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綠島
出自KMU Wiki
在2013年1月4日 (五) 00:38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U100001165 (對話 | 貢獻) (→'''蟹類''')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3年1月4日 (五) 01:40) (編輯) (撤銷) U100001165 (對話 | 貢獻) |
||
(4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7行: | 第7行: | ||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永續發展,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永續發展,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 ||
+ | |||
+ | 許多人可能會質疑為何我們需要讓我們的環境可以永續發展,在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這裡面提出的人類對於環境應有的責任,這份宣言也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 | ||
'''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 | '''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 | ||
第80行: | 第82行: | ||
26、人類及其環境必須免受核武器和其它一切大規模毀滅性手段的影響。各國必須努力在有關的國際機構內就消除和徹底銷毀這種武器迅速達成協議。 | 26、人類及其環境必須免受核武器和其它一切大規模毀滅性手段的影響。各國必須努力在有關的國際機構內就消除和徹底銷毀這種武器迅速達成協議。 | ||
- | == ''' | + | == '''綠島的永續發展''' == |
+ | ''尚無污水處理設施,民生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海域'' | ||
+ | |||
+ | 綠島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污水處理設施,每年觀光旺季遊客及居民所產生之大量污水,並且綠島主要觀光景點的朝日溫泉SPA區遊客盥洗污水直接排放,對海岸潮間帶生物之衝擊,當影響甚大,確有其監測與管理的必要。 | ||
+ | |||
+ | 台東縣綠島鄉文化生態協會理事長林登榮表示,原海邊豐富的迷你貝,近年來因海域污染而變得稀少,其部分民眾及保育團體,亦擔心大量污水排放造成珊瑚「黑病」,其需進一步調查,負責綠島珊瑚總體檢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可以確定人口密稠處感病的情況最嚴重。建議應該迅速設置簡易污水處理設施。 | ||
+ | |||
+ | ''環島公路設計缺乏生態考量,阻絕生物活動'' | ||
+ | |||
+ | 綠島每年湧入近40萬人次的遊客,機車是島上最受歡迎的代步工具,不過奔馳的機車卻讓許多動物命喪輪下。由綠島鄉文化生態協會從民國94年8月展開的「道路殺手效應」調查計畫,動物最危險的地段位在龜灣到大白沙之間及柴口、公館路段,發現各種陸蟹,包括紫地蟹、毛足圓軸蟹、短腕蟹等,陸蟹降海產卵時總需要橫越公路,卻也最容易成為輪下冤魂,滿肚子的蟹卵爆開,隨著車輪輾壓到路面上,1天最高可達100多隻,而其他動物比如姬獨角仙、黑眶蟾蜍等,牠們被輾碎的身形同樣是慘不忍睹。 | ||
+ | |||
+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率先於今年在環島公路沿線設立8個警告標示,提醒遊客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其他動物也在使用這條公路;台東縣政府城鄉發展局則以離島建設基金,委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主持「綠島蟹類生態廊道建置及監測計畫」,並在燈塔附近設置100公尺長的生態廊道。這座廊道的設計的概念,是利用光滑的PC波浪板阻隔蟹類棲地與馬路,讓牠們爬不上路面,改走路面下安裝的涵洞,而不必與機車爭道;但是依據生態監測資料顯示,這座廊道卻設在遠離公路又偏僻的燈塔附近,綠島鄉民代表會日前因此質疑,台東縣政府表示,設在何處牽扯到用地取得問題,如果在旅遊旺季施工也會影響遊客通行,最後只能在爭議最少的燈塔附近,展開這項實驗性的設置,因為它遠離公路,所以目前比較著重於教育意義,就是把蟹類保育的觀念,先普及到學生或一般民眾的身上;因此未來最可能的解決方法,就是公部門在做道路改善時,能把生態也納入整體設計,才比較容易克服相關遭遇的問題。 | ||
+ | |||
+ | ''有效控制及分散遊客量'' | ||
+ | |||
+ | 綠島沿岸海域孕育十分豐富且完整的珊瑚礁生態,其覆蓋率均在50%~75%以上。綠島海域的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相當高,但是由於近年來綠島觀光遊憩壓力日漸增加,不僅陸域污染逐漸嚴重威脅海洋生態,人為對於海洋資源的破壞更是時有所聞。 | ||
+ | |||
+ | 適性的規劃遊程及體驗活動,讓綠島的旅遊每個季節都有特色(沒有淡、旺季之分);人潮就是錢潮,若無法做到對遊客數量進行管制,只要應適時的分散遊客造訪的時間,這樣就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瞬時衝擊的問題;另亦可於旅遊旺季適時提高「生態稅」(利用不同旅遊季節徵收價格不同之金額)添加於機票、船票費內,可讓旅客有正確的使用者付費觀念,目的在鼓勵平日旅遊,分散旅遊旺季帶來的環境壓力。 | ||
+ | |||
+ | ''觀光發展如何確保動植物不被干擾,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 ||
+ | |||
+ | 因地制宜之適性管理,集中開發,以人口聚集的居住區為「開發區」,將農業區或已開墾的農地作為「緩衝區」,動、植物保育地、相關保護區設為「核心區」,進行生態監測;如全區巡守工作固定執行,鼓勵全民守護,全民監控之保育概念;海陸域生態環境資源的永續保護與棲地的完整保存,避免破壞情形的發生,讓生物資源自然繁衍;保育告示牌的設立,提醒遊客及居民,避免騷擾自然生物的生存空間;保育人員的培訓,提昇保育相關工作的執行效率;保育觀念的再建立與持續宣導,讓觀念日久而深植人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上位政策的核心價值,及確切可以落實的機制。 | ||
+ | |||
+ | ''整合島上教學機制,進行在地環境教育解說人力培訓及解說服務'' | ||
+ | |||
+ | 透過綠島地方文史人才培訓、地方文史歷史調查研究的獎助、在地文史創作、出版、展示、修訂綠島鄉鄉誌以及補助以綠島為主體的影像製作,推動綠島文化保存與傳承,進行在地人力的培植。 | ||
+ | 強化綠島特色教育教學,獎勵鄉內學校教師參與社區與鄉內公共事務,如進行綠島鄉土研究與發表、參與社區民俗慶典活動之講解志工及推動鄉土教學活動等,一方面促進教師對綠島認同,一方面更能帶動學生對綠島的認識,讓海洋教育及其文化向下紮根。 | ||
+ | 運用現有學校師資資源,推動社區課程,補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社區或地方產業,以及社區居民所需之成長課程,如資訊、英語等。 | ||
== '''蟹類''' == | == '''蟹類''' == | ||
第92行: | 第121行: | ||
加強綠島居民對蟹類的認識,包含夜間導覽的訓練,當外地遊客來時可以進行導覽,讓遊客對蟹類有興趣,並愛護珍惜他們,不會隨意破壞、帶回家,政府也可設置特定園區專門觀賞蟹類,使蟹類有舒適的環境、不受破壞的環境生存著,也可集中遊客讓他們在當地進行觀察,並豎立標語教導遊客對蟹類的知識。 | 加強綠島居民對蟹類的認識,包含夜間導覽的訓練,當外地遊客來時可以進行導覽,讓遊客對蟹類有興趣,並愛護珍惜他們,不會隨意破壞、帶回家,政府也可設置特定園區專門觀賞蟹類,使蟹類有舒適的環境、不受破壞的環境生存著,也可集中遊客讓他們在當地進行觀察,並豎立標語教導遊客對蟹類的知識。 | ||
若遊客在一間的蟹類導覽有好的回憶,他回去後也會推薦給親朋好久,如此一來,對觀光上有更大的收入,且使綠島的美廣為流傳,並在蟹類的保護上有了更大的價值。 | 若遊客在一間的蟹類導覽有好的回憶,他回去後也會推薦給親朋好久,如此一來,對觀光上有更大的收入,且使綠島的美廣為流傳,並在蟹類的保護上有了更大的價值。 | ||
+ | |||
+ | |||
+ | == 資料來源 == | ||
+ | http://ecorridor.biodiv.tw/index.php | ||
+ |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8%81%94%E5%90%88%E5%9B%BD%E4%BA%BA%E7%B1%BB%E7%8E%AF%E5%A2%83%E5%AE%A3%E8%A8%80%EF%BC%881972%E5%B9%B4%E6%96%AF%E5%BE%B7%E5%93%A5%E5%B0%94%E6%91%A9%E5%AE%A3%E8%A8%80%EF%BC%89 | ||
+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AF%E5%A2%83%E4%BF%9D%E6%8A%A4 | ||
+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B8%E7%BA%8C%E7%99%BC%E5%B1%95 |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
[編輯] 永續發展-綠島
100009006陳品涵
100001165紀雅閔
[編輯] 永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永續發展,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許多人可能會質疑為何我們需要讓我們的環境可以永續發展,在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這裡面提出的人類對於環境應有的責任,這份宣言也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
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
1、人類既是他的環境的創造物,又是他的環境的塑造者,環境給予人以維持生存的東西,並給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會和精神等方面獲得發展的機會。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在漫長和曲折的進化過程中,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由於科學技術發展的迅速加快,人類獲得了以無數方法和在空前的規模上改造其環境的能力。人類環境的兩個方面,即天然和人為的兩個方面,對於人類的幸福和對於享受基本人權,甚至生存權利本身,都必不可缺少的。
2、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是關係到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幸福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也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國政府的責任。
3、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在現代,人類改造其環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話,就可以給各國人民帶來開發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機會。如果使用不當,或輕率地使用,這種能力就會給人類和人類環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在地球上許多地區,我們可以看到周圍有越來越多的說明人為的損害的跡象:在水、空氣、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達到危害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態平衡受到嚴重和不適當的擾亂;一些無法取代的資源受到破壞或陷於枯竭;在人為的環境,特別是生活和工作環境里存在着有害於人類身體、精神和社會健康的嚴重缺陷。
4、在發展中的國家中,環境問題大半是由於發展不足造成的。千百萬人的生活仍然遠遠低於象樣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們無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衛生設備。因此,發展中的國家必須致力於發展工作,牢記他們優先任務和保護及改善環境的必要。
為了同樣目的,工業化國家應當努力縮小他們自己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在工業化國家裡,環境一般同工業化和技術發展有關。
5、人口的自然增長繼續不斷地給保護環境帶來一些問題,但是如果採取適當的政策和措施,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人民推動着社會進步,創造着社會財富,發展着科學技術,並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不斷地改造着人類環境。隨着社會進步和生產、科學及技術的發展,人類改善環境的能力也與日俱增。
6、現在已達到歷史上這樣一個時刻:我們在決定在世界各地的行動時,必須更加審慎地考慮它們對環境產生的後果。由於無知或不關心,我們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環境造成巨大的無法挽回的損害。反之,有了比較充分的知識和採取比較明智的行動,我們就可能使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在一個比較符合人類需要和希望的環境中過着較好的生活。改善環境的質量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景是廣闊的。我們需要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類必須利用知識在同自然合作的情況下建設一個較好的環境。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這個目標同爭取和平、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兩個既定的基本目標共同和協調地實現。
7、為實現這一環境目標,將要求公民和團體以及企業和各級機關承擔責任,大家平等地從事共同的努力。各界人士和許多領域中的組織,憑他們有價值的品質和全部行動,將確定未來的世界環境的格局。各地方政府和全國政府,將對在他們管轄範圍內的大規模環境政策和行動,承擔最大的責任。為籌措資金以支援發展中國家完成他們在這方面的責任,還需要進行國際合作。種類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因為它們在範圍上是地區性或全球性的,或因為它們影響着共同的國際領域,將要求國與國之間廣泛合作和國際組織採取行動以謀求共同的利益。會議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著全體人民和他們的子孫後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
這些原則申明了共同的信念:
1、人類有權在一種能夠過着尊嚴和福利的生活的環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並且負有保護和改善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環境的莊嚴責任。在這方面,促進或維護種族隔離、種族分離與歧視、殖民主義和其它形式的壓迫及外國統治的政策,應該受到譴責和必須消除。
2、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其中包括空氣、水、土地、植物和動物,特別是自然生態類中具有代表性的標本,必須通過周密計劃或適當管理加以保護。
3、地球生產非常重要的再生資源的能力必須得到保持,而且在實際可能的情況下加以恢復或改善。
4、人類負有特殊的責任保護和妥善管理由於各種不利的因素而現在受到嚴重危害的野生生物後嗣及其產地。因此,在計劃發展經濟時必須注意保護自然界,其中包括野生生物。
5、在使用地球上不能再生的資源時,必須防範將來把它們耗盡的危險,並且必須確保整個人類能夠分享從這樣的使用中獲得的好處。
6、為了保證不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損害,必須制止在排除有毒物質或其它物質以及散熱時其數量或集中程度超過環境能使之無害的能力。應該支持各國人民反對污染的正義鬥爭。
7、各國應該採取一切可能的步驟來防止海洋受到那些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的、損害生物資源和破壞海洋生物舒適環境的或妨害對海洋進行其它合法利用的物質的污染。
8、為了保證人類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了在地球上創造那些對改善生活質量所必要的條件,經濟和社會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9、由於不發達和自然災害的原因而導致環境破壞造成了嚴重的問題。克服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是移用大量的財政和技術援助以支持發展中國家本國的努力,並且提供可能需要的及時援助,以加速發展工作。
10、對於發展中的國家來說,由於必須考慮經濟因素和生態進程,因此,使初級產品和原料有穩定的價格和適當的收入是必要的。
11、所有國家的環境政策應該提高,而不應該損及發展中國家現有或將來的發展潛力,也不應該妨礙大家生活條件的改善。各國和各國際組織應該採取適當步驟,以便就應付因實施環境措施所可能引起的國內或國際經濟後果達成協議。
12、應籌集資金來維護和改善環境,其中要照顧到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和特殊性,照顧到他們由於在發展計劃中列入環境保護項目而需要的任何費用,以及應他們的請求而供給額外的國際技術和財政援助的需要。
13、為了實現更合理的資源管理從而改善環境,各國應該對他們的發展計劃採取統一和協議的做法,以保證為了人民的利益,使發展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需要相一致。
14、合理的計劃是協調發展的需要和保護與改善環境的需要相一致的。
15、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須加以規劃,以避免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並為大家取得社會、經濟和環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在這方面,必須停止為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統治而制訂的項目。
16、在人口增長率或人口過分集中可能對環境或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的地區,或在人口密度過低可能妨礙人類環境改善和阻礙發展的地區,都應採取不損害基本人權和有關政府認為適當的人口政策。
17、必須委託適當的國家機關對國家的環境資源進行規劃、管理或監督,以期提高環境質量。
18、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必須應用科學和技術以鑒定、避免和控制環境惡化並解決環境問題,從而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19、為了更廣泛地擴大個人、企業和基層社會在保護和改善人類各種環境方面提出開明輿論和採取負責行為的基礎,必須以年輕一代和成人進行環境問題的教育,同時應該考慮到對不能享受正當權益的人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20、必須促進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國內和國際範圍內從事有關環境問題的科學研究及其發展。在這方面,必須支持和促使最新科學情報和經驗的自由交流以便解決環境問題;應該使發展中的國家得到環境工藝,其條件是鼓勵這種工藝的廣泛傳播,而不成為發展中的國家的經濟負擔。
21、按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各國有按自己的環境政策開發自己資源的主權;並且有責任保證在他們管轄或控制之內的活動,不致損害其他國家的或在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地區的環境。
22、各國應進行合作,以進一步發展有關他們管轄或控制內的活動對他們管轄以外的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其它環境損害的受害者承擔責任賠償問題的國際法。
23、在不損害國際大家庭可能達成的規定和不損害必須由一個國家決定的標準的情況下,必須考慮各國的現行價值制度和考慮對最先進的國家有效,但是對發展中國家不適合和具有不值得的社會代價的標準可行程度。
24、有關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國際問題應當由所有的國家,不論其大小,在平等的基礎上本着合作精神來加以處理,必須通過多邊或雙邊的安排或其它合適途徑的合作,在正當地考慮所有國家的主權和利益的情況下,防止、消滅或減少和有效地控制各方面的行動所造成的對環境的有害影響。
25、各國應保證國際組織在保護和改善環境方面起協調的、有效的和能動的作用。
26、人類及其環境必須免受核武器和其它一切大規模毀滅性手段的影響。各國必須努力在有關的國際機構內就消除和徹底銷毀這種武器迅速達成協議。
[編輯] 綠島的永續發展
尚無污水處理設施,民生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海域
綠島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污水處理設施,每年觀光旺季遊客及居民所產生之大量污水,並且綠島主要觀光景點的朝日溫泉SPA區遊客盥洗污水直接排放,對海岸潮間帶生物之衝擊,當影響甚大,確有其監測與管理的必要。
台東縣綠島鄉文化生態協會理事長林登榮表示,原海邊豐富的迷你貝,近年來因海域污染而變得稀少,其部分民眾及保育團體,亦擔心大量污水排放造成珊瑚「黑病」,其需進一步調查,負責綠島珊瑚總體檢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可以確定人口密稠處感病的情況最嚴重。建議應該迅速設置簡易污水處理設施。
環島公路設計缺乏生態考量,阻絕生物活動
綠島每年湧入近40萬人次的遊客,機車是島上最受歡迎的代步工具,不過奔馳的機車卻讓許多動物命喪輪下。由綠島鄉文化生態協會從民國94年8月展開的「道路殺手效應」調查計畫,動物最危險的地段位在龜灣到大白沙之間及柴口、公館路段,發現各種陸蟹,包括紫地蟹、毛足圓軸蟹、短腕蟹等,陸蟹降海產卵時總需要橫越公路,卻也最容易成為輪下冤魂,滿肚子的蟹卵爆開,隨著車輪輾壓到路面上,1天最高可達100多隻,而其他動物比如姬獨角仙、黑眶蟾蜍等,牠們被輾碎的身形同樣是慘不忍睹。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率先於今年在環島公路沿線設立8個警告標示,提醒遊客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其他動物也在使用這條公路;台東縣政府城鄉發展局則以離島建設基金,委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主持「綠島蟹類生態廊道建置及監測計畫」,並在燈塔附近設置100公尺長的生態廊道。這座廊道的設計的概念,是利用光滑的PC波浪板阻隔蟹類棲地與馬路,讓牠們爬不上路面,改走路面下安裝的涵洞,而不必與機車爭道;但是依據生態監測資料顯示,這座廊道卻設在遠離公路又偏僻的燈塔附近,綠島鄉民代表會日前因此質疑,台東縣政府表示,設在何處牽扯到用地取得問題,如果在旅遊旺季施工也會影響遊客通行,最後只能在爭議最少的燈塔附近,展開這項實驗性的設置,因為它遠離公路,所以目前比較著重於教育意義,就是把蟹類保育的觀念,先普及到學生或一般民眾的身上;因此未來最可能的解決方法,就是公部門在做道路改善時,能把生態也納入整體設計,才比較容易克服相關遭遇的問題。
有效控制及分散遊客量
綠島沿岸海域孕育十分豐富且完整的珊瑚礁生態,其覆蓋率均在50%~75%以上。綠島海域的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相當高,但是由於近年來綠島觀光遊憩壓力日漸增加,不僅陸域污染逐漸嚴重威脅海洋生態,人為對於海洋資源的破壞更是時有所聞。
適性的規劃遊程及體驗活動,讓綠島的旅遊每個季節都有特色(沒有淡、旺季之分);人潮就是錢潮,若無法做到對遊客數量進行管制,只要應適時的分散遊客造訪的時間,這樣就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瞬時衝擊的問題;另亦可於旅遊旺季適時提高「生態稅」(利用不同旅遊季節徵收價格不同之金額)添加於機票、船票費內,可讓旅客有正確的使用者付費觀念,目的在鼓勵平日旅遊,分散旅遊旺季帶來的環境壓力。
觀光發展如何確保動植物不被干擾,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因地制宜之適性管理,集中開發,以人口聚集的居住區為「開發區」,將農業區或已開墾的農地作為「緩衝區」,動、植物保育地、相關保護區設為「核心區」,進行生態監測;如全區巡守工作固定執行,鼓勵全民守護,全民監控之保育概念;海陸域生態環境資源的永續保護與棲地的完整保存,避免破壞情形的發生,讓生物資源自然繁衍;保育告示牌的設立,提醒遊客及居民,避免騷擾自然生物的生存空間;保育人員的培訓,提昇保育相關工作的執行效率;保育觀念的再建立與持續宣導,讓觀念日久而深植人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上位政策的核心價值,及確切可以落實的機制。
整合島上教學機制,進行在地環境教育解說人力培訓及解說服務
透過綠島地方文史人才培訓、地方文史歷史調查研究的獎助、在地文史創作、出版、展示、修訂綠島鄉鄉誌以及補助以綠島為主體的影像製作,推動綠島文化保存與傳承,進行在地人力的培植。 強化綠島特色教育教學,獎勵鄉內學校教師參與社區與鄉內公共事務,如進行綠島鄉土研究與發表、參與社區民俗慶典活動之講解志工及推動鄉土教學活動等,一方面促進教師對綠島認同,一方面更能帶動學生對綠島的認識,讓海洋教育及其文化向下紮根。 運用現有學校師資資源,推動社區課程,補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社區或地方產業,以及社區居民所需之成長課程,如資訊、英語等。
[編輯] 蟹類
蟹類生態廊道規劃與建置 台東縣政府於2005年申請離島建設基金補助「綠島生態資源永續發展計畫-蟹類生態廊道建置及監測委託專業服務」計畫,經由公開招標程序,委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執行規劃,擬以綠島蟹類作為保育目標,尤以國內唯一受野生動物保育法規保護的甲殼類動物-椰子蟹,作為綠島生態保育的「旗艦物種註一」,成為保育策略與生態旅遊推廣的橋樑。本計畫以自然生態與物種棲地研究為始,結合社區的保育團體進行「生態調查與監測」、「椰子蟹復育」、「生態社區育成」與「試驗性生態廊道之可行性評估、規劃與建置」等四個工作要項,提供物種復育以及社區與遊客生態保育概念的宣導策略,並將現有環島公路改善,以提供蟹類與其它動物棲地之連結。第一年先以現地試驗設計為輔,規劃設計「試驗性蟹類生態廊道」,結合學者專家與當地社區保育志工投入環境監測與復育研究工作,並同時進行校園與社區教育宣導,將物種保育、生態多樣性復育與永續社區發展結合,期能達成永續發展綠島的理想。 為避免蟹類因橫過馬路而發生被車輛壓死等意外事故,因而對既有道路設施進行生態保育設施改善,以減少對生物之傷害。本計畫緣於尊重生命及野生動物經營管理考量,設立野生動物地下穿越涵洞,以及誘導動物利用涵洞之附屬設施,以期達到降低意外的發生,使駕駛人與野生動物均能安全共享這片自然棲地,而達雙贏的目標。並以「生態工程」,將各棲地以替代動物穿越路徑之「穿越類生態廊道」連繫起來,以植栽或其他「誘導設施」、「阻絕設施」補強,增加其隱密性,防止外力之干擾。除此之外,並做長期監測、評估其功效,除了可以抑制無辜小生物的犧牲,亦可作為爾後道路生態保育設施之參考。
道路對動植物棲地之切割會造成生態的阻隔效應及棲地的破碎化,使自然棲地和生態系分裂成更小且更為孤立的區塊,長期下來將影響原有之生態平衡狀態。綠島地區之環境自然、生物多樣性高且富特色,成為亞太地區發展生態旅遊的重點區域。
讓蟹類變觀光資源 教遊客保育 加強綠島居民對蟹類的認識,包含夜間導覽的訓練,當外地遊客來時可以進行導覽,讓遊客對蟹類有興趣,並愛護珍惜他們,不會隨意破壞、帶回家,政府也可設置特定園區專門觀賞蟹類,使蟹類有舒適的環境、不受破壞的環境生存著,也可集中遊客讓他們在當地進行觀察,並豎立標語教導遊客對蟹類的知識。 若遊客在一間的蟹類導覽有好的回憶,他回去後也會推薦給親朋好久,如此一來,對觀光上有更大的收入,且使綠島的美廣為流傳,並在蟹類的保護上有了更大的價值。
[編輯] 資料來源
http://ecorridor.biodiv.tw/index.php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8%81%94%E5%90%88%E5%9B%BD%E4%BA%BA%E7%B1%BB%E7%8E%AF%E5%A2%83%E5%AE%A3%E8%A8%80%EF%BC%881972%E5%B9%B4%E6%96%AF%E5%BE%B7%E5%93%A5%E5%B0%94%E6%91%A9%E5%AE%A3%E8%A8%80%EF%BC%8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AF%E5%A2%83%E4%BF%9D%E6%8A%A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B8%E7%BA%8C%E7%99%BC%E5%B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