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殺組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8年6月12日 (四) 04:0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Whitedog (對話 | 貢獻)
(移除所有頁面內容)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6月12日 (四) 04:04) (編輯) (撤銷)
Whitedog (對話 | 貢獻)

 
(2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行: 第1行:
 +主題:心理實驗法實驗設計
 +參與人數總計:8人
 +
 +討論時數總計:40小時
 +
 +成果報告
 +
 +題目:聲音與文字對記憶的影響
 +
 +
 +報告組別:I'm 殺組
 +
 +報告日期:2008/5/30
 +
 +
 +目錄
 +
 +壹、摘要
 +
 +貳、主題介紹
 +
 +參、文獻回顧
 +
 +肆、實驗目的與假設
 +
 +伍、實驗方法
 +
 +陸、實驗結果
 +
 +柒、結果討論
 +
 +
 +
 +
 +==壹、摘要==
 +本次實驗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以聲音或者文字方式呈現事件時,若以一事件於後將其干擾,兩者(聲音及文字)之間何者較易被影響。實驗者是根據文字與聲音的刺激與記憶編碼過程不同,以及事件後訊息(postevent information)混淆記憶的現象,結合兩者設計成此實驗。本實驗以三種設計(聽、閱讀、閱讀並大聲讀出)給予受試者一事件刺激,之後給予混淆,再觀察其記憶狀況,藉此探討刺激方式與記憶的關係。
 +
 +
 +
 +
 +==貳、主題介紹==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於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範疇。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可分為下列三種資訊處理方式:編碼:獲得資訊並加以處理和組合。 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資訊做永久紀錄 檢索:將被儲存的資訊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
 +
 +
 +
 +
 +
 +
 +==參、文獻回顧==
 +Kellogg(2001)以英文做為材料的研究中指出,一事件以視覺刺激時,若以紙筆要求其對之前的事件做回憶,其回憶的正確率會比用聽覺刺激時高,但在以聲音對其做詢問時,這種狀況就會消失。他認為這是因為在文字的視覺刺激時,除了字音(phonologic)活化的歷程外,拼字(orthographic)的歷程也同時被活化,但以聲音刺激時,拼字的歷程則沒有被活化。在利用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研究中證實了這一點,這類研究同時也證明了字音與拼字是兩個不同的感覺歷程。
 +
 +
 +
 +
 +
 +
 +
 +==肆、實驗目的與假設==
 +我們想要探討的是,當語文換成是非拼字語言的中文時,這種現象是否還會存在。我們認為,字音與字義在中文與英文中類似,因此我們主要在探討Kellogg(2001)的研究結果中的拼字是否可以用中文文字的字型來對應,而造成相似的實驗結果。
 +
 +
 +
 +
 +
 +
 +
 +==伍、實驗方法==
 +實驗設計  獨變項:事件呈現方式  依變項:答題錯誤題數
 +
 +實驗分組  依照事件呈現方式的不同分為三組 1. 文字(投影片)─ 單純閱讀 2. 聲音(錄音檔)呈現 3. 文字(投影片)─ 閱讀並大聲讀出
 +
 +實驗材料  電腦  長約九百字的故事  無聲音與字幕影片(長約二分半鐘)   一百題數學題二份  十四題四選一的選擇題問卷實驗程序   實驗步驟  將受試者隨機分為三組,給予不同方式的事件呈現方式後,立即插入一百題數學計算題目做為干擾,時間為三分鐘。完成後,給予一影片進行誤導,接著再插入一百題限時數學干擾,之後給予一事件問卷並請其作答,問卷內容以初次呈現的事件命題。
 +
 +
 +
 +
 +
 +
 +
 +==陸、實驗結果==
 +以錯誤題數來比較三組間的差異,第一組(單純閱讀)中平均錯誤題數是4.3333、第二組(聲音)平均錯誤題數是3.1000、第三組(閱讀且讀出)平均錯誤題數是3.5000。  使用Scheffe法比較,文字閱讀的呈現方式與聲音聆聽的呈現方式會使受試者的記憶狀況有所不同,但文字閱讀並朗誦的呈現方式與另外兩組並無顯著差異。
 +
 +
 +
 +
 +
 +
 +
 +==柒、結果討論==
 +由於在聆聽的過程中,受試者將聽到的內容以想像轉化為圖像→文字閱讀的呈現方式與聲音聆聽的呈現方式有顯著大腦可能無法同時記憶並念出事件內容→閱讀並朗誦的呈現方式與另外兩組並無顯著差異可能由於閱讀並朗誦時多了聽覺的刺激,或是由於閱讀並朗誦時所花的時間較長,暴露在事件訊息的時間也較長→在問卷上比單純閱讀的錯誤題數低。

當前修訂版本

主題:心理實驗法實驗設計

參與人數總計:8人

討論時數總計:40小時

成果報告

題目:聲音與文字對記憶的影響


報告組別:I'm 殺組

報告日期:2008/5/30


目錄

壹、摘要

貳、主題介紹

參、文獻回顧

肆、實驗目的與假設

伍、實驗方法

陸、實驗結果

柒、結果討論



目錄

[編輯] 壹、摘要

本次實驗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以聲音或者文字方式呈現事件時,若以一事件於後將其干擾,兩者(聲音及文字)之間何者較易被影響。實驗者是根據文字與聲音的刺激與記憶編碼過程不同,以及事件後訊息(postevent information)混淆記憶的現象,結合兩者設計成此實驗。本實驗以三種設計(聽、閱讀、閱讀並大聲讀出)給予受試者一事件刺激,之後給予混淆,再觀察其記憶狀況,藉此探討刺激方式與記憶的關係。



[編輯] 貳、主題介紹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於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範疇。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可分為下列三種資訊處理方式:編碼:獲得資訊並加以處理和組合。 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資訊做永久紀錄 檢索:將被儲存的資訊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編輯] 參、文獻回顧

Kellogg(2001)以英文做為材料的研究中指出,一事件以視覺刺激時,若以紙筆要求其對之前的事件做回憶,其回憶的正確率會比用聽覺刺激時高,但在以聲音對其做詢問時,這種狀況就會消失。他認為這是因為在文字的視覺刺激時,除了字音(phonologic)活化的歷程外,拼字(orthographic)的歷程也同時被活化,但以聲音刺激時,拼字的歷程則沒有被活化。在利用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研究中證實了這一點,這類研究同時也證明了字音與拼字是兩個不同的感覺歷程。




[編輯] 肆、實驗目的與假設

我們想要探討的是,當語文換成是非拼字語言的中文時,這種現象是否還會存在。我們認為,字音與字義在中文與英文中類似,因此我們主要在探討Kellogg(2001)的研究結果中的拼字是否可以用中文文字的字型來對應,而造成相似的實驗結果。




[編輯] 伍、實驗方法

實驗設計  獨變項:事件呈現方式  依變項:答題錯誤題數

實驗分組  依照事件呈現方式的不同分為三組 1. 文字(投影片)─ 單純閱讀 2. 聲音(錄音檔)呈現 3. 文字(投影片)─ 閱讀並大聲讀出

實驗材料  電腦  長約九百字的故事  無聲音與字幕影片(長約二分半鐘)   一百題數學題二份  十四題四選一的選擇題問卷實驗程序   實驗步驟  將受試者隨機分為三組,給予不同方式的事件呈現方式後,立即插入一百題數學計算題目做為干擾,時間為三分鐘。完成後,給予一影片進行誤導,接著再插入一百題限時數學干擾,之後給予一事件問卷並請其作答,問卷內容以初次呈現的事件命題。




[編輯] 陸、實驗結果

以錯誤題數來比較三組間的差異,第一組(單純閱讀)中平均錯誤題數是4.3333、第二組(聲音)平均錯誤題數是3.1000、第三組(閱讀且讀出)平均錯誤題數是3.5000。  使用Scheffe法比較,文字閱讀的呈現方式與聲音聆聽的呈現方式會使受試者的記憶狀況有所不同,但文字閱讀並朗誦的呈現方式與另外兩組並無顯著差異。




[編輯] 柒、結果討論

由於在聆聽的過程中,受試者將聽到的內容以想像轉化為圖像→文字閱讀的呈現方式與聲音聆聽的呈現方式有顯著大腦可能無法同時記憶並念出事件內容→閱讀並朗誦的呈現方式與另外兩組並無顯著差異可能由於閱讀並朗誦時多了聽覺的刺激,或是由於閱讀並朗誦時所花的時間較長,暴露在事件訊息的時間也較長→在問卷上比單純閱讀的錯誤題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