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美---綠島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11月7日 (三) 01:1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U100001165 (對話 | 貢獻) (→魚類)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2年11月20日 (二) 01:43) (編輯) (撤銷) Mitch1104 (對話 | 貢獻) (→'''感想''') |
||
(41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3行: | 第3行: | ||
100001165 紀雅閔 | 100001165 紀雅閔 | ||
+ | 100006047 沈珊妤 | ||
+ | 100007066 蔡孟芹 | ||
+ | |||
+ | 100009006 陳品涵 | ||
+ | |||
+ | 100007064 呂孟臻 | ||
== '''綠島''' == | == '''綠島''' == | ||
- | + | ||
綠島是一座位於台灣臺東縣外海、太平洋中的海島,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 | 綠島是一座位於台灣臺東縣外海、太平洋中的海島,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 | ||
+ | |||
+ | [[Image:綠島.jpg]] | ||
== '''歷史''' == | == '''歷史''' == | ||
- | + | ||
綠島舊名雞心嶼、青仔嶼與火燒島等。火燒島舊名眾說紛紜,以清嘉慶年間大火焚燒島嶼之說最為大眾採信。1937年設火燒島庄,屬台東廳台東郡管轄。戰後火燒島設鄉,歸屬於台東縣管轄,於1948年改名為「綠島」,延用至今。 | 綠島舊名雞心嶼、青仔嶼與火燒島等。火燒島舊名眾說紛紜,以清嘉慶年間大火焚燒島嶼之說最為大眾採信。1937年設火燒島庄,屬台東廳台東郡管轄。戰後火燒島設鄉,歸屬於台東縣管轄,於1948年改名為「綠島」,延用至今。 | ||
+ | |||
據歷史記載,綠島最早為達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嘉慶18年小琉球(今琉球鄉)漢人漁民曾勝開等為風漂至火燒島,於阿眉山下的海濱建一共同住屋稱為公館,著手開墾,並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眾至,因來者日眾,故在中寮灣岸建一聚落,名曰「中寮」,光緒後漢人往來更頻繁。 | 據歷史記載,綠島最早為達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嘉慶18年小琉球(今琉球鄉)漢人漁民曾勝開等為風漂至火燒島,於阿眉山下的海濱建一共同住屋稱為公館,著手開墾,並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眾至,因來者日眾,故在中寮灣岸建一聚落,名曰「中寮」,光緒後漢人往來更頻繁。 | ||
清朝道光30年,東港漁民陳必先等餘人,在行船歸途中遭遇颱風,漂流至綠島,大嘆綠島之美,一年後便率人前來定居開墾,最早於柚子湖、溫泉一帶居住,後來移民漸增。即成為今日公館村、南寮村、中寮村、溫泉村等村落。 | 清朝道光30年,東港漁民陳必先等餘人,在行船歸途中遭遇颱風,漂流至綠島,大嘆綠島之美,一年後便率人前來定居開墾,最早於柚子湖、溫泉一帶居住,後來移民漸增。即成為今日公館村、南寮村、中寮村、溫泉村等村落。 | ||
- | 地理位置 | + | |
+ | |||
+ | == '''地理位置''' == | ||
+ | |||
綠島位於台東東方約33公里的太平洋(菲律賓海)上,島身呈不等邊四角形,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面積約16平方公里,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島內山丘縱橫,最高點為火燒山,高度280公尺,東南臨海處多為斷崖,西南角是長達十多公里的平原沙灘。西北近海岸區地勢低緩,為全島主要聚落所在。 | 綠島位於台東東方約33公里的太平洋(菲律賓海)上,島身呈不等邊四角形,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面積約16平方公里,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島內山丘縱橫,最高點為火燒山,高度280公尺,東南臨海處多為斷崖,西南角是長達十多公里的平原沙灘。西北近海岸區地勢低緩,為全島主要聚落所在。 | ||
+ | |||
== '''氣候''' == | == '''氣候''' == | ||
- | + | ||
綠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潮濕、多風,海洋性氣候濃厚,年平均溫攝氏23.5度,四至八月多偏南風,夏季常有颱風侵襲,十月至翌年三月東北季風強烈,全年強風天多達160餘天,綠島多雨,並無顯著乾濕季,年平均雨量達二四九八公厘;多變的氣候,左右了綠島人的生活,影響島上動植物生態,也造就了綠島豐富的風貌。 | 綠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潮濕、多風,海洋性氣候濃厚,年平均溫攝氏23.5度,四至八月多偏南風,夏季常有颱風侵襲,十月至翌年三月東北季風強烈,全年強風天多達160餘天,綠島多雨,並無顯著乾濕季,年平均雨量達二四九八公厘;多變的氣候,左右了綠島人的生活,影響島上動植物生態,也造就了綠島豐富的風貌。 | ||
第29行: | 第42行: | ||
== '''交通資訊''' == | == '''交通資訊''' == | ||
- | + | ||
綠島與台灣本島的運輸方式有: | 綠島與台灣本島的運輸方式有: | ||
第49行: | 第62行: | ||
== '''綠島景點介紹''' == | == '''綠島景點介紹''' == | ||
- | + | ||
第135行: | 第148行: | ||
[[Image:龜灣.jpg]] | [[Image:龜灣.jpg]] | ||
+ | |||
+ | '''火燒山''' | ||
+ | |||
+ | 火燒山為綠島第一高峰,海拔280m,位置偏島之西南,緊臨龜灣鼻,兩者間以200m左右高度的陡崖相接。邊緣地形雖險峻,中央高處卻相當平緩。主峰西南有綠島最高的台地面,高度約230m,係海蝕平台而非熔岩台地,顯示綠島曾經歷多次隆起沉降。火燒山峰頂呈緩起伏面,與島中央次高峰阿眉山高度相仿。 | ||
+ | |||
+ | [[Image:火燒山.jpg]] | ||
== '''綠島生態介紹''' == | == '''綠島生態介紹''' == | ||
- | + | ||
第145行: | 第164行: | ||
體長約150公分,喜歡群居。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主要之配種季節為11-12 月之間,為一短日照季節性生殖之動物[2],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 體長約150公分,喜歡群居。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主要之配種季節為11-12 月之間,為一短日照季節性生殖之動物[2],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 ||
- |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Megacrania tsudai | + | [[Image:梅花鹿.jpg]] |
+ | |||
+ |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Megacrania tsudai | ||
此為特有種之昆蟲,在鹿場門口前的林投樹林中生長,植食性以林投的樹葉為。此蟲受到干擾時,會分泌一種像薄荷味的一種體液,還驅趕敵人,若蟲會以自割的方式逃命,斷掉的腳會藉著蛻皮,數次後會慢慢長回來。 | 此為特有種之昆蟲,在鹿場門口前的林投樹林中生長,植食性以林投的樹葉為。此蟲受到干擾時,會分泌一種像薄荷味的一種體液,還驅趕敵人,若蟲會以自割的方式逃命,斷掉的腳會藉著蛻皮,數次後會慢慢長回來。 | ||
+ | |||
+ | [[Image:津田氏大頭竹節蟲.jpg]] | ||
+ | |||
+ | '''紅肉橙蘭'''Macaranga sinensis | ||
+ | |||
+ | 紅肉橙蘭分布菲律賓和蘭嶼、綠島,小喬木,葉片呈闊卵三角形,厚紙質葉端漸尖,枝條紅褐色,大多生長在林緣或山野向陽的邊坡地帶。紅肉橙蘭的葉子硬厚,羊與鹿都不喜歡吃,枝幹只做為薪柴之用,但在紅肉橙蘭的樹上經常可以發現兇悍的舉尾蟻築起碩大的蟻窩。 | ||
+ | |||
+ | [[Image:EGC4xaSDa94PFCexfhlDvw.jpg]] | ||
+ | |||
+ | '''綠島澤蟹'''Geothelphusa lutao | ||
+ | |||
+ | 綠島澤蟹屬於小型淡水蟹,背甲不及2公分,生活在常年有水的河流的淺水域石縫,生態資料並不多但在島上十分常見。 | ||
+ | |||
+ | [[Image:綠島澤蟹.jpg]] | ||
== '''綠島海洋介紹''' == | == '''綠島海洋介紹''' == | ||
- | ---- | ||
- | + | ||
+ | 海洋生態景觀,無疑是綠島最珍貴的生態及遊憩資源。地處熱帶北緣,海水清澈,又有黑潮流經及湧昇流存在,各項優異條件配合,使得綠島四周海域的海洋生物,無論種類或數量皆異常豐富。 | ||
+ | |||
+ | 以珊瑚言,初步調查統計即有29科215種之多。專家則推估實際種數可高達300~350種(張崑雄等,1991) 。以一個面積僅16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其擁有之珊瑚種數居然與世界知名的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約400種)相去不遠,實為奇蹟。 | ||
+ | |||
+ | 綠島珊瑚種類僅繁多,覆蓋率,高且具有變化多端的形態、色彩,也有獨特的珊瑚相,於多處海域構成美麗的海底景觀。珊瑚群聚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型為軟珊瑚優勢群聚,位於綠島燈塔與大白沙間的西邊、西南邊沿海,軟珊瑚佔全部珊瑚覆蓋面積50﹪以,上局部地區甚至可達75﹪。主要種類有傘形軟珊瑚、叢羽軟珊瑚、穗珊瑚等。如此生長繁茂的軟珊瑚群聚,不僅全台少見,即在世上亦不多見,可列為世界級的生態景觀。第二類型為石珊瑚優勢群聚,分布於中寮至朝日溫泉的北岸、東岸。本群聚中石珊瑚通常佔總覆蓋率面積的75﹪以,上軟珊瑚僅零星分布。構成此類群聚的石珊瑚種類繁多,但很少形成單種群集。 | ||
+ | |||
+ | 常見之種類有軸孔珊瑚、微孔珊瑚、管孔珊瑚、叢生棘杯珊瑚、藍珊瑚、千孔珊瑚、扇珊瑚等。另台灣其他海域少見之特殊種有籬枝軸孔珊瑚、圓柱珊瑚、竹珊瑚等。至於為何會有此二類於形態、組成上異甚大的珊瑚群聚,至今仍是個謎,或許與冬半年盛行強烈東北季風之迎風、背風地理位置,以及海底地形的不同有關(張崑雄等,1991) 。 | ||
== 魚類 == | == 魚類 == | ||
- | + | ||
第165行: | 第206行: | ||
體色隨性別與個體而異,雌魚體淡黄色,腹面白色,頭上半部淡綠色,眼前具二條紅色的縱紋,眼下具一條紅縱紋,眼後具數條紅斑列,尾柄上側有一不顯之大眼斑;雄魚頭及體上半部淡綠色,頭部具如雌魚般的紅紋,眼後紅斑列較多,且沿鰓蓋骨緣往下延伸至喉峽部,體側各鱗具稍深色的橫紋,從胸鰭至腹部具一斜紅紋,尾柄上側有一明顯的大眼斑,胸鰭上方有另一小眼斑。 | 體色隨性別與個體而異,雌魚體淡黄色,腹面白色,頭上半部淡綠色,眼前具二條紅色的縱紋,眼下具一條紅縱紋,眼後具數條紅斑列,尾柄上側有一不顯之大眼斑;雄魚頭及體上半部淡綠色,頭部具如雌魚般的紅紋,眼後紅斑列較多,且沿鰓蓋骨緣往下延伸至喉峽部,體側各鱗具稍深色的橫紋,從胸鰭至腹部具一斜紅紋,尾柄上側有一明顯的大眼斑,胸鰭上方有另一小眼斑。 | ||
+ | |||
+ | [[Image:三斑儒艮鯛.jpg]] | ||
- | ''' | + | '''頸帶儒艮鯛'''Zigzag wrasse |
+ | |||
+ | 幼魚體側有1條黑縱帶,由眼後延伸至尾鰭基,眼後黃色;成魚縱帶漸退或消失,胸鰭基上方具1黑斑,頭具淡綠色之線紋。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水深2-10m,日行性沙地生活種類,以底棲生物為食。 | ||
+ | |||
+ | [[Image:頸帶儒艮鯛.jpg]] | ||
- | ''' | + | '''雙斑儒艮鯛'''Wrasses |
+ | |||
+ | 口稍傾斜,前鰓蓋緣平滑,腹鰭外側延長達肛門之前,尾鰭圓形。背鰭第1-3及9-11軟條間各有1黑斑,體暗紅色,頭部腹面至臀鰭以前色淡,頭及體具多條綠色縱紋,眼後具1綠斑。分布於西太平洋,體長12cm,日行性礁區及附近沙地,以底棲生物為食。 | ||
+ | |||
+ | [[Image:雙斑儒艮鯛.jpg]] | ||
- | ''' | + | '''長吻蝶魚'''Butterfishes |
+ | |||
+ | 吻較近於正常,標準體長為3.55-4.07倍。前鰓蓋角緣寬圓,背鰭第2棘長於第3棘的1/2,胸部無黑褐色斑點;背鰭軟條緣黑色,胸鰭與尾鰭黑色。分布印度至泛太平洋區海域,體可達22cm,日行性礁區活動,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 ||
+ | |||
+ | [[Image:長吻蝶魚.jpg]] | ||
- | ''' | + | '''胡痲斑蝴蝶魚'''Butterfishes |
+ | |||
+ | 吻尖稍突,頭下方輪廓平直或稍凹;口裂水平或稍斜,上下頜6-7列齒;前鰓蓋骨直角鋸齒,吻長等於尾柄高,大於眼徑,眼徑大於眶間隔;背鰭第4-6棘最長,腹鰭中長,達肛門。側線為中庸高弧形,頂部平直;鱗中大,圓形,體上半鱗片稍呈斜上排列,下半部呈鰭棘緣具黑紋。臀鰭緣黑色,眼帶具黃邊,向下部達喉峽部。分布印度太平洋間,11cm,日行性,以藻類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 ||
+ | |||
+ | [[Image:胡痲斑蝴蝶魚.jpg]] | ||
- | ''' | + | '''黑斑裸胸鯙'''Laced moray |
+ | |||
+ | 體色由白、灰白至灰褐變化多,體表有許多圓黑斑點,斑點直徑並不會隨成長而顯著增大,而是斑點分裂,增生而產生更多的黑斑。斑點間隔因地理分佈、族群等因素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變異。珊瑚岩礁穴居,底棲性,常與清潔蝦或清潔魚類共生,喜食魚類。廣布於印度太平洋的溫暖海域(0-30m)。台灣周圍珊瑚岩礁區普遍可見到本種。體180-300cm之夜行生物。 | ||
+ | |||
+ | [[Image:黑斑裸胸鯙.jpg]] | ||
- | ''' | + | '''充金眼鯛'''Pigmy sweeper |
+ | |||
+ | 體被圓鱗;體呈淡粉紅色,腹部2側銀色;頭及身體背部的鱗片因有許多色素孔聚集而形成暗斑。分布於中-西太平洋、東印度洋之熱帶海域,體長10cm。夜行性水中表層生物,以浮游動物為食。 | ||
+ | |||
+ | [[Image:充金眼鯛.jpg]] | ||
- | ''' | + | '''金鱗魚'''Brocade perch |
+ | |||
+ | 體淡紅色,無明險白色斑紋。分布於印度-太平洋間海域,體長可達40-45cm。夜行性礁區生活,以底棲生物為食。 | ||
+ | |||
+ | [[Image:金鱗魚.jpg]] | ||
- | ''' | + | '''金花鱸'''Sea goldie |
+ | |||
+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0-55m;22-28℃)。體長可達15cm,日行性生活於礁區,以食浮游動物為主。 | ||
+ | |||
+ | [[Image:金花鱸.jpg]] | ||
'''黑雀鯛''' Pomacentrus nigricans | '''黑雀鯛''' Pomacentrus nigricans | ||
第187行: | 第262行: | ||
== 珊瑚 == | == 珊瑚 == | ||
- | ---- | ||
- | 鹿角珊瑚屬 Acropora | + | |
+ | '''鹿角珊瑚屬''' Acropora | ||
+ | |||
「鹿角珊瑚」這名字的由來,是由於這個屬的珊瑚都有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 於印度洋-太平洋一帶水域生長的珊瑚礁,鹿角珊瑚是數量多的珊瑚品種。 | 「鹿角珊瑚」這名字的由來,是由於這個屬的珊瑚都有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 於印度洋-太平洋一帶水域生長的珊瑚礁,鹿角珊瑚是數量多的珊瑚品種。 | ||
- | 微孔珊瑚 | + | [[Image:s2456n.jpg]] |
+ | |||
+ | '''微孔珊瑚''' Porites | ||
+ | |||
+ | 在退潮時暴露於空氣中,頂端表面形成平台的構造 | ||
+ | |||
+ | 綠島海域被稱為「大香菇頭」的活體珊瑚礁,是已知世界最大的團塊微孔珊瑚,有一千兩百年歷史 | ||
+ | |||
+ | [[Image:p1-8-02.jpg]] | ||
- | 管孔珊瑚 Goniopora lobata | + | '''管孔珊瑚''' Goniopora lobata |
+ | |||
喜歡棲息在乾枯的珊瑚礁床上,而且大多產於嚴重污染的自然海域內,整日都十分活躍,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 喜歡棲息在乾枯的珊瑚礁床上,而且大多產於嚴重污染的自然海域內,整日都十分活躍,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 ||
+ | |||
+ | [[Image:5597in.jpg]] | ||
- | 叢生棘杯珊瑚 Galaxea fascicularis | + | '''叢生棘杯珊瑚''' Galaxea fascicularis |
- | + | ||
+ | 性情凶猛,需要與同種或其他珊瑚保持足夠的距離。在夜晚,觸鬚會伸數数厘米,會蜇刺能夠著的任何珊瑚。 | ||
+ | |||
+ | [[Image:sendbin.jpg]] | ||
- | 藍珊瑚 Heliopora coerulea | + | '''藍珊瑚''' Heliopora coerulea |
- | + | ||
+ | 分佈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它們的骨骼是由霰石所組成,與石珊瑚目的相似。珊瑚蟲在骨骼內的筒子中生活,由一層骨骼外的薄組織連結。它們廣泛分佈在印度洋及太平洋,組成淺水的珊瑚礁。 | ||
+ | |||
+ | [[Image:s8786n.jpg]] | ||
- | 千孔珊瑚 Millepora alcicornis | + | '''千孔珊瑚''' Millepora alcicornis |
- | 扇珊瑚 | + | 水螅珊瑚的一種。千孔珊瑚又被稱為火珊瑚或刺珊瑚,這些別名的由來,是由於牠們含有毒性強烈的刺絲胞,當人不小心被刺螫到時,會有火燒般的疼痛感覺,還會引起皮膚紅腫和起水皰等症狀。千孔珊瑚是很重要的造礁珊瑚。 |
+ | |||
+ | [[Image:s12765in.jpg]] | ||
+ | |||
+ | '''扇珊瑚'''Melithaeidae | ||
+ | |||
+ | 群體分枝排列在一個平面上,此平面水往往和海流方向垂直,而珊瑚蟲則分布在扇形群體的表面 | ||
+ | |||
+ | [[Image:sen56n.jpg]] | ||
+ | |||
+ | |||
+ | == '''感想''' == | ||
+ | |||
+ | 台灣有那麼多著名的美景,綠島的風景不見得是最出名的,他的美麗卻足以讓看過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綠島最美的景色位於海平面之下,有海洋熱帶雨林美稱的珊瑚礁,是因為珊瑚礁生態系具有高生產力、高生物多樣性及豐富的生物量,與陸域環境中的熱帶雨林相似。造礁珊瑚所形成的立體結構,在大空間尺度與微環境中都創造出空間的多樣性,提供許多物種可以棲息的空間,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全世界最大的活體珊瑚就在臺灣海域,現今世界上已知最巨大且年紀最老的活珊瑚群體,聳立在綠島南寮灣水深20公尺海底,俗稱「大香菇頭」或「鋼盔」,是顆巨大的團塊微孔珊瑚群體,高約12公尺,圍寬31公尺,我們根本不必到澳洲大堡礁去看活體珊瑚,綠島這裡就是一整片的珊瑚礁海,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甚至不需要走太遠,只要帶著浮潛用具將頭埋進水中,那裡就彷彿是另一個世界,呼吸之間有魚群朝你悠遊而過,顏色絢麗而燦爛,低頭望去,是綿延不盡的珊瑚礁從你腳底延伸到遠方,各式各樣的珊瑚礁彷彿花朵的綻放,有蓬勃而美麗的生命力朝你襲來,海水藍而清澈,漂浮之間有光線滲入淺海之中,隨著波紋晃動出深淺不同的顏色,映照出魚群身上潾潾多色的光采,美的令人屏息。 | ||
+ | |||
+ | |||
+ | '''參考及引用資料''' | ||
+ | ---- | ||
+ |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webguid.php | ||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 ||
+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A0%E5%B3%B6%E9%84%89 | ||
+ | http://green.taitung.gov.tw/ | ||
+ | http://google.com | ||
+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206120 | ||
+ | http://science.nmmba.gov.tw/web/education/coral/01/05-3.htm | ||
+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6010816899 | ||
+ | http://marine.cpami.gov.tw | ||
+ | http://bio.ktnp.gov.tw/BIOS100_21.asp?SORTB_ID=A7&SORTB_NAME=%e7%8f%8a%e7%91%9a%e9%a1%9e&SORTA_ID=A | ||
+ | http://bio.ktnp.gov.tw/BIOS100_1.asp?SORTA_ID= | ||
+ | http://tw.myblog.yahoo.com/jw!CZh_hbqeGUdw9m.yLoU-/ | ||
+ | http://ntmedu.blogspot.tw/2011/04/blog-post_27.html |
當前修訂版本
台灣之美---綠島
100001165 紀雅閔
100006047 沈珊妤
100007066 蔡孟芹
100009006 陳品涵
100007064 呂孟臻
目錄 |
[編輯] 綠島
綠島是一座位於台灣臺東縣外海、太平洋中的海島,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
[編輯] 歷史
綠島舊名雞心嶼、青仔嶼與火燒島等。火燒島舊名眾說紛紜,以清嘉慶年間大火焚燒島嶼之說最為大眾採信。1937年設火燒島庄,屬台東廳台東郡管轄。戰後火燒島設鄉,歸屬於台東縣管轄,於1948年改名為「綠島」,延用至今。
據歷史記載,綠島最早為達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嘉慶18年小琉球(今琉球鄉)漢人漁民曾勝開等為風漂至火燒島,於阿眉山下的海濱建一共同住屋稱為公館,著手開墾,並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眾至,因來者日眾,故在中寮灣岸建一聚落,名曰「中寮」,光緒後漢人往來更頻繁。 清朝道光30年,東港漁民陳必先等餘人,在行船歸途中遭遇颱風,漂流至綠島,大嘆綠島之美,一年後便率人前來定居開墾,最早於柚子湖、溫泉一帶居住,後來移民漸增。即成為今日公館村、南寮村、中寮村、溫泉村等村落。
[編輯] 地理位置
綠島位於台東東方約33公里的太平洋(菲律賓海)上,島身呈不等邊四角形,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面積約16平方公里,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島內山丘縱橫,最高點為火燒山,高度280公尺,東南臨海處多為斷崖,西南角是長達十多公里的平原沙灘。西北近海岸區地勢低緩,為全島主要聚落所在。
[編輯] 氣候
綠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潮濕、多風,海洋性氣候濃厚,年平均溫攝氏23.5度,四至八月多偏南風,夏季常有颱風侵襲,十月至翌年三月東北季風強烈,全年強風天多達160餘天,綠島多雨,並無顯著乾濕季,年平均雨量達二四九八公厘;多變的氣候,左右了綠島人的生活,影響島上動植物生態,也造就了綠島豐富的風貌。
[編輯] 交通資訊
綠島與台灣本島的運輸方式有:
空運:台東機場—綠島機場
目前台東往返綠島的航空事業,是由華信航空經營。 台東往返綠島的飛機,一律是小飛機,約18~20人座,從飛機輪子開始動到降落滑行停止,約15分鐘的時間
海運:臺東縣富岡漁港-綠島(南寮漁港)-蘭嶼鄉;約2小時有一班航次
島上交通:
島上的主要交通工具為機車,騎機車環島一週20公里約1小時左右,島上有相當多的機車出租店家,店家並不提供汽油,租完機車必須馬上去加油。陸上唯一的加油站位於南寮村,晚上只營業到17點鐘,旅客須注意。
綠島主要道路為環島公路,編為東90。已鋪有柏油路,沒有紅綠燈。
[編輯] 綠島景點介紹
綠島燈塔
中寮村緊鄰綠島西北岬的鼻頭角,岬上設有高33m的白色燈塔一座,此即著名的綠島燈塔。頂著藍天,傍著碧海,十分顯眼。夜晚發出之燈光,台東市、成功一帶皆清晰可見。塔上有一百五十級階梯,由塔頂可俯望全島,這座燈塔不但使綠島民眾的的義勇光煇,永照人寰,也是島上最著名的觀光勝地。</nowiki>
臺灣綠島監獄
本監依分監管理之特性,收容台灣各監獄移禁頑劣、誣控濫告、最難以管教,甚至無法管教之收容人,係屬高度管理隔離監。當初設立之目的,即是利用外島隔絕之地理環境予以集中嚴格矯治,期能對症下藥,促使其改過遷善,重做新人;因此,本監謂台灣各監獄的最後一道防線,除有助他監順利推行矯治業務外,對國內治安、社會安寧實有莫大的貢獻。同時由於所關皆為重刑犯以及如一清專案、治平專案的「大哥」級人物,因而充滿神秘、色彩,中外人士常遠道慕名而來一睹其真面目。
將軍岩
將軍岩在綠島之東北部海岸公館村的東方,矗立於海岸邊的巨大岩石群,其中之一有如頭戴鋼盔,身披戰甲的戰士,景緻奇異。
牛頭山
牛頭山為綠島東北角的緩起伏海岬,高出海平面約80m,自公館村遠眺,其外型有如一頭面海伏臥的老牛,頭、鼻、耳、頸皆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天然洞穴名栗子洞,外表像半個大臉盆,洞口高約10m,深約20m。岩縫中墜下的水滴,奏出大自然的樂章。緩起伏面上,綠草如茵,地勢開闊,視野?佳,比美帆船鼻草原。除三面臨海外,往內陸可眺望阿眉山與山下海階台地風光。其東北方距海岸約300m處,有一連串珊瑚礁岩塊矗立海中。最大的一塊名樓門岩,下有海蝕門中穿,可容10噸以下小船通行。牛頭山之東,海床陡峻,短短不到20公里距離,海床已深至4,000m以下,平均坡降約1:4,全台無出其右。站在牛頭山頂看日出,看月昇,看浩瀚無涯深不可測的大海,當有另番感受。
楠子湖
位於柚子湖之北面,亦為凹入海灣,腹地較柚仔湖為寬廣,為一平緩、整齊、潔白之珊瑚群礁海岸,景色秀麗。
觀音洞
觀音洞為隆起珊瑚礁長年受地下伏流侵蝕所形成的類石灰岩地形,洞中有小規模鐘乳石及石筍。炎夏進入洞中,但見清流汨汨,終年不?,感覺陰涼幽靜。中有一石筍,高約1m,狀若觀音座像,腳下亦一如蓮花座。相傳百餘年前,有島上漁民黑夜歸航,不辨方向。忽見火球出現綠島東北方山丘,漁民乃得指引安全返航,後受惠者追尋火球之來向,發現一石洞,洞內有石,形如觀音,乃祭拜之,此即觀音洞之由,來後來信徒日,增逐漸成為綠島人的信仰中心,惟並未建廟。
柚子湖
過「海上長城」後,公路略降至綠島最寬廣的海階面上,也是綠島面積最廣,以灰色或灰黑色之角閃安山岩及黑雲母角閃安山岩為主的牛子山集塊岩分布地。過去這裏是一片農田,廢耕後已成為放牧草原。海階草原東緣海岸,有兩個小灣澳,三面繞以陡立的海階崖,中抱一弦狀山坳平原,景觀類似海參坪,腹地則更廣,兩灣澳分別名為柚子湖與楠子湖,僅有一岬之隔。所謂的「湖」,其實是閩南語「澳」音之訛變。柚子湖有珊瑚裙礁、白色珊瑚礁貝砂灘、黑色油子湖集塊岩及海蝕洞、火山岩頸等地質景觀,比起海參坪不遑多讓。昔日也有聚落、農田存在,有如遺世獨立的海角一樂園。如今人去樓空,留下數間以咾咕石(珊瑚礁岩)砌成的傳統民宅,四周圍以荒廢的農地,頗具特色。楠子湖較乏巨大的海蝕柱,餘與柚子湖同。
海參坪
全綠島最自然、最富變化的一段海岸。海岬、灣澳、海階崖、珊瑚裙礁、海蝕柱、白色砂灘、弦月小海岸平原等,交互出現,配上湛藍清澈的海水,被譽為全台最迷人的海岸。惟公路多闢築於平緩的海階台地上,不易窺見。
小長城
自溫泉聚落往北至公館村的這段公路與海岸,過去尚有數個小聚落存,在如今居民已遷走一空,了無人煙。而這裏也是全綠島最自然、最富變化的一段海岸。海岬、灣澳、海階崖、珊瑚裙礁、海蝕柱、白色砂灘、弦月小海岸平原等,交互出現,配上湛藍清澈的海水,被譽為全台最迷人的海岸。惟公路多闢築於平緩的海階台地上,不易窺見。沿途最佳的賞景點,為大理石柱紀念碑附近。此處有一石階步道沿山稜蜿蜒而上通往岬角頂上的觀景亭,有若縮小的萬里長城,地方乃戲稱為「海上長城」。觀景亭三面皆是陡崖,高出海平面約80m。自此遠眺,綠島的地標~海參坪,呈現在眼前。海岸在此形成一優美弧線,其南岬為一突伸入海,曲線起伏的階崖,前端有海蝕門缺口,遠望像極一仰躺美女,頭、頸、胸維妙維肖,人稱「睡美人岩」。其頭頂前另有一獨立於近岸處的海嶼,則神似傭懶蹲伏的哈巴狗,與睡美人相對成趣。兩者顯然原屬一體,因長年海蝕而斷裂分離。較近處,出現數塊火山岩頸,可能是牛小山集塊岩形成期岩漿於火山噴口內冷卻產生的黑雲母角閃安山岩,具有明顯的水平柱狀節理,堆疊成尖塔形,相當獨特(莊文星,1992),地方人稱之為「仙人疊石」。海灣內波平浪靜,海水顏色深淺有致。海岸最外?為灰黑珊瑚裙礁,裙礁之內為白色珊瑚貝砂灘帶,背後則是綠意盎然的海岸植物群落。綠島海岸地質、植生之美,盡在其中。
孔子岩
海灣北岬直立的海階崖下,有一獨立的尖狀海蝕,早年自海崖分出者,其外型宛若孔夫子面壁思過,地方人名為「孔子岩」。過溫泉聚落後,公路開始往上攀升,直上海拔50~100m的海階平台。公路最高處一帶,為綠島最古老岩塊~油子集塊岩的主要出露地。此一岩系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與橄欖石輝石安山岩之大小岩塊構,成有明顯層裡。
朝日溫泉
朝日溫泉於日治時期名為「旭溫泉」,皆緣於其面東之故。此溫泉為綠島後火山活動的僅餘徵兆,屬硫磺泉,出現於現生珊瑚礁的潮間帶中,漲潮時沒海,退潮時外露。類似的海水溫泉,據云世界僅發現三處,另二處分別在義大利北方與日本九州,因此是世界級的稀有地質景觀資源。溫泉之形,成乃由於海水經岩縫下滲至島嶼下方地層深處,經地熱加溫後成為熱水,再因壓力增加故湧出地面。水溫據測在53~93.c間,味極鹹澀,惟洗後並不黏膩。國家風景區在此設置三個圓形露天浴池與一個小型溫泉泳池,溫度各異,遊客可自行選擇。雲淡風輕的夏夜,是享受此一全台獨一無二露天海水溫泉浴的最好時節。仰望璨爛星河,靜聽海濤拍岸,輕吟曼妙的「綠島小夜曲」,洗盡一身塵囂,人生至境,不過如此!
帆船鼻
帆船鼻位於綠島東南角,地形上是一個三面環海的海岬,及高出海平面約30m的隆起珊瑚礁海階台地。台地面相當平坦,卻幾近垂直的海崖與海岸現生珊瑚礁相接。由於地形突,出地勢又高出四周,屬東北季風可長驅直入的衝風帶;再加上後天的放牧,遂形成低草原景觀。草原上常見野放山羊低頭吃草,偶而也會出現台灣梅花鹿。如茵的綠草原與四同的藍天碧海,成構極佳之景緻。往北眺望,遠處海參坪一帶的海崖及嵯峨奇岩,矗立海岸;近處是朝日溫泉的三個圓型溫泉池,及新穎的建築設施;往西,為白沙灣的大片珊瑚裙礁。天氣晴朗時,南方海天交接處可見到蘭嶼。處居高臨下,是綠島欣賞日出、月昇的最佳景點之一,每年四、五月也可觀賞到南十字星座丰采。此外每年春秋候鳥南移北遷時,此處更是賞鳥的極佳去處。
大白沙
過馬蹄橋一帶的黝黑色臨海險道後,眼前出現的是一片數百公尺長的白色砂灘,十分顯眼,此即大白沙所在。砂灘之材質係由粗細的珊瑚、貝殼碎片組成,於台灣並不常見,即使在綠島如此大規模成灘者亦僅2處。更特殊的是砂灘中出現部份由珊瑚、貝殼碎片岩化而成之礫岩,名日「灘岩」。白色砂灘外,仍是珊瑚裙礁圍繞的海岸,潮間帶?廣,潮池內有豐富的海洋生物。
龜灣
過了龜灣鼻後,進入綠島西南面的龜灣。海岬之上,即是綠島最高峰火燒山(280 m)。山與海岸間出現綠島最壯觀之海崖,高可達200 m,相當陡峻。海崖面上為龜灣集塊岩之標準露頭,由含有暗灰色之輝石角閃安山岩及橄欖石輝石角閃安岩之大小岩塊組成,層理不甚明顯。附近山溝的原生樹叢,過去為綠島最具代表性的哺乳類動物~台灣狐蝠的主要棲息地,如今殆?跡。海崖下的海岸,仍是珊瑚礁環繞,珊瑚礁植群育尚佳,稀有植物水芫花密生成灌叢狀。此景與台灣其他地區包括東海岸已不復見。
火燒山
火燒山為綠島第一高峰,海拔280m,位置偏島之西南,緊臨龜灣鼻,兩者間以200m左右高度的陡崖相接。邊緣地形雖險峻,中央高處卻相當平緩。主峰西南有綠島最高的台地面,高度約230m,係海蝕平台而非熔岩台地,顯示綠島曾經歷多次隆起沉降。火燒山峰頂呈緩起伏面,與島中央次高峰阿眉山高度相仿。
[編輯] 綠島生態介紹
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體長約150公分,喜歡群居。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主要之配種季節為11-12 月之間,為一短日照季節性生殖之動物[2],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Megacrania tsudai
此為特有種之昆蟲,在鹿場門口前的林投樹林中生長,植食性以林投的樹葉為。此蟲受到干擾時,會分泌一種像薄荷味的一種體液,還驅趕敵人,若蟲會以自割的方式逃命,斷掉的腳會藉著蛻皮,數次後會慢慢長回來。
紅肉橙蘭Macaranga sinensis
紅肉橙蘭分布菲律賓和蘭嶼、綠島,小喬木,葉片呈闊卵三角形,厚紙質葉端漸尖,枝條紅褐色,大多生長在林緣或山野向陽的邊坡地帶。紅肉橙蘭的葉子硬厚,羊與鹿都不喜歡吃,枝幹只做為薪柴之用,但在紅肉橙蘭的樹上經常可以發現兇悍的舉尾蟻築起碩大的蟻窩。
綠島澤蟹Geothelphusa lutao
綠島澤蟹屬於小型淡水蟹,背甲不及2公分,生活在常年有水的河流的淺水域石縫,生態資料並不多但在島上十分常見。
[編輯] 綠島海洋介紹
海洋生態景觀,無疑是綠島最珍貴的生態及遊憩資源。地處熱帶北緣,海水清澈,又有黑潮流經及湧昇流存在,各項優異條件配合,使得綠島四周海域的海洋生物,無論種類或數量皆異常豐富。
以珊瑚言,初步調查統計即有29科215種之多。專家則推估實際種數可高達300~350種(張崑雄等,1991) 。以一個面積僅16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其擁有之珊瑚種數居然與世界知名的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約400種)相去不遠,實為奇蹟。
綠島珊瑚種類僅繁多,覆蓋率,高且具有變化多端的形態、色彩,也有獨特的珊瑚相,於多處海域構成美麗的海底景觀。珊瑚群聚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型為軟珊瑚優勢群聚,位於綠島燈塔與大白沙間的西邊、西南邊沿海,軟珊瑚佔全部珊瑚覆蓋面積50﹪以,上局部地區甚至可達75﹪。主要種類有傘形軟珊瑚、叢羽軟珊瑚、穗珊瑚等。如此生長繁茂的軟珊瑚群聚,不僅全台少見,即在世上亦不多見,可列為世界級的生態景觀。第二類型為石珊瑚優勢群聚,分布於中寮至朝日溫泉的北岸、東岸。本群聚中石珊瑚通常佔總覆蓋率面積的75﹪以,上軟珊瑚僅零星分布。構成此類群聚的石珊瑚種類繁多,但很少形成單種群集。
常見之種類有軸孔珊瑚、微孔珊瑚、管孔珊瑚、叢生棘杯珊瑚、藍珊瑚、千孔珊瑚、扇珊瑚等。另台灣其他海域少見之特殊種有籬枝軸孔珊瑚、圓柱珊瑚、竹珊瑚等。至於為何會有此二類於形態、組成上異甚大的珊瑚群聚,至今仍是個謎,或許與冬半年盛行強烈東北季風之迎風、背風地理位置,以及海底地形的不同有關(張崑雄等,1991) 。
[編輯] 魚類
亮眼雀鯛
三斑儒艮鯛 Halichoeres trimaculatus
體色隨性別與個體而異,雌魚體淡黄色,腹面白色,頭上半部淡綠色,眼前具二條紅色的縱紋,眼下具一條紅縱紋,眼後具數條紅斑列,尾柄上側有一不顯之大眼斑;雄魚頭及體上半部淡綠色,頭部具如雌魚般的紅紋,眼後紅斑列較多,且沿鰓蓋骨緣往下延伸至喉峽部,體側各鱗具稍深色的橫紋,從胸鰭至腹部具一斜紅紋,尾柄上側有一明顯的大眼斑,胸鰭上方有另一小眼斑。
頸帶儒艮鯛Zigzag wrasse
幼魚體側有1條黑縱帶,由眼後延伸至尾鰭基,眼後黃色;成魚縱帶漸退或消失,胸鰭基上方具1黑斑,頭具淡綠色之線紋。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水深2-10m,日行性沙地生活種類,以底棲生物為食。
雙斑儒艮鯛Wrasses
口稍傾斜,前鰓蓋緣平滑,腹鰭外側延長達肛門之前,尾鰭圓形。背鰭第1-3及9-11軟條間各有1黑斑,體暗紅色,頭部腹面至臀鰭以前色淡,頭及體具多條綠色縱紋,眼後具1綠斑。分布於西太平洋,體長12cm,日行性礁區及附近沙地,以底棲生物為食。
長吻蝶魚Butterfishes
吻較近於正常,標準體長為3.55-4.07倍。前鰓蓋角緣寬圓,背鰭第2棘長於第3棘的1/2,胸部無黑褐色斑點;背鰭軟條緣黑色,胸鰭與尾鰭黑色。分布印度至泛太平洋區海域,體可達22cm,日行性礁區活動,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胡痲斑蝴蝶魚Butterfishes
吻尖稍突,頭下方輪廓平直或稍凹;口裂水平或稍斜,上下頜6-7列齒;前鰓蓋骨直角鋸齒,吻長等於尾柄高,大於眼徑,眼徑大於眶間隔;背鰭第4-6棘最長,腹鰭中長,達肛門。側線為中庸高弧形,頂部平直;鱗中大,圓形,體上半鱗片稍呈斜上排列,下半部呈鰭棘緣具黑紋。臀鰭緣黑色,眼帶具黃邊,向下部達喉峽部。分布印度太平洋間,11cm,日行性,以藻類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黑斑裸胸鯙Laced moray
體色由白、灰白至灰褐變化多,體表有許多圓黑斑點,斑點直徑並不會隨成長而顯著增大,而是斑點分裂,增生而產生更多的黑斑。斑點間隔因地理分佈、族群等因素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變異。珊瑚岩礁穴居,底棲性,常與清潔蝦或清潔魚類共生,喜食魚類。廣布於印度太平洋的溫暖海域(0-30m)。台灣周圍珊瑚岩礁區普遍可見到本種。體180-300cm之夜行生物。
充金眼鯛Pigmy sweeper
體被圓鱗;體呈淡粉紅色,腹部2側銀色;頭及身體背部的鱗片因有許多色素孔聚集而形成暗斑。分布於中-西太平洋、東印度洋之熱帶海域,體長10cm。夜行性水中表層生物,以浮游動物為食。
金鱗魚Brocade perch
體淡紅色,無明險白色斑紋。分布於印度-太平洋間海域,體長可達40-45cm。夜行性礁區生活,以底棲生物為食。
金花鱸Sea goldie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0-55m;22-28℃)。體長可達15cm,日行性生活於礁區,以食浮游動物為主。
黑雀鯛 Pomacentrus nigricans
為雀鯛科雀鯛屬的魚類。分布於太平洋西部和中部、北至日本琉球群島以及南海諸島海域等。
[編輯] 珊瑚
鹿角珊瑚屬 Acropora
「鹿角珊瑚」這名字的由來,是由於這個屬的珊瑚都有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 於印度洋-太平洋一帶水域生長的珊瑚礁,鹿角珊瑚是數量多的珊瑚品種。
微孔珊瑚 Porites
在退潮時暴露於空氣中,頂端表面形成平台的構造
綠島海域被稱為「大香菇頭」的活體珊瑚礁,是已知世界最大的團塊微孔珊瑚,有一千兩百年歷史
管孔珊瑚 Goniopora lobata
喜歡棲息在乾枯的珊瑚礁床上,而且大多產於嚴重污染的自然海域內,整日都十分活躍,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叢生棘杯珊瑚 Galaxea fascicularis
性情凶猛,需要與同種或其他珊瑚保持足夠的距離。在夜晚,觸鬚會伸數数厘米,會蜇刺能夠著的任何珊瑚。
藍珊瑚 Heliopora coerulea
分佈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它們的骨骼是由霰石所組成,與石珊瑚目的相似。珊瑚蟲在骨骼內的筒子中生活,由一層骨骼外的薄組織連結。它們廣泛分佈在印度洋及太平洋,組成淺水的珊瑚礁。
千孔珊瑚 Millepora alcicornis
水螅珊瑚的一種。千孔珊瑚又被稱為火珊瑚或刺珊瑚,這些別名的由來,是由於牠們含有毒性強烈的刺絲胞,當人不小心被刺螫到時,會有火燒般的疼痛感覺,還會引起皮膚紅腫和起水皰等症狀。千孔珊瑚是很重要的造礁珊瑚。
扇珊瑚Melithaeidae
群體分枝排列在一個平面上,此平面水往往和海流方向垂直,而珊瑚蟲則分布在扇形群體的表面
[編輯] 感想
台灣有那麼多著名的美景,綠島的風景不見得是最出名的,他的美麗卻足以讓看過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綠島最美的景色位於海平面之下,有海洋熱帶雨林美稱的珊瑚礁,是因為珊瑚礁生態系具有高生產力、高生物多樣性及豐富的生物量,與陸域環境中的熱帶雨林相似。造礁珊瑚所形成的立體結構,在大空間尺度與微環境中都創造出空間的多樣性,提供許多物種可以棲息的空間,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全世界最大的活體珊瑚就在臺灣海域,現今世界上已知最巨大且年紀最老的活珊瑚群體,聳立在綠島南寮灣水深20公尺海底,俗稱「大香菇頭」或「鋼盔」,是顆巨大的團塊微孔珊瑚群體,高約12公尺,圍寬31公尺,我們根本不必到澳洲大堡礁去看活體珊瑚,綠島這裡就是一整片的珊瑚礁海,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甚至不需要走太遠,只要帶著浮潛用具將頭埋進水中,那裡就彷彿是另一個世界,呼吸之間有魚群朝你悠遊而過,顏色絢麗而燦爛,低頭望去,是綿延不盡的珊瑚礁從你腳底延伸到遠方,各式各樣的珊瑚礁彷彿花朵的綻放,有蓬勃而美麗的生命力朝你襲來,海水藍而清澈,漂浮之間有光線滲入淺海之中,隨著波紋晃動出深淺不同的顏色,映照出魚群身上潾潾多色的光采,美的令人屏息。
參考及引用資料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webguid.php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A0%E5%B3%B6%E9%84%89 http://green.taitung.gov.tw/ http://google.co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206120 http://science.nmmba.gov.tw/web/education/coral/01/05-3.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6010816899 http://marine.cpami.gov.tw http://bio.ktnp.gov.tw/BIOS100_21.asp?SORTB_ID=A7&SORTB_NAME=%e7%8f%8a%e7%91%9a%e9%a1%9e&SORTA_ID=A http://bio.ktnp.gov.tw/BIOS100_1.asp?SORTA_ID= http://tw.myblog.yahoo.com/jw!CZh_hbqeGUdw9m.yLoU-/ http://ntmedu.blogspot.tw/2011/04/blog-post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