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驗法第九講:其他實驗法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在2015年10月15日 (四) 09:29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Sakurai (對話 | 貢獻) (→Generalization of results) ←上一個 |
在2015年11月18日 (三) 19:18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Sakurai (對話 | 貢獻) 小 (→Trend analysis的例子) 下一個→ |
||
第3行: | 第3行: | ||
== Trend analysis的例子 == | == Trend analysis的例子 == | ||
- | ** 取材自 | + | ** 取材自 地圖會說話([http://mapstalk.blogspot.tw/2009/10/blog-post.html 台灣歷史上有沒有殺女嬰現象?]) |
** 問題是歷史上在台灣是否有過殺女嬰的現象? | ** 問題是歷史上在台灣是否有過殺女嬰的現象? | ||
** 以及有的話嫡出子、庶子、私生子間有無不同? | ** 以及有的話嫡出子、庶子、私生子間有無不同? |
在2015年11月18日 (三) 19:18所做的修訂版本
其他實驗法
目錄 |
Trend analysis的例子
- 取材自 地圖會說話(台灣歷史上有沒有殺女嬰現象?)
- 問題是歷史上在台灣是否有過殺女嬰的現象?
- 以及有的話嫡出子、庶子、私生子間有無不同?
- 嫡出子的母親是元配,庶子的母親是妾,私生子的雙親則沒有正式婚姻關係。
- 男女嬰出生比105~106比100
- 有殺女嬰!
- 其實呢!
Closed vs Open system
- Closed system
- 實驗室中控制良好的情境
- microcosmic life
- Open system
- 不在實驗室中沒有控制的情境
- macrocosmic lif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準實驗法)
- Campbell and Stanley (1966)
- ex post facto research
- 兩種類型
- interrupted time-series
- nonequivalent comparison group
第八講Case study 1
- 地點:Connecticut
- 標的:traffic fatalities
- 期間:1951-1959
- 事件:harsh treatment of speeders in 1955
- 結果:
- 可能影響交通事件的原因
- 可能有:
- 道路環境的改善
- 路燈加設
- 標誌,標線的改善
- 駕駛人駕駛習慣的改善
- 政令宣導
- 考照方式的改善
- ................
- 時間軸問題
- Figure 4.7如果只看'55與'56
- 下降
- '54,'55與'56,'57
- 略升
- '53,'54,'55與'56,'57,'58
- 差不多
- '51~'55與'56~'59
- 前半段上昇,'56後下降
- 對照組
- 圓點是其他四個州的平均
- 對照什麼?
- 全國性的因素—汽車性能等
- 不能對照什麼?
- 地區性的因素—駕駛人習慣
- Why quasi?
- 接近open system
- 可以較能直接了解現實
- Lack of control
- 不在實驗室,有多項事情不在實驗者控制之下
Behaviorism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 自行為學派至認知心理學
- 行為學派的起源
- 行為學派的功過
- 認知心理學的誕生
- How to open the “black box”
- 行為學派
- 出現背景
- Structuralism
- 內省、分析
- Gestalt
- 觀察、事後推演
- 共同問題
- 過於主觀、穩定度不足
- 解決
- 只處理可直接觀察到的(刺激與行為)
- 盛行與沒落
- 始於20世紀初、沒落於'60代
Functional design
- Skinnerians
- B.F. Skinner
- B = f(Sti)
- Skinner 認為error來自
- Individual difference
- Ineffective control
國內的 Skinnerian 蔡式淵
- 與其他實驗間差異
- Atheoretical
- Not testing theory
- Control behavior
- Atheoretical
- Small n
- Observe one or two
- Response curve
- Small n
- Small n design
- 使用少數(一或二)實驗參與者
- ABA design
- Small n 的特性
- 第一個A的用途
- Baseline之建立
- 因果關係?
- Synergistic effect
- 引入變項時多種其他因素也隨之帶入
- 如:利用行為改變法減重
- Synergistic effect
- Small n paradigm
- AAA design
- ABABA design
- AB1AB2A
- AB1AB2AB3A
第八講 Case study 2
- Operant conditioning
- Skinner box
- 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
- Partial reinforcement
- VR (variable ratio)
- FR (fixed ratio)
- VI (variable interval)
- FI (fixed interval)
- Fixed ratio schedule
- Subject: pigeon
- Control: body weight 80% of ad lib feeding
- Schedule: FR70(1 w)->FR185(1 w)->FR325(1 w)->FR325(1 w)->FR185(1 w)->FR70(1 w)
- Result:
- 結果的表示
- p.70 figure 4.9
- 曲線斜率代反應率
- 右下看之圖
- 橫軸:10分鐘(時間)
- 縱軸:300次(行為次數)
- 斜線:換算成每秒幾次
第八講 Case study 3
- Ayllon (1963)
- 運用於臨床病人的行為治療
- 原理:satiation(飽足效果)
- 病人:47y 有收集毛巾的習慣,在護理人員每天清理的情形下在病房內平均20條毛巾
- 實驗步驟
- Baseline 7 weeks
- 20條(約每天收集7條)
- Satiation period 5 weeks
- 無限制供應毛巾
- 625條(最多時,每天60條)
- No towels given
- 自動從病房移出毛巾
- 最後1.5條(自第22週以後)
- Baseline 7 weeks
- Ayllon 實驗特徵
- Establishes a baseline for the frequency of a behavior
- Institutes a well-designed experimental treatment
- Terminates the experiment treatment
- Continues observ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behavior over an extended time period
Generalization of results
- 結果的推論
- 以Paul(1966)(第五講,治療speech phobia 的研究)為例
- Across illness
- Across subject
- Time for therapy
- Other speaking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