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文藝青年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3年5月10日 (五) 14:2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Shadow062010 (對話 | 貢獻)
(電影簡介)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13年5月23日 (四) 11:23) (編輯) (撤銷)
Shadow062010 (對話 | 貢獻)
(四、活動剪影)
 
(3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1行: 第11行:
== 二、本書摘要 == == 二、本書摘要 ==
-[[Image:101010101.JPG |300px |right]] +[[Image:101010101.JPG |250px |right]]
-[[Image:1010101001.JPG |300px |right]]+[[Image:1010101001.JPG |250px |right]]
:1.1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9.87.8B.E6.94.BE_Destined_Eruption 釋放 Destined Eruption] :1.1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9.87.8B.E6.94.BE_Destined_Eruption 釋放 Destined Eruption]
:1.2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8.AC.9D.E7.A5.9E_The_Ritual 謝神 The Ritual] :1.2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8.AC.9D.E7.A5.9E_The_Ritual 謝神 The Ritual]
第33行: 第33行:
:1.19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5.9B.9E.E9.9F.B3_Reverberation 迴音 Reverberation] :1.19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5.9B.9E.E9.9F.B3_Reverberation 迴音 Reverberation]
:1.20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7.99.BB.E5.A0.B4_Debut 登場 Debut] :1.20 [http://zh.wikipedia.org/wiki/10%2B10#.E7.99.BB.E5.A0.B4_Debut 登場 Debut]
 +
 +== 三、佳句摘錄 ==
 +
 +        看著照片,阿嬤說:「永久,你就要給我保庇。」對我來說,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一
 +句話。永久,是店名也是老伴的名字,某種程度上就是他的化身。和兒子小小的競賽無
 +形中讓阿嬤生命的齒輪再次轉動,老伴在天上照看著她,怎麼會輸呢?話中有信心、思
 +念、詼諧,好像他就在阿嬤身旁,笑著保佑著他的「牽手」。
 +== 四、心得感想 ==
 +
 +*'''101002049 陳彥融'''
 +:        近年來特別流行微電影的元素,二十位導演藉由五分鐘的短片自由發揮,奔馳自己的創意,述說自己的理念,有別於商業片需要顧及票房,這些影片很純粹,彷彿直接與導演對話,透過畫面,各自表述著自己對台灣的印象。因此,這部影片交雜著很強烈的個人色彩,或許台灣也就是這麼樣的一個小島吧?交織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民族文化,卻意外地和諧共存著,整部影片也有一種共通的基調--對舊時光的懷念以及對於台灣現存社會問題的真知灼見,導演們重現了輝煌的年代,不自由卻很快樂,充滿記憶的首飾、小夜曲悠悠地穿越時空、砲戰中驚恐的少女已然白髮皤皤、柑仔店與現代7ELEVEN的矛盾,每部作品都像光陰的罐頭,鎖住,原汁原味。
 +:        謝神、釋放、無國籍公民、到站停車、諸神的黃昏、老人與我、回音,則分別表述著台灣總總社會議題:發財夢、城鄉差距、黑暗角落裡的無國籍緬甸移民、敏感的政治導向問題、廢除死刑、老人失智、校園霸凌、黑社會……等,透過影像紀錄將議題搬上檯面,同時放在一部影片中,似乎也是想藉由眾多導演的集氣,讓影響力從影壇延伸到真實社會。
 +:        我喜歡鄭有傑幽默的短篇《潛規則 Unwritten Rules》,如此不經意地刻意觸及了敏感的政治問題,電影界中普遍存在著。這些台灣和中國合作的影片之中,比如說痞子英雄,人員名單前必定會註明[「中國台灣」這四字,看起來突兀,台灣電影實力堅強,人才往往被重金聘用到中國製片,市場廣大、資金雄厚,使得台灣原創電影的競爭力下滑,許多導演為了拍出理念,紛紛出走,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反應台灣人才外流的嚴重性,並不是叫我們固守,而是要我們永遠記住台灣是我們的根。
 +:        我也喜歡魏德聖導演《登場》,《賽德克巴萊》中飾演老年莫那魯道的林慶台牧師,在面對國際媒體、走上星光大道前夕,向祖先祈禱、向上帝祈求力量,對自然的謙卑、對祖先的懷愛、對族人團結一心的喜樂,對自己人生因一部電影而改變的抒發,充滿著力量以及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驕傲地說:我是賽德克,我來自臺灣。
 +
 +*'''101003074 劉書呈'''
 +:        藉由簡要精緻的短片,呈現種種社會問題,短時間內使我們對敏感社會問題有所認識和省思,可謂運用媒體反映現實社會的典範。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二部短片為〈到站停車〉〈無國籍公民〉。
 +:        〈到站停車〉,表達於既定的成規之下,我們被限制和拘束,這是和諧社會運作的必要條件;然而,只知固守白紙黑字的規定和條例,而不知視情況而變通,事情將無法圓滿。就如同行善是件好事,但是,若無法運用智慧使善行圓滿,利於一方,卻傷及一方,善的本意便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達到「善巧」的境界,需靠智慧和經驗的積累。
 +:        提及弱勢族群,我們不外乎想到老弱婦孺、殘障人士、低收入戶等等。然而,昏暗的一隅存在著一群泰緬後裔,被政府、社會無情地忽視和冷漠,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鮮為人知。〈無國籍公民〉, 以一名女孩的遭遇,喚醒我們對泰緬後裔的關注。雖然他們已取得合法居留身分 但仍存在著健保與生計困難等問題。太多需要協助的苦難人們,我們不僅關心議題的發展,如及時雨的援助是緊急且必需的。
 +:        觀賞、討論、自省,透過此部電影,我們都獲得成長。
 +
 +*'''101007042 黃仲平'''
 +:        《謝神》主要描寫一對兄弟為了還願,不顧路途遙遠和艱辛,爬到山上的一間小土地公廟。弟弟聽大哥說,這間廟非常靈驗,他透過土地公和土地婆的庇佑下中了樂透,因此一定要不辭辛勞地前來答謝。沒想到,最後弟弟才發現,哥哥的確中了獎,但金額卻不足以讓人一夜致富,相反地,只是四百元整。
 +:        《老人與我》主要以阿房伯為主軸,迷路的阿房伯獨自走在鄉間小路上,消失的蹤影使得和他熟識村民們擔心,紛紛成群尋找他的下落。他不知道自己會走到哪裡,不過在那段路途中,他回憶起過往,愛他的、關心他的、幫助他的那些生活中各個特別的人。
 +:        《到站停車》整段畫面以黑白的色調呈現,台詞並不多,主要以畫面的運轉和人物肢體動作或表情帶動情節。公車司機是位女生,富有愛心秉持著禮讓老弱婦孺的精神。但開到某段路途,氣氛開始轉為詭譎,路邊突然迸出一個男子,瘋狂拍打車門要求司機讓他上車,但依照公司規定,未到下站不得中途上車,謹遵規定的公車司機堅持原則,但沒想到,坐在後座的孕婦乘客意外地中槍了….
 +:        這些影片雖然簡短,不過內容很豐富,這一系列的電影都是讓台灣知名的導演以有限的時間描述出他們想傳達的理念。意味深遠的情節還是需要一點相關知識背景或者歷練才看得懂,因此我第一次看時有點摸不著頭緒,不過在搜索過相關資料後才稍微了解,原來導演要說的就是這個。看越多次,佩服的心情就越強烈,因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安排都是有意涵的,而第一次觀看到這些微小細節再比對導演本身的解讀,正好符合他本身的意涵時,這讓我產生一點點成就感,這不只代表我懂故事的意義,同時也是我對電影的解讀能力更上一層樓了。
 +
 +*'''101018008吳玥禎'''
 +:        《十加十》是部針對臺灣特有的文化,並集結各個短篇電影而成的作品。其中,有家小店叫永久(A Grocery Called Forever) 是由導演吳念真所作,看似平鋪直敘的故事,卻飽含老奶奶對延續丈夫回憶的雜貨舖的執著與渴望。
 +:        小店中,沾著塵埃的廊架、有著些許蛛網的角落、褪色的招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牆上的相框中,年輕幸福的老婆婆與丈夫的笑臉讓時光倒流,當初一起努力經營的店鋪,不僅是謀生的工具,更珍藏著兩人的點點滴滴,也是丈夫的延伸。人老了,還有創造回憶的能力嗎?或許只能平靜的,看著劇變的世界,靜靜等候。
 +:        但小店鋪總會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敞開大門。在現代,看似過時的雜貨舖卻是回憶的累積,看著小地方人們的生老與死,我們經常忽略它,它卻總是在那裡。如同劇中,金紙銀紙,有著文化與鄉土意義,大概也只有雜貨舖買的到吧!它們或許會被時代淘汰,但卻將「永久」保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延續不斷。
 +
 +*'''101023007黃于芳'''
 +:        難得有一部片是由這麼多個導演一起呈現。一部由20位導演議起呈現”台灣現象”,這部片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呢?這麼多不連貫的片段,如何串起一部片?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到底這20位導演的”台灣印象”會是什麼呢?
 +還:        記得鄭有傑導演片中,利用拍片的場景來帶出—台灣與中國的微妙政治關係;海馬洗頭一片中,數位資深演員同台飆戲,也藉片中帶出在台灣角人物的故事;還有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裡頭藉著一位老婦人的角色,訴說著金門戰地裡的故事。
 +:        每部片的時間都不長,但看著這一段一段的電影,漸漸的我好像更了解”台灣”這個地方了。大時代裡,不乏小故事。一群人的故事,是大時代的歷史;一個人的故事,卻紮紮實實的充足了這時代。還在思考著台灣的定位、競爭力…看了這部電影才發現了更多角度的世界。
 +
 +*'''101002036 蘇慧芝'''
 +:        開始看這部片時,有種悲悽感籠罩全身,到站停車讓我看到世界的灰色,制度與寬容之間的灰色,就只是一個決定,影響的是什麼?回音是我印象挺深刻的一段,霸凌之後的霸凌,我想你對別人做什麼,終究還是會回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我們想不想要,或是有沒有後悔。最後我看的是諸神的黃昏,寫一個人情殺之後的一切,懺悔或許不能讓受傷的家屬,毀滅的世界帶來不同的改變,但是我們的慈悲卻能讓我們更美的活下去。
 +
 +== 五、問題討論 ==
 +
 +:電影中凸顯許多些台灣現今的問題,哪一個令你印象最深刻?
 +:老人相關議題。不管是《老人與我》還是《有家小店叫永久》都一再的凸顯得台灣人口老化的過程中,老年人口的獨居問題。漸漸失去生活能力與重心的他們,或許病痛纏身,或許早已無法適應現代,我們都該思考如何去幫助他們,畢竟台灣早已進入高齡化的社會。雖然現在台灣已有長期照護機構,但制度與福利等的卻還有進步的空間。未來我們也會成為老年人口,因此更該審慎思考這個議題。
 +== 六、活動剪影 ==
 +[[Image:DSC_0426.jpg |400px]] [[Image:DSC_0429.jpg|400px]]
 +[[Image:DSC_0436.jpg |400px]] [[Image:DSC_0439.jpg|400px]]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電影簡介

《10+10》,由金馬影展發起之電影聯合創作計畫,為2011台北金馬影展開幕片,並入圍2012年第62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於2011年12月16日上映。 由金馬影展發起之《10+10》電影聯合創作計畫,號召台灣電影人大團結,共匯聚二十位台灣電影導演,每人分別拍攝五分鐘短片,以「台灣特有」為中心題旨,但不限形式與劇本內容,完全授權給每一位導演自由發揮、想像與創作。《10+10》意謂這二十位導演將拍攝出片長一百分鐘的電影,影展也期待這聚合一氣的影響力,激發出遠超過影片本身的龐大能量!

[編輯] 一、作者簡介

  • 導演群
王小棣; 王童; 朱延平; 何蔚庭; 吳念真; 沈可尚; 侯孝賢; 侯季然; 張艾嘉; 張作驥
陳玉勳; 陳國富; 陳駿霖; 楊雅喆;鄭文堂; 鄭有傑; 蕭雅全; 戴立忍; 鍾孟宏; 魏德聖

[編輯] 二、本書摘要

1.1 釋放 Destined Eruption
1.2 謝神 The Ritual
1.3 無國籍公民 The Orphans
1.4 100
1.5 有家小店叫永久 A Grocery Called Forever
1.6 黃金之弦 La Belle Epoque
1.7 到站停車 Bus Odyssey
1.8 小夜曲 Green Island Serenade
1.9 諸神的黃昏 The Dusk of the Gods
1.10 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 Sparkles
1.11 海馬洗頭 Hippocamp Hair Salon
1.12 初登場 The Debut
1.13 256巷14號5樓之1 LANE 256
1.14 唱歌男孩 The Singing Boy
1.15 老人與我 Old Man & Me
1.16 潛規則 Unwritten Rules
1.17 有一好沒二好 Something's Gotta Give
1.18 KEY
1.19 迴音 Reverberation
1.20 登場 Debut

[編輯] 三、佳句摘錄

        看著照片,阿嬤說:「永久,你就要給我保庇。」對我來說,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一 句話。永久,是店名也是老伴的名字,某種程度上就是他的化身。和兒子小小的競賽無 形中讓阿嬤生命的齒輪再次轉動,老伴在天上照看著她,怎麼會輸呢?話中有信心、思 念、詼諧,好像他就在阿嬤身旁,笑著保佑著他的「牽手」。

[編輯] 四、心得感想

  • 101002049 陳彥融
        近年來特別流行微電影的元素,二十位導演藉由五分鐘的短片自由發揮,奔馳自己的創意,述說自己的理念,有別於商業片需要顧及票房,這些影片很純粹,彷彿直接與導演對話,透過畫面,各自表述著自己對台灣的印象。因此,這部影片交雜著很強烈的個人色彩,或許台灣也就是這麼樣的一個小島吧?交織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民族文化,卻意外地和諧共存著,整部影片也有一種共通的基調--對舊時光的懷念以及對於台灣現存社會問題的真知灼見,導演們重現了輝煌的年代,不自由卻很快樂,充滿記憶的首飾、小夜曲悠悠地穿越時空、砲戰中驚恐的少女已然白髮皤皤、柑仔店與現代7ELEVEN的矛盾,每部作品都像光陰的罐頭,鎖住,原汁原味。
        謝神、釋放、無國籍公民、到站停車、諸神的黃昏、老人與我、回音,則分別表述著台灣總總社會議題:發財夢、城鄉差距、黑暗角落裡的無國籍緬甸移民、敏感的政治導向問題、廢除死刑、老人失智、校園霸凌、黑社會……等,透過影像紀錄將議題搬上檯面,同時放在一部影片中,似乎也是想藉由眾多導演的集氣,讓影響力從影壇延伸到真實社會。
        我喜歡鄭有傑幽默的短篇《潛規則 Unwritten Rules》,如此不經意地刻意觸及了敏感的政治問題,電影界中普遍存在著。這些台灣和中國合作的影片之中,比如說痞子英雄,人員名單前必定會註明[「中國台灣」這四字,看起來突兀,台灣電影實力堅強,人才往往被重金聘用到中國製片,市場廣大、資金雄厚,使得台灣原創電影的競爭力下滑,許多導演為了拍出理念,紛紛出走,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反應台灣人才外流的嚴重性,並不是叫我們固守,而是要我們永遠記住台灣是我們的根。
        我也喜歡魏德聖導演《登場》,《賽德克巴萊》中飾演老年莫那魯道的林慶台牧師,在面對國際媒體、走上星光大道前夕,向祖先祈禱、向上帝祈求力量,對自然的謙卑、對祖先的懷愛、對族人團結一心的喜樂,對自己人生因一部電影而改變的抒發,充滿著力量以及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驕傲地說:我是賽德克,我來自臺灣。
  • 101003074 劉書呈
        藉由簡要精緻的短片,呈現種種社會問題,短時間內使我們對敏感社會問題有所認識和省思,可謂運用媒體反映現實社會的典範。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二部短片為〈到站停車〉〈無國籍公民〉。
        〈到站停車〉,表達於既定的成規之下,我們被限制和拘束,這是和諧社會運作的必要條件;然而,只知固守白紙黑字的規定和條例,而不知視情況而變通,事情將無法圓滿。就如同行善是件好事,但是,若無法運用智慧使善行圓滿,利於一方,卻傷及一方,善的本意便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達到「善巧」的境界,需靠智慧和經驗的積累。
        提及弱勢族群,我們不外乎想到老弱婦孺、殘障人士、低收入戶等等。然而,昏暗的一隅存在著一群泰緬後裔,被政府、社會無情地忽視和冷漠,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鮮為人知。〈無國籍公民〉, 以一名女孩的遭遇,喚醒我們對泰緬後裔的關注。雖然他們已取得合法居留身分 但仍存在著健保與生計困難等問題。太多需要協助的苦難人們,我們不僅關心議題的發展,如及時雨的援助是緊急且必需的。
        觀賞、討論、自省,透過此部電影,我們都獲得成長。
  • 101007042 黃仲平
        《謝神》主要描寫一對兄弟為了還願,不顧路途遙遠和艱辛,爬到山上的一間小土地公廟。弟弟聽大哥說,這間廟非常靈驗,他透過土地公和土地婆的庇佑下中了樂透,因此一定要不辭辛勞地前來答謝。沒想到,最後弟弟才發現,哥哥的確中了獎,但金額卻不足以讓人一夜致富,相反地,只是四百元整。
        《老人與我》主要以阿房伯為主軸,迷路的阿房伯獨自走在鄉間小路上,消失的蹤影使得和他熟識村民們擔心,紛紛成群尋找他的下落。他不知道自己會走到哪裡,不過在那段路途中,他回憶起過往,愛他的、關心他的、幫助他的那些生活中各個特別的人。
        《到站停車》整段畫面以黑白的色調呈現,台詞並不多,主要以畫面的運轉和人物肢體動作或表情帶動情節。公車司機是位女生,富有愛心秉持著禮讓老弱婦孺的精神。但開到某段路途,氣氛開始轉為詭譎,路邊突然迸出一個男子,瘋狂拍打車門要求司機讓他上車,但依照公司規定,未到下站不得中途上車,謹遵規定的公車司機堅持原則,但沒想到,坐在後座的孕婦乘客意外地中槍了….
        這些影片雖然簡短,不過內容很豐富,這一系列的電影都是讓台灣知名的導演以有限的時間描述出他們想傳達的理念。意味深遠的情節還是需要一點相關知識背景或者歷練才看得懂,因此我第一次看時有點摸不著頭緒,不過在搜索過相關資料後才稍微了解,原來導演要說的就是這個。看越多次,佩服的心情就越強烈,因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安排都是有意涵的,而第一次觀看到這些微小細節再比對導演本身的解讀,正好符合他本身的意涵時,這讓我產生一點點成就感,這不只代表我懂故事的意義,同時也是我對電影的解讀能力更上一層樓了。
  • 101018008吳玥禎
        《十加十》是部針對臺灣特有的文化,並集結各個短篇電影而成的作品。其中,有家小店叫永久(A Grocery Called Forever) 是由導演吳念真所作,看似平鋪直敘的故事,卻飽含老奶奶對延續丈夫回憶的雜貨舖的執著與渴望。
        小店中,沾著塵埃的廊架、有著些許蛛網的角落、褪色的招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牆上的相框中,年輕幸福的老婆婆與丈夫的笑臉讓時光倒流,當初一起努力經營的店鋪,不僅是謀生的工具,更珍藏著兩人的點點滴滴,也是丈夫的延伸。人老了,還有創造回憶的能力嗎?或許只能平靜的,看著劇變的世界,靜靜等候。
        但小店鋪總會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敞開大門。在現代,看似過時的雜貨舖卻是回憶的累積,看著小地方人們的生老與死,我們經常忽略它,它卻總是在那裡。如同劇中,金紙銀紙,有著文化與鄉土意義,大概也只有雜貨舖買的到吧!它們或許會被時代淘汰,但卻將「永久」保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延續不斷。
  • 101023007黃于芳
        難得有一部片是由這麼多個導演一起呈現。一部由20位導演議起呈現”台灣現象”,這部片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呢?這麼多不連貫的片段,如何串起一部片?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到底這20位導演的”台灣印象”會是什麼呢?

還:        記得鄭有傑導演片中,利用拍片的場景來帶出—台灣與中國的微妙政治關係;海馬洗頭一片中,數位資深演員同台飆戲,也藉片中帶出在台灣角人物的故事;還有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裡頭藉著一位老婦人的角色,訴說著金門戰地裡的故事。

        每部片的時間都不長,但看著這一段一段的電影,漸漸的我好像更了解”台灣”這個地方了。大時代裡,不乏小故事。一群人的故事,是大時代的歷史;一個人的故事,卻紮紮實實的充足了這時代。還在思考著台灣的定位、競爭力…看了這部電影才發現了更多角度的世界。
  • 101002036 蘇慧芝
        開始看這部片時,有種悲悽感籠罩全身,到站停車讓我看到世界的灰色,制度與寬容之間的灰色,就只是一個決定,影響的是什麼?回音是我印象挺深刻的一段,霸凌之後的霸凌,我想你對別人做什麼,終究還是會回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我們想不想要,或是有沒有後悔。最後我看的是諸神的黃昏,寫一個人情殺之後的一切,懺悔或許不能讓受傷的家屬,毀滅的世界帶來不同的改變,但是我們的慈悲卻能讓我們更美的活下去。

[編輯] 五、問題討論

電影中凸顯許多些台灣現今的問題,哪一個令你印象最深刻?
老人相關議題。不管是《老人與我》還是《有家小店叫永久》都一再的凸顯得台灣人口老化的過程中,老年人口的獨居問題。漸漸失去生活能力與重心的他們,或許病痛纏身,或許早已無法適應現代,我們都該思考如何去幫助他們,畢竟台灣早已進入高齡化的社會。雖然現在台灣已有長期照護機構,但制度與福利等的卻還有進步的空間。未來我們也會成為老年人口,因此更該審慎思考這個議題。

[編輯] 六、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