的英雄知道自己應該回歸,知道自己即將面對死亡,但是他已經有勇氣做出「自願的犧牲」。
●淨化作用:及英雄所累積的情緒的釋放。通常發生在電影情緒的高潮片段。
麥西莫斯在瀕死時,彷彿看見了自己死去的兒子和妻子,這片段的幻覺暗示了麥西莫斯的死亡,也暗示了觀眾,麥西莫斯即將前往妻兒所在的地方。

  • 第十四階段、 從缺乏中被拯救

英雄最後的對決。英雄將被帶回去面對他的影子,而英雄的命運將被決定。
殺掉了康莫德斯,麥西莫斯釋放了復仇的心。

  • 第十五階段、 跨越回歸的門檻

在跨越回歸的門檻這重要的象徵主義的意義上,即是英雄放棄他在物質世界的所有。
麥西莫斯在復仇後,甘心的殉道,放棄了他可能即將擁有的權利,將權力交回給了元老會,讓馬卡斯 奧里勒斯皇帝的心願得以實現─一個民主的羅馬。

  • 第十六階段、 兩個世界裡的主人

英雄此時成為他的誕生之地,平凡之日的世界的主人,同時也是他所經歷的冒險世界的大師。現在的他不只是一位英雄,更是一位導師,他必須啟發另一位年輕人。而這位即將產生得英雄稱為「次英雄」。
麥西莫斯啟發了路西拉之子。

  • 第十七階段、 自由生存

在英雄旅程最後的階段裡,他完成了神話的角色循環,從英雄變成導師,然後再從導師變成傳奇。英雄在最後幾乎都會以一個充滿勇氣的、堅決的和高潮性的死亡作為結局。
●再生:英雄象徵性的再生透過講述他的故事來達成。
麥西莫斯拯救羅馬脫離了康茂德的統治,成為羅馬傳奇上的戰士,並迎向了自身的死亡。
以上 整理/邱鈺雯、蔡曜璘

【問題討論】神鬼戰士的劇情安排

1.昆塔斯最後的轉變
昆塔斯就只是代表「作人會不會任命」
昆塔斯是會看局勢的人,而且都是在很重要的決定上
【昆塔斯:做人要認命;麥西莫斯:你會嗎?我會嗎?】
→黃:一開始跟主角是朋友。
→邱:他是牆頭草(會看局勢)。
→房舉例:像是最後他叫人收劍鞘,以免有人把劍遞給皇上。
→邱:可是感覺他其實是善的。
→蔡:是阿,你看:為甚麼要把「他的妻子與兒子」釘在十字架上,給誰看阿!!?他應該是早就知道這樣不會讓主角死亡。
→邱:耶穌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那是酷刑拉哈哈。
→黃:如果從導演的手法來講,只是要視覺(誰想要看兩句看不出是誰的焦屍)。
→房:而且你看:最後叫士兵收劍的時候,考慮了一會兒,最後選擇叫他們收劍。
→黃:一開始選擇壞人的利:不被殺掉。
→蔡:他只是想要輔佐未來羅馬的君王,保命。
→黃:有受到群眾的直接影響,他當下的反應是收劍。
→蔡:他只是平凡人,超我本我在爭雜。
→房:「勇氣與榮譽」,應該有點良心發現。
→總結:然而他只是代表平凡人,認命的平凡人。
【昆塔斯的矛盾感覺】我們在討論一開始的昆塔斯有沒有為他留出路時,無法確定時間軸的進行,以及地理位置
→導演應該要考慮到「要如何運鏡、安排,才不會讓角色模糊!!」

2.哪種原因,導致壞人的性格怪異
→邱:通常反抗是下對上。我覺得他最後跟主角的決鬥很奇怪,根本自尋死路。
→黃:他性格感覺就有問題。
→邱+房:他是不被滿足的角色。(無法得到父親的認同為王;無法得到姊姊的真愛)
→房:所以他變得有點自以為是。
→黃:是自卑帶來的自傲。
→黃:他憎恨全世界!當自己相信所愛的人離去(像是姊姊的背叛),讓他進入抓狂狀態。他無法控制自己。
→蔡:把他爸悶死,我覺得也是控制不住他自己。

3.→邱:為何壞人的愛如此奇怪,他愛他爸,可是他卻殺了他;他愛他姐,可是他卻沒殺他?
→蔡:因為有把柄。
→黃:他的愛是一種滿足,他期望其他人都滿足他。不能的人,就去死。算是控制欲吧!?
→黃:皇帝是否直接導致他的死亡(死前一席話) 。
→蔡:他老爸的一席話,毀滅掉他原本的理想。
→邱:他老爸寧願相信的真心,照換了死亡擁抱。
→黃:這位王子就像是「嬌生慣養的子」,那些為了錢而殺了自己的照顧者的犯罪者。
他把王為當成父親對他的愛,而且他幾乎擁有所有東西,除了麥西莫斯擁有著比他更多的父愛。因此,當他爸說要把王為傳給老麥,同時剝奪了他的希望,他的忌妒無法被控制。這是他表現出「心靈扭曲」的第一個場面;接著,他精神上的詭異,就時常出現。因為他必須要滿足群眾,才能真正掌握羅馬。而他的性格不是擅長這作法的人,他是為一己私慾而存在者。或許這就是他,總讓我們認為成怪人的原因。

角色的目的
●女人兒子的存在
→蔡:拉開戲劇張力(打破觀眾的期待)
●商人帕西蒙的角色
→書本:第二導師。
→邱:教導「贏得群眾就是贏得你的自由」。
→房:然而,麥西莫斯同時也是他的導師:利益不是一切。
→黃:他們共同的導師是那位王。
最後帕西蒙可能代表了,另一區塊的「道德戰勝利益」,因為他最終選擇了「幫助麥西莫斯,抵抗身為謀殺他們共同導師的皇帝。」他拋棄了他一直掛在口邊的利益。或許這更能淨化人心。大惡之後的善良,超過預期,讓觀眾留下感覺、印象。

動作、事物暗示
●「戰鬥前抓土嗅一嗅」的意義?
→邱:洗手。
→黃+房:帕西蒙:一切歸於塵土,紀念。
→蔡:告訴自己要上戰場了。
●「小雕像」
→蔡:一開始是回到故鄉的寄託。
→房:再度從僕人手上拿到,就像是拿到了勇氣,加強信念。
→邱:信念的象徵。
→蔡:當小雕像不在時,主角就顯得迷茫;當在,他就了解他的使命。
●「刮掉左手臂的動作」
房:對羅馬悲傷欲極
以上 黃昱衡:紀錄整理

人生如戲

孫中山

孫中山生於廣東。幼年時,家境貧寒,六歲參加農業勞動,十歲始入村塾讀書。 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探望哥哥孫眉,並在當地學校就讀。這次出國開闊了他的眼界,對他的思想發展起了積極影響,也漸漸認識了基督教。

冒險的呼召
         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五年後,1883年回國,又先後就讀于廣州南華醫學堂和香港西醫書院。在學習期間,常與好友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三人議論時政,抨擊朝廷,稱為“四大寇”。也認識了三位啟蒙導師,他們都是基督徒改革者,見到清政府的無能,西方社會的發達,力主中國必須改革,才可走上富強之路。在無形中也影響了孫中山的內在思想。
         1894年初,孫中山北上投書遭拒,更受到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刺激,孫中山開始放棄對清政府的幻想,走上革命的道路。

考驗之路
         孫中山建立興中會,也發起了廣州起義和惠州起義。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他前後經歷過總共10次革命,但是都失敗了。終於在第11次,武昌起義,回到上海。響應武昌起義的十七省代表在南京舉行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清帝退位後,孫中山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掌權。護國軍發起討袁運動,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很快病死。
         段祺瑞掌權,拒絕恢複國會,孫中山南下參加護法運動,並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後來西南軍閥與中央勾結,排擠孫中山,孫中山辭職。
         此後,孫中山一直不得志。

從缺乏中被拯救
         在不得志的低潮期,他開始與蘇俄所支持的中國共產黨接觸。得到了一些幫助,也開始著手改組中國國民黨。
         後來孫中山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也鎮壓了一些南方的勢力。此時他已經生了一些病。後來孫中山應邀北上,抱病參加會議,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不久後就病死了。

         雖然孫中山不像電影裡的英雄一樣,ㄧㄧ經歷了那些所謂的「英雄旅程階段」,但是不可否認的他確實是大家心中的英雄。我認為他第11次的革命並不算是成功,而是一個改革時代的開頭。雖然他後來仍然不得志,但他並沒有放棄,反而是在默默地準備,擴展人脈以及接受幫助,最後確立了國民黨的地位。在改革之路中,他扮演著承先啟後的角色,有了他,改革才真正開始,有了他,後人才得以繼續改革下去。

Q:黃:孫中山的家人對於他的改革之路有沒有給予支持?
A:他從檀香山回中國之後,還與同伴做出搗毀神像,被鄉民視為大逆不道,家人知道他成為基督徒之後,甚至還嘗試著想切斷他與教會的關係。由此可看出家人對他是很不能諒解的,所以他其實是藉著當時的同伴、啟蒙老師,還有其他人脈的幫助,才得以支持他繼續下去。

Q:邱:除了老師與同伴的影響,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對孫中山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A:歷史上記載,孫中山最後一次回到香港時,曾到他的母校演講,他自稱「香港」是他思想的啟蒙,在演講中,也大肆宣揚香港,社會的自由、法治的精神、城市的建設以及道路的整潔等等,這些都幫助他孕育革命思想的精神。</ > 以上 負責人/張斯閔

李嘉誠

李嘉誠目前是富比士富豪榜第八名。他是商業場上的英雄,可以這樣說。
我個人認為,他奮鬥的過程以1950-1958最為精采,在那段時間,他成為塑膠花大王。然而,這是因為他極少休息,身兼數職,奮鬥而來。

西元 年齡 事蹟
1928 0 誕生
1928-1940 0-12 居住於廣東潮州
1940 12 移民香港
1941 13 父親則於該年秋天身故
1941 13 父親死後,輟學就業。

※冒險的呼召

1945 17 擔任玩具推銷商
1947 19 成為公司的總經理
1950 21 成立長江塑膠廠
1958 29 營業額達到1000萬港幣
1958 29 轉型投資地產
1963 35 結婚
1970 42 成立長江實業
1980 51 投身公益事業

1971年後,他的人生便精彩非凡
1979年收購9,000萬股上海匯豐銀行,共6.39億,買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市值約60億港元的和記黃埔的22.4%的股權,在1年內更增持至40%,成功控制和記黃埔。 長和集團幾乎是富可敵國。 1985年乘怡置系出現財政困難,收購港島區及南丫島的電力供應商香港電燈公司的34.9%的股權,並於1989上半年時把鴨脷洲發電廠重建為香港島大型屋苑,並命名為「海怡半島」。
1987年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的股權,並首次登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
1989年中國大陸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於當時外資企業大舉撤資的時候,李嘉誠反而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最大投資者,
1991年後奪得香港本地另外一個商業電台廣播牌照,並命名「新城電台」,北京的大型綜合物業項目「東方廣場」就是他在中國大陸的「得意傑作」。後來李嘉誠把中國大陸的投資項目組成長江基建。長江基建在中國的能源建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

Q、邱:請問李嘉誠的導師可以說是誰?
A、應該是他舅舅,在他父親死亡後,也就是他13歲那年,他是進入他叔叔的鐘錶公司工作。他舅舅是香港第一代鐘錶行,我認為可能在那時候,他便希望能成為像他舅舅一樣成功的商人。

Q、張:你可以用我們學的英雄公式,嘗試分析他截至目前的人生嗎?
A、19歲那年,李嘉誠跨越「鯨魚之腹」:他過了改變他極大的一段旅程,那段時間,他當上了總經理;而在21歲開始時,進入了考驗之路,在成為「塑膠花大花」那段期間,他的實力不斷因為環境上升。 我不確定他是哪時候,達成「與父親合一」這個階段,因為我們是真實的人生,一次的成功都有可能算達到,有可能在19歲,也有可能在29歲,成為「塑膠花大王」。 而他的豐功偉業,其實是要等到他42歲才開始。我覺得這點我們要注意,畢竟我們的人生是真實的,你要考慮的第一要件絕對是把握時光,增進自己的實力、眼光、氣度。現實人生中的奇蹟,說實在有點少。而一直到現在,他所做的一切,應該算是「半英雄化」了。他能做這些事,也是導源於他辛苦於最初的事業上。因此,各位夥伴以後遇到困難,一定要勤奮不懈唷!
以上 負責人/黃昱衡

封神演義

※這邊所講的封神演義,是改編過後的現在版

         故事的時空被設置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也即是中國商朝末年紂王統治的年期。一直以來仙人界與人間界均相安無事,甚少互相干預。但自從仙人界的妲己下降到人間界並憑藉其妖術魅惑紂王,導致民不聊生,三大仙人便決定插手干預整個情況。由崑崙山元始天尊派遣其大弟子太公望(呂望)執行封神計劃。
         封神計劃的原意是把在人間界搗亂的仙人趕離人間界,而封印在一個新的世界──神界當中。當太公望把這些仙人消滅後,他們的魂魄就會飛到一個臨時的空間──封神台中。但當太公望一直執行著封神計劃時,卻發覺名單上有許多未有干預人間界的仙人,當中包括他多名的同袍──崑崙山的十二仙等。直到故事末段太公望才完全發現封神計劃的真實目的。

第一幕:出發

  • 第一階段、 冒險的呼召

太公望被元始天尊強迫參與封神計畫,並被賦予了一隻靈獸四不像(使者),以及一個法寶打神鞭,旅程就此開始。 第一導師為元始天尊

  • 第二階段、 拒絕呼召

一開始太公望覺得很麻煩,不想去做,結果在一開始時就遇上了當時最強的仙人─申公豹,與申公豹激戰之後,太公望發現了自己實力的不足,但也因他使申公豹自出生以來初次見到自己的血後,申公豹便視他為其宿敵。這也使太公望決定繼續封神之路。

  • 第三階段、 超自然的輔助

太公望擁有的武器打神鞭,雖然並不是劇中最強的法寶,但是隨著劇情進展,打神鞭不斷升級,是太公望不可或缺的武器。 第二導師:同伴

  • 第四階段、 跨越第一道門檻

楊戩與太公望的初相遇時,楊戩為了測試太公望,變身成了妲己來迷惑太公望,然而並未成功,並在當下瞭解到太公望被選為封神計畫執行者的原因。

  • 第五階段、 鯨魚之腹

因為封神計畫的關係,太公望陸續打倒了許多敵人,也增加了許多夥伴,且在許多場戰役中,太公望都擔任著將軍的角色帶領大家。

第二幕:入會

  • 第六階段、 考驗之路

不斷的遭遇新敵人,不斷的失去同伴,但太公望仍繼續前進。

  • 第七階段、 遇見女神

此處的女神較相近於太公望去世的家人─爸爸、媽媽及其他的族人,在許多片段回憶中能看到,太公望希望能為自己的族人報仇。

  • 第八階段、 誘惑男人的女人

封神演義中最大的敵人是妲己,不過隨著劇情進展,漸漸發現,背後的主使者是女媧,妲己反而在最終戰役中,幫助了太公望擊敗女媧。

  • 第九階段、 與父親合一

太公望逐漸成為崑崙山的領導者,元始天尊漸漸退居二位,主權由太公望接管,大家也都相信著這位新的領導者。

  • 第十階段、 神化

太公望遭到封神,然而太公望受之前的敵人所救,在後來以另一個形式復活。

  • 第十一階段、 最後恩惠

太公望在最後之役獲勝,帶領大家贏得勝利,打敗了女媧,奪回了地球。

第三幕:回歸

旅程的最後階段描寫英雄回歸於他精神的誕生地。

  • 第十二階段、 拒絕回歸

太公望不願回到崑崙的夥伴們身邊,反而自己過著清閒的日子。

  • 第十三階段、 神奇的飛行

在太公望被封神的時候,回憶隨之釋放,做了一場整部作品的回顧。

  • 第十四階段、 從缺乏中被拯救

太公望與夥伴們拯救了地球的過程中,與自己心中的黑暗面相遇,他承認了他並認同了他,這兩個都是「自己」。

  • 第十五階段、 跨越回歸的門檻

所有戰役結束後,太公望便歸隱田園,不再參與政事及戰爭。

  • 第十六階段、 兩個世界裡的主人

太公望在仙界留下了傳說,也被史書記載下來(在作品中)。

  • 第十七階段、 自由生存

在英雄旅程最後的階段裡,他完成了神話的角色循環,從英雄變成導師,然後再從導師變成傳奇。英雄在最後幾乎都會以一個充滿勇氣的、堅決的和高潮性的死亡作為結局。
●再生:英雄象徵性的再生透過講述他的故事來達成。
在最後,太公望並沒死去,不過他過著悠閒的田園生活,隱居起來,並讓自己的傳說留給下一個世代的仙人們,讓人間、仙界和平共處。
以上 負責人/蔡曜璘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西元一五五年)。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曹操年輕時期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但由於年少時品行不端,故其名聲難以彰顯。

冒險的呼召   曹操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極為不滿。他看到中常侍張讓依仗權勢,就決定潛入張讓府中刺殺他。不料後來被發現,曹操只好攀牆脫逃。這次事件後,曹操靜下心來博覽群書,特別喜歡研究兵法。另一方面,曹操開始結交社會名流。一位以「知人」而著稱於世的卸任太尉喬玄對他說:「我見過不少名士,但沒有能比上你的。如今天下將亂,非有命世之才不能拯救整個社會,能夠平定天下的,恐怕只有你了。」喬玄又對曹操說:「現在還沒有什麼名氣,應該與許劭結交一下。」曹操就前去拜見許劭,交談一陣子,曹操就問他:「先生看我是怎樣的人呢?」許劭笑而不答。經過再三追問,許劭才說:「你是治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罷,大笑而去。

超自然輔助 「青州兵」   一九二年夏天,青州黃巾軍發展壯大。他們進入兗州,殺死兗州太守劉岱。兗州全體官員前往東郡懇請曹操擔任兗州牧。後來曹操親自率軍,青州黃巾軍全部投降。曹操從中挑選青壯年三十萬人,號稱「青州兵」。

跨越第一道門檻   二十歲時,曹操被地方推舉為孝廉,被授與洛陽北部尉的官職。曹操一上任就在衙門外掛了五色大棒,宣佈有違犯禁令的「無論是誰,一律嚴懲。」有次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馬上下令揮棒就打。這件事導致不法份子不敢在北部橫行。曹操的名聲一下子大了起來。

考驗之路

曹操曾參與的重要戰役 備註
黃巾之亂的長社之役(184年) 曹操任騎都尉,第一次亮相
中平內宮事件(189年)
十八路諸侯反董卓(190年)
兗州立足(191年) 進入兗州平定黃巾餘黨,收編黃巾黨人成立「青州軍」
匡亭之戰(193年)
徐州之戰(194年) 為報父仇與徐州陶謙作戰。進行報復性屠殺,劉備率兵義助陶謙防守徐州,後因兗州叛變而退兵
兗州平叛(194~195年)
遷都許昌(196年) 迎接獻帝,並驅逐楊奉、韓暹、李催、郭氾等來犯
豫州之戰(197年) 豫州張繡投降,因鄒氏(張濟遺孀)事件受張繡突擊。長子曹昂、次子曹安民及大將典韋陣亡
進攻呂布(198年)
攻擊劉備(200年)
官渡之戰(200~201年) 與袁紹於官渡決戰。以夜襲烏巢得到全面性勝利
倉亭之戰(201年)
平定北方(204~206年)
北征烏桓(207年) 越過白狼山攻擊幽州,打敗外族烏桓。過程相當辛苦,首席智囊郭嘉死於征途中。袁譚、袁尚死亡,袁氏勢力從此滅亡,華北全數落入曹操手中
赤壁之戰(208年) 劉琮投降,於赤壁敗於孫劉聯軍,三分天下確立
關中之戰(211年)
征五斗米道(215年)
漢中爭奪戰(218~219)

遇見女神

一七九年娶卞氏為妻。卞氏並不是曹操的正室夫人,他的正室夫人為丁夫人。然而,卞氏對他甚為瞭解,並將曹操的妻妾管理得當。

Q、房:年老時,曹操不曾想過要過平靜的生活嗎?
A1:他的確有這麼想過。曹操曾經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揭示他年少時的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Q、蔡:曹操究竟是個好人還是壞人?
A2:東漢末年,曹魏所佔領的地區全是人口眾多、物產豐足、工業發展良好的精華地區,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優於蜀與吳。曹操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因此有許多能人異士抵死追隨他。當然,曹操曾為報殺父之仇而屠殺十萬多人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人物的是非對錯單看你如何切入觀察。


航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