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埃及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8年6月9日 (一) 19:2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eining (對話 | 貢獻)
(托勒密王朝時代(西元前305年~西元前30年))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10月9日 (四) 23:29) (編輯) (撤銷)
Yifang (對話 | 貢獻)
(地理)
 
(58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0行: 第10行:
醫學系93級  林韋寧 醫學系93級  林韋寧
- 
- 
- 
- 
- 
- 
- 
- 
- 
- 
== 緣起 == == 緣起 ==
第46行: 第36行:
== 地理 == == 地理 ==
 +
 +== 這是從WIKI上來的資料,應該要著明出處 ,這樣會比較好==
埃及面積有1,001,449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現時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埃及面積有1,001,449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現時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第70行: 第62行:
=== 新王國時代(西元前1565年~西元前1186年) === === 新王國時代(西元前1565年~西元前1186年) ===
 +==== 宗教改革--易肯阿噸(Akhenaten, Amenhotep IV)====
 +*出生
 +易肯阿噸是埃及第18王朝的統治者,繼承他父親阿蒙霍特普三世她成為阿蒙霍特普四世,易肯阿噸的短暫統治約只有16年,期間埃及經歷了國曆衰落的時期,許多學者認為易肯阿噸要為此負責,不過有證據指出,在此以前,埃及早已開始衰退。
 +
 +易肯阿噸為了限制祭司的權利,發動了宗教改革,倡導太陽神阿頓之崇奉,強調其獨一無二的神格,這意味著,法老王是與神的唯一聯絡者,而不是祭司。
 +
 +許多人認為易肯阿噸是現代一神信仰的先驅。
 +
 +不僅宗教上有所改革,易肯阿噸掌權後首都遷移到了akhetaten,意思是地平線上的阿噸,高峰時期,曾有2萬人生活於此,新的城市建立在埃及中部,據說是因為這裡沒有其他神明的汙染。
 +
 +在易肯阿噸去世後akhetaten這城市變立刻被遺棄,而且之前一直受打壓的眾多神明,迅速崛起,並新獲得權力,圖坦卡門再次完成了宗教改革,並遷都回孟菲斯。
 +
 +後世的法老企圖湮滅所有有關易肯阿噸的一切,包括他的一神信仰。
 +
 +*宗教改革
 +法老阿蒙荷泰普四世(Amenhotep Ⅳ)在他統治期間大力倡導太陽神阿頓之崇奉,強調其獨一無二的神格,並且否定了原有的神祇,使得整個古埃及宗教由萬
 +物有靈的多神信仰轉變至一神信仰。並且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易肯阿噸」,其名意為「對阿頓神有助益者」。太陽神阿頓一改過去神祇的形象,以太陽圓盤及其光束
 +為象徵,代表著一切生命的來源,世間萬物皆因阿頓而有了生命。另外易肯阿噸選擇遷都於阿瑪納,使得整個古埃及政治權力中心轉移,並且因為易肯阿噸厭惡阿蒙
 +神廟的粗鄙財富,以及雇傭兵階層對國家日益增強的控制力,故為了排除祭司勢力,於在位期間,在阿蒙神信仰的聖地卡納克建造阿頓神殿、迫害阿蒙神等諸神祇,
 +並且將諸神的名字自所有紀念物上削除、以偶像崇拜的名義剷除獸頭神像……等行為,用以表示他以阿頓神信仰取代阿蒙神信仰的決心。學者巴瑞.坎普亦於《解剖
 +古埃及》中提到阿蒙的名字和神像在有組織的聖像破壞運動中被有計畫的損毀,取代過去一切的是可服看見的太陽圓盤。故不具備人形特徵的阿頓形象成為神廟或之
 +後的阿瑪納地區唯一的神像裝飾,對諸神精心描繪的表現亦大體消失了。
 +*醫學相關
 +保存下來的易肯阿噸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他有一副非常奇特的外貌:極其細長的四肢,突出的腹部和寬大的臀部。這帶來了一些奇怪的觀點,例如認為易肯阿噸實
 +際上是一個化裝成男人的女人,或是雙性人,或者患有什麼性別決定混亂的病症。這些猜測很少有什麼實際依據。另一種理論解釋說法老奇怪的容貌是受到
 +[[marfan syndrome]]的折磨的緣故。
 +
 +==== 消失的女后--娜芙蒂蒂(Nefertiti)====
 +*出生背景:
 +**十八王朝
 +
 + 娜芙蒂蒂出生於新王國時代的十八王朝,國勢強盛,經濟繁榮,為埃及藝術史和擴張史上的黃金時代,十八王朝實行改革最突出,藝術一度出現擺脫傳統程式的
 + 束縛,以寫實來表現對象物,為藝術帶來生機德爾巴哈里靈廟、就是頌揚女法老,並強調即位的合法神話,而建造的。18王朝,一個充滿革命味道的時代,自從
 + 度過西克索人入侵的"中間期"(意指混亂衰微的時代)後,先是有阿蒙霍特普一世和圖特摩斯一世的強兵富國,再來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勵精圖治,接續的繼任
 + 者圖特摩斯三世所建構的軍事強權,在前幾任才人輩出的統治者們的苦心經營下,埃及成為當時世界的超級強國,版圖擴增到埃及史上最大的地步,連其它大國
 + 都不敢輕視埃及的威名。那時各藩屬小國林立,無一不是臣服在埃及的腳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有「百門之都」美稱的首都底比斯城的繁華富麗及建築之精
 + 巧,工藝之前衛,醫療之先進,可足以與中國的大唐盛世相媲美。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卻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後來改名為阿肯納頓,也就是娶娜芙蒂蒂為后的國
 + 王)的手上毀掉而今非昔比,如此大的落差,一直以天朝自居的埃及人是無法接受的。
 +*生平
 +
 + 「娜芙蒂蒂(Nefertiti)以自身的狡黠聰慧協助她的丈夫,但沒有人知道神秘的她出身何,她的名字以埃及語翻譯意指「美麗之人已到來」,一度讓學者推測
 + 她生於異國米坦尼,是米坦尼嫁來的公主(曾經因其貌美讓有個也叫做圖特摩斯的德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她的胸像,極為讚賞,埃及當局那時規定凡在埃及境內找到
 + 的文物皆得繳回,他老兄雖還回去所有古物,但打死他也不肯交出皇后的像,最後還聲淚俱下的說:「我.不.會.把.她.交.給.任.何.人.的!」硬帶著她回德國去
 + 了.由此可見她的魅力縱貫時空.)無論娜芙蒂蒂來歷何,她自始至終都是易肯阿噸的忠實革命夥伴.娜芙蒂蒂是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後改名為阿肯阿頓
 + (Akhenaten))的妻子,可是改革失敗(埃及急速衰微,小亞細亞的西台人崛起,造成埃及的大混亂.尤其阿蒙神祭司團更是對法老剝奪他們的權益而恨之入骨)引
 + 他們在皇家族譜上被除名,(娜芙蒂蒂原來從米坦尼嫁來埃及,可是好色的阿蒙霍特普三世還沒等到她即先行翹辮子,美麗的公主擺著不用也是浪費,所以她順理
 + 成章的嫁給阿蒙霍特普四世,也就是日後改名為易肯阿噸的叛逆法老)她曾於其丈夫死後攝政,統治埃及一段時期。某些學者認為,她可能與丈夫阿蒙霍特普四世
 + 有過一段共治時期。另有些學者認為,娜芙蒂蒂可能曾經登上法老之位。繼阿蒙霍特普四世後即位的法老斯蒙卡拉即可能就是娜芙蒂蒂。娜芙蒂蒂極有可能大力促
 + 成易肯阿頓支持阿頓神的信仰以及迫害傳統的神職人員。然而和她的夫婿一樣,娜芙蒂蒂之名諱在史籍中被除名,她的肖像在她死後也遭到毀容。
 +
 + 阿蒙霍特普四世(去世於前1351年~前1334年之間)阿蒙霍特普四世是第十八王朝全盛時期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兒子,其母親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王后提
 + 伊。他的較可信的出生時間是在其父在位的第26年(前1379年至前1362年。)(註十二)其統治埃及遵循傳統的軌道,而是依照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改革一切。
 + 他給自己起新名字,修造新都城,開創新藝術,更重要的是,他推翻舊教創立新國教。在他死後,他成了埃及歷史上另一位備受譴責的法老,與哈特舍普蘇特一樣
 + 被埃及歷史故意遺忘,人們抹去了與他有關的所有記錄。
 +*神權
 +
 + 古埃及自遠古以來就是多神教,尤其是守護底比斯城的阿蒙神,自底比斯被選為首都之後,(中王國時期)從地方性的小神躍升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大神,以致阿蒙
 + 神祭司團的勢力如日中天,而且不必繳稅,相反的,全國的稅收有一大部分還得繳給神殿,(其實都落到祭司的口袋去了),神殿漸形成國中之國,法老在祭司面
 + 前還得忌憚三分。 阿蒙霍特普四世厭惡這些日趨腐敗的神職人員,因此乾脆自己創一新神"阿吞",使所有祭司無法干預祭神儀式,而統一化的結果,使法老自己
 + 作祭司,間接處理掉許多繳給神殿的巨額開銷。 但此一做法引起許多大祭司的不滿,偏偏阿肯納頓又過度沉迷於新的太陽神而荒廢國政,更加引起許多埃及人民
 + 的揣測--「我們的法老瘋了!」。在阿肯納頓那時擔任祭司的除了法老,還有一個女人--他的大皇后~娜芙蒂蒂,娜芙蒂蒂並不像一般的埃及人反對新神,相
 + 反的她還鼎力支持自己的夫君進行改革。但阿肯納頓的改革過於心急,且觸犯眾怒,連死後的墓穴都不敢讓人知道。
 +*易肯阿頓與娜芙蒂蒂的互動
 +
 + 娜芙蒂蒂生了6個女兒,沒有生男生。娜芙蒂蒂與阿肯那頓以及他們的子女居住在皇家宮邸(Royal Residence)以及首都以南、帶有湖泊的遊樂宮馬魯-阿頓
 + (Maru Aten)。娜芙蒂蒂不但使阿那頓的家居生活大大生色,法老所到之處,還一定有她隨侍在側,不少留存的圖像就常描繪出這對夫婦恩愛之情,例如與幾位
 + 公主一起玩耍,兩人共同進餐或並肩乘坐馬車等。(圖①)不管那些圖像會的是什麼地方或者在做什麼事,一輪紅色的光線總是照到法老和王后兩人身上。甚至還
 + 他倆偕同參加各種祭典(圖②),包括專屬法老的活人祭,因此,娜芙蒂蒂似乎與丈夫共享幾近於神的地位。娜芙蒂蒂王后在埃赫那吞時期的浮雕和繪畫上都居於
 + 明顯的位置,她的形象卻不是當時崇尚的「埃赫那吞式外表」,或許藝術家們驚詫於她的美麗,捨不得歪曲她的形象。現存於柏林的尼斐爾泰蒂王后的頭是埃及古
 + 代藝術品中最完美的女性藝術形象。雖然有了如此美艷的王后,埃赫那吞還是有成群的後宮佳麗,其中有兩位竟是他的女兒。我們只能測這位美麗的王后的結局:
 + (因為娜芙蒂蒂在阿肯那頓晚年就從浮雕和壁畫中消失)也許她在阿肯那頓統治末期就逝世了,也許後來失寵了,「也有些考古學家則認為她比丈夫更早死,可能死
 + 於埃及當時的一場大瘟疫。」
 +*子祠圖坦卡門
 +
 + 年幼的圖坦卡蒙王和安克珊娜蒙大皇后,為了平息眾怒,只好把罪過全推給去世的法老,但圖坦卡蒙還沒來得及在歷史上寫下重重的一筆就逝世了,卻由於他的墓
 + 葬是唯一未被盜墓者發現,在西元一九二二年由考古學及大量的精美隨葬品現已成為開羅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圖坦卡蒙一死,留下他的寡后安克珊娜蒙,可
 + 能也是他的同父異母姐姐、埃赫那吞的妻子。安凱塞那蒙代表正宗王族血統,誰與她結婚,誰就能毫無阻礙地當上國王。安凱塞那蒙在國內沒有可挑的人選,於是
 + 她破例寫信給西台國王蘇比魯琉什一世,請求他送一位王子來做她的丈夫。不料這封信落入西台國的敵人哈圖斯坦(土耳其)人手中,他們在半路上把西台王子給
 + 截殺了。安凱塞那蒙只好下嫁年老的阿伊,後者在圖坦卡蒙的葬禮後立即宣布登基,如日中天的18王朝也如同夕陽落日,只留下天邊的餘暉供後人憑弔了。
 +*娜芙蒂蒂遺風
 +
 + 然而阿肯那頓此位愛妻娜芙蒂蒂的命運,世人所知卻不多。關於她的死亡,歷史上並無確切的紀錄可查。而且至少到最近為止,這位皇后的陵墓所在也無人知悉。
 + 據說娜芙蒂蒂遺失已久的木乃伊被人挖掘出來,但卻不清楚死後的墓穴原在何方,她的容貌曾被人刻意毀容,但有項證據能證明那具木乃伊就是娜芙蒂蒂,因她擁
 + 有天鵝般頸項的脖子--但現在的娜芙蒂蒂只留下石灰像(現存德國柏林博物館之著名,且戴著筒狀后冠的皇后半身胸像)去讓人知道她原本的容貌(她戴的筒狀后
 + 冠變成她的正字標記)
 +*考古工作
 +
 + 由Discovery頻道贊助, 歷經兩年拍成紀錄片, 製作費每小時逾兩千萬, 她的魅力流傳青史,其美貌受眾人崇拜,再加上她位高權重,使她成為古埃及最令人想
 + 望的女性統治者之一。「德國考古學家博卡1912年發現二十世紀最驚人的文物,埃及王后娜芙蒂蒂的彩色半身像,然而外界始終質疑這尊胸像的真實性,如著名考
 + 古學教授巴利坎普,特地為本節目深入地下六百公尺的鹽礦坑,探訪曾被希特勒據為己有的這尊美女半身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底藏身處。此外,攝影人員首次
 + 進入娜芙蒂蒂半身像發現者博卡在尼羅河畔的別墅,重建當年發現文物的珍貴過程。」
 + Discovery頻道保了3.9億美元保險的古物終於接受X光掃描,也因此發現娜芙蒂蒂的「第二張臉」。科學家利用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 一公釐一公釐地掃描
 + 半身像,電腦斷層掃描指出,半身像中還有另一個雕像,考古學家還無法解釋這種神奇現象,利用這些資料繪製出內部石像的立體模型,發現這是一位較年長的女
 + 子,駝背更嚴重,脖子更細、法令紋更深,科學家不禁懷疑,難道這才是真正的娜芙蒂蒂?一位不是毫無皺紋的封面女郎?Discovery頻道宣佈埃及學家瓊安弗萊
 + 契所發現的一具木乃伊,經辨認身分後,確信為備受爭議的阿瑪納時期,俗稱「異教徒法老王」阿肯那頓之妻暨共同統治者,湮沒已久的娜芙蒂蒂。探險行動的序
 + 幕於2002年6月展開,當時約克大學木乃伊研究小組的田野負責人弗萊契博士,首先前往古代的王室墓地勒克索的帝王谷,造訪其中編號KV35號墳墓的密室。弗萊
 + 契博士是木乃伊製作的專家,專攻古代埃及的頭髮;她之所以會被這座墳墓吸引,是因為她發現了一頂第十八王朝晚期阿肯那頓統治時期婦女所喜愛的奴比亞風格
 + 假髮,而發現地點旁有三具身份不明的木乃伊。 Discovery頻道與倫敦的大西洋製作公司(Atlantic Productions)拍攝了弗萊契博士檢驗這些木乃伊的過
 + 程,其中一具木乃伊的容貌雖然於死後曾遭人惡意損毀,但其外型與天鵝般頎長的頸項,與著名的美女娜芙蒂蒂驚人的相似。在2002年6月的探險行動中,世界頂
 + 尖的考古化學家暨木乃伊製作技術專家史蒂芬巴克利博士,以目視檢驗了這三具無名木乃伊的防腐方法與材質,推定它們的年代為埃及第18王朝的晚期---而這也
 + 恰好與娜芙蒂蒂及惡名昭彰的阿瑪納時期同時代。開羅埃及博物館的人類學家薩米亞艾爾莫甘尼也確認了這項發現的成果。弗萊契博士還在這具木乃伊身上發現了
 + 其他與這位埃及先后相關的證據,其中包括了她曾經佩戴過緊貼在額頭,能證明其王室身份的飾帶所留下的明顯痕跡、穿了兩個耳洞的耳垂、剃光的頭,而木乃伊
 + 身上的損傷也與她的雕像及其他描繪中所呈現的相符合。除此之外,王室成員的木乃伊身上沒有可供辨識的記號,是件不尋常的事;根據埃及人的信仰,這表示這
 + 些木乃伊雖然貴為王室成員,但卻被刻意剝奪了進入來生之道。那正好與史實相符,因為娜芙蒂蒂在阿瑪納時期宗教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後來卻遭到勢力強大
 + 的傳統祭司所推翻。2003年2月,一支由Discovery頻道資助、跨領域的科學家團隊,重返編號KV35的陵墓。他們進一步研究木乃伊的防腐方式,檢視木乃伊的狀
 + 況,並發現了木乃伊被扯掉的右手臂以法老王的方式折疊起來,手指蜷曲彷彿仍握著早已消失無蹤的王室權杖。他們還在當場以尖端數位方式為木乃伊拍攝X光片
 + 。包括了凹陷的胸腔內發現代表皇室成員身份的罕見金珠。似乎都證明了弗萊契博士原先對兩具成年女性木乃伊之一的身分推測(第3具木乃伊屬於一位年輕男孩)
 + 最後,是透過電腦重建這具木乃伊,興奮的一刻來臨,透過電腦重建,這具木乃伊的長相與柏林埃及博物館中娜芙蒂蒂的頭像,竟十分神似。至此,瓊安弗萊契相
 + 信,她找到了這位在歷史上因為壓迫傳統埃及信仰,生前雖權傾一時,身後卻在歷史上幾乎全然消失的古埃及王后娜芙蒂蒂,這項說法,引發考古界不同的聲音和
 + 質疑,有專家認為,這具木乃伊可能不是娜芙蒂蒂,而是她六個女兒中的一個。
=== 末期王朝時代(西元前750年~西元前305年) === === 末期王朝時代(西元前750年~西元前305年) ===
第98行: 第200行:
=== 世界遺產 === === 世界遺產 ===
-阿布米納+====阿布米納====
 +*阿布米納(Abu Mena)是早期基督教聖城,遺址位於埃及亞歷山大城西南的馬里尤特沙漠中。亞歷山大城曾經是埃及的文化藝術中心,西元3世紀,這裏曾經是埃及殉教者米納斯(Menas)的墓地,米納斯死於西元296年。此地因此成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的一處聖地。城內建有教堂、洗禮池、古羅馬長方形教堂、公共建築、街道、修道院、民房和工場,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阿布米納教堂,是為了紀念一位名叫米納斯的亞歷山大士兵,米納斯本是戴克裏先軍隊的一名軍官,在他們軍隊獲得戰勝後,米納斯拒絕屠殺基督教徒,不但為基督徒護航自己也公開宣稱基督教精神的神聖,這種舉動更激勵了基度教徒對信仰的堅定與擴展,他的墓地順理成章成為基督教徒朝拜的聖地。阿布米納聖地達到其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在此後的阿拉伯人統治的時代,聖地逐漸無人問津。
 +*阿布米納最初只是一塊墓地,西元395~450年,為滿足基督教信徒的需要,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新教堂。到了西元5世紀,爲了容納越來越多基督徒朝聖者,修建了熱水池貝西麗卡,爲周圍地區提供聖水,還有基礎建築的不斷的建設。
 +*遺址分佈很廣,考古學家已挖掘出一個完整的城鎮,許多房屋、周邊設施、公墓等,這些地區原則上很難參觀,除了交通因素還有很多區域不開放,因為目前遍佈整個城市的地面沉降,使大量建築物倒塌,所以2001年被納入世界瀕危遺産名錄。
 +*阿布米納的基督教遺址主要由大教堂和它的附屬建築構成。大教堂居中,對面是一座八角形聖洗堂,它們的前面是中庭;信徒居室、修道院、浴室和工廠位於主體建築的後部;正北面和東面各有一座教堂。這些建築物主體都用小石塊砌壘,建築物的柱子和祭台的內壁都是用大理石砌成,頗為很壯觀。
-開羅-伊斯蘭區+====開羅-伊斯蘭區====
 +*薩拉丁大城堡
 +交通:巴士:60.173.174.404.801.905.951
 +小巴:54.57
 +開放時間:06:00~18:00(星期五06:00~12:00/13:30~1800)
 +票價:10磅
 +薩拉丁大城堡,原名Qal`et El-Gabal,是12世紀時埃及的英雄-薩拉丁Saladin-ad-Din為抵禦十字軍的攻擊,而在1176年開始興建,6年後初具規模。薩拉丁在1182年擊敗十字軍後,在這裏做為首都,開始統治埃及的年代。800年來薩拉丁大城堡都是埃及的政治中心,連拿破崙也在這裏處理政務。堡內從薩拉丁之後,也有多方建設,到今天己是一個巨大的觀光區域。
 + 
 +至少有10個景點存在大城堡內,四個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清真寺、納西爾`阿里An-Nasir Mohammed清真寺、蘇利曼巴夏Sulley man Pasha清真寺、阿蒙`柯德烏得Ahmed Katkhuda清真寺)與四個博物館(國家警察National Police博物館、軍事博物館War Museum、馬車博物館Carriage Museum、Al-Gawhare皇宮博物館)以及寶石宮Qasr El-Gawhara和約瑟夫井Joseph,其中尤以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舉世知名!
 +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始建於1830年,由於是當時的領袖御用之地,因此慢工細活的建了27年才完工。就當時阿拉伯世界的技術而言,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己到達了極限!塔高85公尺、主體圓頂直徑21公尺、高52公尺,是最早的「巨蛋」!又因為大量使用珍貴的「雪花膏石」做為建築素材,所以也叫雪花清真寺。阿拉伯世界的寺廟,能與之比肩的,僅有土耳其的「白清真寺」。這個清真寺位於薩拉丁大城堡內的制高點,無論身在開羅的任何地方,都能抬頭看到這個清真寺
 + 
 +在清真寺內,會發現力學運用得極為巧妙,僅用四根柱子就撐起大廳,大廳中心有一個大吊燈,週圍有許多小吊燈環繞著,形成一圈圈的同心圓,襯印著天花板上的彩繪,非常耀眼華麗!地上的大地毯比較少人注意,其實它不僅巨大,而且是百年骨董,除了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內,想找一張如此大,而且深具歷史的,恐怕滿為難的。寺內有兩個講道壇,其中一個還是全埃及最大的講道壇,讀者至此,千萬別用手去碰,否則會被視為大不敬,讓管理員責罵我可不管…. 左邊角落,銅欄杆內的就是清真寺的主人-穆罕默德、阿里的大理石陵墓。
 + 
 +清真寺外有一片寬廣的庭園,面積約三千平方公尺,其中有一個庭院,由47個小圓頂環廊所包圍,中央有一個彩繪玻璃的黃銅大鐘,這是1831年,阿里將路克索神殿前的方尖碑(拉姆西斯二世時期),送給法國所得到的回禮。
 + 
 +*阿茲哈爾清真寺 EI AZHAR MOSQUE
 +阿茲哈爾有著受主阿拉賜褔與和平的意思,該寺建於西元969年,歷代的埃及君王均不斷為其擴大與修建,它不僅是埃及古老的清真寺,也是一所相當著名的伊斯蘭大學,學生成源來自全球各地的回教國家。阿茲哈爾清真寺的中庭由三座尖塔所環繞,其中一座尖塔上更有兩個尖塔而顯得格外顯眼,由於該寺也是一個著名的伊斯蘭大學,因此其中有一個相當大的圖書館,藏書約有6萬本,其中有15,000本是珍貴的手稿。
 + 
 +====曼菲斯以及從吉薩到達哈舒的金字塔區====
 +*吉薩金字塔
 +**建築年期: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 (約公元前 2575 - 2465年)
 +**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金字塔已成了古今埃及的象徵。現今存在的古埃及金字塔共有約八十座,其中最大和最有名的,首推位於開羅南面約半小時車程的 Giza 的大金字塔。而守衛在大金字塔外的獅身人面像,也成了家傳戶曉的世界級旅遊名勝。Giza 從東北到西南排列著三座大金字塔 Pyramid of Khufu (Cheops), Pyramid of Khafre (Chephren) 和 Pyramid of Menkaure (Mycerinus),分別是古王國時期 Khufu (2551-2528 BC)、Khafre (2520 - 2494 BC) 和 Menkaure (2490 - 2472 BC) 王所建。一般相信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但因其工程浩大,建造和計算精確,有很多和天文、曆法相配合的設計,因此也有人推測它有其他如祭祀甚至和外星人溝通等用途。
 +**The Pyramid of Khufu 是三座金字塔之中最大和年代最久遠的。金字塔本來高 146.5 米,經歷四千多年的風沙侵蝕,現高約 137 米;四方塔底邊長 230 米。金字塔由超過 230 萬塊、每塊重逾 2 噸的大石砌成。大金字塔東邊有三座小金字塔,為王后、妃嬪的陵墓。南邊則設有太陽船博物館,內有附近出土的太陽船模型,古埃及人相信法老王死後會乘著太陽船到冥界。
 +**The Pyramid of Khafre 原高 143.5 米,現高 136.5 米;邊長 215 米。明顯小很多的 The Pyramid of Menkaure 則現高約 62 米,邊長約 109 米,但也有三座小陪葬墓。
 +**獅身人面像 (The Sphinx):長 50米、高 22 米的獅身人面像,建造年期和用途至今仍眾說紛紜。一說認為它是 Khufu 或 Khafre 王的肖像,但也有人認為它是神的面孔。獅身人面像曾長期埋在黃沙之下,相傳當第十八王朝的 Tuthmosis IV 王 (1401 - 1391BC) 還是王子時,夢見太陽神 Ra 對他說如果可令獅身人面像重現,他便可當上法老,後來亦真的靈驗了。因頸部受長年侵蝕,獅身人面像的人頭幾乎掉下來,經各方努力現在才算是勉強地把它保存下來。
 + 
 +====古代城市底比斯及其墓地====
 +*主要古蹟:帝王谷、帝后谷內遍佈古埃及黃金歲月很多國王、王后和妃嬪的陵墓;另外還有門農石像 (Colossi of Memnon)、Deir El-Bahari 等
 +**建築年期:始建於古王國時期第十一王朝 (約公元前 2134 - 2040年),但最重要的建築期在新王國時期第十八至廿一王朝 (約公元前 1550 - 945 年)。
 + 
 +**路克索(Luxor):開羅以南約 700 公里的尼羅河畔,是今天的旅遊重鎮樂蜀,古時是盛極一時的古埃及首都第比斯 (Thebes)。路克索可說得是古蹟處處,散佈在尼羅河兩岸,其中西岸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法老王、王后、王妃的墓穴集中地。
 + 
 +**路克索神廟 (Luxor Temple):建築年期:始建於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 (公元前 1479 - 1425年),從這時直到希臘統治時期 (公元前 332 - 公元 395 年) 陸續有修葺和擴建,在阿拉伯時代更在神廟內建築了一間清真寺。路克索神廟始建於驍勇善戰的法老王 Tuthmosis III 統治時期 (1479 - 1425 BC),供奉當時第比斯 (Thebes) 的主神 Amun、祂的妻子 Mut 和祂們的兒子月神 Khons。 百多年後的 Amenhotep III 加建了一個大庭院 (Court of Amenhotep III) 和神殿 (Santuary of Amenhotep III),在大庭院外是十四支巨型石柱 (Colonnade of Ammenhotep III),相當有氣勢。到了拉美西斯二世年代,神廟再度擴建,建築了另一個大庭院 (Great Court of Ramesses II)、一道高大的外牆 (Pylon of Ramesses II) 和豎立了幾尊他的坐像。除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在神廟大門外還可看到一支方尖碑 (Obelisk)。方尖碑本來是一對的,但另一支在殖民地時代被運往了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 (Place de la Concorde)。在大門對面,是一道長長的走廊,兩旁各有一排獅身人面像,形勢有點似中國的神道。神道本來一直通往三公里外的卡納克神廟 (The Karnak Temple),但大部分已被今天的路克索市覆蓋著。
 + 
 +**Deir El-Bahari (Temple of Queen Hatshepsut):這座神廟位處路克索西岸的帝王、帝后兩谷之間,神廟依山而建,原本建於第十一王朝的 Mentuhotep 王 (2061 - 2010 BC)。第十八王朝時,古埃及首位女法老 Hatshepsut (1473 - 1458 BC) 把它擴建為自己殉葬用的神廟。神廟之前有一道長長的石階,在其他古埃及的神廟內很少見。面向山崖的左邊是祭祀女神 Hathor 的禮拜堂,有數根在其他 Hathor 神廟都經常看到的、刻有 Hathor 樣子的石柱;右邊的則祭祀胡狼神 Anubis,刻有壁畫。
 +**國王谷:路克索西岸的山谷遍佈著第十八至廿一王朝之間的多位法老王的陵墓,當中包括把古埃及新王國時期推向頂峰的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和唯一一座沒有被盜墓賊搜括一空的圖坦卡門 (Tutankhamun) 墓等。
 +**皇后谷:跟帝王谷相似,都是一個個地下墓室。帝后谷的墓室也是空空如也的,看的都是牆上的壁畫。當中最特別的,是 1995 年才開放的 Nefertari 墓室。Nefertari 是拉美西斯二世最寵幸的王后,墓室內畫滿他倆出雙入對的壁畫。由於墓室近期才重修完成,還特別加強保護工作,所以墓室很完好,也是唯一有完善照明和通風的墓室。為了保護墓室,每天只限 150 名遊客進入,同一時間最多十人在內,並限時十五分鐘,而收費也較其他墓室貴很多 (100 埃鎊)。
 + 
 +====阿布辛貝到費拉葉的努比亞遺跡群====
 +*主要古蹟:Temple of Abu Simbel, Temple of Hathor
 +*建築年期:公元前 1290 - 1224 年 (新王國時期、第十九王朝)
 +**Temple of Abu Simbel (阿布辛貝神廟):又稱為 Temple of Ramesses II,顧名思義,為拉美西斯二世所建。神廟依山崖而建,古時面向尼羅河,對著南方的奴比亞 (Nubia),用以炫耀拉美西斯二世的偉大。
 +神廟門口處的四尊巨像,高 20 米,皆為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坐像旁還有數座小很多的石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家眷。
 +進入神廟後是一個柱廊大廳,四周刻滿壁畫,描述拉美西斯二世的戰績。大廳兩邊另有幾間石室,牆上同樣刻上各式壁畫。大廳盡頭處是一個小石室,內有四尊石像,從左至右分別是創造和工藝之神 Ptah、Amun、拉美西斯二世和太陽神 Ra-Harakhty。每年二月廿二和八月廿二日的日出時分,陽光從門口直射入這間石室,照耀著 Ptah 以外的三尊石像。
 +現今的神廟已不是面對著尼羅河,而是因亞斯旺水霸的興建、蓄水而成的納瑟湖 (Lake Nasser)。當年興建水霸時,為免神廟被水淹沒而把神廟切開後,再在高位依原貌重建。神廟是一樣了,但上面提及的陽光照入石室卻因此遲了一天。
 +**Temple of Hathor:在面向 Temple of Abu Simbel 的右邊的另一座山頭,也有一座格局差不多的神廟,祭祀女神 Hathor。這座神廟較小,外面刻有六尊石像,其中四尊為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另兩尊為他的愛妻 Nefertari。進入神廟後同樣是一個柱廊大廳,四周也是刻滿壁畫,但石柱上卻刻上 Hathor 的雕像。
-曼菲斯以及從吉薩到達哈舒的金字塔區 
-古代城市底比斯及其墓地 
-阿布辛貝到費拉葉的努比亞遺跡群 
聖卡特利納修道院 聖卡特利納修道院
第112行: 第263行:
=== Ancient Egyptian Gods === === Ancient Egyptian Gods ===
-古埃及人的信仰是屬多神教,而神祇多以動物作為其象徵,形象多為人身動物頭。+古埃及人的信仰是屬多神教,神祇的數目眾多,在相同的社會體制下,卻同時存在著各式各樣不同神及多元化的地方信仰。不論是區域性的神祇或著是全國性的主神,總是從未間斷的同化過程,然後依舊不斷的衍生出新的神祇,英國的埃及考古學家佩特利宣稱統計出有一千零一位。但大致上而言,古埃及的神祇可以分為三種型態:第一種型態為動物型態;第二種型態為人類形態;第三種型態則為抽象型態。
<br> <br>
-* 九柱神(Ennead):埃及神話中的九位主要神祇。<br>&nbsp;拉(Ra):主神,太陽神。其形象與阿蒙結合在一起。<br>&nbsp;休(Shu):風神。<br>&nbsp;泰芙努特(Tefnut):雨水之神。<br>&nbsp;蓋布(Geb):大地之神。<br>&nbsp;努特(Nuit/Nut):天空之神。<br>&nbsp;歐西里斯(Osiris):冥王,也是農業之神。<br>&nbsp;艾西斯(Isis):死者的守護神,生育之神。<br>&nbsp;賽特(Set/Seth):乾旱, 戰爭之神, 混亂之神。<br>&nbsp;奈芙蒂斯(Nephthys):死者的守護神。+* 九柱神(Ennead):埃及神話中的九位主要神祇。<br>&nbsp;拉(Ra):主神,太陽神。從古王國第三王朝開始,對太陽神-拉(Ra)的敬拜早已經遍佈全埃及,在他們眼中,太陽神代表著生命的泉源,週而復始的日出日落與大地生生不息的循環過程,充滿著希望與活力。其形象與阿蒙結合在一起。<br>&nbsp;休(Shu):風神。<br>&nbsp;泰芙努特(Tefnut):雨水之神。<br>&nbsp;蓋布(Geb):大地之神。<br>&nbsp;努特(Nuit/Nut):天空之神。<br>&nbsp;歐西里斯(Osiris):冥王,也是農業之神。祂十分容易辨認,握著一個大問號和一把塵拂的便是。<br>&nbsp;艾西斯(Isis):死者的守護神,生育之神。既是冥神 Osiris 之妹,亦是牠的妻子,地位相等於大地之母,法老王亦認為是祂的兒子。Isis 常以頭戴太陽帽的形象出現。
 +<br>&nbsp;賽特(Set/Seth):乾旱, 戰爭之神, 混亂之神。<br>&nbsp;奈芙蒂斯(Nephthys):死者的守護神。
<br> <br>
-* 其他主要的神:<br>阿蒙(Ammon):主神。<br>阿吞(Aton):朝之太陽神。<br>阿圖姆(Atum):暮之太陽神,拉的別名。<br>荷魯斯(Horus):法老的守護神,王權的象徵。外形為鷹頭人身。<br>阿努比斯(Anubis):死神。外形為狼頭人身。<br>姆特(Mut;Golden Dawn,Auramooth):阿蒙之妻,司掌戰爭,外形為獅子。<br>孔斯(Khons/Chons):阿蒙與姆特之子,月神,亦司掌醫藥。<br>敏(Min/Menu,Amsu):旅行者的守護神,亦司掌生產及收穫。<br>莫(Month/Mentu,Men Thu):司戰爭,外形為鷹首人身。<br>圖特(Thoth):智慧之神。+* 其他主要的神:<br>阿蒙(Ammon):主神。新王國時期可以說是宗教的鼎盛時期,底比斯成為全國首都,原本屬於底比斯的地方神,因政治與外交因素,地位相對提升,甚至與太陽神結合成為「阿蒙-拉」,擁有雙重神格,並逐漸擢昇為埃及主神的行列,受到人們的尊敬與崇拜。<br>阿吞(Aton):朝之太陽神。<br>阿圖姆(Atum):暮之太陽神,拉的別名。<br>荷魯斯(Horus):法老的守護神,王權的象徵。外形為鷹頭人身。Osiris 與 Isis 之子,多以鷹頭人身形象出現。Horus 多出現在下埃及,而 Seth 則被上埃及的人奉為天神。<br>阿努比斯(Anubis):胡狼神,是木乃伊和陵墓的保護神,經常以胡狼頭人身甚至整頭胡狼出現在陵墓壁畫和陪葬品上。<br>姆特(Mut;Golden Dawn,Auramooth):阿蒙之妻,司掌戰爭,外形為獅子。<br>孔斯(Khons/Chons):阿蒙與姆特之子,月神,亦司掌醫藥。<br>敏(Min/Menu,Amsu):旅行者的守護神,亦司掌生產及收穫。<br>莫(Month/Mentu,Men Thu):司戰爭,外形為鷹首人身。<br>圖特(Thoth):智慧之神。
* 動物神:<br>阿匹卜 (Apep):代表邪惡的蛇。<br>貝斯特(Bast/Bastet):貓神。<br>艾德喬(Edjo):蛇神,下埃及的象徵及守護神。<br>海奎特(Heqet):蛙神。<br>凱布利(Khepri):聖甲蟲。<br>克奴姆(Khnum):公羊神。<br>沙提(Sati):大象之神。<br>塞克荷邁特(Sekhmet):母獅之神。<br>塞勒凱特(Selket):蠍子之神。<br>索貝克(Sobek):鱷魚之神。 * 動物神:<br>阿匹卜 (Apep):代表邪惡的蛇。<br>貝斯特(Bast/Bastet):貓神。<br>艾德喬(Edjo):蛇神,下埃及的象徵及守護神。<br>海奎特(Heqet):蛙神。<br>凱布利(Khepri):聖甲蟲。<br>克奴姆(Khnum):公羊神。<br>沙提(Sati):大象之神。<br>塞克荷邁特(Sekhmet):母獅之神。<br>塞勒凱特(Selket):蠍子之神。<br>索貝克(Sobek):鱷魚之神。
-* 其他神:<br>安穆凱(Anuket):水神。<br>阿匹斯(Apis):司豐饒及生產之神,外形為公牛。<br>貝斯(Bes):樂神。<br>哈波奎迪斯(Harpocrates/Hor-pa-kraat;Golden Dawn,Hoor-par-kraat):孩提時荷魯斯的稱呼。<br>哈托爾(Hathor/Het-Heru,Het-Hert):荷魯斯之妻,司愛情及豐饒。<br>伊姆賀特普(Imhotep/Imouthis):醫藥及塔的守護神。<br>瑪特(Maat):正義及秩序之神。<br>奈特(Neith/Net,Neit;Gold Dawn,Thoum-aesh-neith):司智慧之神。<br>奈荷貝特(Nekhbet):鷹神,上埃及的保護神。<br>布塔(Ptah):創造之神。<br>奎特(Qetesh):司愛情及美麗之神。<br>塞克(Seker):司光之神。<br>紹席斯(Saosis):擁有一棵洋槐樹的女神。許多神祇(尤其是荷魯斯)都由她的洋槐樹中產生。<br>荷魯斯四子(Four Sons of Horus):冥王身體的守護者。+* 其他神:<br>安穆凱(Anuket):水神。<br>阿匹斯(Apis):司豐饒及生產之神,外形為公牛。<br>貝斯(Bes):樂神。<br>哈波奎迪斯(Harpocrates/Hor-pa-kraat;Golden Dawn,Hoor-par-kraat):孩提時荷魯斯的稱呼。<br>哈托爾(Hathor/Het-Heru,Het-Hert):荷魯斯之妻,歡樂和愛情女神,也是女性的保護神。常以牛角或牛頭的形象出現,也出現在很多神廟的柱上頂端。Hathor 是太陽神的女兒。<br>伊姆賀特普(Imhotep/Imouthis):醫藥及塔的守護神。<br>瑪特(Maat):正義及秩序之神。<br>奈特(Neith/Net,Neit;Gold Dawn,Thoum-aesh-neith):司智慧之神。<br>奈荷貝特(Nekhbet):鷹神,上埃及的保護神。<br>布塔(Ptah):創造之神。<br>奎特(Qetesh):司愛情及美麗之神。<br>塞克(Seker):司光之神。<br>紹席斯(Saosis):擁有一棵洋槐樹的女神。許多神祇(尤其是荷魯斯)都由她的洋槐樹中產生。<br>荷魯斯四子(Four Sons of Horus):冥王身體的守護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艾姆謝特(Imset,Amset,Mesta):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臟的保護者。<br>&nbsp;&nbsp; &nbsp;&nbsp;&nbsp; #哈碧(Hapi,Golden Dawn,Ahephi):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護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多姆泰夫(Duamutef,Tuamutef;Golden Dawn,Thmoomathph):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護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凱布山納夫(Qebshenuf,Kebechsenef,Kebehsenuf,Qebehsenuf):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腸的保護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艾姆謝特(Imset,Amset,Mesta):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臟的保護者。<br>&nbsp;&nbsp; &nbsp;&nbsp;&nbsp; #哈碧(Hapi,Golden Dawn,Ahephi):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護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多姆泰夫(Duamutef,Tuamutef;Golden Dawn,Thmoomathph):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護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凱布山納夫(Qebshenuf,Kebechsenef,Kebehsenuf,Qebehsenuf):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腸的保護者。
第132行: 第284行:
<br> <br>
-&nbsp;+=== 靈魂觀念和來世思想 ===
 +古王國時期,由於歐塞里斯的神話故事影響與盛行,古埃及人得以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靈魂觀念和來世思想。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會以三種方式存在,分別為卡(Ka)、巴(Ba)、阿赫(Akh),「卡」是生命的初始形式與活力來源,通常高舉著雙手,以人的型態出現,人一出生,「卡」便已經存在,一直到人死後仍然繼續存在,而人的人格則是由「卡」與身體所構成。「巴」是一種人的意識,人有影子也是被人認為是靈魂「巴」所折射出來的,「巴」可以自由行動,變化各種形式,在人生前,「巴」並不存在,而人死後則化為「巴」繼續存活著,亡者的人格便是由「巴」與身體所構成的。「阿赫」則是一種經由轉化過的靈魂,常以鷺鷥的型態出現,人死後,可以化為「阿赫」永生的存在於冥界之中,是一種不需要依賴任何介質或肉體即可存在的靈魂。
 +<br>這些複雜的靈魂概念,無非是埃及人希望人死後能繼續存在於其他空間的思想演化。他們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開始。至於能否延續死後的生命並達到永生的目的,屍體的保存是否完善是第一要件,把死者的遺體製成木乃伊,就是為了用來等待死者復活後,靈魂可以再度回歸到軀體,並在另一世界繼續存活。再來就是死者進入冥世,在等待復活前,需通過真理之廳的死後審判。以下為《死亡之書》的部分記載,用以幫助死者在面臨審判時,可以進入天堂的咒語,另可從該記載中,發現這個民族的宗教倫理思想早已經相當健全,知道善惡的好與壞。
== 旅遊 == == 旅遊 ==
第143行: 第297行:
路克索與尼羅河 路克索與尼羅河
 +
 +亞斯文
 +*康孟波雙神殿 TEMPLE OF KOM OMBO
 +康孟波在阿拉伯文中是小山丘之意,這個農村是尼羅河畔重要防禦點。托勒密王朝花了280年時間,在此建了全埃及唯一一座對稱的雙座神殿,也就是康孟波神殿。左殿獻給正義之神-鷹神荷魯斯,右殿為兇猛的鱷魚神(Sobek),它是萬物創造之神,但也代表邪惡,殿內還能看到真實鱷魚木乃伊。神殿遺跡保留的並不完整,主要是因為尼羅河河道改變的沖蝕,但整體神殿還是令人覺得讚嘆,同時,也因其位於小山丘上,可在城垛上眺望尼羅河與鄉間景緻。
 +
 +*霍魯斯神殿 TEMPLE OF HORUS
 +霍魯斯神殿位於亞斯文以北的伊迪芙(Edfu),該神殿是埃及第二大神殿,不但外觀雄偉,同時也保存完整,頗值一遊。霍魯斯神殿建於西元前237年的托勒密王朝,主要就是祭祀身為天空之子的霍魯斯,由於其常以鷹頭人身出現,因此前廳有一隻巨大的灰色花崗岩鷹像。神殿全長136公尺、寬79公尺,入口正門有36公尺高,而神殿中最精采的是牆上浮雕,色彩及圖樣都很鮮明,訴說著鷹神向叔叔-黑暗之神塞特(Seth,化身河馬)挑戰的事蹟。
努比亞 努比亞
第157行: 第318行:
=== 揭開埃及王朝的神秘面紗(Discovery電視節目) === === 揭開埃及王朝的神秘面紗(Discovery電視節目) ===
 +
 +== 參考資料 ==
 +
 +*1.S. V. Lawrenc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Mummies", Science News, Dec. 6, 1980<br>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Reference: Wikipedia-古埃及神祇列表 accessed:2008/06/04
 +*3.巴瑞.坎普、穆朗娜譯。解剖古埃及-揭開塑造千古文明偉大力量。(台北:知書房,2005)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讀書會成員

醫學系93級  黃怡嘉

醫學系93級  詹鎮豪

醫學系93級  蘇府蔚

醫學系93級  黃啟訓

醫學系93級  林韋寧

[編輯] 緣起

[編輯] 讀書會記錄

2008/04/05 15:30~16:50 於 A1教室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討論讀書會申請方法,確定讀書會主題為前進埃及,以及分配每人研習重點

2008/04/20 18:30~20:50 於 詹鎮豪家中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觀賞國家地理頻道尋找娜芙蒂蒂紀錄片,討論片中細節與歷史背景

2008/04/28 10:30~12:50 於 全家交誼廳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商討實地走訪埃及之行程規劃、行程細節,並訂出重點研習書目章節 - 埃及(時報出版)  、 娜芙蒂蒂(大塊文化)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2008/2月號
2008/05 /05 16:30~18:20 於 全家交誼廳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訂出埃及詳細行程,確認預定之旅館與交通資訊,並打成便於攜帶之表格;分配每人下次讀書會埃及王朝簡介報告之主題
2008/05/13 14:00~16:00 於   A1教室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埃及王朝簡介個人presentation,並分享讀書心得;分配下次埃及文明發展報告主題

2008/05/28 15:00~17:00 於  學習資源中心研究小間   與會成員:黃怡嘉 詹鎮豪 蘇府蔚 黃啟訓 林韋寧
  紀錄:文明發展個人presentation,並分享讀書心得

2008 /06/04 18:00~20:30 於 詹鎮豪家中 觀賞Discovery勇闖天涯-埃及

[編輯] 簡介

埃及國土的90%以上是乾躁的沙漠地帶,僅有尼羅河由南向北貫穿,孕育了肥沃的土壤以及這個古老的國度。埃及擁有約7000的歷史,歷經了各個王國的興衰更迭,因此留下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遺產與無盡的寶藏。

[編輯] 地理

[編輯] 這是從WIKI上來的資料,應該要著明出處 ,這樣會比較好

埃及面積有1,001,449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現時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境內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非、歐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亞斯文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使農作物受害。

早期的埃及分成兩個部份:從尼羅河三角洲到地中海,位於北部的,是稱為紅王冠之國的下埃及;上埃及 (因地勢較高而得名) 則是由利比亞沙漠向南延伸。南方的國王戴的是白色王冠。西元前三千多年時,南方國王拉美尼斯統一了埃及。


正式國名:埃及阿拉伯共和國。首都位於開羅(Cairo)。

人口總數:6398萬人(2000年)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編輯] 歷史

[編輯] 初期王朝(西元前3000年~西元前2650年)

前王朝時期是埃及文明的第一時期。約前40世紀,埃及人開始在各地建立城邦,當中包括底比斯(Thebes)、孟斐斯(Mempis)、布陀(Buto)、希拉康波利斯(Hierakonpolis)、厄勒芬廷(Elephantine)、阿拜多斯(Abydos)、提尼斯(Thinis)、賽伊斯(Sais)、索伊斯(Xois)、赫利奧波利斯(Heliopolis)、布巴斯提斯(Bubastis)、坦尼斯(Tanis),前王朝時代如是開始。直至前31世紀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前王朝時期結束,早王朝時期開始。

[編輯] 古王國時代(西元前2650年~西元前1785年)

[編輯] 新王國時代(西元前1565年~西元前1186年)

[編輯] 宗教改革--易肯阿噸(Akhenaten, Amenhotep IV)

  • 出生

易肯阿噸是埃及第18王朝的統治者,繼承他父親阿蒙霍特普三世她成為阿蒙霍特普四世,易肯阿噸的短暫統治約只有16年,期間埃及經歷了國曆衰落的時期,許多學者認為易肯阿噸要為此負責,不過有證據指出,在此以前,埃及早已開始衰退。

易肯阿噸為了限制祭司的權利,發動了宗教改革,倡導太陽神阿頓之崇奉,強調其獨一無二的神格,這意味著,法老王是與神的唯一聯絡者,而不是祭司。

許多人認為易肯阿噸是現代一神信仰的先驅。

不僅宗教上有所改革,易肯阿噸掌權後首都遷移到了akhetaten,意思是地平線上的阿噸,高峰時期,曾有2萬人生活於此,新的城市建立在埃及中部,據說是因為這裡沒有其他神明的汙染。

在易肯阿噸去世後akhetaten這城市變立刻被遺棄,而且之前一直受打壓的眾多神明,迅速崛起,並新獲得權力,圖坦卡門再次完成了宗教改革,並遷都回孟菲斯。

後世的法老企圖湮滅所有有關易肯阿噸的一切,包括他的一神信仰。

  • 宗教改革

法老阿蒙荷泰普四世(Amenhotep Ⅳ)在他統治期間大力倡導太陽神阿頓之崇奉,強調其獨一無二的神格,並且否定了原有的神祇,使得整個古埃及宗教由萬 物有靈的多神信仰轉變至一神信仰。並且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易肯阿噸」,其名意為「對阿頓神有助益者」。太陽神阿頓一改過去神祇的形象,以太陽圓盤及其光束 為象徵,代表著一切生命的來源,世間萬物皆因阿頓而有了生命。另外易肯阿噸選擇遷都於阿瑪納,使得整個古埃及政治權力中心轉移,並且因為易肯阿噸厭惡阿蒙 神廟的粗鄙財富,以及雇傭兵階層對國家日益增強的控制力,故為了排除祭司勢力,於在位期間,在阿蒙神信仰的聖地卡納克建造阿頓神殿、迫害阿蒙神等諸神祇, 並且將諸神的名字自所有紀念物上削除、以偶像崇拜的名義剷除獸頭神像……等行為,用以表示他以阿頓神信仰取代阿蒙神信仰的決心。學者巴瑞.坎普亦於《解剖 古埃及》中提到阿蒙的名字和神像在有組織的聖像破壞運動中被有計畫的損毀,取代過去一切的是可服看見的太陽圓盤。故不具備人形特徵的阿頓形象成為神廟或之 後的阿瑪納地區唯一的神像裝飾,對諸神精心描繪的表現亦大體消失了。

  • 醫學相關

保存下來的易肯阿噸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他有一副非常奇特的外貌:極其細長的四肢,突出的腹部和寬大的臀部。這帶來了一些奇怪的觀點,例如認為易肯阿噸實 際上是一個化裝成男人的女人,或是雙性人,或者患有什麼性別決定混亂的病症。這些猜測很少有什麼實際依據。另一種理論解釋說法老奇怪的容貌是受到 marfan syndrome的折磨的緣故。

[編輯] 消失的女后--娜芙蒂蒂(Nefertiti)

  • 出生背景:
    • 十八王朝
   娜芙蒂蒂出生於新王國時代的十八王朝,國勢強盛,經濟繁榮,為埃及藝術史和擴張史上的黃金時代,十八王朝實行改革最突出,藝術一度出現擺脫傳統程式的
   束縛,以寫實來表現對象物,為藝術帶來生機德爾巴哈里靈廟、就是頌揚女法老,並強調即位的合法神話,而建造的。18王朝,一個充滿革命味道的時代,自從
   度過西克索人入侵的"中間期"(意指混亂衰微的時代)後,先是有阿蒙霍特普一世和圖特摩斯一世的強兵富國,再來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勵精圖治,接續的繼任
   者圖特摩斯三世所建構的軍事強權,在前幾任才人輩出的統治者們的苦心經營下,埃及成為當時世界的超級強國,版圖擴增到埃及史上最大的地步,連其它大國
   都不敢輕視埃及的威名。那時各藩屬小國林立,無一不是臣服在埃及的腳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有「百門之都」美稱的首都底比斯城的繁華富麗及建築之精
   巧,工藝之前衛,醫療之先進,可足以與中國的大唐盛世相媲美。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卻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後來改名為阿肯納頓,也就是娶娜芙蒂蒂為后的國
   王)的手上毀掉而今非昔比,如此大的落差,一直以天朝自居的埃及人是無法接受的。
  • 生平
 「娜芙蒂蒂(Nefertiti)以自身的狡黠聰慧協助她的丈夫,但沒有人知道神秘的她出身何,她的名字以埃及語翻譯意指「美麗之人已到來」,一度讓學者推測
  她生於異國米坦尼,是米坦尼嫁來的公主(曾經因其貌美讓有個也叫做圖特摩斯的德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她的胸像,極為讚賞,埃及當局那時規定凡在埃及境內找到
  的文物皆得繳回,他老兄雖還回去所有古物,但打死他也不肯交出皇后的像,最後還聲淚俱下的說:「我.不.會.把.她.交.給.任.何.人.的!」硬帶著她回德國去
  了.由此可見她的魅力縱貫時空.)無論娜芙蒂蒂來歷何,她自始至終都是易肯阿噸的忠實革命夥伴.娜芙蒂蒂是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後改名為阿肯阿頓
  (Akhenaten))的妻子,可是改革失敗(埃及急速衰微,小亞細亞的西台人崛起,造成埃及的大混亂.尤其阿蒙神祭司團更是對法老剝奪他們的權益而恨之入骨)引
  他們在皇家族譜上被除名,(娜芙蒂蒂原來從米坦尼嫁來埃及,可是好色的阿蒙霍特普三世還沒等到她即先行翹辮子,美麗的公主擺著不用也是浪費,所以她順理
  成章的嫁給阿蒙霍特普四世,也就是日後改名為易肯阿噸的叛逆法老)她曾於其丈夫死後攝政,統治埃及一段時期。某些學者認為,她可能與丈夫阿蒙霍特普四世
  有過一段共治時期。另有些學者認為,娜芙蒂蒂可能曾經登上法老之位。繼阿蒙霍特普四世後即位的法老斯蒙卡拉即可能就是娜芙蒂蒂。娜芙蒂蒂極有可能大力促
  成易肯阿頓支持阿頓神的信仰以及迫害傳統的神職人員。然而和她的夫婿一樣,娜芙蒂蒂之名諱在史籍中被除名,她的肖像在她死後也遭到毀容。
  阿蒙霍特普四世(去世於前1351年~前1334年之間)阿蒙霍特普四世是第十八王朝全盛時期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兒子,其母親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王后提
  伊。他的較可信的出生時間是在其父在位的第26年(前1379年至前1362年。)(註十二)其統治埃及遵循傳統的軌道,而是依照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改革一切。
  他給自己起新名字,修造新都城,開創新藝術,更重要的是,他推翻舊教創立新國教。在他死後,他成了埃及歷史上另一位備受譴責的法老,與哈特舍普蘇特一樣
  被埃及歷史故意遺忘,人們抹去了與他有關的所有記錄。
  • 神權
  古埃及自遠古以來就是多神教,尤其是守護底比斯城的阿蒙神,自底比斯被選為首都之後,(中王國時期)從地方性的小神躍升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大神,以致阿蒙
  神祭司團的勢力如日中天,而且不必繳稅,相反的,全國的稅收有一大部分還得繳給神殿,(其實都落到祭司的口袋去了),神殿漸形成國中之國,法老在祭司面
  前還得忌憚三分。 阿蒙霍特普四世厭惡這些日趨腐敗的神職人員,因此乾脆自己創一新神"阿吞",使所有祭司無法干預祭神儀式,而統一化的結果,使法老自己
  作祭司,間接處理掉許多繳給神殿的巨額開銷。 但此一做法引起許多大祭司的不滿,偏偏阿肯納頓又過度沉迷於新的太陽神而荒廢國政,更加引起許多埃及人民
  的揣測--「我們的法老瘋了!」。在阿肯納頓那時擔任祭司的除了法老,還有一個女人--他的大皇后~娜芙蒂蒂,娜芙蒂蒂並不像一般的埃及人反對新神,相
  反的她還鼎力支持自己的夫君進行改革。但阿肯納頓的改革過於心急,且觸犯眾怒,連死後的墓穴都不敢讓人知道。
  • 易肯阿頓與娜芙蒂蒂的互動
 娜芙蒂蒂生了6個女兒,沒有生男生。娜芙蒂蒂與阿肯那頓以及他們的子女居住在皇家宮邸(Royal Residence)以及首都以南、帶有湖泊的遊樂宮馬魯-阿頓
 (Maru Aten)。娜芙蒂蒂不但使阿那頓的家居生活大大生色,法老所到之處,還一定有她隨侍在側,不少留存的圖像就常描繪出這對夫婦恩愛之情,例如與幾位
 公主一起玩耍,兩人共同進餐或並肩乘坐馬車等。(圖①)不管那些圖像會的是什麼地方或者在做什麼事,一輪紅色的光線總是照到法老和王后兩人身上。甚至還
 他倆偕同參加各種祭典(圖②),包括專屬法老的活人祭,因此,娜芙蒂蒂似乎與丈夫共享幾近於神的地位。娜芙蒂蒂王后在埃赫那吞時期的浮雕和繪畫上都居於
 明顯的位置,她的形象卻不是當時崇尚的「埃赫那吞式外表」,或許藝術家們驚詫於她的美麗,捨不得歪曲她的形象。現存於柏林的尼斐爾泰蒂王后的頭是埃及古
 代藝術品中最完美的女性藝術形象。雖然有了如此美艷的王后,埃赫那吞還是有成群的後宮佳麗,其中有兩位竟是他的女兒。我們只能測這位美麗的王后的結局:
 (因為娜芙蒂蒂在阿肯那頓晚年就從浮雕和壁畫中消失)也許她在阿肯那頓統治末期就逝世了,也許後來失寵了,「也有些考古學家則認為她比丈夫更早死,可能死
 於埃及當時的一場大瘟疫。」
  • 子祠圖坦卡門
 年幼的圖坦卡蒙王和安克珊娜蒙大皇后,為了平息眾怒,只好把罪過全推給去世的法老,但圖坦卡蒙還沒來得及在歷史上寫下重重的一筆就逝世了,卻由於他的墓
 葬是唯一未被盜墓者發現,在西元一九二二年由考古學及大量的精美隨葬品現已成為開羅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圖坦卡蒙一死,留下他的寡后安克珊娜蒙,可
 能也是他的同父異母姐姐、埃赫那吞的妻子。安凱塞那蒙代表正宗王族血統,誰與她結婚,誰就能毫無阻礙地當上國王。安凱塞那蒙在國內沒有可挑的人選,於是
 她破例寫信給西台國王蘇比魯琉什一世,請求他送一位王子來做她的丈夫。不料這封信落入西台國的敵人哈圖斯坦(土耳其)人手中,他們在半路上把西台王子給
 截殺了。安凱塞那蒙只好下嫁年老的阿伊,後者在圖坦卡蒙的葬禮後立即宣布登基,如日中天的18王朝也如同夕陽落日,只留下天邊的餘暉供後人憑弔了。
  • 娜芙蒂蒂遺風
 然而阿肯那頓此位愛妻娜芙蒂蒂的命運,世人所知卻不多。關於她的死亡,歷史上並無確切的紀錄可查。而且至少到最近為止,這位皇后的陵墓所在也無人知悉。
 據說娜芙蒂蒂遺失已久的木乃伊被人挖掘出來,但卻不清楚死後的墓穴原在何方,她的容貌曾被人刻意毀容,但有項證據能證明那具木乃伊就是娜芙蒂蒂,因她擁
 有天鵝般頸項的脖子--但現在的娜芙蒂蒂只留下石灰像(現存德國柏林博物館之著名,且戴著筒狀后冠的皇后半身胸像)去讓人知道她原本的容貌(她戴的筒狀后
 冠變成她的正字標記)
  • 考古工作
 由Discovery頻道贊助, 歷經兩年拍成紀錄片, 製作費每小時逾兩千萬, 她的魅力流傳青史,其美貌受眾人崇拜,再加上她位高權重,使她成為古埃及最令人想
 望的女性統治者之一。「德國考古學家博卡1912年發現二十世紀最驚人的文物,埃及王后娜芙蒂蒂的彩色半身像,然而外界始終質疑這尊胸像的真實性,如著名考
 古學教授巴利坎普,特地為本節目深入地下六百公尺的鹽礦坑,探訪曾被希特勒據為己有的這尊美女半身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底藏身處。此外,攝影人員首次
 進入娜芙蒂蒂半身像發現者博卡在尼羅河畔的別墅,重建當年發現文物的珍貴過程。」
 Discovery頻道保了3.9億美元保險的古物終於接受X光掃描,也因此發現娜芙蒂蒂的「第二張臉」。科學家利用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 一公釐一公釐地掃描
 半身像,電腦斷層掃描指出,半身像中還有另一個雕像,考古學家還無法解釋這種神奇現象,利用這些資料繪製出內部石像的立體模型,發現這是一位較年長的女
 子,駝背更嚴重,脖子更細、法令紋更深,科學家不禁懷疑,難道這才是真正的娜芙蒂蒂?一位不是毫無皺紋的封面女郎?Discovery頻道宣佈埃及學家瓊安弗萊
 契所發現的一具木乃伊,經辨認身分後,確信為備受爭議的阿瑪納時期,俗稱「異教徒法老王」阿肯那頓之妻暨共同統治者,湮沒已久的娜芙蒂蒂。探險行動的序
 幕於2002年6月展開,當時約克大學木乃伊研究小組的田野負責人弗萊契博士,首先前往古代的王室墓地勒克索的帝王谷,造訪其中編號KV35號墳墓的密室。弗萊
 契博士是木乃伊製作的專家,專攻古代埃及的頭髮;她之所以會被這座墳墓吸引,是因為她發現了一頂第十八王朝晚期阿肯那頓統治時期婦女所喜愛的奴比亞風格
 假髮,而發現地點旁有三具身份不明的木乃伊。 Discovery頻道與倫敦的大西洋製作公司(Atlantic Productions)拍攝了弗萊契博士檢驗這些木乃伊的過
 程,其中一具木乃伊的容貌雖然於死後曾遭人惡意損毀,但其外型與天鵝般頎長的頸項,與著名的美女娜芙蒂蒂驚人的相似。在2002年6月的探險行動中,世界頂
 尖的考古化學家暨木乃伊製作技術專家史蒂芬巴克利博士,以目視檢驗了這三具無名木乃伊的防腐方法與材質,推定它們的年代為埃及第18王朝的晚期---而這也
 恰好與娜芙蒂蒂及惡名昭彰的阿瑪納時期同時代。開羅埃及博物館的人類學家薩米亞艾爾莫甘尼也確認了這項發現的成果。弗萊契博士還在這具木乃伊身上發現了
 其他與這位埃及先后相關的證據,其中包括了她曾經佩戴過緊貼在額頭,能證明其王室身份的飾帶所留下的明顯痕跡、穿了兩個耳洞的耳垂、剃光的頭,而木乃伊
 身上的損傷也與她的雕像及其他描繪中所呈現的相符合。除此之外,王室成員的木乃伊身上沒有可供辨識的記號,是件不尋常的事;根據埃及人的信仰,這表示這
 些木乃伊雖然貴為王室成員,但卻被刻意剝奪了進入來生之道。那正好與史實相符,因為娜芙蒂蒂在阿瑪納時期宗教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後來卻遭到勢力強大
 的傳統祭司所推翻。2003年2月,一支由Discovery頻道資助、跨領域的科學家團隊,重返編號KV35的陵墓。他們進一步研究木乃伊的防腐方式,檢視木乃伊的狀
 況,並發現了木乃伊被扯掉的右手臂以法老王的方式折疊起來,手指蜷曲彷彿仍握著早已消失無蹤的王室權杖。他們還在當場以尖端數位方式為木乃伊拍攝X光片
 。包括了凹陷的胸腔內發現代表皇室成員身份的罕見金珠。似乎都證明了弗萊契博士原先對兩具成年女性木乃伊之一的身分推測(第3具木乃伊屬於一位年輕男孩)
 最後,是透過電腦重建這具木乃伊,興奮的一刻來臨,透過電腦重建,這具木乃伊的長相與柏林埃及博物館中娜芙蒂蒂的頭像,竟十分神似。至此,瓊安弗萊契相
 信,她找到了這位在歷史上因為壓迫傳統埃及信仰,生前雖權傾一時,身後卻在歷史上幾乎全然消失的古埃及王后娜芙蒂蒂,這項說法,引發考古界不同的聲音和 
 質疑,有專家認為,這具木乃伊可能不是娜芙蒂蒂,而是她六個女兒中的一個。

[編輯] 末期王朝時代(西元前750年~西元前305年)

[編輯] 托勒密王朝時代(西元前305年~西元前30年)

[編輯] 東羅馬帝國(西元4-7世紀)

[編輯] 阿拉伯帝國(西元7世紀中期)

[編輯] 奧斯曼帝國的行省(西元1517年)

[編輯] 英國占領(西元1882年~西元1956年)

  • 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
  •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
  • 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
  • 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

[編輯]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西元1958年2月~1971年9月)

  • 埃及與敘利亞合併.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編輯]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西元1972年~)

[編輯] 文化

[編輯] 世界遺產

[編輯] 阿布米納

  • 阿布米納(Abu Mena)是早期基督教聖城,遺址位於埃及亞歷山大城西南的馬里尤特沙漠中。亞歷山大城曾經是埃及的文化藝術中心,西元3世紀,這裏曾經是埃及殉教者米納斯(Menas)的墓地,米納斯死於西元296年。此地因此成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的一處聖地。城內建有教堂、洗禮池、古羅馬長方形教堂、公共建築、街道、修道院、民房和工場,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阿布米納教堂,是為了紀念一位名叫米納斯的亞歷山大士兵,米納斯本是戴克裏先軍隊的一名軍官,在他們軍隊獲得戰勝後,米納斯拒絕屠殺基督教徒,不但為基督徒護航自己也公開宣稱基督教精神的神聖,這種舉動更激勵了基度教徒對信仰的堅定與擴展,他的墓地順理成章成為基督教徒朝拜的聖地。阿布米納聖地達到其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在此後的阿拉伯人統治的時代,聖地逐漸無人問津。
  • 阿布米納最初只是一塊墓地,西元395~450年,為滿足基督教信徒的需要,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新教堂。到了西元5世紀,爲了容納越來越多基督徒朝聖者,修建了熱水池貝西麗卡,爲周圍地區提供聖水,還有基礎建築的不斷的建設。
  • 遺址分佈很廣,考古學家已挖掘出一個完整的城鎮,許多房屋、周邊設施、公墓等,這些地區原則上很難參觀,除了交通因素還有很多區域不開放,因為目前遍佈整個城市的地面沉降,使大量建築物倒塌,所以2001年被納入世界瀕危遺産名錄。
  • 阿布米納的基督教遺址主要由大教堂和它的附屬建築構成。大教堂居中,對面是一座八角形聖洗堂,它們的前面是中庭;信徒居室、修道院、浴室和工廠位於主體建築的後部;正北面和東面各有一座教堂。這些建築物主體都用小石塊砌壘,建築物的柱子和祭台的內壁都是用大理石砌成,頗為很壯觀。

[編輯] 開羅-伊斯蘭區

  • 薩拉丁大城堡

交通:巴士:60.173.174.404.801.905.951 小巴:54.57 開放時間:06:00~18:00(星期五06:00~12:00/13:30~1800) 票價:10磅 薩拉丁大城堡,原名Qal`et El-Gabal,是12世紀時埃及的英雄-薩拉丁Saladin-ad-Din為抵禦十字軍的攻擊,而在1176年開始興建,6年後初具規模。薩拉丁在1182年擊敗十字軍後,在這裏做為首都,開始統治埃及的年代。800年來薩拉丁大城堡都是埃及的政治中心,連拿破崙也在這裏處理政務。堡內從薩拉丁之後,也有多方建設,到今天己是一個巨大的觀光區域。

至少有10個景點存在大城堡內,四個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清真寺、納西爾`阿里An-Nasir Mohammed清真寺、蘇利曼巴夏Sulley man Pasha清真寺、阿蒙`柯德烏得Ahmed Katkhuda清真寺)與四個博物館(國家警察National Police博物館、軍事博物館War Museum、馬車博物館Carriage Museum、Al-Gawhare皇宮博物館)以及寶石宮Qasr El-Gawhara和約瑟夫井Joseph,其中尤以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舉世知名!

  •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始建於1830年,由於是當時的領袖御用之地,因此慢工細活的建了27年才完工。就當時阿拉伯世界的技術而言,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己到達了極限!塔高85公尺、主體圓頂直徑21公尺、高52公尺,是最早的「巨蛋」!又因為大量使用珍貴的「雪花膏石」做為建築素材,所以也叫雪花清真寺。阿拉伯世界的寺廟,能與之比肩的,僅有土耳其的「白清真寺」。這個清真寺位於薩拉丁大城堡內的制高點,無論身在開羅的任何地方,都能抬頭看到這個清真寺

在清真寺內,會發現力學運用得極為巧妙,僅用四根柱子就撐起大廳,大廳中心有一個大吊燈,週圍有許多小吊燈環繞著,形成一圈圈的同心圓,襯印著天花板上的彩繪,非常耀眼華麗!地上的大地毯比較少人注意,其實它不僅巨大,而且是百年骨董,除了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內,想找一張如此大,而且深具歷史的,恐怕滿為難的。寺內有兩個講道壇,其中一個還是全埃及最大的講道壇,讀者至此,千萬別用手去碰,否則會被視為大不敬,讓管理員責罵我可不管…. 左邊角落,銅欄杆內的就是清真寺的主人-穆罕默德、阿里的大理石陵墓。

清真寺外有一片寬廣的庭園,面積約三千平方公尺,其中有一個庭院,由47個小圓頂環廊所包圍,中央有一個彩繪玻璃的黃銅大鐘,這是1831年,阿里將路克索神殿前的方尖碑(拉姆西斯二世時期),送給法國所得到的回禮。

  • 阿茲哈爾清真寺 EI AZHAR MOSQUE

阿茲哈爾有著受主阿拉賜褔與和平的意思,該寺建於西元969年,歷代的埃及君王均不斷為其擴大與修建,它不僅是埃及古老的清真寺,也是一所相當著名的伊斯蘭大學,學生成源來自全球各地的回教國家。阿茲哈爾清真寺的中庭由三座尖塔所環繞,其中一座尖塔上更有兩個尖塔而顯得格外顯眼,由於該寺也是一個著名的伊斯蘭大學,因此其中有一個相當大的圖書館,藏書約有6萬本,其中有15,000本是珍貴的手稿。

[編輯] 曼菲斯以及從吉薩到達哈舒的金字塔區

  • 吉薩金字塔
    • 建築年期: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 (約公元前 2575 - 2465年)
    • 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金字塔已成了古今埃及的象徵。現今存在的古埃及金字塔共有約八十座,其中最大和最有名的,首推位於開羅南面約半小時車程的 Giza 的大金字塔。而守衛在大金字塔外的獅身人面像,也成了家傳戶曉的世界級旅遊名勝。Giza 從東北到西南排列著三座大金字塔 Pyramid of Khufu (Cheops), Pyramid of Khafre (Chephren) 和 Pyramid of Menkaure (Mycerinus),分別是古王國時期 Khufu (2551-2528 BC)、Khafre (2520 - 2494 BC) 和 Menkaure (2490 - 2472 BC) 王所建。一般相信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但因其工程浩大,建造和計算精確,有很多和天文、曆法相配合的設計,因此也有人推測它有其他如祭祀甚至和外星人溝通等用途。
    • The Pyramid of Khufu 是三座金字塔之中最大和年代最久遠的。金字塔本來高 146.5 米,經歷四千多年的風沙侵蝕,現高約 137 米;四方塔底邊長 230 米。金字塔由超過 230 萬塊、每塊重逾 2 噸的大石砌成。大金字塔東邊有三座小金字塔,為王后、妃嬪的陵墓。南邊則設有太陽船博物館,內有附近出土的太陽船模型,古埃及人相信法老王死後會乘著太陽船到冥界。
    • The Pyramid of Khafre 原高 143.5 米,現高 136.5 米;邊長 215 米。明顯小很多的 The Pyramid of Menkaure 則現高約 62 米,邊長約 109 米,但也有三座小陪葬墓。
    • 獅身人面像 (The Sphinx):長 50米、高 22 米的獅身人面像,建造年期和用途至今仍眾說紛紜。一說認為它是 Khufu 或 Khafre 王的肖像,但也有人認為它是神的面孔。獅身人面像曾長期埋在黃沙之下,相傳當第十八王朝的 Tuthmosis IV 王 (1401 - 1391BC) 還是王子時,夢見太陽神 Ra 對他說如果可令獅身人面像重現,他便可當上法老,後來亦真的靈驗了。因頸部受長年侵蝕,獅身人面像的人頭幾乎掉下來,經各方努力現在才算是勉強地把它保存下來。

[編輯] 古代城市底比斯及其墓地

  • 主要古蹟:帝王谷、帝后谷內遍佈古埃及黃金歲月很多國王、王后和妃嬪的陵墓;另外還有門農石像 (Colossi of Memnon)、Deir El-Bahari 等
    • 建築年期:始建於古王國時期第十一王朝 (約公元前 2134 - 2040年),但最重要的建築期在新王國時期第十八至廿一王朝 (約公元前 1550 - 945 年)。
    • 路克索(Luxor):開羅以南約 700 公里的尼羅河畔,是今天的旅遊重鎮樂蜀,古時是盛極一時的古埃及首都第比斯 (Thebes)。路克索可說得是古蹟處處,散佈在尼羅河兩岸,其中西岸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法老王、王后、王妃的墓穴集中地。
    • 路克索神廟 (Luxor Temple):建築年期:始建於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 (公元前 1479 - 1425年),從這時直到希臘統治時期 (公元前 332 - 公元 395 年) 陸續有修葺和擴建,在阿拉伯時代更在神廟內建築了一間清真寺。路克索神廟始建於驍勇善戰的法老王 Tuthmosis III 統治時期 (1479 - 1425 BC),供奉當時第比斯 (Thebes) 的主神 Amun、祂的妻子 Mut 和祂們的兒子月神 Khons。 百多年後的 Amenhotep III 加建了一個大庭院 (Court of Amenhotep III) 和神殿 (Santuary of Amenhotep III),在大庭院外是十四支巨型石柱 (Colonnade of Ammenhotep III),相當有氣勢。到了拉美西斯二世年代,神廟再度擴建,建築了另一個大庭院 (Great Court of Ramesses II)、一道高大的外牆 (Pylon of Ramesses II) 和豎立了幾尊他的坐像。除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在神廟大門外還可看到一支方尖碑 (Obelisk)。方尖碑本來是一對的,但另一支在殖民地時代被運往了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 (Place de la Concorde)。在大門對面,是一道長長的走廊,兩旁各有一排獅身人面像,形勢有點似中國的神道。神道本來一直通往三公里外的卡納克神廟 (The Karnak Temple),但大部分已被今天的路克索市覆蓋著。
    • Deir El-Bahari (Temple of Queen Hatshepsut):這座神廟位處路克索西岸的帝王、帝后兩谷之間,神廟依山而建,原本建於第十一王朝的 Mentuhotep 王 (2061 - 2010 BC)。第十八王朝時,古埃及首位女法老 Hatshepsut (1473 - 1458 BC) 把它擴建為自己殉葬用的神廟。神廟之前有一道長長的石階,在其他古埃及的神廟內很少見。面向山崖的左邊是祭祀女神 Hathor 的禮拜堂,有數根在其他 Hathor 神廟都經常看到的、刻有 Hathor 樣子的石柱;右邊的則祭祀胡狼神 Anubis,刻有壁畫。
    • 國王谷:路克索西岸的山谷遍佈著第十八至廿一王朝之間的多位法老王的陵墓,當中包括把古埃及新王國時期推向頂峰的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和唯一一座沒有被盜墓賊搜括一空的圖坦卡門 (Tutankhamun) 墓等。
    • 皇后谷:跟帝王谷相似,都是一個個地下墓室。帝后谷的墓室也是空空如也的,看的都是牆上的壁畫。當中最特別的,是 1995 年才開放的 Nefertari 墓室。Nefertari 是拉美西斯二世最寵幸的王后,墓室內畫滿他倆出雙入對的壁畫。由於墓室近期才重修完成,還特別加強保護工作,所以墓室很完好,也是唯一有完善照明和通風的墓室。為了保護墓室,每天只限 150 名遊客進入,同一時間最多十人在內,並限時十五分鐘,而收費也較其他墓室貴很多 (100 埃鎊)。

[編輯] 阿布辛貝到費拉葉的努比亞遺跡群

  • 主要古蹟:Temple of Abu Simbel, Temple of Hathor
  • 建築年期:公元前 1290 - 1224 年 (新王國時期、第十九王朝)
    • Temple of Abu Simbel (阿布辛貝神廟):又稱為 Temple of Ramesses II,顧名思義,為拉美西斯二世所建。神廟依山崖而建,古時面向尼羅河,對著南方的奴比亞 (Nubia),用以炫耀拉美西斯二世的偉大。

神廟門口處的四尊巨像,高 20 米,皆為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坐像旁還有數座小很多的石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家眷。 進入神廟後是一個柱廊大廳,四周刻滿壁畫,描述拉美西斯二世的戰績。大廳兩邊另有幾間石室,牆上同樣刻上各式壁畫。大廳盡頭處是一個小石室,內有四尊石像,從左至右分別是創造和工藝之神 Ptah、Amun、拉美西斯二世和太陽神 Ra-Harakhty。每年二月廿二和八月廿二日的日出時分,陽光從門口直射入這間石室,照耀著 Ptah 以外的三尊石像。 現今的神廟已不是面對著尼羅河,而是因亞斯旺水霸的興建、蓄水而成的納瑟湖 (Lake Nasser)。當年興建水霸時,為免神廟被水淹沒而把神廟切開後,再在高位依原貌重建。神廟是一樣了,但上面提及的陽光照入石室卻因此遲了一天。

    • Temple of Hathor:在面向 Temple of Abu Simbel 的右邊的另一座山頭,也有一座格局差不多的神廟,祭祀女神 Hathor。這座神廟較小,外面刻有六尊石像,其中四尊為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另兩尊為他的愛妻 Nefertari。進入神廟後同樣是一個柱廊大廳,四周也是刻滿壁畫,但石柱上卻刻上 Hathor 的雕像。



聖卡特利納修道院

[編輯] Ancient Egyptian Gods

古埃及人的信仰是屬多神教,神祇的數目眾多,在相同的社會體制下,卻同時存在著各式各樣不同神及多元化的地方信仰。不論是區域性的神祇或著是全國性的主神,總是從未間斷的同化過程,然後依舊不斷的衍生出新的神祇,英國的埃及考古學家佩特利宣稱統計出有一千零一位。但大致上而言,古埃及的神祇可以分為三種型態:第一種型態為動物型態;第二種型態為人類形態;第三種型態則為抽象型態。


  • 九柱神(Ennead):埃及神話中的九位主要神祇。
     拉(Ra):主神,太陽神。從古王國第三王朝開始,對太陽神-拉(Ra)的敬拜早已經遍佈全埃及,在他們眼中,太陽神代表著生命的泉源,週而復始的日出日落與大地生生不息的循環過程,充滿著希望與活力。其形象與阿蒙結合在一起。
     休(Shu):風神。
     泰芙努特(Tefnut):雨水之神。
     蓋布(Geb):大地之神。
     努特(Nuit/Nut):天空之神。
     歐西里斯(Osiris):冥王,也是農業之神。祂十分容易辨認,握著一個大問號和一把塵拂的便是。
     艾西斯(Isis):死者的守護神,生育之神。既是冥神 Osiris 之妹,亦是牠的妻子,地位相等於大地之母,法老王亦認為是祂的兒子。Isis 常以頭戴太陽帽的形象出現。


 賽特(Set/Seth):乾旱, 戰爭之神, 混亂之神。
 奈芙蒂斯(Nephthys):死者的守護神。


  • 其他主要的神:
    阿蒙(Ammon):主神。新王國時期可以說是宗教的鼎盛時期,底比斯成為全國首都,原本屬於底比斯的地方神,因政治與外交因素,地位相對提升,甚至與太陽神結合成為「阿蒙-拉」,擁有雙重神格,並逐漸擢昇為埃及主神的行列,受到人們的尊敬與崇拜。
    阿吞(Aton):朝之太陽神。
    阿圖姆(Atum):暮之太陽神,拉的別名。
    荷魯斯(Horus):法老的守護神,王權的象徵。外形為鷹頭人身。Osiris 與 Isis 之子,多以鷹頭人身形象出現。Horus 多出現在下埃及,而 Seth 則被上埃及的人奉為天神。
    阿努比斯(Anubis):胡狼神,是木乃伊和陵墓的保護神,經常以胡狼頭人身甚至整頭胡狼出現在陵墓壁畫和陪葬品上。
    姆特(Mut;Golden Dawn,Auramooth):阿蒙之妻,司掌戰爭,外形為獅子。
    孔斯(Khons/Chons):阿蒙與姆特之子,月神,亦司掌醫藥。
    敏(Min/Menu,Amsu):旅行者的守護神,亦司掌生產及收穫。
    莫(Month/Mentu,Men Thu):司戰爭,外形為鷹首人身。
    圖特(Thoth):智慧之神。
  • 動物神:
    阿匹卜 (Apep):代表邪惡的蛇。
    貝斯特(Bast/Bastet):貓神。
    艾德喬(Edjo):蛇神,下埃及的象徵及守護神。
    海奎特(Heqet):蛙神。
    凱布利(Khepri):聖甲蟲。
    克奴姆(Khnum):公羊神。
    沙提(Sati):大象之神。
    塞克荷邁特(Sekhmet):母獅之神。
    塞勒凱特(Selket):蠍子之神。
    索貝克(Sobek):鱷魚之神。
  • 其他神:
    安穆凱(Anuket):水神。
    阿匹斯(Apis):司豐饒及生產之神,外形為公牛。
    貝斯(Bes):樂神。
    哈波奎迪斯(Harpocrates/Hor-pa-kraat;Golden Dawn,Hoor-par-kraat):孩提時荷魯斯的稱呼。
    哈托爾(Hathor/Het-Heru,Het-Hert):荷魯斯之妻,歡樂和愛情女神,也是女性的保護神。常以牛角或牛頭的形象出現,也出現在很多神廟的柱上頂端。Hathor 是太陽神的女兒。
    伊姆賀特普(Imhotep/Imouthis):醫藥及塔的守護神。
    瑪特(Maat):正義及秩序之神。
    奈特(Neith/Net,Neit;Gold Dawn,Thoum-aesh-neith):司智慧之神。
    奈荷貝特(Nekhbet):鷹神,上埃及的保護神。
    布塔(Ptah):創造之神。
    奎特(Qetesh):司愛情及美麗之神。
    塞克(Seker):司光之神。
    紹席斯(Saosis):擁有一棵洋槐樹的女神。許多神祇(尤其是荷魯斯)都由她的洋槐樹中產生。
    荷魯斯四子(Four Sons of Horus):冥王身體的守護者。

       #艾姆謝特(Imset,Amset,Mesta):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臟的保護者。
       #哈碧(Hapi,Golden Dawn,Ahephi):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護者。
       #多姆泰夫(Duamutef,Tuamutef;Golden Dawn,Thmoomathph):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護者。
       #凱布山納夫(Qebshenuf,Kebechsenef,Kebehsenuf,Qebehsenuf):荷魯斯四子之一,死者腸的保護者。


Reference: Wikipedia-古埃及神祇列表 accessed:2008/06/04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A4%E5%9F%83%E5%8F%8A%E7%A5%9E%E7%A5%87%E5%88%97%E8%A1%A8&variant=zh-tw


[編輯] 靈魂觀念和來世思想

古王國時期,由於歐塞里斯的神話故事影響與盛行,古埃及人得以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靈魂觀念和來世思想。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會以三種方式存在,分別為卡(Ka)、巴(Ba)、阿赫(Akh),「卡」是生命的初始形式與活力來源,通常高舉著雙手,以人的型態出現,人一出生,「卡」便已經存在,一直到人死後仍然繼續存在,而人的人格則是由「卡」與身體所構成。「巴」是一種人的意識,人有影子也是被人認為是靈魂「巴」所折射出來的,「巴」可以自由行動,變化各種形式,在人生前,「巴」並不存在,而人死後則化為「巴」繼續存活著,亡者的人格便是由「巴」與身體所構成的。「阿赫」則是一種經由轉化過的靈魂,常以鷺鷥的型態出現,人死後,可以化為「阿赫」永生的存在於冥界之中,是一種不需要依賴任何介質或肉體即可存在的靈魂。
這些複雜的靈魂概念,無非是埃及人希望人死後能繼續存在於其他空間的思想演化。他們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開始。至於能否延續死後的生命並達到永生的目的,屍體的保存是否完善是第一要件,把死者的遺體製成木乃伊,就是為了用來等待死者復活後,靈魂可以再度回歸到軀體,並在另一世界繼續存活。再來就是死者進入冥世,在等待復活前,需通過真理之廳的死後審判。以下為《死亡之書》的部分記載,用以幫助死者在面臨審判時,可以進入天堂的咒語,另可從該記載中,發現這個民族的宗教倫理思想早已經相當健全,知道善惡的好與壞。

[編輯] 旅遊

出入境

交通

開羅

路克索與尼羅河

亞斯文

  • 康孟波雙神殿 TEMPLE OF KOM OMBO

康孟波在阿拉伯文中是小山丘之意,這個農村是尼羅河畔重要防禦點。托勒密王朝花了280年時間,在此建了全埃及唯一一座對稱的雙座神殿,也就是康孟波神殿。左殿獻給正義之神-鷹神荷魯斯,右殿為兇猛的鱷魚神(Sobek),它是萬物創造之神,但也代表邪惡,殿內還能看到真實鱷魚木乃伊。神殿遺跡保留的並不完整,主要是因為尼羅河河道改變的沖蝕,但整體神殿還是令人覺得讚嘆,同時,也因其位於小山丘上,可在城垛上眺望尼羅河與鄉間景緻。

  • 霍魯斯神殿 TEMPLE OF HORUS

霍魯斯神殿位於亞斯文以北的伊迪芙(Edfu),該神殿是埃及第二大神殿,不但外觀雄偉,同時也保存完整,頗值一遊。霍魯斯神殿建於西元前237年的托勒密王朝,主要就是祭祀身為天空之子的霍魯斯,由於其常以鷹頭人身出現,因此前廳有一隻巨大的灰色花崗岩鷹像。神殿全長136公尺、寬79公尺,入口正門有36公尺高,而神殿中最精采的是牆上浮雕,色彩及圖樣都很鮮明,訴說著鷹神向叔叔-黑暗之神塞特(Seth,化身河馬)挑戰的事蹟。

努比亞

地中海三角洲

西奈半島

[編輯] 相關影片

[編輯] 傑森王子戰羣妖(電影)

[編輯] 北非諜影(電影)

[編輯] 揭開埃及王朝的神秘面紗(Discovery電視節目)

[編輯] 參考資料

  • 1.S. V. Lawrenc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Mummies", Science News, Dec. 6, 1980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Reference: Wikipedia-古埃及神祇列表 accessed:2008/06/04
  • 3.巴瑞.坎普、穆朗娜譯。解剖古埃及-揭開塑造千古文明偉大力量。(台北:知書房,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