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erous Mind
出自KMU Wiki
在2008年12月26日 (五) 11:46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Chuncheng (對話 | 貢獻) (→討論現場)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12月26日 (五) 23:18) (編輯) (撤銷) U96001151 (對話 | 貢獻) (→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
||
(4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31行: | 第31行: | ||
==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 ==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 ||
- | + | 現在是半夜三點的美國,一名男子忽然胸痛呼吸又喘又急,到醫院掛急診,照了張X光。根據X光片的判讀,醫護人員為他作了緊急處理,經過休養後康復出院。這一切看起來就像我們在台灣的半夜急診景況,輪班的醫護人員們留在醫院裡以處理急診等緊急的情況。然而,在美國,當那名男子躺在床上的同時,看著他的胸部X光片的醫生人竟然不在醫院,而是遠在印度的孟買?! 全球化的分工模式已不再侷限於製造業,需要人與人相互溝通的服務業,例如醫療,也已經開始被外包給”我們在睡覺時,他們是白天”的國家。產業的外移或者說外包,通常和本地的人力不願意從事該項勞力(或智力)相關,大半夜裡大部分的人都想睡個好覺,於是,顧主(資方)想說,好吧,沒人想在半夜工作,那就讓半個地球外沒在睡覺的人做吧! 問題好像就這麼迎刃而解,有人可以睡覺,X光片還是有人看,該名男子還是得到了醫療照護。這是在美國。USA does benefit something from globalization. 然而,最該全球化的”全球化帶來的益處”卻一點也不全球化。 | |
繼續上述的全球下的醫療業,美國每1000人裡有2.7位醫生,半夜還有國外醫生的服務;而在印度,每1000人只有0.6名醫生,”這位不到一個人的醫生”還得24小時待命。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全球化是否”服務”了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而開發中國家等不到公平與正義? 於是乎,我們可以看到每到G8高峰會,會場外就有大陣仗的示烕抗議,這些反全球化的人認為全球化根本不該存在。另一群較溫和的反對者則非全盤否定全球化的存在,他們反對的是現今全球化的遊戲規則,這種各國貿易代表關起來門來對談,過程一點也不公開透明的協商機制。理想的全球化是開發中國家及已開發國家各取所需,例如開發中國家需要資金,已開發國家有資金;已開發國家需要便宜勤勉的勞力,開發中國家有這樣的勞力,已開發國家將資金挹注進入開發中國家。開發中國家利用這些資金及勞力而發展起來進而脫離貧窮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已開發國家因為成本下降,而能更便宜買到所需的東西。大家都因全球化而受益,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is globalized. 然而為什麼理想與現實總有落差? | 繼續上述的全球下的醫療業,美國每1000人裡有2.7位醫生,半夜還有國外醫生的服務;而在印度,每1000人只有0.6名醫生,”這位不到一個人的醫生”還得24小時待命。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全球化是否”服務”了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而開發中國家等不到公平與正義? 於是乎,我們可以看到每到G8高峰會,會場外就有大陣仗的示烕抗議,這些反全球化的人認為全球化根本不該存在。另一群較溫和的反對者則非全盤否定全球化的存在,他們反對的是現今全球化的遊戲規則,這種各國貿易代表關起來門來對談,過程一點也不公開透明的協商機制。理想的全球化是開發中國家及已開發國家各取所需,例如開發中國家需要資金,已開發國家有資金;已開發國家需要便宜勤勉的勞力,開發中國家有這樣的勞力,已開發國家將資金挹注進入開發中國家。開發中國家利用這些資金及勞力而發展起來進而脫離貧窮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已開發國家因為成本下降,而能更便宜買到所需的東西。大家都因全球化而受益,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is globalized. 然而為什麼理想與現實總有落差? | ||
- | 我們相當贊同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 | + | 我們相當贊同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 在書中指出,密室的協商、各國僅思考自己的利益應為造成如此落差的主因。只要協商不透明化,沒有外在的監督力量,密室裡的人說了就算,為自己量身訂做遊戲規則。我們討論出來的另一股力量則來自世界公民,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公民。從上世紀末的網路資訊科技掀起的這波全球化高潮,和19世紀帝國主義式的全球化不同點即在於多了由下而上的公民自覺自發,因此這波全球化,不儘是以國家為單位,更是以每一個'''人'''為單位。我們可以看到民間組織蓬勃發展,民間自發的NGO已經越來越有監督政府的力道,更能補足政府所為的不足,甚至扭轉錯誤的政策。於是乎,靠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串連起來,我們應該能促使全球化的遊戲規則更加地公平更具正義,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
+ | |||
+ | 最後,我們還是不免談論到了人性,這幾次的讀書會下來,許多議題歸根究底還是回到人性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追求公平與正義真得是人的本性嗎? 人不是動物性的弱肉強食嗎? 所有的道德法律教條宗教約束不就是要約束我們身為動物的這股野性嗎? 哲學的問題是如此的無解(或多解?),也如此地有趣啊! | ||
閱讀書籍: | 閱讀書籍: | ||
第42行: | 第44行: | ||
《世界是平的》Thomas Friedman. 雅言文化. 2005. | 《世界是平的》Thomas Friedman. 雅言文化. 2005. | ||
- | |||
==小蝦米吃大鯨魚== | ==小蝦米吃大鯨魚== | ||
第62行: | 第63行: | ||
《改變世界的80個人─綠色企業力》席維昂.達爾尼、馬修.勒胡 .平安文化.2008 | 《改變世界的80個人─綠色企業力》席維昂.達爾尼、馬修.勒胡 .平安文化.2008 | ||
+ | |||
+ | ==看不見的力量 再續未完的旅程== | ||
+ | 到了學期的尾聲,前幾次我們討論到很多關於全球化下的議題,包括企業責任、環保、貧窮和公平貿易等,或許看了越多的資料,越多的書,知道了很多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卻覺得自己似乎力量很小,學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且受到限制,因此,這次的讀書會是讓我們討論之後我們要做的事情,和大家認識過的NGO(非政府組織),了解社會上其他的人在做些什麼。 | ||
+ | |||
+ | 書中提到"人對未來固然不必悲觀,但也不能過分的一廂情願。過去長期累積的問題和在每個領域所造成的負債是如此巨大,這乃是各類公民群眾運動竄起的原因。但我們也必須警覺到當今世界的支配力強大無比,企圖加以調整、改變,難度也比以前大。就以近年來日益被重視、且極具活力的「非政府組織」而言,由於既得利益者深知「非政府組織」乃是群眾運動的推動力量,因此「非政府組織」這個板塊早已成為戰場。"現在改變世界可找尋強而有力的戰友一起完成,有數量很多的NGO在世界上各個角落,透過網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公平更友善,這似乎讓未來還有一絲希望。 | ||
+ | |||
+ | 最後,我們談到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人想要去南美洲學習、有人想從事社會社區服務、有人想努力賺錢...,我們有不同的旅程,祝旅程快樂! | ||
+ | |||
+ | 閱讀資料 : | ||
+ | 《看不見的力量:世界最大的運動正在發生,為什麼沒人看見?》 |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 ||
第92行: | 第103行: |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3607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3607 | ||
- | |||
==討論現場== | ==討論現場== | ||
- | [[Image:all_danger | + | [[Image:all_danger.jpg]] |
- | + | ||
- | + |
當前修訂版本
Dangerous Mind
目錄 |
[編輯] 介紹─關於我們的二三事
Dangerous Mind為一由醫學系96級四名學生組成之讀書會,其名取意自人心力量強大,這種危險的力量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利用它,而其風格為開放式討論學習,每人準備自身關注之主題成為該次聚會的導讀人,在聚會前提供相關的閱讀資訊,並在聚會中導讀與拋出問題,由各成員共同討論,互相激盪,期望能更深入瞭解問題以及找出行動的方法。我們關切的議題廣泛,主要從全球化在世界各角落引發的問題為出發點,然後從這些議題切入,向更深處挖掘,看看世界上的人們正過著什麼樣的日子,人們又是怎麼想的,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透過更深刻的思考,或許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我們共有四次聚會,第一次聚會《你對世界的看法》在2008年10月31日禮拜五中午,於萊可仕咖啡座,大伙兒沉浸在一片溫煦的陽光中,溫馨地展開了讀書會,我們首先討論了彼此對於世界的看法,企圖釐清一些基本的問題。
緊接著,在2008年11月21日禮拜五,同樣時段同樣地點,在第二次聚會《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中,我們討論是否應該要有全球化。又,全球化對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造成的衝擊不盡相同,因此特別探討各群類中代表的國家─美國、西歐、非洲、東亞、南美與俄羅斯,以及,全球化下台灣的處境,我們要如何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呢?在這次聚會中我們對於全球化又有了更深一層理解。
2008年12月10日禮拜三中午《小蝦米吃大鯨魚》的第三次聚會裡,大家抱著剛考完普物期考悲憤的心情,討論著渺小的個人是否有辦法在全球化經濟潮流與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若有,又該怎麼做呢?這次討論的主題似乎有點跟我們悲憤的心情來個相互呼應。
最後,我們回顧了前三次聚會討論到的議題,如公平貿易、全球化、政府體制、企業與貧窮等等,讓人感覺現在的世界處境似乎悲觀,不過世界上有人設法在解決這些問題,有股看不見的力量,所以在2008年12月19日禮拜五的第四次聚會我們分別討論了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深刻的非政府組織,分享這些組織的理念、行動等等,以及分享了目前彼此的想法─對於自己能做的事與接下來想做的事。
[編輯] 你對世界的看法
楔子: 我們這一輩的人可能會很容易迷失方向,因為我們出生在一個富裕而不虞匱乏的環境,好像世界上能被努力改善的東西都被解決了,但在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們卻又看到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所以世界真的如你所想像的那樣嗎?我們心中的那股力量應該要往哪裡走呢?你對這個世界有什麼不滿嗎?如何在一個龐大的體制下,找出一條路呢?聽聽看大家的想法,或許就能更深刻地瞭解這些疑問。
一開始,我們先討論了《反叛的凝視》一書作者張鐵志的部落格文章與此書,以及我們對於美國概略的印象。有人說起初會覺得美國是個美好的地方,因為可能是從學校、媒體接收到的訊息都是這樣,但後來就發現,其實不是所想的那麼美好,還是台灣最好;有人分享了到美西旅遊的經驗,他說LA、洛杉磯、拉斯維加斯這些地方看起來就是很豪華;更有人認為每個地方都會有它自己的問題存在,也無須羨幕別人,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這塊土地上為它做點什麼吧!
《反叛的凝視》裡面逐一介紹了美國自60年代以來較大型的社會運動,因台灣受到美國的影響很大,所以從了解美國社會運動發展,藉此找出歷史灰燼的一些餘溫,或許能夠找到台灣的定位。還有,在部落格的文章裡,有人認為張花了許多篇幅於許多60年代的美國,張似乎也很支持歐巴馬,而我們較感興趣的是台灣原住民運動與不丹的教育,在不丹人民注重的不只是GDP的提升,更重視快樂的生活,這對於台灣大環境裡拼命提升經濟發展的氛圍,是非常不同的思考模式。
另外,對於張鐵志認為搖滾樂的力量可以很強大,我們更是覺得很震撼,畢竟在一般人眼中搖滾樂就單純是一種抒發情緒的途徑罷了,然而有ㄧ個非常寫實的例子便是捷克的宇宙塑膠人樂團(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他們是促成後來捷克獨立的重要一分子。一開始,捷克共產政權為了壓抑人民的自主思想,在他們眼中看起來不知在搞什麼,感覺起來就是反政府的搖滾樂人成了打壓的對象。在1976年逮補了宇宙塑膠人,並極盡抺黑之能事,讓社會大眾認為這些人是罪有應得。哈維爾(後來的捷克共和國總統、作家及搖滾樂迷)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決定發起連署抗議! 繼1968年從法國吹起的那波學運浪潮後,另一次大規模的串連,並起草憲法。在60~70年代的世界局勢,共產黨還是很罩,所以那次沒能成功推翻政權。因為那次事件,哈維爾成為政治犯。到後來的世界局勢,共黨垮台。哈維爾成為捷克總統的遠因或許就是76年的事件。另,宇宙塑膠人根本不是什麼異議份子,他們只是一般的年青人,一般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年輕人。總之,在那種政權之下,獨立自主的思想是不被容許.......
接下來,我們分享了彼此心中認為對世界不滿之處,有人看到了世界各地孩子的無辜;有人對於官僚體系感到無力,而法律制定反人讓人無法自由;有人對世界上許多不公平的事感到憤怒,就像有人一出生就不能自由行動,但有人卻可以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人覺得過於龐大的組織很沒有效率以及學校的課讓人不能學到什麼,這些都是我們對於世界的不滿,然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在這個全球化下,把越來越多人拉在一起的世界裡,一個人小小的舉動似乎便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一個不經心的消費行為甚至會造成對遙遠之地的農民剝削,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一書戳破了許多全球化下經濟神話的迷思,對於全球經濟這個大議題,沒有相關背景的我們想在短時間內深入了解是有點吃力,但我們也對於全球化經濟是一條不可回頭的路這個概念感到迷惑,世界事實上是自然而然地越走越近了,因為科技的發展,或許再加上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實屬是不可擋的。難道真的非得如此不可嗎?只是,我們都需要一套更好的治理,不要讓勢力龐大的少數既得利益者去制定不公平的規則,或是讓懂的規則的人操弄規則,唯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另一種世界才是可能的吧!
閱讀資料:
《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Joseph E. Stiglitz. 大塊文化. 2002
《反叛的凝視》張鐵志.印刻.2007
[編輯] 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現在是半夜三點的美國,一名男子忽然胸痛呼吸又喘又急,到醫院掛急診,照了張X光。根據X光片的判讀,醫護人員為他作了緊急處理,經過休養後康復出院。這一切看起來就像我們在台灣的半夜急診景況,輪班的醫護人員們留在醫院裡以處理急診等緊急的情況。然而,在美國,當那名男子躺在床上的同時,看著他的胸部X光片的醫生人竟然不在醫院,而是遠在印度的孟買?! 全球化的分工模式已不再侷限於製造業,需要人與人相互溝通的服務業,例如醫療,也已經開始被外包給”我們在睡覺時,他們是白天”的國家。產業的外移或者說外包,通常和本地的人力不願意從事該項勞力(或智力)相關,大半夜裡大部分的人都想睡個好覺,於是,顧主(資方)想說,好吧,沒人想在半夜工作,那就讓半個地球外沒在睡覺的人做吧! 問題好像就這麼迎刃而解,有人可以睡覺,X光片還是有人看,該名男子還是得到了醫療照護。這是在美國。USA does benefit something from globalization. 然而,最該全球化的”全球化帶來的益處”卻一點也不全球化。
繼續上述的全球下的醫療業,美國每1000人裡有2.7位醫生,半夜還有國外醫生的服務;而在印度,每1000人只有0.6名醫生,”這位不到一個人的醫生”還得24小時待命。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全球化是否”服務”了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而開發中國家等不到公平與正義? 於是乎,我們可以看到每到G8高峰會,會場外就有大陣仗的示烕抗議,這些反全球化的人認為全球化根本不該存在。另一群較溫和的反對者則非全盤否定全球化的存在,他們反對的是現今全球化的遊戲規則,這種各國貿易代表關起來門來對談,過程一點也不公開透明的協商機制。理想的全球化是開發中國家及已開發國家各取所需,例如開發中國家需要資金,已開發國家有資金;已開發國家需要便宜勤勉的勞力,開發中國家有這樣的勞力,已開發國家將資金挹注進入開發中國家。開發中國家利用這些資金及勞力而發展起來進而脫離貧窮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已開發國家因為成本下降,而能更便宜買到所需的東西。大家都因全球化而受益,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is globalized. 然而為什麼理想與現實總有落差?
我們相當贊同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 在書中指出,密室的協商、各國僅思考自己的利益應為造成如此落差的主因。只要協商不透明化,沒有外在的監督力量,密室裡的人說了就算,為自己量身訂做遊戲規則。我們討論出來的另一股力量則來自世界公民,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公民。從上世紀末的網路資訊科技掀起的這波全球化高潮,和19世紀帝國主義式的全球化不同點即在於多了由下而上的公民自覺自發,因此這波全球化,不儘是以國家為單位,更是以每一個人為單位。我們可以看到民間組織蓬勃發展,民間自發的NGO已經越來越有監督政府的力道,更能補足政府所為的不足,甚至扭轉錯誤的政策。於是乎,靠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串連起來,我們應該能促使全球化的遊戲規則更加地公平更具正義,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最後,我們還是不免談論到了人性,這幾次的讀書會下來,許多議題歸根究底還是回到人性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追求公平與正義真得是人的本性嗎? 人不是動物性的弱肉強食嗎? 所有的道德法律教條宗教約束不就是要約束我們身為動物的這股野性嗎? 哲學的問題是如此的無解(或多解?),也如此地有趣啊!
閱讀書籍:
《全球化的另一種可能》Joseph E. Stiglitz. 天下文化. 2007.
《世界是平的》Thomas Friedman. 雅言文化. 2005.
[編輯] 小蝦米吃大鯨魚
小蝦米要怎麼吃大鯨魚呢?當然要有聰明一點的做法,像把大鯨魚剁碎,再分期慢慢地享用。今天世界上約有四千五百萬人眼睛失明,一億三千五百萬人有視力障礙。若不採取任何措施,到了二O二O年,數字將會增加一倍。
在亞洲和非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因為白內障而失明。治療方式不難,只要把舊的水晶體換一個新的人工替代品就行了。然而面對擁有多項專利的水晶體製造公司,水晶體的價格太過昂貴,多數人是付不起的。Dr.V於是召集了一些研究人員,並在不侵犯專利的情況下製造了人工水晶體,成立了Aurolab公司。公司不以營利為目標,而是希望能達到他們的構想,提供更便宜、合理的醫療用品。如今他們已成為世界水晶體產量第三大公司,未來還希望做助聽器。
在孟加拉,人口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垃圾。兩位年輕博士決定先辭去高薪工作,來處理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在這裡可回收的東西,如寶特瓶、紙類會被揀去賣錢,但卻沒有人解決廚餘。他們覺得是個浪費,廚餘是很好的肥料。他們想辦法說服政府官員設置廚餘集中站、製作有機肥…..。但沒人理他們,有人開玩笑的說:「既然點子這麼棒,幹嘛不自己做?」
於是他們創立了Waste Concern,資金由美國善心人士提供。一開始收入為幫社區清理垃圾,後來他們試著與孟加拉肥料第一大廠合作,推廣它們的廚餘肥料。農民們發現,這樣的肥料比化學的好用多了,還可以養土,至此東西常常賣到缺貨。如今Waste Concern已攻下孟加拉21%肥料市場,擁有六十幾座垃圾處理場。他們還希望在往沼氣回收發展。
其實社會上的問題就是一個市場。既然是個問題,就有需要解決,有需要就有市場,也就意味著商機。一般人總認為,做善事是個虧本的生意,但這些人證明,它們能同時幫助這世界,又靠自己永續經營。
閱讀資料:
《改變世界的80個人─綠色企業力》席維昂.達爾尼、馬修.勒胡 .平安文化.2008
[編輯] 看不見的力量 再續未完的旅程
到了學期的尾聲,前幾次我們討論到很多關於全球化下的議題,包括企業責任、環保、貧窮和公平貿易等,或許看了越多的資料,越多的書,知道了很多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卻覺得自己似乎力量很小,學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且受到限制,因此,這次的讀書會是讓我們討論之後我們要做的事情,和大家認識過的NGO(非政府組織),了解社會上其他的人在做些什麼。
書中提到"人對未來固然不必悲觀,但也不能過分的一廂情願。過去長期累積的問題和在每個領域所造成的負債是如此巨大,這乃是各類公民群眾運動竄起的原因。但我們也必須警覺到當今世界的支配力強大無比,企圖加以調整、改變,難度也比以前大。就以近年來日益被重視、且極具活力的「非政府組織」而言,由於既得利益者深知「非政府組織」乃是群眾運動的推動力量,因此「非政府組織」這個板塊早已成為戰場。"現在改變世界可找尋強而有力的戰友一起完成,有數量很多的NGO在世界上各個角落,透過網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公平更友善,這似乎讓未來還有一絲希望。
最後,我們談到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人想要去南美洲學習、有人想從事社會社區服務、有人想努力賺錢...,我們有不同的旅程,祝旅程快樂!
閱讀資料 : 《看不見的力量:世界最大的運動正在發生,為什麼沒人看見?》
[編輯]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宇宙塑膠人詳細介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26/today-article1.htm
《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書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01952
《反叛的凝視》書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4515
《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書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1656
《世界是平的》書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4685
《改變世界的80個人─綠色企業力》書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6896
《看不見的力量:世界最大的運動正在發生,為什麼沒人看見?》書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