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阿里山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2年12月27日 (四) 14:3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Cherry810064 (對話 | 貢獻)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13年1月5日 (六) 21:29) (編輯) (撤銷)
Miku (對話 | 貢獻)
('''參考資料''')
 
(36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行: 第1行:
-='''高山鯝魚的復育'''=+='''永續發展-阿里山'''=
- 台北縣茶鄉坪林,除了聞名的包種茶,坪林北勢溪經過四年的封溪護魚計畫,原本瀕臨絕種的高山鯝魚,逐漸復育有成,坪林鄉親不分年齡投入護溪行列,還自組護溪巡邏隊。保護北勢溪不受污染,這個信念,凝聚了全坪林鄉民的心,來看看他們的故事。+*101026049黃偉宸
 +*101029018衷艷庭
 +*101029025林昀蓁
 +*101029042連胤惟
 +*101029065李佩芸
-  潺潺的水流聲,清澈透明的溪流裡,高山鯝魚悠游的身影清楚可見,蜻蜓點水舞動。午後的坪林北勢溪,美的再自然不過。而這一切除了造物者賞賜,還要歸功坪林鄉民自組的護魚巡邏隊。掛上宣傳布條,沿著北勢溪流域沿路視察。記者︰「為什麼要護溪。」小孩︰「因為我是這裡的人。」 
-  坪林人,保護北勢溪說的理直氣壯,四年前坪林鄉民發現他們最引以為傲的自然資產 ,好山好水逐漸受到人為破壞,為了避免觀光資源自動自發組成護溪隊,在鄉公所和縣政府的配合協助下,封溪護魚正式公告,到現在每平方公尺大約就有五十尾以上的魚隻,但缺乏公德心的釣客卻理所當然的將苦心復育的魚種佔為己有。巡邏隊員︰「有釣具手套還有烤肉過的痕跡。」隊長︰「先勸導不聽只能找派出所。」+=='''阿里山的BOT法案'''==
 +'''BOT法案所牽連的鄒族:'''
 +宏都阿里山等環境評估通過後,對區內居民也有遷村計畫,而遷村又得夷平另一片森林。
 +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只要是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政府於原住民族地區劃設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林業區、生態保育區、遊樂區及其他資源治理機關時,應徵得當地原住民族同意,並與原住民族建立共同管理機制。原住民族基本法的通過施行,這表示的是國家對於台灣所有的原住民族群地位的肯認,也表示著原住民族群地位的提升。其中的意義並不是單單去看那些條文的子法是否有無通過,而去決定原住民族群的權益是否仍然要停留在被殖民、被管理的狀態。然而林務局與「宏都阿里山企業聯盟」在整個BOT程序並無與當地的鄒族族人參予討論,連最基本的參與協商、諮詢意見也完全闕如。
-  撿起遊客隨地丟棄的垃圾,巡邏隊員相當感慨,原本坪林人各個也都愛釣魚,但溪裡的魚越釣越少,緊張的卻也只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這也說明了坪林鄉為什麼一間釣具店都沒有,即使護溪工作難執行,巡邏工作還是日以繼夜沒有停歇。+'''自然資源受到破壞:'''
 +林務局在二萬坪車站,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的側面,畫了一塊二.二頃的腹地給業者,這塊地除了幾幢小木屋,都是濃密的森林,有松、扁柏、還有檜木,都是一百年左右的老樹,被當地人稱為黑森林,樹林相當高大濃密,光是林木的價值就不可數了。
 +政策錯誤 阿里山BOT終止:
 +【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喧騰一時的阿里山鐵路與森林遊樂區BOT案,由於莫拉克颱風後,森林鐵路修復經費預估逾10億元,負責營運的宏都公司遲未積極搶修,林務局決定終止BOT案全部契約。一向極力反對BOT案的鄒族團體則表示, BOT案當初不尊重當地原住民意見,現在更可看出政策的錯誤。
 +民國94年行政院推動「阿里山森林遊樂區」BOT案,林務局不顧阿里山森林環境的破壞,在環境影響評估未通過前,就將鐵路、車站、土地等「三合一BOT案」移交民營。
 +97年6月阿里山森林鐵路經營權移交給宏都阿里山公司的現場,就曾引起當地鄒族人及環保團體的激烈抗議,鄒族人認為阿里山BOT案政府並沒有依照原基法第21條規定,不但沒有取得當地原住民同意,連最基本的參與協商、諮詢意見也完全沒做到。
 +97年6月19日民營公司接手阿里山森林鐵路之後,卻不斷出現狀況,先是小火車數度出軌,再來又有司機員罷駛風波,民間環保團體也不斷質疑:在環境影響評估尚未過關之前,政府怎麼能夠轉移給民間經營?還要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興建國際級觀光大飯店。
 +監察院也因此在去年對阿里山三合一BOT案提出糾正,以決策草率為由,對農委會、工程會、原民會、交通部等4機關依法提案糾正。面臨民眾抗議及監院糾正等風波後,接連的天災成為壓倒BOT案的最後一根稻草,森鐵民營化營運期原定33年,民營化後僅一年多的時間就草率收場,更可看出決策過程中的粗率程度。
 +鄒族青年行動聯盟發言人陳有福表示,過去鄒族人就極力反對BOT案,如今政府決定終止契約,鄒族人都相當慶幸。他說,林務局應該要尊重阿里山當地的鄒族人,與鄒族建立共管機制,而不是忽視當地族人的心聲。
 +針對林務局表示將加強進行森林鐵路營運及復建,陳有福則表達反對立場。他表示,從過去幾次天災來看,可以知道這是大自然給社會的教訓,告訴人們山林必須要休養生息了。
-  透著夜色,高山鯝魚在溪水中泛著銀白色的光芒,被稱為水中螢火蟲的高山鯝魚,美麗和白天截然不同,卻一樣教人驚歎、感動。+===衷艷庭心得感想===
 +之前看『海角七號』時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影片場景雖然在恆春,但放眼台灣很多風景區、森林遊樂區,都一窩蜂的在搞BOT,「海角七號」的出現,似乎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現在居然連阿里山也在搞BOT,搞的宏都阿里山集團和阿里山居民水火不容,林務局的政策會給阿里山帶來什麼樣的命運?是好是壞是很難說的。我個人傾向於還是交給政府做的好,因為交給民營實在是不知何年何時何月才能夠把它的環境保護完成,查看了許多阿里山bot的資料後,我才發現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情。因為民營的關係,所以很多因為經費不足而無法達到原本預期的環境建設。甚至遭成了更大的破壞、以及對原住民的威脅。所幸政府已經強制停止並且收回所有權,才沒有讓更大的悲劇繼續發生。
-  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的高山鯝魚,無法生存在有污染的溪流中,也成為水質淨潔的指標,能看到高山固魚復育成功就是巡邏隊員最大的安慰。巡邏隊員︰「這是苦花魚,這是石斑吃青苔的痕跡。」+=='''鄒族文化的復甦'''==
 +新聞:
 +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園區開幕了
 +一群部落人士發起「築巢圓夢」計畫,曾在休閒業服務的鄭虞坪承租阿里山鄉樂野村的2甲地,邀集鄒族工藝家創作建造「優遊吧斯鄒族文化園區」,行銷阿里山的觀光和產業,近期即將開幕。
 +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園區董事長鄭虞坪說,由於山上工作機會少,部落青壯年多到都市工作,山上最主要的經濟活動耕種,但每年常會碰到颱風大雨的威脅,三年前一群關心在地文化和產業的鄒族青年,成立「台灣南島創意文化產業發協會」,為部落重尋生機。 隔年他們提出企畫案,召集各界人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逐步形成在部落「築巢圓夢」的計畫。八八水災重創各部落的旅遊據點和商機,茶業店等阿里山許多觀光產業逐漸往山上遷移,鄭虞坪說,他們卻是反向思考,選在樂野村的平坦山坡開發鄒族文化園區,提供部落就業機會,並做部落產業文化行銷的平台,園區旁即是大片的茶園。
 +優遊吧斯鄒文化園區佔地約二公頃,其中主園區一公頃,許多裝置藝術,都是的邀集鄒族的工藝家們創作,並有農特產業館、茶業館,還有鄒族傳統歌舞、創作樂團表演,還有鄒族風味餐點等,目前招募的七十名員工,九成以上是部落的村民。
 +鄭虞坪說,外國和中國觀光客很喜歡到阿里山,但花了幾千公里的旅程來到阿里山,看到的是什麼?,大都無法體驗阿里山的鄒族文化,這也是為優遊吧斯鄒族文化園區為何不到山下,一定要在阿里山的部落建造。
 +===黃偉宸心得感想:===
 +由於城鄉發展上的差距逐漸的擴大,許多鄉下的青年都選擇前往大都是就業,而阿里山的鄒族也不例外,因此部落的文化傳承就顯得艱難了許多,更別說是要讓鄒族文化的發揚光大。然而,鄒族青年卻能巧妙的利用阿里山觀光產業的盛行,進而順勢發展出以鄒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園區,結合當地特色,讓鄒族文化同時帶動了經濟以及文化的傳承,創造出一個新的鄒族世代。
 +台灣是個多元民族的國家,因此如何弱勢族群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與讚賞,便是我們的重要課題,如同現今的鄒族,他們不僅克服了文化的消弱,更適應了現在的趨勢,因此我們若能將傳統的原住民文化,結合現代的趨勢潮流,相信更能達到文化的永續傳承與保存。
-  81歲劉森富是護溪巡邏隊中年紀最大的,看到北勢溪裡頭,魚兒比從前少了許多,走起路有些吃力的他,還是義無反顧的投入護溪巡邏的行列,不為別的,單純想護衛家園,讓坪林的觀光資產保留給下一代,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看見北勢溪自然的美。+=='''阿里山鐵路'''==
 +是台灣僅剩有繼續運作的林業鐵路系統,原先是日治時代為了把阿里山山上豐富的神木資源運送出而建造的建設,然而現在已成為了觀光火車。阿里山小火車曾經經歷過921大地震的重創,經過多年的修復後,在2007年9月13日再次開放使用,而後再2008年6月19日起改由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森林鐵道課主管、宏都阿里山公司經營該合約包括了以OT方式接手阿里山森林鐵路及沿線各場站營運,再來還受到八八水災而停駛車站間因為多林、屏遮那二處嚴重崩塌,將開鑿隧道改線,預計最快2014年通車。另以BOT方式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沼平車站旁興建國際五星級觀光大飯店、嘉義市北門車站原址,興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車站多功能2010年3月22日間曾以委外經營模式(OT)轉由宏都阿里山公司接手經營。委外經營契約終止後,目前由嘉義林區管理處收回自管。林務局有將阿里山森林鐵路委託給台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構想,經協商後於2013年1月1日委託給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但產權仍屬於農業部。
 + 
 +'''以下是阿里山小火車曾發生的意外:'''
 +*1978年4月30日在多林和十字路間,嘉義起點54.6公里處列車超速且超載造成翻覆。當時全列車載有250餘人,有20餘人輕重傷。
 +*1981年4月24日發生隧道坍方壓毀列車事故,造成9死13傷慘劇。
 +*1985年5月2日載運砂石工程列車在交力坪和水社寮間,嘉義起點36.26公里處出軌撞上山壁,車長殉職。受損的DL-32內燃機車於1993年8月23日北門修理工廠大火中遭到焚毀而拆解。
 +*2001年12月23日首班祝山線列車在十字分道車站疑似因為轉轍器鬆動造成列車出軌,8人受傷。
 +*2003年3月1日,14點由沼平車站開往神木車站的列車,疑似因為煞車系統故障,列車失控於14:09時在彎道處撞上山壁。該列車有四節車廂,第一節撞上山壁、第二節和第三節卡在山壁上,呈現45度及75度的大角度傾斜,第四節則掉落溪底。此事故造成17人死亡、205人輕重傷,是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以來最慘重事故。事後調查發現發車前列車長、檢車士、司機員和司機工都未發現煞車系統中用以貫通機車和車廂的氣閥(角旋塞)未打開,機車的煞車系統無法對車廂作用而導致列車超速造成此慘重事故。事故地點現建立了「阿里山森林鐵路癸未車難記事」紀念碑
 +*2011年4月27日,於該日中午12點17分,111次列車行經70公里250公尺處時,距離正線8.5公尺處之一株森氏櫟樹幹,因蟲蝕加腐朽導致樹幹斷裂,擊中第7節車廂,並使得第5~8節車廂翻覆,造成5人死亡、113人受傷。事故後神木線列車停駛至2012年1月20日才復駛。
 +'''由以上得知,我們應該要:'''
 +阿里山鐵路旁的樹木應該要修剪以防止小火車行駛的安全
 +按時的做好鐵路鐵軌、火車內部、鐵道旁的樹木檢查
 +而阿里山的水土保持也應該要做好
 +不應該在附近做太多不必要的開發
 +小火車的營運也應該要適量,以限定一日所載的人數來防止危險的發生。
 +===林昀蓁心得感想:===
 +由於開放兩岸觀光後,觀光客日漸增多,我們更應該為了大家的安全,來做好預防意外的發生,像阿里山這樣的歷史悠久的大自然古蹟,我們更應該好好的去保護它,做完了這樣的作業後,讓我得到最多的不是僅止阿里山的風景,而是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大自然不是我們人類專屬的,而是所有生物所共有的,在一個生態中的交互作用,往往不能被不自然的外力所影響,像是人類的破壞,例如:開發,這些都是人類應該要共同去守護的。
 + 
 +=='''高山鯝魚的復育'''==
 +新聞:
 +重建鯝魚之鄉 達娜伊谷放流千尾
 +莫拉克颱風重創阿里山鄉山美村達娜伊谷,村民花了廿餘年復育有成的高山鯝魚也付諸流水,十八日縣長陳明文與鄒族原住民長老共同放流近千尾鯝魚魚苗,希望鯝魚重現、美景重回,為阿里山帶來更多觀光人潮。
 +阿里山達娜伊谷是台灣保育溪水成功典範,可說是阿里山生態保育的驕傲,但八八水災山林溪流被破壞殆盡,鯝魚的生態出現嚴重危機,引起鄉民與保育團體重視。鯝魚又稱「苦花」,是台灣的國寶魚,早年由於數量極為稀少幾乎到瀕臨絕種的地步,被列為保育魚類,經原住民多年復育數量才日益增多,沒想到一場大水毀掉了數以萬計的鯝魚,但社區居民們並不氣餒,相信有一天鯝魚會再度繁盛如花。鄒族兩位頭目汪念月、汪俊松說,廿餘年前社區發起復育鯝魚計畫,每個村民都全心投入,多年的努力讓達娜伊谷成為高山鯝魚的故鄉,雖然此次無情風雨摧毀大家的心血,但大家會再次復育鯝魚,不會被風雨打倒。
 +達娜伊谷(Tanayiku)自然生態園區位於曾文溪上游,乾淨清澈,風景秀麗,是台灣自主社區營造重要的成功案例,也是阿里山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高身鯝魚」是達娜伊谷重要的觀光資源,這種曾經瀕臨絕種的魚類對於水質、環境有高度的要求,但一度因人們的濫捕差點導致絕種。最後,鯝魚終於在山美部落鄒族人共同努力禁止濫捕、復育環境後,成功復育,並與當地秀麗風景、鄒族文化展演結合,讓山美鄒族成功地打響「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的名號,證明生態觀光決不是空談。
 + 
 +===連胤惟心得感想:===
 +做了這個作業之後,我覺得不只阿里山,很多美麗的風景區都因為觀光客的到來而受到了不少汙染,也造成了不少傷害,對於我們所明定的保護區,我們要好好的愛惜它,不只是保護區,其他地方也要保護,要做好環境的永續發展,從個人做起,去觀光時不要隨意地破壞環境,像是阿里山,很多動植物都頻臨絕種,
 +高山鯝魚也因為天然災害面臨絕種,還好有阿里山居民的共同努力,才成功復育了高山鯝魚,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維護阿里山這個台灣之美,讓它可以永續發展下去。
 +=='''螢火蟲的復育'''==
 +曾經,我們可以在阿里山上追逐著一點一點的綠光奔跑,像是伸手可得的星星。曾幾何時我們不再見過他們美麗的身影,環境被破壞,森林被砍伐,大自然在哭泣,火金姑消失不見了!這時大家才意識到:原來環境改變了,一切都變得糟糕。
 +別擔心,還好有一群熱愛自然的保育人士,他們不斷地默默耕耘,改變自然環境,為的就是再一次讓我們看見螢火蟲,看見美麗的綠光。<br>
 +'''阿里山「螢」火晚會登場'''<br>
 +阿里山風景區許多聚落不但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居民對環境愛護也很用心,除不施用農藥外,推動一連串的螢火蟲復育工作,努力成果讓阿里山擁有分布量多且廣的浪漫螢光,螢火蟲的種類多達23種,如黑翅螢、梭德氏脈翅螢、紋螢、紅胸黑翅螢等,吸引許多民眾賞螢。(摘錄自2008年3月30日聯合報嘉義報導)<br>
 +'''阿里山螢光再現 邀您復育野放螢火蟲'''<br>
 +歷經八八風災後,阿里山的復原情形備受外界關注,由於阿里山也是螢火蟲的重點棲育地,在千呼萬喚下,這群夜空小精靈帶著螢光回來了!阿里山螢火蟲季即將再開鑼,「與螢共舞」活動從即日起至6月30日止,今年以護育概念出發,提醒大家對生態永續的觀念,特別在4月17日和5月15日兩天規劃螢火蟲野放體驗,以及夜間導覽活動,邀請您來擔任螢火蟲天使。<br>
 +歷經風災浩劫的阿里山,經過長時間的復原,將以全新的面貌和民眾見面,「2010年阿里山與螢共舞」活動,以「復育螢火、照亮阿里山」為主題,為了喚起民眾珍惜與保護大自然的關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特別規劃「螢火蟲野放體驗」活動,以及4月17日到5月15日圓潭自然生態園區的夜間導覽,結合生態保育與知性學習,號召民眾來擔任螢火蟲天使,以實際行動支持復育。(新聞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2010/4/13)<br>
 +===李佩芸心得感想===
 +觀察螢火蟲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常常聽年長的長輩說起以前的故事:他們在夏天只要天氣好就很容易看見螢火蟲四處飛舞;然而以現在的自然環境要看到螢火蟲卻是一件困難的事。螢火蟲一種指標性的生物,只有在鄰近乾淨的水源及自然環境下才會生存,因此我們真的要非常感謝辛苦復育螢火蟲的人士,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我們才能重溫那美麗的景色。阿里山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風景區,雖然他曾被破壞得體無完膚,但是大家現在都在為自然復育,希望創造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別再破壞阿里山了,大家一同把「火金姑」找回來吧!
 + 
 +='''參考資料'''=
 +http://365net.tw/news/p.asp?tiezi=1182 <br>
 +http://tw.myblog.yahoo.com/jw!2NVO1WCLHw6X3YMFyY36hL1p/article?mid=33955 <br>
 +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5624
 +http://zh.civicmedia.wikia.com/wiki/%E9%98%BF%E9%87%8C%E5%B1%B1BOT%E6%A1%88%E7%92%B0%E5%A2%83%E6%96%87%E5%8C%96%E8%A1%9D%E6%93%8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9%87%8C%E5%B1%B1%E6%A3%AE%E6%9E%97%E9%90%B5%E8%B7%AF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永續發展-阿里山

  • 101026049黃偉宸
  • 101029018衷艷庭
  • 101029025林昀蓁
  • 101029042連胤惟
  • 101029065李佩芸


[編輯] 阿里山的BOT法案

BOT法案所牽連的鄒族: 宏都阿里山等環境評估通過後,對區內居民也有遷村計畫,而遷村又得夷平另一片森林。 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只要是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政府於原住民族地區劃設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林業區、生態保育區、遊樂區及其他資源治理機關時,應徵得當地原住民族同意,並與原住民族建立共同管理機制。原住民族基本法的通過施行,這表示的是國家對於台灣所有的原住民族群地位的肯認,也表示著原住民族群地位的提升。其中的意義並不是單單去看那些條文的子法是否有無通過,而去決定原住民族群的權益是否仍然要停留在被殖民、被管理的狀態。然而林務局與「宏都阿里山企業聯盟」在整個BOT程序並無與當地的鄒族族人參予討論,連最基本的參與協商、諮詢意見也完全闕如。

自然資源受到破壞: 林務局在二萬坪車站,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的側面,畫了一塊二.二頃的腹地給業者,這塊地除了幾幢小木屋,都是濃密的森林,有松、扁柏、還有檜木,都是一百年左右的老樹,被當地人稱為黑森林,樹林相當高大濃密,光是林木的價值就不可數了。 政策錯誤 阿里山BOT終止: 【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喧騰一時的阿里山鐵路與森林遊樂區BOT案,由於莫拉克颱風後,森林鐵路修復經費預估逾10億元,負責營運的宏都公司遲未積極搶修,林務局決定終止BOT案全部契約。一向極力反對BOT案的鄒族團體則表示, BOT案當初不尊重當地原住民意見,現在更可看出政策的錯誤。 民國94年行政院推動「阿里山森林遊樂區」BOT案,林務局不顧阿里山森林環境的破壞,在環境影響評估未通過前,就將鐵路、車站、土地等「三合一BOT案」移交民營。 97年6月阿里山森林鐵路經營權移交給宏都阿里山公司的現場,就曾引起當地鄒族人及環保團體的激烈抗議,鄒族人認為阿里山BOT案政府並沒有依照原基法第21條規定,不但沒有取得當地原住民同意,連最基本的參與協商、諮詢意見也完全沒做到。 97年6月19日民營公司接手阿里山森林鐵路之後,卻不斷出現狀況,先是小火車數度出軌,再來又有司機員罷駛風波,民間環保團體也不斷質疑:在環境影響評估尚未過關之前,政府怎麼能夠轉移給民間經營?還要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興建國際級觀光大飯店。 監察院也因此在去年對阿里山三合一BOT案提出糾正,以決策草率為由,對農委會、工程會、原民會、交通部等4機關依法提案糾正。面臨民眾抗議及監院糾正等風波後,接連的天災成為壓倒BOT案的最後一根稻草,森鐵民營化營運期原定33年,民營化後僅一年多的時間就草率收場,更可看出決策過程中的粗率程度。 鄒族青年行動聯盟發言人陳有福表示,過去鄒族人就極力反對BOT案,如今政府決定終止契約,鄒族人都相當慶幸。他說,林務局應該要尊重阿里山當地的鄒族人,與鄒族建立共管機制,而不是忽視當地族人的心聲。 針對林務局表示將加強進行森林鐵路營運及復建,陳有福則表達反對立場。他表示,從過去幾次天災來看,可以知道這是大自然給社會的教訓,告訴人們山林必須要休養生息了。

[編輯] 衷艷庭心得感想

之前看『海角七號』時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影片場景雖然在恆春,但放眼台灣很多風景區、森林遊樂區,都一窩蜂的在搞BOT,「海角七號」的出現,似乎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現在居然連阿里山也在搞BOT,搞的宏都阿里山集團和阿里山居民水火不容,林務局的政策會給阿里山帶來什麼樣的命運?是好是壞是很難說的。我個人傾向於還是交給政府做的好,因為交給民營實在是不知何年何時何月才能夠把它的環境保護完成,查看了許多阿里山bot的資料後,我才發現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情。因為民營的關係,所以很多因為經費不足而無法達到原本預期的環境建設。甚至遭成了更大的破壞、以及對原住民的威脅。所幸政府已經強制停止並且收回所有權,才沒有讓更大的悲劇繼續發生。

[編輯] 鄒族文化的復甦

新聞: 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園區開幕了 一群部落人士發起「築巢圓夢」計畫,曾在休閒業服務的鄭虞坪承租阿里山鄉樂野村的2甲地,邀集鄒族工藝家創作建造「優遊吧斯鄒族文化園區」,行銷阿里山的觀光和產業,近期即將開幕。 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園區董事長鄭虞坪說,由於山上工作機會少,部落青壯年多到都市工作,山上最主要的經濟活動耕種,但每年常會碰到颱風大雨的威脅,三年前一群關心在地文化和產業的鄒族青年,成立「台灣南島創意文化產業發協會」,為部落重尋生機。 隔年他們提出企畫案,召集各界人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逐步形成在部落「築巢圓夢」的計畫。八八水災重創各部落的旅遊據點和商機,茶業店等阿里山許多觀光產業逐漸往山上遷移,鄭虞坪說,他們卻是反向思考,選在樂野村的平坦山坡開發鄒族文化園區,提供部落就業機會,並做部落產業文化行銷的平台,園區旁即是大片的茶園。 優遊吧斯鄒文化園區佔地約二公頃,其中主園區一公頃,許多裝置藝術,都是的邀集鄒族的工藝家們創作,並有農特產業館、茶業館,還有鄒族傳統歌舞、創作樂團表演,還有鄒族風味餐點等,目前招募的七十名員工,九成以上是部落的村民。 鄭虞坪說,外國和中國觀光客很喜歡到阿里山,但花了幾千公里的旅程來到阿里山,看到的是什麼?,大都無法體驗阿里山的鄒族文化,這也是為優遊吧斯鄒族文化園區為何不到山下,一定要在阿里山的部落建造。

[編輯] 黃偉宸心得感想:

由於城鄉發展上的差距逐漸的擴大,許多鄉下的青年都選擇前往大都是就業,而阿里山的鄒族也不例外,因此部落的文化傳承就顯得艱難了許多,更別說是要讓鄒族文化的發揚光大。然而,鄒族青年卻能巧妙的利用阿里山觀光產業的盛行,進而順勢發展出以鄒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園區,結合當地特色,讓鄒族文化同時帶動了經濟以及文化的傳承,創造出一個新的鄒族世代。 台灣是個多元民族的國家,因此如何弱勢族群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與讚賞,便是我們的重要課題,如同現今的鄒族,他們不僅克服了文化的消弱,更適應了現在的趨勢,因此我們若能將傳統的原住民文化,結合現代的趨勢潮流,相信更能達到文化的永續傳承與保存。

[編輯] 阿里山鐵路

是台灣僅剩有繼續運作的林業鐵路系統,原先是日治時代為了把阿里山山上豐富的神木資源運送出而建造的建設,然而現在已成為了觀光火車。阿里山小火車曾經經歷過921大地震的重創,經過多年的修復後,在2007年9月13日再次開放使用,而後再2008年6月19日起改由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森林鐵道課主管、宏都阿里山公司經營該合約包括了以OT方式接手阿里山森林鐵路及沿線各場站營運,再來還受到八八水災而停駛車站間因為多林、屏遮那二處嚴重崩塌,將開鑿隧道改線,預計最快2014年通車。另以BOT方式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沼平車站旁興建國際五星級觀光大飯店、嘉義市北門車站原址,興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車站多功能2010年3月22日間曾以委外經營模式(OT)轉由宏都阿里山公司接手經營。委外經營契約終止後,目前由嘉義林區管理處收回自管。林務局有將阿里山森林鐵路委託給台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構想,經協商後於2013年1月1日委託給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但產權仍屬於農業部。

以下是阿里山小火車曾發生的意外:

  • 1978年4月30日在多林和十字路間,嘉義起點54.6公里處列車超速且超載造成翻覆。當時全列車載有250餘人,有20餘人輕重傷。
  • 1981年4月24日發生隧道坍方壓毀列車事故,造成9死13傷慘劇。
  • 1985年5月2日載運砂石工程列車在交力坪和水社寮間,嘉義起點36.26公里處出軌撞上山壁,車長殉職。受損的DL-32內燃機車於1993年8月23日北門修理工廠大火中遭到焚毀而拆解。
  • 2001年12月23日首班祝山線列車在十字分道車站疑似因為轉轍器鬆動造成列車出軌,8人受傷。
  • 2003年3月1日,14點由沼平車站開往神木車站的列車,疑似因為煞車系統故障,列車失控於14:09時在彎道處撞上山壁。該列車有四節車廂,第一節撞上山壁、第二節和第三節卡在山壁上,呈現45度及75度的大角度傾斜,第四節則掉落溪底。此事故造成17人死亡、205人輕重傷,是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以來最慘重事故。事後調查發現發車前列車長、檢車士、司機員和司機工都未發現煞車系統中用以貫通機車和車廂的氣閥(角旋塞)未打開,機車的煞車系統無法對車廂作用而導致列車超速造成此慘重事故。事故地點現建立了「阿里山森林鐵路癸未車難記事」紀念碑
  • 2011年4月27日,於該日中午12點17分,111次列車行經70公里250公尺處時,距離正線8.5公尺處之一株森氏櫟樹幹,因蟲蝕加腐朽導致樹幹斷裂,擊中第7節車廂,並使得第5~8節車廂翻覆,造成5人死亡、113人受傷。事故後神木線列車停駛至2012年1月20日才復駛。

由以上得知,我們應該要: 阿里山鐵路旁的樹木應該要修剪以防止小火車行駛的安全 按時的做好鐵路鐵軌、火車內部、鐵道旁的樹木檢查 而阿里山的水土保持也應該要做好 不應該在附近做太多不必要的開發 小火車的營運也應該要適量,以限定一日所載的人數來防止危險的發生。

[編輯] 林昀蓁心得感想:

由於開放兩岸觀光後,觀光客日漸增多,我們更應該為了大家的安全,來做好預防意外的發生,像阿里山這樣的歷史悠久的大自然古蹟,我們更應該好好的去保護它,做完了這樣的作業後,讓我得到最多的不是僅止阿里山的風景,而是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大自然不是我們人類專屬的,而是所有生物所共有的,在一個生態中的交互作用,往往不能被不自然的外力所影響,像是人類的破壞,例如:開發,這些都是人類應該要共同去守護的。

[編輯] 高山鯝魚的復育

新聞: 重建鯝魚之鄉 達娜伊谷放流千尾 莫拉克颱風重創阿里山鄉山美村達娜伊谷,村民花了廿餘年復育有成的高山鯝魚也付諸流水,十八日縣長陳明文與鄒族原住民長老共同放流近千尾鯝魚魚苗,希望鯝魚重現、美景重回,為阿里山帶來更多觀光人潮。 阿里山達娜伊谷是台灣保育溪水成功典範,可說是阿里山生態保育的驕傲,但八八水災山林溪流被破壞殆盡,鯝魚的生態出現嚴重危機,引起鄉民與保育團體重視。鯝魚又稱「苦花」,是台灣的國寶魚,早年由於數量極為稀少幾乎到瀕臨絕種的地步,被列為保育魚類,經原住民多年復育數量才日益增多,沒想到一場大水毀掉了數以萬計的鯝魚,但社區居民們並不氣餒,相信有一天鯝魚會再度繁盛如花。鄒族兩位頭目汪念月、汪俊松說,廿餘年前社區發起復育鯝魚計畫,每個村民都全心投入,多年的努力讓達娜伊谷成為高山鯝魚的故鄉,雖然此次無情風雨摧毀大家的心血,但大家會再次復育鯝魚,不會被風雨打倒。 達娜伊谷(Tanayiku)自然生態園區位於曾文溪上游,乾淨清澈,風景秀麗,是台灣自主社區營造重要的成功案例,也是阿里山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高身鯝魚」是達娜伊谷重要的觀光資源,這種曾經瀕臨絕種的魚類對於水質、環境有高度的要求,但一度因人們的濫捕差點導致絕種。最後,鯝魚終於在山美部落鄒族人共同努力禁止濫捕、復育環境後,成功復育,並與當地秀麗風景、鄒族文化展演結合,讓山美鄒族成功地打響「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的名號,證明生態觀光決不是空談。

[編輯] 連胤惟心得感想:

做了這個作業之後,我覺得不只阿里山,很多美麗的風景區都因為觀光客的到來而受到了不少汙染,也造成了不少傷害,對於我們所明定的保護區,我們要好好的愛惜它,不只是保護區,其他地方也要保護,要做好環境的永續發展,從個人做起,去觀光時不要隨意地破壞環境,像是阿里山,很多動植物都頻臨絕種, 高山鯝魚也因為天然災害面臨絕種,還好有阿里山居民的共同努力,才成功復育了高山鯝魚,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維護阿里山這個台灣之美,讓它可以永續發展下去。

[編輯] 螢火蟲的復育

曾經,我們可以在阿里山上追逐著一點一點的綠光奔跑,像是伸手可得的星星。曾幾何時我們不再見過他們美麗的身影,環境被破壞,森林被砍伐,大自然在哭泣,火金姑消失不見了!這時大家才意識到:原來環境改變了,一切都變得糟糕。 別擔心,還好有一群熱愛自然的保育人士,他們不斷地默默耕耘,改變自然環境,為的就是再一次讓我們看見螢火蟲,看見美麗的綠光。
阿里山「螢」火晚會登場
阿里山風景區許多聚落不但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居民對環境愛護也很用心,除不施用農藥外,推動一連串的螢火蟲復育工作,努力成果讓阿里山擁有分布量多且廣的浪漫螢光,螢火蟲的種類多達23種,如黑翅螢、梭德氏脈翅螢、紋螢、紅胸黑翅螢等,吸引許多民眾賞螢。(摘錄自2008年3月30日聯合報嘉義報導)
阿里山螢光再現 邀您復育野放螢火蟲
歷經八八風災後,阿里山的復原情形備受外界關注,由於阿里山也是螢火蟲的重點棲育地,在千呼萬喚下,這群夜空小精靈帶著螢光回來了!阿里山螢火蟲季即將再開鑼,「與螢共舞」活動從即日起至6月30日止,今年以護育概念出發,提醒大家對生態永續的觀念,特別在4月17日和5月15日兩天規劃螢火蟲野放體驗,以及夜間導覽活動,邀請您來擔任螢火蟲天使。
歷經風災浩劫的阿里山,經過長時間的復原,將以全新的面貌和民眾見面,「2010年阿里山與螢共舞」活動,以「復育螢火、照亮阿里山」為主題,為了喚起民眾珍惜與保護大自然的關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特別規劃「螢火蟲野放體驗」活動,以及4月17日到5月15日圓潭自然生態園區的夜間導覽,結合生態保育與知性學習,號召民眾來擔任螢火蟲天使,以實際行動支持復育。(新聞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2010/4/13)

[編輯] 李佩芸心得感想

觀察螢火蟲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常常聽年長的長輩說起以前的故事:他們在夏天只要天氣好就很容易看見螢火蟲四處飛舞;然而以現在的自然環境要看到螢火蟲卻是一件困難的事。螢火蟲一種指標性的生物,只有在鄰近乾淨的水源及自然環境下才會生存,因此我們真的要非常感謝辛苦復育螢火蟲的人士,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我們才能重溫那美麗的景色。阿里山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風景區,雖然他曾被破壞得體無完膚,但是大家現在都在為自然復育,希望創造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別再破壞阿里山了,大家一同把「火金姑」找回來吧!

[編輯] 參考資料

http://365net.tw/news/p.asp?tiezi=1182
http://tw.myblog.yahoo.com/jw!2NVO1WCLHw6X3YMFyY36hL1p/article?mid=33955
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5624 http://zh.civicmedia.wikia.com/wiki/%E9%98%BF%E9%87%8C%E5%B1%B1BOT%E6%A1%88%E7%92%B0%E5%A2%83%E6%96%87%E5%8C%96%E8%A1%9D%E6%93%8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9%87%8C%E5%B1%B1%E6%A3%AE%E6%9E%97%E9%90%B5%E8%B7%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