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人生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9年5月10日 (日) 22:14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Navysuit (對話 | 貢獻)
(照片)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09年5月14日 (四) 13:45) (編輯) (撤銷)
Lovelva (對話 | 貢獻)
(照片)
 
(2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1行: 第11行:
=討論心得= =討論心得=
-#王同學+'''王同學'''
 + 
孽子這本書很特別,裡面的故事為繞著一群男同性戀打轉,我之前從來沒有看過這類以同性戀為主題的小說,這次有機會看到,覺得很新奇、新鮮。 孽子這本書很特別,裡面的故事為繞著一群男同性戀打轉,我之前從來沒有看過這類以同性戀為主題的小說,這次有機會看到,覺得很新奇、新鮮。
第21行: 第22行:
看完這本書後,感覺上應該能讓很多原本對同性戀帶有異樣眼光的人改變看法,書中敘述了他們的生活和心路歷程,讓我們得知其實他們和一般正常的人沒有兩樣,一樣會哭會笑,擁有喜怒哀樂,他們並不是不正常,只是天生的性向和我們不一樣罷了!沒什麼好排斥他們的。他們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下也活得很痛苦,也希望受到公平得對待。希望那些歧視同性戀的人都能來看看這本書,改變他們的想法,還給同性戀一個平等的世界。 看完這本書後,感覺上應該能讓很多原本對同性戀帶有異樣眼光的人改變看法,書中敘述了他們的生活和心路歷程,讓我們得知其實他們和一般正常的人沒有兩樣,一樣會哭會笑,擁有喜怒哀樂,他們並不是不正常,只是天生的性向和我們不一樣罷了!沒什麼好排斥他們的。他們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下也活得很痛苦,也希望受到公平得對待。希望那些歧視同性戀的人都能來看看這本書,改變他們的想法,還給同性戀一個平等的世界。
-#林同學+'''林同學'''
 + 
《孽子》架構龐大,牽涉的題材錯綜複雜:親情、友情、愛情、金錢與性…。人性的不堪,對比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更凸顯它的醜陋。 《孽子》架構龐大,牽涉的題材錯綜複雜:親情、友情、愛情、金錢與性…。人性的不堪,對比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更凸顯它的醜陋。
第36行: 第38行:
讀《孽子》,值得思考的議題非常多,但可惜有些地方仍未交代清楚,例如:李青是否得到他父親的原諒、小玉在日本找到生父了嗎、小弟被送走後的行蹤、這群人後來的命運如何…,這些空間也只能留待讀者想像了。 讀《孽子》,值得思考的議題非常多,但可惜有些地方仍未交代清楚,例如:李青是否得到他父親的原諒、小玉在日本找到生父了嗎、小弟被送走後的行蹤、這群人後來的命運如何…,這些空間也只能留待讀者想像了。
-#許同學+'''許同學'''
 + 
一段屬於青春鳥們的血淚史 一段屬於青春鳥們的血淚史
第54行: 第57行:
=照片= =照片=
-[[Image:Pix1.jpg]]+[[Image:Pix1.jpg|600px]]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書與人生讀書會

  1. 緣起
  2. 討論心得分享
    1. 王同學
    2. 林同學
    3. 許同學
  3. 相片

[編輯] 緣起

上學期我們讀了白先勇作品《台北人》後覺得白先勇對文字的駕馭以及人物情感的掌握是非常精細且令人感到韻味由存。這學期也再次挑了他的作品《孽子》來當讀書會的討論書目。《孽子》應該很多人都聽過這本書,其本身的議題就蠻讓人矚目也算是同志書寫的指標性書目。拜讀過《台北人》後,再來讀孽子,應該更能融入白先勇的文字世界中。從書中讀出人物的性格、情慾以及由一行行文字轉化而成栩栩如生、躍於紙上的角色,相信在讀《孽子》的當下,大家應該都能隨著書中角色的情緒上下起伏,這是白先勇文字懾人卻也吸引人的地方。

[編輯] 討論心得

王同學

孽子這本書很特別,裡面的故事為繞著一群男同性戀打轉,我之前從來沒有看過這類以同性戀為主題的小說,這次有機會看到,覺得很新奇、新鮮。

在「孽子」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是作者對角色的刻劃,各個角色在作者筆下似乎都活了過來,我彷彿真得看到了阿鳳、龍子的長相,想像著那瘦到剩皮包骨,輕輕一揮就撞痛人的手肘,不禁感嘆白先勇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啊! 孽子的故事背景是在早期的民國,那個不能接受同性戀的年代,描述了在那封閉時代裡,一群男同性戀的生活點滴,以及他們之間的友情、愛情。看完後,我才瞭解到在以前的社會,同性戀有多麼不受尊重,沒人權,和現在這個開放的社會相比之下真得是差好多,雖然我不是同性戀,但還是會不自禁的覺得能生活在現代社會真好。

在本書中,阿鳳和龍子的戀情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它讓我看到了同性戀間轟轟烈烈,宛如傳說般的愛情,和一般異性戀間的愛情感覺不同,別有一番感動,儘管最終還是免不了的以悲劇收場。

看完這本書後,感覺上應該能讓很多原本對同性戀帶有異樣眼光的人改變看法,書中敘述了他們的生活和心路歷程,讓我們得知其實他們和一般正常的人沒有兩樣,一樣會哭會笑,擁有喜怒哀樂,他們並不是不正常,只是天生的性向和我們不一樣罷了!沒什麼好排斥他們的。他們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下也活得很痛苦,也希望受到公平得對待。希望那些歧視同性戀的人都能來看看這本書,改變他們的想法,還給同性戀一個平等的世界。

林同學

《孽子》架構龐大,牽涉的題材錯綜複雜:親情、友情、愛情、金錢與性…。人性的不堪,對比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更凸顯它的醜陋。

整個故事開始於李青因為和管理員發生性關係被校方發現,學校記他三支大過、勒令退學;而他的父親用應該指著敵人的槍對著他,把他趕出家門。他被逐出原本的生活、輾轉來到新公園,加入楊教頭這夥人,變成被唾棄、眾人所不齒的男妓維生。

李青、小玉、老鼠、吳敏,每個人各自有一段故事,卻都在青春正盛的年紀離開家庭、活在社會邊緣 - 名為「新公園」的土地上。這裡由楊教頭管理,他們就是交易的貨品,學會應對各種「客人」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也是他們脫胎換骨的機會。

書中一段阿鳳跟龍子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是公園裡不分老小的必修傳奇,也是貫串全書的關鍵。不禁要問:既然相愛,何必相殘?我想是因為他們太過相愛,龍子忍不住跟阿鳳要那些、他知道阿鳳給不起的相伴與廝守;阿鳳明白兩個人沒有結果,卻無法放手。讓龍子結束自己的生命,也算是回應龍子的深情。或許愛與恨,真的就那麼一線之隔。

《孽子》的「孽」是指甚麼?他們使家庭蒙羞?他們悖離常道、傷風敗俗的行為?他們出賣靈肉,違背人最根本的羞恥心?或是他們愛上同性的原罪?與其說「孽」,不如說是合理化種種社會暴力的藉口。若不是將他們逼到道德死角,他們的生命或許有其他的出口。

書中另一個很耐人尋味的部分是:不同於旁觀者,這些「孽子」的父親又是怎麼想的?在此我們可以拿傅崇山和李青的父親做為對比。傅崇山和李青的父親一樣,期望兒子繼承軍人的衣缽。但傅衛和李青都用同樣的方式違背自己的父親-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這對望子成龍的傅崇山來說,不啻於是如雷轟頂的打擊;傅崇山不原諒的態度使傅衛選擇自殺,也讓他的父親終生活在喪子的打擊中。直到傅崇山在偶然下收留阿鳳,才改變他對同性戀的看法,開始幫助公園裡的「孽子們」。但會不會出現另一個「阿鳳」,改變李青父親的想法和堅持?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李青沒有選擇輕生,為自己、為每個在他生命中的人留下後路、而非遺憾。

讀《孽子》,值得思考的議題非常多,但可惜有些地方仍未交代清楚,例如:李青是否得到他父親的原諒、小玉在日本找到生父了嗎、小弟被送走後的行蹤、這群人後來的命運如何…,這些空間也只能留待讀者想像了。

許同學

一段屬於青春鳥們的血淚史

民國六十六年時孽子最初連載於《現代文學》復刊號第一期。那時在民國三十八年撤退來台的軍官將領們皆垂垂老矣,有些甚至已凋零,他們將很高的期望加諸於他們的下一代身上,希望他們能夠重拾或繼承他們的榮耀,成為一位優秀的軍官將領、立於頂端,以光宗耀祖。

本書的主角-李青,他的父親曾任團長且被授予二等寶鼎勳章,最後因為被俘虜而被革除軍職。李青的父親將重振聲望的期望家在他身上,然而他卻在學校中被發現與男實驗室管理員發生淫猥行為而遭退學,他的父親因對他的行為感到憤怒且不諒解,而將其逐出家門。之後作者藉由李青在台北街頭闖盪的經歷,帶出同性戀圈內人許多令人感觸良多的血淚史,呈現出同性戀者在這個社會中艱困的處境,他們用盡自己的青春,編織自己的夢想,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就如一隻青春鳥一樣。

作者在寫故事時,並非平鋪直敘,而是加了一點小說的手法,時間軸交錯。李青的家庭背景、小玉、吳敏、龍子和阿鳳、老鼠、傅衛等的感情史籍背景資料經由李青的經歷而被帶出,如此增加了對往後情節的期待性,且這些資料並非只由一人描述,而是經由多人之口說出,增加這些資料的客觀性。而作者在描寫時擅用許多譬喻、狀聲詞,再加上旁人的生動反應,輕易的在眼前構成一幅鮮明的景象。

在本書中,作者並不採用中國小說普遍的大團圓結局,而是將實際的情形書寫出來,微帶有一點悲劇性的色彩,如阿鳳和龍子之間轟轟烈烈的愛情史,最後以阿鳳被殺、龍子被逐至國外而劃下句點;傅崇山的兒子-傅衛,因被人發現再他寢室裡跟一個充員兵做不可告人的事,無法得到父親的諒解而飲彈自殺;李青那破碎的家庭中,母親跟他人私奔、弟娃逝世、自己被逐,只剩父親孤獨一人走向人生最後的旅途。

雖然如此,它仍舊帶有一絲希望,楊教頭開了一家名為「安樂鄉」的酒館子,希望給一群無依無靠的青春鳥們找一個歇腳的地方,雖然最後因為一位報社記者將它曝於陽光地下而結束營業;小玉為了去日本尋父,使盡各種方法,雖然中間一度因為一位乾爹的家庭因素而於機會擦身而過,但因為他的鍥而不捨,終於踏上日本,並在那裡謀得一職。這顯示出雖然同性戀不為當時社會所接受,甚至有到達見光死的地步,但前途並非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依然有一盞昏黃的燈光指引樣前的道路。

全書中令人印象深刻並感到惋惜的一段血淚史,非阿鳳和龍子的感情史莫屬。阿鳳,依據靈光育幼院孫修士描述,是一位天生異稟、悟性良好且本性不壞的孩子,然而做起事來卻是乖張叛逆、不近人情;依據郭公公的描述,是公園中的一隻野鳳凰,脾氣難纏,旁人不敢招惹之。他雖然喜歡龍子並和他在一起,卻無法安分於龍子位他準備的住處,時常出走。而龍子,根據郭公公的描述,是大官的獨生子,前程似錦,有著一副狂風暴雨的脾氣。他的佔有慾十足,希望阿鳳呆在他為他準備的巢。雖然他們平時極為恩愛,但因為阿鳳和他的脾氣皆狂暴,常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最後阿鳳被龍子因衝動而殺了,畫下一個令人遺憾的句點。他們會有如此的行為表現,應該是因為身為同性戀者的不安全感,因為這段戀情是獨特的,是向暗處發展的,不為社會大眾所接受,所以深怕被無預警的拋棄,他們深怕受到如此難以復原的傷害,必須做出一些事來消弭這種不確定感。因此龍子希望阿鳳呆在他隨時可以掌握住的地方,不喜阿鳳到處亂跑。然而阿鳳不喜受束縛,它有時受不了龍子強烈的佔有慾,而逃離他身邊,他害怕在如此下去,熾熱的情火便會將彼此燃燒殆盡。

在閱讀本書時,心情是有些沉重的,因為它不像有些同志相關作品是輕鬆搞笑,有羅曼蒂克的愛情,美好的結局,如國片「十七歲的天空」。但它卻會讓我有一再翻閱的慾望,細細品味每次閱讀時所感受到的不同韻味,深入人心的感悟。它亦有它收藏價值,作者真實揭露當代的社會環境及同性戀者的所面對的困境、價值觀,讓一般人能更了解他們的想法,帶我們進同性戀者的世界。

[編輯]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