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極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10:35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Read09 (對話 | 貢獻) (→六、活動照片)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2年12月13日 (四) 11:41) (編輯) (撤銷) Read09 (對話 | 貢獻) (→四、 心得感想) |
||
(5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 一、 作者簡介= | = 一、 作者簡介= | ||
- | 山本正嘉 | + | <p> 山本正嘉 |
- | 1957年出生於橫須賀市。國中3年級的春天,獨自一人前往山上採集植物後開啟了登山之路。進入東京大學後,加入了滑雪登山社,開始正式的登山活動。之後進入東大的教育學部(體育學系)和研究所專攻運動生理學,進行肌肉耐力和疲勞的研究,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鹿兒島縣鹿屋體育大學運動訓練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 + | 1957年出生於橫須賀市。國中3年級的春天,獨自一人前往山上採集植物後開啟了登山之路。進入東京大學後,加入了滑雪登山社,開始正式的登山活動。之後進入東大的教育學部(體育學系)和研究所專攻運動生理學,進行肌肉耐力和疲勞的研究,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鹿兒島縣鹿屋體育大學運動訓練教育研究中心教授。</p> |
+ | |||
=二、 本書摘要= | =二、 本書摘要= | ||
※登山前不可不知五大要點※ | ※登山前不可不知五大要點※ | ||
第26行: | 第27行: | ||
心得 李直諭 | 心得 李直諭 | ||
- | 每一次的讀書會都讓我受益良多 | + | <p> 每一次的讀書會都讓我受益良多 |
這次重新從科學醫學的角度, | 這次重新從科學醫學的角度, | ||
剖析登山的訓練,補充登山醫學相關知識,著實為一本好書。 | 剖析登山的訓練,補充登山醫學相關知識,著實為一本好書。 | ||
讀完本書,並且與登山夥伴一起討論分享,是我們登山社成長的秘訣。 | 讀完本書,並且與登山夥伴一起討論分享,是我們登山社成長的秘訣。 | ||
從中學到最重要的是: | 從中學到最重要的是: | ||
- | 唯有充分的行前準備,才能快樂地登山,平安地下山。 | + | 唯有充分的行前準備,才能快樂地登山,平安地下山。</p> |
心得 羅巧庭 | 心得 羅巧庭 | ||
- | 第一次得知這本書的時候,光看到書名就覺得很可笑。什麼?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又不是寫給小學生看的那種科學叢書,為什麼要以這種如此驕傲負氣的語氣起頭呢?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去認真翻閱它。一直到,爬了幾次山,學了點登山知識,對登山開始有了一些認真的想法之後,我想起了那本書。 | + | <p> 第一次得知這本書的時候,光看到書名就覺得很可笑。什麼?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又不是寫給小學生看的那種科學叢書,為什麼要以這種如此驕傲負氣的語氣起頭呢?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去認真翻閱它。一直到,爬了幾次山,學了點登山知識,對登山開始有了一些認真的想法之後,我想起了那本書。</p> |
+ | <p> 開始看這本書是在參加了一次的雪訓,走了幾個登山的行程後,開始看的,並且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就要去走我人生的第一次縱走。七天的行程,在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長程旅行,充滿了期待與不安,會不會……?會不會……?在心中演不停的小劇場,雖然在心中另一個樂觀的我總是說著去了就知道啦,看了好多照片超漂亮的,怎麼能不去呢?就在這不安定的狀態下,我翻開了這本書,並想著:不要去假設任何可能發生的事,將做好準備的自己帶到山的面前去就對了,以做準備的心情來讀這本書。 | ||
+ | 然後,我翻開書一看目錄,驚!怎麼是這樣,有一種被騙的感覺。作者─山本正嘉先生第一件討論的事情並不是什麼登山知識,不是登山技能,也不是關於什麼有關爬山的經驗,而是各大登山家的登山理念。為什麼爬山?為什麼爬山,對啊!我是為了什麼開始爬山呢?我當初是以什麼樣的動機踏入登山這塊領域?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項父母、親友、周遭環境的人所認為乏味、辛苦、要命的活動呢?我只知道當初的動機心態實非不單純阿,呵呵。但,為什麼參加過這麼一些登山活動後,體驗到她辛苦折磨人的部分後,我還是堅持不懈的繼續著這項活動呢?從那之後這個問題一直縈繞著我的心,我不斷的追尋著思考著。</p> | ||
- | + | <p> 在這本書中,我得到了共鳴。這本書引用了許多大家的話,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李再立博士所寫的一段話:為什麼還念山和屬於山的人與事呢?我喜愛登山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共鳴。一群愛山的人,本於山野的呼喚,背負行囊,徜徉於人煙罕至的山徑,在與事隔絕的曠野中,以汗水洗滌蒙塵的心,以星光照亮詼諧的靈;在謹慎的冒險旅程中,流露彼此的關懷與信任,賦予相知相惜的摯友。我想應該還有許多驅使我走向山林的理由,但是,僅僅這樣,就足以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踏向通往山的旅程。</p> | |
- | + | <p> 在後面的其他章節,作者以不同於以往登山書籍的角度向我們解釋有關登山的知識,舉凡登山營養、行進技巧、訓練方式等等,從一個研究者同時是登山家的角度來進行著。他會以自己還有山有還有其他登山家的登山經驗舉例,做多方比較,而他自己同時也是受試者。除此之外,更令人信服的是,他不僅僅以經驗判斷,山本正嘉先生還運用自己的運動生理專長,測試歸納出研究圖表與數據,讓人清楚的感受到他的論點與結論。</p> | |
- | + | <p> 看完這本書後,我學到了許多的登山知識與技巧,並在縱走前的訓練中以及行程中實際試驗感受,跟以前比起來,登山變得輕鬆了一些,並讓我有更多的體力去欣賞山野自然生態的美,更能把握機會與同在山野中的夥伴互相交流嬉鬧。希望藉由我們的經驗分享與美麗的風景照能使沒登山過的朋友都能夠嚮往山的美好,並透過這本書瞭解到登山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的痛苦,而是歡欣喜悅的,期待大家能夠邁出步伐跟著我一起到山裡聽著颯爽葉片的磨擦聲,感受著風的吹拂。</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完這本書後,我學到了許多的登山知識與技巧,並在縱走前的訓練中以及行程中實際試驗感受,跟以前比起來,登山變得輕鬆了一些,並讓我有更多的體力去欣賞山野自然生態的美,更能把握機會與同在山野中的夥伴互相交流嬉鬧。希望藉由我們的經驗分享與美麗的風景照能使沒登山過的朋友都能夠嚮往山的美好,並透過這本書瞭解到登山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的痛苦,而是歡欣喜悅的,期待大家能夠邁出步伐跟著我一起到山裡聽著颯爽葉片的磨擦聲,感受著風的吹拂。 | + | |
=五、問題討論= | =五、問題討論= | ||
第78行: | 第75行: | ||
行進中並不需要完全補充這些能量,因為能量的1/2到2/3是由體內儲藏的脂肪來供給。所以,只要補充上述計算方法所得出能量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左右即可。 | 行進中並不需要完全補充這些能量,因為能量的1/2到2/3是由體內儲藏的脂肪來供給。所以,只要補充上述計算方法所得出能量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左右即可。 | ||
=六、活動照片= | =六、活動照片= | ||
- | [[Image:MM1.jpg ]] | + | [[Image:MM1.jpg|400px| ]] |
- | [[Image:MM2.jpg ]] | + | [[Image:MM2.jpg|400px| ]] |
- | [[Image:MM3.jpg ]] | + | |
+ | [[Image:MM3.jpg|400px| ]] |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
[編輯] 一、 作者簡介
山本正嘉 1957年出生於橫須賀市。國中3年級的春天,獨自一人前往山上採集植物後開啟了登山之路。進入東京大學後,加入了滑雪登山社,開始正式的登山活動。之後進入東大的教育學部(體育學系)和研究所專攻運動生理學,進行肌肉耐力和疲勞的研究,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鹿兒島縣鹿屋體育大學運動訓練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編輯] 二、 本書摘要
※登山前不可不知五大要點※
.登山意外的發生,並不是肇因於年齡,而是因為準備不足。
.登山是有氧運動中,最適合全年齡層的步行運動
.一趟山中漫步所消耗的熱量>一次馬拉松>平地慢跑數小時
.長時間持續登山,可使膽固醇、動脈硬化指數、中性脂肪以及血壓都降低
.除了增進身體健康,登頂後精神上的滿足感,能為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正面效果
本書由登山多年的專業作者,以三十年來實際的體驗及研究,帶給讀者最完整的登山知識和常識,讓你一看就懂!書中有超詳細的訓練圖解解說,幫助登山者作更完善的訓練,以及如何恢復疲勞、補充體力、增加能量,讓你安全健康的登山,享受登山帶來的無限樂趣!
[編輯] 三、 佳句摘錄
1. 登山的體力與年齡無關,只要訓練就可大幅度提升。
2. 登山的體力,即使沒有經過特殊的訓練,只要常去登山就能自然而然能養成。
[編輯] 四、 心得感想
心得 李直諭
每一次的讀書會都讓我受益良多 這次重新從科學醫學的角度, 剖析登山的訓練,補充登山醫學相關知識,著實為一本好書。 讀完本書,並且與登山夥伴一起討論分享,是我們登山社成長的秘訣。 從中學到最重要的是: 唯有充分的行前準備,才能快樂地登山,平安地下山。
心得 羅巧庭
第一次得知這本書的時候,光看到書名就覺得很可笑。什麼?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又不是寫給小學生看的那種科學叢書,為什麼要以這種如此驕傲負氣的語氣起頭呢?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去認真翻閱它。一直到,爬了幾次山,學了點登山知識,對登山開始有了一些認真的想法之後,我想起了那本書。
開始看這本書是在參加了一次的雪訓,走了幾個登山的行程後,開始看的,並且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就要去走我人生的第一次縱走。七天的行程,在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長程旅行,充滿了期待與不安,會不會……?會不會……?在心中演不停的小劇場,雖然在心中另一個樂觀的我總是說著去了就知道啦,看了好多照片超漂亮的,怎麼能不去呢?就在這不安定的狀態下,我翻開了這本書,並想著:不要去假設任何可能發生的事,將做好準備的自己帶到山的面前去就對了,以做準備的心情來讀這本書。 然後,我翻開書一看目錄,驚!怎麼是這樣,有一種被騙的感覺。作者─山本正嘉先生第一件討論的事情並不是什麼登山知識,不是登山技能,也不是關於什麼有關爬山的經驗,而是各大登山家的登山理念。為什麼爬山?為什麼爬山,對啊!我是為了什麼開始爬山呢?我當初是以什麼樣的動機踏入登山這塊領域?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項父母、親友、周遭環境的人所認為乏味、辛苦、要命的活動呢?我只知道當初的動機心態實非不單純阿,呵呵。但,為什麼參加過這麼一些登山活動後,體驗到她辛苦折磨人的部分後,我還是堅持不懈的繼續著這項活動呢?從那之後這個問題一直縈繞著我的心,我不斷的追尋著思考著。
在這本書中,我得到了共鳴。這本書引用了許多大家的話,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李再立博士所寫的一段話:為什麼還念山和屬於山的人與事呢?我喜愛登山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共鳴。一群愛山的人,本於山野的呼喚,背負行囊,徜徉於人煙罕至的山徑,在與事隔絕的曠野中,以汗水洗滌蒙塵的心,以星光照亮詼諧的靈;在謹慎的冒險旅程中,流露彼此的關懷與信任,賦予相知相惜的摯友。我想應該還有許多驅使我走向山林的理由,但是,僅僅這樣,就足以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踏向通往山的旅程。
在後面的其他章節,作者以不同於以往登山書籍的角度向我們解釋有關登山的知識,舉凡登山營養、行進技巧、訓練方式等等,從一個研究者同時是登山家的角度來進行著。他會以自己還有山有還有其他登山家的登山經驗舉例,做多方比較,而他自己同時也是受試者。除此之外,更令人信服的是,他不僅僅以經驗判斷,山本正嘉先生還運用自己的運動生理專長,測試歸納出研究圖表與數據,讓人清楚的感受到他的論點與結論。
看完這本書後,我學到了許多的登山知識與技巧,並在縱走前的訓練中以及行程中實際試驗感受,跟以前比起來,登山變得輕鬆了一些,並讓我有更多的體力去欣賞山野自然生態的美,更能把握機會與同在山野中的夥伴互相交流嬉鬧。希望藉由我們的經驗分享與美麗的風景照能使沒登山過的朋友都能夠嚮往山的美好,並透過這本書瞭解到登山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的痛苦,而是歡欣喜悅的,期待大家能夠邁出步伐跟著我一起到山裡聽著颯爽葉片的磨擦聲,感受著風的吹拂。
[編輯] 五、問題討論
Q:什麼都不能喝的時候,該怎麼辦?
A:人體的60%~70%由水組成,體重60公斤的人會儲存約40公斤的水,只要善加利用,即可延長生命。 有關水活用如下所述:
(1) 代謝水
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燃燒後,會合成為水,此即代謝水。 燃燒10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會有55公克的代謝水,燃燒100公克的脂肪會有107公克的代謝水;尤其脂肪,是在不吃、不喝的狀態下也能產生水的珍貴物質。
(2) 碳水化合物的儲藏水
碳水化合物以肝醣的形式儲藏在肌肉和肝臟時,也一起儲藏了水分。 碳水化合物燃燒100g時,會排出300g已經不需要的儲藏水。 體內的儲藏肝醣全部約有400g左右,所以有1.2公升左右的水可以使用
(3) 肌肉中的含水
肌肉70%以上是由水組成。若持續斷食,肌肉的蛋白質作為能量源被分解後, 就會排出不需要的水分。 即使不從外部補充水分,在短暫期間內這些水分會在體內滋潤身體,所以能夠維持支撐約1星期的性命。即使遇到山難、無法飲水,具備這樣的知識就能拉自己一把。
Q:登山要吃的食物熱量如何計算?
A:根據國際山岳聯盟醫療委員會試算,成人以一般速度登山時的能量消耗量,以空手而言,每小時每公斤體重相當於6大卡,背二十公斤背包的情況則為9大卡。 行進中並不需要完全補充這些能量,因為能量的1/2到2/3是由體內儲藏的脂肪來供給。所以,只要補充上述計算方法所得出能量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