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的自然-淡水紅樹林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21:56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U101001081 (對話 | 貢獻)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12年11月27日 (二) 12:17) (編輯) (撤銷)
Betty0427 (對話 | 貢獻)

 
(15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行: 第1行:
-== 盲‧茫‧淡北路 ==]]+殘缺的自然 - 淡水紅樹林
-匯聚流經台北盆地的河流,淡水河承載著城市發展的點滴,也孕育著自然界的生機。接近河口的竹圍紅樹林,擁有全台最大的水筆仔純林,歷經民國69年紅樹林保衛戰的喧囂,這76公頃的紅樹林,成為受林務局保護的唯一水上森林,同時也是許多候鳥過境的加油站。+
-和一般的河口灘地不同,紅樹林把生存空間立體化了,底層、中層、高層都有不同生物棲息,而且紅樹林有固岸作用,水筆仔的根系牢牢抓住泥土,建構了這片河濱綠廊,同時,也就是這樣生意盎然的景致,再加上規劃良好的單車道,讓騎車到淡水,成為深受單車族喜愛的路線。尤其傍晚時刻,微風徐徐,夕照金黃,有種天寬地闊的自在暢快。+*100023012 趙偉傑
-天然的好環境,加上深厚的文化氣息,淡水成為北台灣出名的觀光勝地,再加上三芝、金山、北海岸等地區,使得台二線這條交通要道,每到假日一定車多,從竹圍到紅樹林這一段,就是個交通瓶頸。+*100025037 劉于瑄
 +*101001034 宋允文
 +*101001004 劉郁志
 +*101001081 吳芳綺
-根據台北縣政府表示,從竹圍到登輝大道穿越性車流佔70%以上。為了改善交通狀況,縣府規劃了一條『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定位為拓寬台二線的『替代道路』。將從登輝大道開始,經過紅樹林到竹圍之間的綠帶,再經過關渡大橋,銜接台北市的大度路,其中高架部份佔1.7公里,地下箱涵0.28公里,平面部分為寬度約20公尺的四線車道,總長度4.7公里,節省5分鐘的車程。縣府也表示,計畫道路興建後,提高行車效率,最高可以減少竹圍運輸走廊21%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這條淡北道路總經費為38.94億元,其中淡水鎮公所出資一億,擴大內需專案經費六億,其餘由台北縣政府承擔。由於道路接近行水區,因此由水利局主導。+ 
- + 
-另外,這條道路與整個淡海新市鎮的未來也息息相關,目前有許多建案正在興建中,有這條路,建商才能吸引人潮來購買。這條路不只要應付目前窘況,也為了紓解未來車潮。+=紅樹林的功能和重要性=
- + 
-其實早在2000年,交通部就曾提出一條12.8公里長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全線採高架形式,當年環評結果為不宜開發,幾年之後,台北縣政府重新包裝,改提『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的計畫,引發環保團體強烈抨擊。+紅樹林的功能和其他的溼地差不多,主要包含
- +*提供附近海域生產者所需的養分
-交通單位調查,台二線在竹圍到紅樹林段短短六公里,就有十四個紅綠燈,橫向交通量大,加上標線劃設不當,是塞車主因。而台二線兩旁,有些新蓋的建物內縮5公尺,預留了台二線拓寬所需要的寬度,有些舊的建物卻依然緊臨道路,遲遲沒有徵收。研究交通運輸的學者認為,改善目前的標誌系統與交通管理,妥善配置大眾運輸工具,拓寬台二線增加車道,都能改善目前的交通問題,但是政府不給其他方案的選擇,優先給人民一個開新路的選項。+*發展完整的水道系統 : 成為沿岸重要性經濟漁種的飼育場所
- +*防洪、防止海水倒灌
-依法令規定,長度五公里以上的快速道路開發,或是行經生態敏感地區,必須經過環評,但是這條道路4.7公里的長度,剛好低於環評標準,並且巧妙的避開竹圍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僅貼近這片紅樹林,最近的距離大約2公尺。雖然路線規劃在合法範圍,但是依然會對紅樹林造成傷害,淡北道路將吞噬紅樹林與都市之間的綠帶,造成擠壓效應,紅樹林會往外退縮,它所提供的生存空間也就被壓縮掉了。+*調節地下水位
- +*淨化水質 : 細菌所無法分解的殘餘有機物 - 腐植質,因能吸收陸地上所排出之重金屬污染物,使其包埋於爛泥中,因此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竹圍地區曾經有淹水紀錄,一旦道路興建,會不會影響排洪,也讓居民十分擔心。同時,淡北道路將緊鄰現有的單車道,也讓單車族憂心忡忡。+*穩定全球氣候變遷 : 沉積下來的泥巴不但有吸水的功能,亦能吸收上游及陸地排出多餘的有機廢物。在此經由各種細菌的分解,成為空氣中主要的二氧化碳及氮氣的供應者,這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穩定性,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Image:map038.jpg]]
-另外,今年七月初,考古專家劉鵠雄在紅樹林捷運站後方,發現史前文化遺跡。七月二十五日,台北縣政府文化局邀請考古學者前往會勘,確認這裡有圓山文化遺址 。究竟這個遺址的範圍有多大,整體的重要性如何,台北縣政府已經委請台大教授進行勘查,9月下旬期初報告出爐,確認在紅樹林捷運站後方的高厝坑區遺址,有再挖掘研究的必要,評估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要到12月才會有正式結果。+ 
- + 
-從紅樹林保育、史前遺址的維護、淹水疑慮到綠色交通願景,這條淡北道路的興建將帶來多方影響,但是政府與居民之間卻沒有良好溝通。8月1日,台北縣政府舉辦第七場地方說明會,希望正反兩方理性溝通,但是會場上,卻出現了一些來歷不明的人士,於是反淡北道路聯盟原定要抗議的計畫,也緊急取消,只在會場發言。從氣氛詭異的說明會到高高懸掛『支持淡北道路』的鮮紅布條都傳達縣府極欲興建的立場,但是居民還是持續發出反對聲浪。+Reference :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7/00020326/0004.htm
- + 
-竹圍居民在網路上發起連署,吸引一百多個團體以及上萬人參加,同時也在社區裡設置連署站,讓往來行人有機會了解河岸面臨的威脅。他們也自發性的製作文宣,機動式的在鬧區發放。在這場小百姓與大政府的對抗中,居民滿腹委屈。+ 
- +=受到破壞的紅樹林=
-9月2日,高鐵局召開淡水輕軌可行性評估,估計總經費為97億,希望由台北縣政府負擔47億,但是台北縣政府認為分配不合理,協商宣告破局。緊接著,9月4日,交通部決議,為了改善淡水交通, 除了興建淡北平面道路、拓寬台二線,還要蓋一座連結八里與淡水的淡江大橋。總經費高達304億元。這樣的規劃,讓環保團體完全無法接受。批評政府『擴大內需亂開路、節能減碳也跳票』+ 
- +*人為 : 紅樹林在過去是一灘沒有人在乎的爛泥,其林地的減少,多因樹木的砍伐所致。因魚塭的開發、農地的開墾、垃圾的堆積、住宅用地的利用等,而加速紅樹林的破壞。最近數十年來在台灣,因工業的高度發展,各種相關的工程,如河川整治、海港建設和工業區的設立等,都因看上了這片地價低廉的「廢地」,而嚴重破壞了紅樹林。
-面對縣府的強勢作為,居民的行動更加積極。9月11日,自發性舉辦『揭開淡北道路真相』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來分享觀點。9月18日,前往監察院陳情。9月26日,邀請考古專家來分享紅樹林史前遺址的點滴。+[[Image:map036.jpg]]
- + 
-一聯串行動終於贏得環保署的關注,10月1日,環保署長表示,這條路是當年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的替代方案,對環境的影響雷同,還是要環評。對此,台北縣政府說,七月份環保署有正式行文,因為這條路長度不到5公里,沒有經過紅樹林與行水區,挖填範圍小於十萬立方公尺,依法不必環評。對於環保署的新決定,他們將會提出申訴。+ 
- +*生物 : 和其他的樹林一樣,紅樹林也有蟲害的問題,它會遭到等腳目動物、星天牛(昆蟲)及咖啡木蠹蛾幼蟲的蛀蝕。這些蟲害的起因很多,影響程度亦不一,其負面效果有待進一步的評估。
-目前這條道路沿線的土地徵收還沒完成,史前文化遺址的調查也還沒完備,同時環評爭議又起,是否如期開工,還有變數。+ 
- + 
-萬一河畔揚起車塵喧囂,不再有人駐足嬉鬧,當人與河必須相隔,淡水還會不會是淡水?我們期待,政府能在開發與維護環境永續的拉扯中,做出正確判斷,別讓這個城鎮與河川水脈,漸行漸遠。+*植物 : 互花米草因具有耐鹽及耐淹特性,可以適應潮間帶高鹽分環境,早年被大陸方面引進造陸,沒想到這些互花米草在沿岸造成嚴重陸化,後來互花米草透過海流入侵金門,將近20公頃的沿海灘地都被侵占,改變了金門海岸景觀及生態,也影響當地漁獲,如今橫越海峽來到台灣,已入侵新北市淡水河口,目前新北市林務局也無真正清除互花米草的方針,只能採人工清除方式清除。
-參考:http://e-info.org.tw/node/37923+[[Image:map037.jpg]]
-http://www.pts.org.tw/php/vod/index2.php?VAENO=1&SUBLEVEL=596+ 
 + 
 +Reference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8/44842.htm
 + 
 + 
 +=相關新聞報導=
 + 
 +* '''紅樹林危機''' 淡北快速路動土 引抗議
 + 
 +環團質疑環評未過 「成河岸殺手」
 + 
 +新北市淡水地區因有淡水老街、漁人碼頭等知名觀光景點,每到假日總是湧入大批車潮,車流動彈不得,新北市府為紓解交通,規劃興建淡北快速道路,昨天在關渡大橋下舉行動土典禮。但環保團體認為淡北道路將破壞河岸景觀及自然生態,典禮會場外約有20位民眾手持抗議標語大喊:「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淡水地區位於台二線上的中正東路及民權路,是淡水居民的主要聯外道路,每到假日總是擠滿車潮,塞車問題成為當地人的夢魘,新北市府於是在十餘年前開始規劃淡北快速道路,希望解決淡水長期塞車之苦。
 + 
 +預計2014年完工
 + 
 +淡北快速道路總長4.7公里,在大度路及登輝大道規劃匝道,僅限小型車行駛。
 +新北市工務局經過長期規劃,昨在關渡大橋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14年底完工通行,但有環保團體認為,淡北快速道路沿著淡水河興建,不僅破壞淡水美景,也破壞紅樹林保留區,昨有近20位抗議人士至典禮現場,手持抗議標語大喊,「淡北道違法動工,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反淡北道路聯盟發言人王鐘銘表示,淡北快速道路在6月份環保署是有條件通過環境評估,但條件還沒有完成,生態監督小組會議也未召開,且道路用地也還未完成徵收,為何急急忙忙要舉行動土典禮?王鐘銘說,「環評都沒通過就舉行動土典禮,整個程序就是違法,警察應該把新北市府的人抓起來!」
 + 
 +[[Image:map035.jpg]]
 + 
 + 
 +參考: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217/33894699

當前修訂版本

殘缺的自然 - 淡水紅樹林

  • 100023012 趙偉傑
  • 100025037 劉于瑄
  • 101001034 宋允文
  • 101001004 劉郁志
  • 101001081 吳芳綺



[編輯] 紅樹林的功能和重要性

紅樹林的功能和其他的溼地差不多,主要包含

  • 提供附近海域生產者所需的養分
  • 發展完整的水道系統 : 成為沿岸重要性經濟漁種的飼育場所
  • 防洪、防止海水倒灌
  • 調節地下水位
  • 淨化水質 : 細菌所無法分解的殘餘有機物 - 腐植質,因能吸收陸地上所排出之重金屬污染物,使其包埋於爛泥中,因此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 穩定全球氣候變遷 : 沉積下來的泥巴不但有吸水的功能,亦能吸收上游及陸地排出多餘的有機廢物。在此經由各種細菌的分解,成為空氣中主要的二氧化碳及氮氣的供應者,這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穩定性,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Image:map038.jpg


Reference :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7/00020326/0004.htm


[編輯] 受到破壞的紅樹林

  • 人為 : 紅樹林在過去是一灘沒有人在乎的爛泥,其林地的減少,多因樹木的砍伐所致。因魚塭的開發、農地的開墾、垃圾的堆積、住宅用地的利用等,而加速紅樹林的破壞。最近數十年來在台灣,因工業的高度發展,各種相關的工程,如河川整治、海港建設和工業區的設立等,都因看上了這片地價低廉的「廢地」,而嚴重破壞了紅樹林。

Image:map036.jpg


  • 生物 : 和其他的樹林一樣,紅樹林也有蟲害的問題,它會遭到等腳目動物、星天牛(昆蟲)及咖啡木蠹蛾幼蟲的蛀蝕。這些蟲害的起因很多,影響程度亦不一,其負面效果有待進一步的評估。


  • 植物 : 互花米草因具有耐鹽及耐淹特性,可以適應潮間帶高鹽分環境,早年被大陸方面引進造陸,沒想到這些互花米草在沿岸造成嚴重陸化,後來互花米草透過海流入侵金門,將近20公頃的沿海灘地都被侵占,改變了金門海岸景觀及生態,也影響當地漁獲,如今橫越海峽來到台灣,已入侵新北市淡水河口,目前新北市林務局也無真正清除互花米草的方針,只能採人工清除方式清除。

Image:map037.jpg


Reference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8/44842.htm


[編輯] 相關新聞報導

  • 紅樹林危機 淡北快速路動土 引抗議

環團質疑環評未過 「成河岸殺手」

新北市淡水地區因有淡水老街、漁人碼頭等知名觀光景點,每到假日總是湧入大批車潮,車流動彈不得,新北市府為紓解交通,規劃興建淡北快速道路,昨天在關渡大橋下舉行動土典禮。但環保團體認為淡北道路將破壞河岸景觀及自然生態,典禮會場外約有20位民眾手持抗議標語大喊:「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淡水地區位於台二線上的中正東路及民權路,是淡水居民的主要聯外道路,每到假日總是擠滿車潮,塞車問題成為當地人的夢魘,新北市府於是在十餘年前開始規劃淡北快速道路,希望解決淡水長期塞車之苦。

預計2014年完工

淡北快速道路總長4.7公里,在大度路及登輝大道規劃匝道,僅限小型車行駛。 新北市工務局經過長期規劃,昨在關渡大橋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14年底完工通行,但有環保團體認為,淡北快速道路沿著淡水河興建,不僅破壞淡水美景,也破壞紅樹林保留區,昨有近20位抗議人士至典禮現場,手持抗議標語大喊,「淡北道違法動工,不要成為河岸殺手!」 反淡北道路聯盟發言人王鐘銘表示,淡北快速道路在6月份環保署是有條件通過環境評估,但條件還沒有完成,生態監督小組會議也未召開,且道路用地也還未完成徵收,為何急急忙忙要舉行動土典禮?王鐘銘說,「環評都沒通過就舉行動土典禮,整個程序就是違法,警察應該把新北市府的人抓起來!」

Image:map035.jpg


參考: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217/3389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