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12月27日 (四) 00:03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endy83328 (對話 | 貢獻)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2年12月30日 (日) 00:09) (編輯) (撤銷) Wendy83328 (對話 | 貢獻) |
||
(17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10行: | 第10行: | ||
ㄧ、加強國有林地土石流及崩塌地源頭整治 | ㄧ、加強國有林地土石流及崩塌地源頭整治 | ||
- | * | + | *針對轄區土石流嚴重地區如豐山、草嶺、腦寮等地區進行崩塌地源頭整治分區段工程,包括源頭裂縫勘尋填補、源頭截水分水排水、危木處理、坡腳穩定、坡面植生綠化、蝕溝控制等,以抑制坡面崩塌擴大,減緩土石產生及崩落,採用鄉土原生材料及自然工法,除防災減災外更落實生態保育,維持生態平衡及自然景觀。 |
- | + | ||
二、土石流危險溪流、荒溪及坑溝工程之施建,配合生態系經營理念,適地施作各項自然工法工程,諸如型框植生護坡、親水性護岸、打樁編柵、河岸多孔隙之設置等,提供水生、陸生生物棲息繁衍後代之空間。 | 二、土石流危險溪流、荒溪及坑溝工程之施建,配合生態系經營理念,適地施作各項自然工法工程,諸如型框植生護坡、親水性護岸、打樁編柵、河岸多孔隙之設置等,提供水生、陸生生物棲息繁衍後代之空間。 | ||
第20行: | 第19行: | ||
*土石流沈積區之處 理:依集水區面積及設計降雨量計算排洪斷面,疏濬 沈積土石,並就地取材,構築適當的護岸及固床工,兩岸進行植栽,以防新沖刷,沈積區之全面或局部植樹造林以作為緩衝帶。 | *土石流沈積區之處 理:依集水區面積及設計降雨量計算排洪斷面,疏濬 沈積土石,並就地取材,構築適當的護岸及固床工,兩岸進行植栽,以防新沖刷,沈積區之全面或局部植樹造林以作為緩衝帶。 | ||
- | + | =例子= | |
+ | ==永續山林-山林復育「阿里山種樹去!」== | ||
+ | 國內首次結合肢體障礙人士與一般民眾共同參與的造林活動,今天在阿里山二萬坪舉行。這是台灣高海拔的地方進行植林志工體驗的創舉,參與者都高呼我們終於做到了,很高興可以體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奉獻精神,為地球環境付出一點心力。本次活動共有來自全台70餘位的熱情民眾,響應由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林務局嘉義林管處、救國團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共同舉辦的「永續山林—阿里山種樹去」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下,種下共約八百株紅檜,為阿里山的森林復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 ||
+ | |||
+ | 臺灣由於地理與地質因素,山高坡陡、地震及颱風發生頻繁,八八風災之後,連擁有神木的阿里山,也有許多山林崩塌嚴重的地區,為了避免在下一場豪大雨來臨時,造成更大的傷害,環品會與紅十字會為了讓森林儘快恢復原貌共同舉行「阿里山種樹去!」志工體驗營活動。 | ||
+ | |||
+ |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謝英士董事長表示:「結合民眾參與的森林復育工作,是最有意義的環保活動之一。阿里山是世界頂級名勝,在極端氣候的挑戰下,必須更加強環境治理,才能永保其面貌。他強調,植樹造林不僅有助於減輕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現象,另外提供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維持環境生態系統等正面效益,因此植樹造林成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運動。」 | ||
+ | |||
+ | 謝董事長特別以肯亞為例表示,10月份才剛從肯亞回台,深受肯亞當地全民種樹的精神感動,種樹的人是快樂的。在肯亞,人們種樹是從育苗開始,家家戶戶都熟悉採種、育苗、種樹的工作,種樹運動兼顧了生計與生態。 | ||
+ | |||
+ |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王韻茹表示,八八風災過後,在環品會的提案下與林務局合作,啟動災區山林復育計劃,除了有益生態保護外,造林亦與居民生計支持結合,提供工作機會,迄至明年2月即達175公頃,共約7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約30座嘉義梅山公園。 | ||
+ | |||
+ | 林務局陳識安技正表示,八八風災在三天內下了近一年的雨量,導致阿里山二萬坪一共崩塌了70多公頃,至今仍在復育中,很高興環品會等單位能號召大家先來種樹。 | ||
+ | 嘉義市肢體障礙服務協會前理事長王廣禮先生於參加活動時表示「感謝環品會的用心,也深切的感到通過參加種樹行動,可以讓一般人與殘疾人士及其家庭成員能夠獲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在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 ||
+ | |||
+ | ==維護山林潔淨 阿里山試行電動車== | ||
+ | 嘉義縣政府為維護山林清新風貌及空氣潔淨度,提供遊客一個高品質的生態園區,並於19日在阿里山遊樂區工作站前廣場舉辦「清新阿里山,日出展風華」阿里山空氣品質淨區一、二期柴油大客車禁行管制暨電動車試行記者會,不但相關業者、居民熱情參與,同時吸引了現場眾多遊客駐足圍觀;縣長張花冠在會中親自宣佈,柴油車輛凡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停車場檢測合格,即發給『阿里山空品淨區通行證』,才可進入阿里山空品淨區,不受管制。 | ||
+ | |||
+ | 現場並安排中興大學盧昭暉博士分享在廈門研討會中發表以阿里山空品淨區柴油大客車管制的構想,研究高山氣候對柴油車黑煙的影響論文,透過國際研討會宣揚清新阿里山的管制成果。 | ||
+ | |||
+ | 自97年政府開放陸客來台,阿里山地區遊客人數快速成長,龐大的交通流量已對環境造成衝擊,尤其廢氣排放量也相對劇增,但在遊樂區停車場現場檢測統計發現,柴油車輛易受高山氣壓及引擎結構影響,1、2期(13年以上)柴油大客車約有98%無法符合排放標準,爬坡路段重踩油門,在進氣量不足柴油燃燒不完全的情況下,黑煙排放的情況會比平地嚴重,嘉義縣政府於去年已將阿里山公告劃為空氣品質淨區。 | ||
+ | |||
+ | 另外,據統計目前遊樂區內行駛車輛皆為柴油車及汽油車,換算每月約排放20噸之二氧化碳,不但降低旅遊品質,更為阿里山遊客所詬病,嘉義縣府為此構想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推動電動車接駁,今年環保局自4月20日起於遊樂區阿里山閣大飯店前進行電動車實車試行,遊客可搭乘。 | ||
+ | |||
+ | 縣長張花冠率先全國所劃定的「阿里山空氣品質淨區」,管制 1、2期柴油大客車及推動3、4期柴油大客車加入阿里山車輛自主管理,並得一年內免受攔檢測,截至101年3月31日止,共核發『通行證』132張,張花冠也呼籲所有上阿里山的車主,今年101年4月22日起,將正式禁止88年7月1日以前出廠(即一期與二期)柴油大客車進入阿里山,違反將處罰鍰5仟元,並將嚴格執行,以落實阿里山淨區空氣品質之維護。 | ||
+ | |||
+ | =我們的想法= | ||
+ | |||
+ | *第一:因為觀光客增加,造成垃圾增加,導致優美的風景走樣,所以也許我們可以以學生的力量為阿里山發起淨山活動 | ||
+ | |||
+ | *第二:抵制山老鼠,不買來路不明的木製高級家具,幫助原住民找到謀生之道,才不會使他們被迫成為山老鼠,成為環境間接的殺手 | ||
+ | |||
+ | =心得= | ||
+ | |||
+ | *楊佩萱 | ||
+ | 許多人喜歡留下大筆的遺產給子孫 , 但與其給予物質上的滿足 , 不如提供其一個安全舒適無汙染的居住環境 , 這是最實際的 ! 一個充滿污染的環境 , 人生存其中容易生病 , 且對於其他的生物亦有不良的影響 , 加速氣候變遷 , 我認為 , 每個人應對我們所居住的土地有所認知 , 加以熱情與關懷 ,並將對土地的這份情感化為實際的行動 , 例如落實垃圾分類 , 工廠所排放的廢棄物應處理過才可排放等 , 而政府則可提高汙染物的標準 , 定期抽檢工廠的廢物處理等, 相信在人民與政府的合作下 , 環境的永續發展不是難題! | ||
+ | *林珂瑀 | ||
+ | 我一直記得老師曾經問過的一句話:「地球會被毀滅嗎?」其實被毀滅的是人類而不是地球!所以當人們在不斷破壞地球的同時,就是在把自己推向那毀滅的懸崖。所謂「不見棺材不掉淚」,人常常都要等到事態緊急的時候,才會開始擔心。眼見現在的環境問題,不難想像我們長大後將會面對多大的危機!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該有永續發展的概念,這樣的概念不該只是理想,而是要漸漸內化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一改以往的想法,我們不該覺得自己的能力很有限,可以做的很少,而是盡力在生活中實踐課堂上說的方法,因為環境保護不是環保人事的工作,而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 ||
+ | *劉孟杰 | ||
+ | 即將要邁入2013,越來越多國際環境議題,必須全球一起面對,例如,溫室效應、海洋污染、酸雨等。也因為這樣,為了讓全世界 能共同合作面對全球性環境問題,在國際法層級下的國際環境公約便陸續出現,以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所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中各國共同發表環境宣 言,作為主要發展的開始。 | ||
+ | 所有政府與人民,為維護與增進人類環境並為全人類與其子孫的福祉而共同努力,我們要愛護地球,就要重自己先做起,其實任何一個微小的動作都能改變,我們的地球,隨手撿垃圾,能讓環境美化,也能使細菌不會滋養,並且使空氣不會有惡臭味,所以小小的動作也能改變。 | ||
+ | 目前重要的國際環境公約,包含了對破壞臭氧層物質進行管制的蒙特婁議定書,管制稀有野生動植物貿易的華盛頓公約、面對地球暖化問題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有害廢棄物跨越國界的巴塞爾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防治沙漠化公約,以及全面性規範國際海洋事務的海洋法公約等。即時有那麼多公約,我們還是要規範好自己,否則再多的公約也沒用。愛護地球,使我們下一代也能有好的環境。 | ||
+ | *蕭傳威 | ||
+ | 人類,嚴格說起來只是一群存在僅僅數百萬年的過客,然而就在這相對短暫的時間,我們人類就把地球的未來一步步的推向毀滅的深淵,燃盡了石油,伐盡了叢林,就有如寄身地表的蟲一樣,對地球的資源予取予求,最後其實只是讓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活在汙濁的空氣中,對極端的天氣感到害怕,對越來越高的油價感到無助……,這些末日場景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從生活中著手進行簡單的環保,開始重視環保的重要性,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這樣就能給我們,甚至是我們的下一代一個乾淨的城市,一個永續發展的未來。 | ||
+ | *王文千 | ||
+ | 環境雖然帶給了我們許多的美和享受,但是它受到的破壞其實很大,絡繹不絕的觀光、不踏實的水土保持、濫墾樹木都是可怕的原因,面對這殘缺的自然其實很令人痛心,但如果沒有實質上的付出和改善,傷口不會癒合,只會不停的潰爛和發炎,這並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因此想出對策與踏實的實踐是維護環境的使命!生物和自然環境是息息相關,各種生物和自然環境一同生存,而藉由食物鍊和食物網取得平衡,若數量過多,也會造成食物的不足,而大量滅亡,減少數量,整個自然生態就是這樣來取得平衡;而自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已經可以說幾乎完完全全的脫離食物鍊的循環,成為最高級消費者,開始認為地球的一切自然資源和生物都歸人類所有,因而造成了環境的破壞,森林減少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引發土石流,對熱帶雨林的大量開發,造成更多新的病狀發生,雨林內生物的棲息地大量減少,也使得雨林內的生物大量滅亡,也造成了許多人類還沒發現的物種,在被發覺之前就已經絕種了;對於大自然的生物,大量的獵殺,使得許多生物也是這樣滅亡,只因為人類的自私。 | ||
+ | 對於現在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由基本做起,讓人知道大自然的環境及其他地球上的生物並不是為了人類而生存的,人類和其他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存於地球上的一部分,所以之間要彼此共同生存下去,因此在人類使用自然資源或是食用動植物時,都要心存感激,唯有如此,人類才能以大自然的一份子共同生活下 | ||
+ | 去。 | ||
=參考引用資料= | =參考引用資料= | ||
*http://chiayi.forest.gov.tw/ct.asp?xItem=29892&CtNode=2301&mp=340嘉義林區管理 | *http://chiayi.forest.gov.tw/ct.asp?xItem=29892&CtNode=2301&mp=340嘉義林區管理 | ||
+ | *http://www.envi.org.tw/news.aspx?NwsMsgDBID=443 | ||
+ | *http://tw.news.yahoo.com/維護山林潔淨-阿里山試行電動車-004217963.html |
當前修訂版本
永續發展---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 101019006 林珂瑀
- 101022007 劉孟杰
- 101023015 王文千
- 101026011 蕭傳威
- 101026037 楊佩萱
目錄 |
[編輯] 生態工法
ㄧ、加強國有林地土石流及崩塌地源頭整治
- 針對轄區土石流嚴重地區如豐山、草嶺、腦寮等地區進行崩塌地源頭整治分區段工程,包括源頭裂縫勘尋填補、源頭截水分水排水、危木處理、坡腳穩定、坡面植生綠化、蝕溝控制等,以抑制坡面崩塌擴大,減緩土石產生及崩落,採用鄉土原生材料及自然工法,除防災減災外更落實生態保育,維持生態平衡及自然景觀。
二、土石流危險溪流、荒溪及坑溝工程之施建,配合生態系經營理念,適地施作各項自然工法工程,諸如型框植生護坡、親水性護岸、打樁編柵、河岸多孔隙之設置等,提供水生、陸生生物棲息繁衍後代之空間。
- 坡頂源頭:稜線地帶堪尋及填補裂縫,做截導水處理,將地表水引流至安全地點,排住山下,以防流入裂縫或崩塌面,崩塌地邊緣高莖危木截短,無法挽救(留住)之土石予以清除。
- 崩塌裸坡面:整修崩塌坡面,去除危石。視坡度陡緩,做適當之編柵及橫向截水設施,將地表水引到植被良好地區。在坡面外圍做適當之截水工,以防地表水流入崩塌區。填平蝕溝做護底護岸或小型節制壩控制蝕溝,施作植栽以穩定坡面,幫助受創的大地復原。
- 坡腳及堆積區處理:堆積地坡面打樁編柵,並施作截水工,基腳穩定工,施作植栽以穩定坡面。
- 土石流沈積區之處 理:依集水區面積及設計降雨量計算排洪斷面,疏濬 沈積土石,並就地取材,構築適當的護岸及固床工,兩岸進行植栽,以防新沖刷,沈積區之全面或局部植樹造林以作為緩衝帶。
[編輯] 例子
[編輯] 永續山林-山林復育「阿里山種樹去!」
國內首次結合肢體障礙人士與一般民眾共同參與的造林活動,今天在阿里山二萬坪舉行。這是台灣高海拔的地方進行植林志工體驗的創舉,參與者都高呼我們終於做到了,很高興可以體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奉獻精神,為地球環境付出一點心力。本次活動共有來自全台70餘位的熱情民眾,響應由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林務局嘉義林管處、救國團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共同舉辦的「永續山林—阿里山種樹去」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下,種下共約八百株紅檜,為阿里山的森林復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臺灣由於地理與地質因素,山高坡陡、地震及颱風發生頻繁,八八風災之後,連擁有神木的阿里山,也有許多山林崩塌嚴重的地區,為了避免在下一場豪大雨來臨時,造成更大的傷害,環品會與紅十字會為了讓森林儘快恢復原貌共同舉行「阿里山種樹去!」志工體驗營活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謝英士董事長表示:「結合民眾參與的森林復育工作,是最有意義的環保活動之一。阿里山是世界頂級名勝,在極端氣候的挑戰下,必須更加強環境治理,才能永保其面貌。他強調,植樹造林不僅有助於減輕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現象,另外提供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維持環境生態系統等正面效益,因此植樹造林成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運動。」
謝董事長特別以肯亞為例表示,10月份才剛從肯亞回台,深受肯亞當地全民種樹的精神感動,種樹的人是快樂的。在肯亞,人們種樹是從育苗開始,家家戶戶都熟悉採種、育苗、種樹的工作,種樹運動兼顧了生計與生態。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王韻茹表示,八八風災過後,在環品會的提案下與林務局合作,啟動災區山林復育計劃,除了有益生態保護外,造林亦與居民生計支持結合,提供工作機會,迄至明年2月即達175公頃,共約7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約30座嘉義梅山公園。
林務局陳識安技正表示,八八風災在三天內下了近一年的雨量,導致阿里山二萬坪一共崩塌了70多公頃,至今仍在復育中,很高興環品會等單位能號召大家先來種樹。 嘉義市肢體障礙服務協會前理事長王廣禮先生於參加活動時表示「感謝環品會的用心,也深切的感到通過參加種樹行動,可以讓一般人與殘疾人士及其家庭成員能夠獲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在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編輯] 維護山林潔淨 阿里山試行電動車
嘉義縣政府為維護山林清新風貌及空氣潔淨度,提供遊客一個高品質的生態園區,並於19日在阿里山遊樂區工作站前廣場舉辦「清新阿里山,日出展風華」阿里山空氣品質淨區一、二期柴油大客車禁行管制暨電動車試行記者會,不但相關業者、居民熱情參與,同時吸引了現場眾多遊客駐足圍觀;縣長張花冠在會中親自宣佈,柴油車輛凡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停車場檢測合格,即發給『阿里山空品淨區通行證』,才可進入阿里山空品淨區,不受管制。
現場並安排中興大學盧昭暉博士分享在廈門研討會中發表以阿里山空品淨區柴油大客車管制的構想,研究高山氣候對柴油車黑煙的影響論文,透過國際研討會宣揚清新阿里山的管制成果。
自97年政府開放陸客來台,阿里山地區遊客人數快速成長,龐大的交通流量已對環境造成衝擊,尤其廢氣排放量也相對劇增,但在遊樂區停車場現場檢測統計發現,柴油車輛易受高山氣壓及引擎結構影響,1、2期(13年以上)柴油大客車約有98%無法符合排放標準,爬坡路段重踩油門,在進氣量不足柴油燃燒不完全的情況下,黑煙排放的情況會比平地嚴重,嘉義縣政府於去年已將阿里山公告劃為空氣品質淨區。
另外,據統計目前遊樂區內行駛車輛皆為柴油車及汽油車,換算每月約排放20噸之二氧化碳,不但降低旅遊品質,更為阿里山遊客所詬病,嘉義縣府為此構想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推動電動車接駁,今年環保局自4月20日起於遊樂區阿里山閣大飯店前進行電動車實車試行,遊客可搭乘。
縣長張花冠率先全國所劃定的「阿里山空氣品質淨區」,管制 1、2期柴油大客車及推動3、4期柴油大客車加入阿里山車輛自主管理,並得一年內免受攔檢測,截至101年3月31日止,共核發『通行證』132張,張花冠也呼籲所有上阿里山的車主,今年101年4月22日起,將正式禁止88年7月1日以前出廠(即一期與二期)柴油大客車進入阿里山,違反將處罰鍰5仟元,並將嚴格執行,以落實阿里山淨區空氣品質之維護。
[編輯] 我們的想法
- 第一:因為觀光客增加,造成垃圾增加,導致優美的風景走樣,所以也許我們可以以學生的力量為阿里山發起淨山活動
- 第二:抵制山老鼠,不買來路不明的木製高級家具,幫助原住民找到謀生之道,才不會使他們被迫成為山老鼠,成為環境間接的殺手
[編輯] 心得
- 楊佩萱
許多人喜歡留下大筆的遺產給子孫 , 但與其給予物質上的滿足 , 不如提供其一個安全舒適無汙染的居住環境 , 這是最實際的 ! 一個充滿污染的環境 , 人生存其中容易生病 , 且對於其他的生物亦有不良的影響 , 加速氣候變遷 , 我認為 , 每個人應對我們所居住的土地有所認知 , 加以熱情與關懷 ,並將對土地的這份情感化為實際的行動 , 例如落實垃圾分類 , 工廠所排放的廢棄物應處理過才可排放等 , 而政府則可提高汙染物的標準 , 定期抽檢工廠的廢物處理等, 相信在人民與政府的合作下 , 環境的永續發展不是難題!
- 林珂瑀
我一直記得老師曾經問過的一句話:「地球會被毀滅嗎?」其實被毀滅的是人類而不是地球!所以當人們在不斷破壞地球的同時,就是在把自己推向那毀滅的懸崖。所謂「不見棺材不掉淚」,人常常都要等到事態緊急的時候,才會開始擔心。眼見現在的環境問題,不難想像我們長大後將會面對多大的危機!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該有永續發展的概念,這樣的概念不該只是理想,而是要漸漸內化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一改以往的想法,我們不該覺得自己的能力很有限,可以做的很少,而是盡力在生活中實踐課堂上說的方法,因為環境保護不是環保人事的工作,而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 劉孟杰
即將要邁入2013,越來越多國際環境議題,必須全球一起面對,例如,溫室效應、海洋污染、酸雨等。也因為這樣,為了讓全世界 能共同合作面對全球性環境問題,在國際法層級下的國際環境公約便陸續出現,以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所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中各國共同發表環境宣 言,作為主要發展的開始。 所有政府與人民,為維護與增進人類環境並為全人類與其子孫的福祉而共同努力,我們要愛護地球,就要重自己先做起,其實任何一個微小的動作都能改變,我們的地球,隨手撿垃圾,能讓環境美化,也能使細菌不會滋養,並且使空氣不會有惡臭味,所以小小的動作也能改變。 目前重要的國際環境公約,包含了對破壞臭氧層物質進行管制的蒙特婁議定書,管制稀有野生動植物貿易的華盛頓公約、面對地球暖化問題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有害廢棄物跨越國界的巴塞爾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防治沙漠化公約,以及全面性規範國際海洋事務的海洋法公約等。即時有那麼多公約,我們還是要規範好自己,否則再多的公約也沒用。愛護地球,使我們下一代也能有好的環境。
- 蕭傳威
人類,嚴格說起來只是一群存在僅僅數百萬年的過客,然而就在這相對短暫的時間,我們人類就把地球的未來一步步的推向毀滅的深淵,燃盡了石油,伐盡了叢林,就有如寄身地表的蟲一樣,對地球的資源予取予求,最後其實只是讓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活在汙濁的空氣中,對極端的天氣感到害怕,對越來越高的油價感到無助……,這些末日場景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從生活中著手進行簡單的環保,開始重視環保的重要性,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這樣就能給我們,甚至是我們的下一代一個乾淨的城市,一個永續發展的未來。
- 王文千
環境雖然帶給了我們許多的美和享受,但是它受到的破壞其實很大,絡繹不絕的觀光、不踏實的水土保持、濫墾樹木都是可怕的原因,面對這殘缺的自然其實很令人痛心,但如果沒有實質上的付出和改善,傷口不會癒合,只會不停的潰爛和發炎,這並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因此想出對策與踏實的實踐是維護環境的使命!生物和自然環境是息息相關,各種生物和自然環境一同生存,而藉由食物鍊和食物網取得平衡,若數量過多,也會造成食物的不足,而大量滅亡,減少數量,整個自然生態就是這樣來取得平衡;而自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已經可以說幾乎完完全全的脫離食物鍊的循環,成為最高級消費者,開始認為地球的一切自然資源和生物都歸人類所有,因而造成了環境的破壞,森林減少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引發土石流,對熱帶雨林的大量開發,造成更多新的病狀發生,雨林內生物的棲息地大量減少,也使得雨林內的生物大量滅亡,也造成了許多人類還沒發現的物種,在被發覺之前就已經絕種了;對於大自然的生物,大量的獵殺,使得許多生物也是這樣滅亡,只因為人類的自私。 對於現在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由基本做起,讓人知道大自然的環境及其他地球上的生物並不是為了人類而生存的,人類和其他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存於地球上的一部分,所以之間要彼此共同生存下去,因此在人類使用自然資源或是食用動植物時,都要心存感激,唯有如此,人類才能以大自然的一份子共同生活下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