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的自然-淡水紅樹林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23:5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U100023012 (對話 | 貢獻) ←上一個 |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23:58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U100023012 (對話 | 貢獻) 下一個→ |
||
第16行: | 第16行: | ||
*淨化水質 : 細菌所無法分解的殘餘有機物 - 腐植質,因能吸收陸地上所排出之重金屬污染物,使其包埋於爛泥中,因此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 *淨化水質 : 細菌所無法分解的殘餘有機物 - 腐植質,因能吸收陸地上所排出之重金屬污染物,使其包埋於爛泥中,因此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 ||
*穩定全球氣候變遷 : 沉積下來的泥巴不但有吸水的功能,亦能吸收上游及陸地排出多餘的有機廢物。在此經由各種細菌的分解,成為空氣中主要的二氧化碳及氮氣的供應者,這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穩定性,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穩定全球氣候變遷 : 沉積下來的泥巴不但有吸水的功能,亦能吸收上游及陸地排出多餘的有機廢物。在此經由各種細菌的分解,成為空氣中主要的二氧化碳及氮氣的供應者,這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穩定性,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
+ | [[Image:map038.jpg]] | ||
Reference :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7/00020326/0004.htm | Reference :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7/00020326/0004.htm | ||
第22行: | 第23行: | ||
*人為 : 紅樹林在過去是一灘沒有人在乎的爛泥,其林地的減少,多因樹木的砍伐所致。因魚塭的開發、農地的開墾、垃圾的堆積、住宅用地的利用等,而加速紅樹林的破壞。最近數十年來在台灣,因工業的高度發展,各種相關的工程,如河川整治、海港建設和工業區的設立等,都因看上了這片地價低廉的「廢地」,而嚴重破壞了紅樹林。 | *人為 : 紅樹林在過去是一灘沒有人在乎的爛泥,其林地的減少,多因樹木的砍伐所致。因魚塭的開發、農地的開墾、垃圾的堆積、住宅用地的利用等,而加速紅樹林的破壞。最近數十年來在台灣,因工業的高度發展,各種相關的工程,如河川整治、海港建設和工業區的設立等,都因看上了這片地價低廉的「廢地」,而嚴重破壞了紅樹林。 | ||
+ | [[Image:map036.jpg]] | ||
*生物 : 和其他的樹林一樣,紅樹林也有蟲害的問題,它會遭到等腳目動物、星天牛(昆蟲)及咖啡木蠹蛾幼蟲的蛀蝕。這些蟲害的起因很多,影響程度亦不一,其負面效果有待進一步的評估。 | *生物 : 和其他的樹林一樣,紅樹林也有蟲害的問題,它會遭到等腳目動物、星天牛(昆蟲)及咖啡木蠹蛾幼蟲的蛀蝕。這些蟲害的起因很多,影響程度亦不一,其負面效果有待進一步的評估。 | ||
*植物 : 互花米草因具有耐鹽及耐淹特性,可以適應潮間帶高鹽分環境,早年被大陸方面引進造陸,沒想到這些互花米草在沿岸造成嚴重陸化,後來互花米草透過海流入侵金門,將近20公頃的沿海灘地都被侵占,改變了金門海岸景觀及生態,也影響當地漁獲,如今橫越海峽來到台灣,已入侵新北市淡水河口,目前新北市林務局也無真正清除互花米草的方針,只能採人工清除方式清除。 | *植物 : 互花米草因具有耐鹽及耐淹特性,可以適應潮間帶高鹽分環境,早年被大陸方面引進造陸,沒想到這些互花米草在沿岸造成嚴重陸化,後來互花米草透過海流入侵金門,將近20公頃的沿海灘地都被侵占,改變了金門海岸景觀及生態,也影響當地漁獲,如今橫越海峽來到台灣,已入侵新北市淡水河口,目前新北市林務局也無真正清除互花米草的方針,只能採人工清除方式清除。 | ||
- | |||
[[Image:map037.jpg]] | [[Image:map037.jpg]] | ||
+ | |||
Reference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8/44842.htm | Reference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8/44842.htm | ||
第43行: | 第45行: | ||
新北市工務局經過長期規劃,昨在關渡大橋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14年底完工通行,但有環保團體認為,淡北快速道路沿著淡水河興建,不僅破壞淡水美景,也破壞紅樹林保留區,昨有近20位抗議人士至典禮現場,手持抗議標語大喊,「淡北道違法動工,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 新北市工務局經過長期規劃,昨在關渡大橋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14年底完工通行,但有環保團體認為,淡北快速道路沿著淡水河興建,不僅破壞淡水美景,也破壞紅樹林保留區,昨有近20位抗議人士至典禮現場,手持抗議標語大喊,「淡北道違法動工,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 ||
反淡北道路聯盟發言人王鐘銘表示,淡北快速道路在6月份環保署是有條件通過環境評估,但條件還沒有完成,生態監督小組會議也未召開,且道路用地也還未完成徵收,為何急急忙忙要舉行動土典禮?王鐘銘說,「環評都沒通過就舉行動土典禮,整個程序就是違法,警察應該把新北市府的人抓起來!」 | 反淡北道路聯盟發言人王鐘銘表示,淡北快速道路在6月份環保署是有條件通過環境評估,但條件還沒有完成,生態監督小組會議也未召開,且道路用地也還未完成徵收,為何急急忙忙要舉行動土典禮?王鐘銘說,「環評都沒通過就舉行動土典禮,整個程序就是違法,警察應該把新北市府的人抓起來!」 | ||
+ | |||
+ | [[Image:map035.jpg]] | ||
+ | |||
參考: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217/33894699 | 參考: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217/33894699 |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23:58所做的修訂版本
殘缺的自然 - 淡水紅樹林
- 100023012 趙偉傑
- 100025037 劉于瑄
- 101001034 宋允文
- 101001004 劉郁志
- 101001081 吳芳綺
紅樹林的功能和重要性
紅樹林的功能和其他的溼地差不多,主要包含
- 提供附近海域生產者所需的養分
- 發展完整的水道系統 : 成為沿岸重要性經濟漁種的飼育場所
- 防洪、防止海水倒灌
- 調節地下水位
- 淨化水質 : 細菌所無法分解的殘餘有機物 - 腐植質,因能吸收陸地上所排出之重金屬污染物,使其包埋於爛泥中,因此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 穩定全球氣候變遷 : 沉積下來的泥巴不但有吸水的功能,亦能吸收上游及陸地排出多餘的有機廢物。在此經由各種細菌的分解,成為空氣中主要的二氧化碳及氮氣的供應者,這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穩定性,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Reference :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7/00020326/0004.htm
受到破壞的紅樹林
- 人為 : 紅樹林在過去是一灘沒有人在乎的爛泥,其林地的減少,多因樹木的砍伐所致。因魚塭的開發、農地的開墾、垃圾的堆積、住宅用地的利用等,而加速紅樹林的破壞。最近數十年來在台灣,因工業的高度發展,各種相關的工程,如河川整治、海港建設和工業區的設立等,都因看上了這片地價低廉的「廢地」,而嚴重破壞了紅樹林。
- 生物 : 和其他的樹林一樣,紅樹林也有蟲害的問題,它會遭到等腳目動物、星天牛(昆蟲)及咖啡木蠹蛾幼蟲的蛀蝕。這些蟲害的起因很多,影響程度亦不一,其負面效果有待進一步的評估。
- 植物 : 互花米草因具有耐鹽及耐淹特性,可以適應潮間帶高鹽分環境,早年被大陸方面引進造陸,沒想到這些互花米草在沿岸造成嚴重陸化,後來互花米草透過海流入侵金門,將近20公頃的沿海灘地都被侵占,改變了金門海岸景觀及生態,也影響當地漁獲,如今橫越海峽來到台灣,已入侵新北市淡水河口,目前新北市林務局也無真正清除互花米草的方針,只能採人工清除方式清除。
Reference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8/44842.htm
相關新聞報導
- 紅樹林危機 淡北快速路動土 引抗議
環團質疑環評未過 「成河岸殺手」
新北市淡水地區因有淡水老街、漁人碼頭等知名觀光景點,每到假日總是湧入大批車潮,車流動彈不得,新北市府為紓解交通,規劃興建淡北快速道路,昨天在關渡大橋下舉行動土典禮。但環保團體認為淡北道路將破壞河岸景觀及自然生態,典禮會場外約有20位民眾手持抗議標語大喊:「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淡水地區位於台二線上的中正東路及民權路,是淡水居民的主要聯外道路,每到假日總是擠滿車潮,塞車問題成為當地人的夢魘,新北市府於是在十餘年前開始規劃淡北快速道路,希望解決淡水長期塞車之苦。
預計2014年完工
淡北快速道路總長4.7公里,在大度路及登輝大道規劃匝道,僅限小型車行駛。 新北市工務局經過長期規劃,昨在關渡大橋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14年底完工通行,但有環保團體認為,淡北快速道路沿著淡水河興建,不僅破壞淡水美景,也破壞紅樹林保留區,昨有近20位抗議人士至典禮現場,手持抗議標語大喊,「淡北道違法動工,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反淡北道路聯盟發言人王鐘銘表示,淡北快速道路在6月份環保署是有條件通過環境評估,但條件還沒有完成,生態監督小組會議也未召開,且道路用地也還未完成徵收,為何急急忙忙要舉行動土典禮?王鐘銘說,「環評都沒通過就舉行動土典禮,整個程序就是違法,警察應該把新北市府的人抓起來!」
參考: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217/3389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