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是中貳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11月18日 (日) 23:54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Chaco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一、 作者簡介= =二、 本書摘要= =三、 佳句摘錄= =四、 心得感想= =五、 問題討論(模擬教案)=) ←上一個 |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00:01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撤銷) Chaco (對話 | 貢獻) 下一個→ |
||
第6行: | 第6行: | ||
=四、 心得感想= | =四、 心得感想= | ||
+ | |||
+ | ===心妙=== | ||
+ |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可以說是中醫學的起源,因為中醫是結合萬物而生的一門學問,而就是因為他的自然,讓我喜歡上這門中國傳承多年的知識,然後就和國醫社的夥伴們一起研讀這本書-中醫學概論。 | ||
+ | 中醫學概論是入門的基礎,詳細的從大地一開始的陰陽五行介紹,雖然一般人對中醫的可信度不高,但我認為這是有別於西醫一種與大自然氣候變遷融合的醫學,自然又不傷身,而且畢竟這是從亙古以前就流傳下來的醫學,還結合了先人的智慧結晶, 既深奧又玄妙,讀來令人不禁讚嘆中國古代醫學的先進。除此之外,氣血也是攸關身體運行的重要能量,除了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以外,還有很多經絡脈是氣血所流過的管道,他給予我們身體能量和精神,讓我們對抗外邪。看不到卻存在的東西雖然難以相信,不過歷史證明他真的存在。 | ||
+ | |||
+ | ===沛宸=== | ||
+ | 回想義診團,由學長姐的教學,看著醫師們的診療與指點有一種充實也總算具體了解到這一整個學期在國醫社的學習是為了什麼,卻也一方面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與需要成長的地方。在新的一學期,給自己定下一個新的目標,在了解到這學期開始多了一個是學長的身分,也成為了需要教導指點學弟妹的前輩,所以也要更加的自主的學習。正好,藉著這次讀書會大家選讀了志遠書局的中醫學概論的機會,好好增進自己的實力。在參與國醫社的這一年,除了在系上中藥概論與本草學等課程方面確實有感覺到比其他同學多一點概念比較好掌握,因此認為只要更下功夫也一定可以進步。有了這份認知也比較有目標比較踏實。 | ||
+ | 中醫學概論這本書,撰寫的頗詳盡的,不過一方面有些部份也比較艱深,需要多和同學討論或者和學長姐討教,但,感覺這也是發揮了讀書會的意義。最後與同為中級班主任的負責同學討論之後決定以模擬C.C.C.的方式,設計一個病例教案討論其當中的診斷與應對的下針與用藥的治療。藉著這種案例討論的方式,一方面最為讀書會的成果自我驗收,一方面也讓大家試著應用,希望能讓大家更具體的學習與應用所學。或許也考慮將此模擬C.C.C.教案的方式規畫在課程設計當中,為本次讀書會的其中一個未來的展望。 | ||
+ | |||
+ | ===盈姍=== | ||
+ | 在此書眾多章節中,我最感興趣的即是診斷中的「四診」。診斷是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和判斷,它是辯證論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四診即:望、聞、問、切。醫生運用是絕觀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型態變化,這是望診;憑聽覺和嗅覺聽取病人的聲音和氣味的變化,,屬於聞診;仔細詢問病人或家屬以了解疾病的發生與進展的經過,叫做問診;切按病人脈搏和安撫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他部位,是為切診。 | ||
+ |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以從五官四肢體表各方面反映出來。透過望色、聞聲、問証、切脈等方式,診察疾病顯現在各方面的症狀和體態,就能了解原因、性質及內臟的連繫。因此四診在臨床上都有獨特作用,必須緊密配合一樣不缺,才能全面的了解一個人的病情發展、進行八綱辯證,並決定診治方式,對症下針、下藥。中醫是一門廣博奧身的學問,功力太淺無法一時參透,不過們既然開啟了,就慢慢研究慢慢學囉。 | ||
+ | |||
+ | ===朔梵=== | ||
+ | 出義診團時,看到學長姐們將自己在社團習得的知識學以致用,運用中醫辯證的方式,四診-望聞問切,便能知道病人的病情和身體的狀態如何,然後對症下藥 | ||
+ | 並搭同時配針灸和推拿的治療方法,就覺得帥呆了,好奇心和崇拜的驅使下,加上有幸以讀書會方式開始我進入中醫殿堂的大門,中醫是門奇妙又精深的學問, | ||
+ | 透過前人經驗累積,將自己所了解所領悟的整理著述下來,經過代代相傳的修正和補充成為今日所看到中醫學,最令我吃驚的是,以前並未有解剖學生理學病例學等,且中國人對於死要全屍的觀念下,對於臟腑功能、症狀、疾病研究相當透徹,和現代醫學在某些部分皆有相似之處。中醫的學問如大海般的博大精深,我相信一步一腳印也能像學長姐一樣,有一天在臨床中印證所學。 | ||
+ | |||
+ | ===嘉威=== | ||
+ | 在大學一年級時因緣際會進入了中醫社,也開始了自己學習中醫的旅程;其實,一開始時真的覺得有趣,但是隨著自己身上的責任與工作日益增多,自己也漸漸淡忘了一開始所抱持的興趣與熱忱;但是,在經過許許多多跟學長姐以及義診的經驗之後,覺得自己真的很傻,有一個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機會,有一個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其它人,怎麼可以讓它白白流失掉呢?因此,在未來的這一年中,要好好督促自己學習的態度與進度。在閱讀這本書時,其實有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說文字的語意、病症的論述與辨別、各種疾病的成因等,對我來說真的有些許吃力,學長也跟我說是因為我之前的基礎知識仍嫌不足造成的,因此,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也得花更多時間才能體會。雖然如此,但是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加油並培養自己更紮實的能力。 | ||
+ | 在義診時的感動其實是影響我的最大動機,跟著夥伴們挨家挨戶的進行家庭訪問與問卷調查,帶著民眾進行衛教,以及最重要的義診等,我第一次覺得現在的自己原來也可以幫助到其它需要幫助的人;不過也就僅限於此,看到許多學長與醫師們精闢的分析與論治,手法的熟練以及藥方的挑選等,無不讓我望洋興嘆,原來自己其實也就只能做這些,沒有辦法真正的去解決病人的問題,像是一位患有癲癇的女孩子,雖然自己想幫她做些什麼,但是也就僅只於幫她做一些認知方面的活動,沒有辦法跟醫師一樣,能夠緩解她的症狀並且予以治療,我有一天也想和醫師們一樣,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去確實的解決病人的問題。未來有一天,我可能也會跟學長姐們一樣坐在診檯前幫病人看診,因此,這本書可以是一切的起點,也是以前毫無能力的自己的終點吧! | ||
+ | |||
+ | ===琬霖=== | ||
+ | 「醫」是這個世界上最攸關人命的一個行業,身為醫學生,未來學的是西方的醫學,但中醫比其更源遠流長,除理論完整之外,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為輔,若能結合西醫與中醫,療效必是大增。《中醫學概論》在〈第一章 引論〉提到不少現在人對中醫的誤解,其中包含「氣」的存在與否有無證明、中醫只可調養無法救急等議題,原本以為自己對中醫已是沒有偏見的接納了,讀罷方知自己仍是見識不足;其實早有實驗證明,氣可被偵測到,且其物質性是可信的,另外,中醫學理的針灸便可以用來急救。 | ||
+ | 中醫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是陰陽五行的平衡,五臟六腑之間有自我、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等關係,所謂健康就是要取得其間平衡。中醫看診的時候分四診,不若西醫多重視病毒細菌基因之類的客觀問題,也考慮了心情氣候等因素,可謂面面俱到,讀完本書,期許自己以後行醫可以更開闊的眼光看待病痛,也以更廣博的方法住病人脫離苦痛。 | ||
+ | |||
+ | ===惠欣=== | ||
+ | 參加義診團回來,真的覺得自己應該要好好讀書一下。每次陪伴病人等待看診時,總會聽到他們述說疾病纏身之苦,自己卻只能聽、幫忙按摩,讓他們開心輕鬆點,無法幫忙解除病痛。當給醫生看診時,醫生總是聽病人的敘述,就能快速了解病人的狀況,利用藥物或針灸等療法,減輕病情。在這過程中就像聊天般,醫生在談笑間處理了疾病,安慰了病人,也讓病人放心。中醫這門學問博大精深,沒有這麼容易全盤了解,而這本書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對我來說就有些許的難度。有時讀一讀總覺得煩悶無趣,但想想在義診的一切,又有些許的動力推自己前進,再多讀幾頁。雖然以後沒有要當個中醫師,但有機會希望可以幫幫家人及朋友們解決身體的小問題,讓大家可以快樂過日子,所以繼續研讀下去吧! | ||
+ | |||
+ | ===瑜真=== | ||
+ | 這本書的書名為中醫學概論,其實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點都不像是“概論”而已,在這本書裡面,中醫的觀念則是應有盡有。我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我獲益匪淺,這本書把中醫概念解釋得相當詳細,說明也十分靈活靈現貼近現實,不僅如此,它還會適時地把觀念整理成一張張完整的圖表,比較出其中的不同,讓人看了就一目了然!我覺得唯一可惜的地方是這本書某些地方的印刷不是十分清楚。再加上我覺得這本書對於剛接觸中醫觀念沒多久的我,讀起來有些許艱澀難懂,可能要讀不只一遍,甚至兩遍,才能將其中的觀念略懂一二。不過我想只要我把這本書多讀幾遍,我對中醫的瞭解必定能突破自己目前所學,把自己在中醫的視野擴展的更深更廣!也讓自己更懂得何謂“中醫”以及如何運用其生活上。 | ||
+ | |||
+ | ===織茵=== | ||
+ | 去義診是第一次遇到需要學以致用的時刻,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只能看著厲害的學長姐們自嘆不如。升上大二,參加讀書會,一起研讀真正中醫專門的書籍,像這本中醫學概論,才讓我離中醫學的世界又更近了一點。這本書有清楚的架構,以及深入淺出的說明。雖然用語比較艱澀,但習慣了之後卻發現不那麼難懂了。和讀書會的大家一起這樣彼此切磋激勵成長,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會議時候一起學習運用這些知識做診斷推理,也非常有趣,讓我們更能釐清所學,達到慎思明辨的學習效果。 | ||
=五、 問題討論(模擬教案)= | =五、 問題討論(模擬教案)= |
在2012年11月19日 (一) 00:01所做的修訂版本
目錄 |
一、 作者簡介
二、 本書摘要
三、 佳句摘錄
四、 心得感想
心妙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可以說是中醫學的起源,因為中醫是結合萬物而生的一門學問,而就是因為他的自然,讓我喜歡上這門中國傳承多年的知識,然後就和國醫社的夥伴們一起研讀這本書-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概論是入門的基礎,詳細的從大地一開始的陰陽五行介紹,雖然一般人對中醫的可信度不高,但我認為這是有別於西醫一種與大自然氣候變遷融合的醫學,自然又不傷身,而且畢竟這是從亙古以前就流傳下來的醫學,還結合了先人的智慧結晶, 既深奧又玄妙,讀來令人不禁讚嘆中國古代醫學的先進。除此之外,氣血也是攸關身體運行的重要能量,除了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以外,還有很多經絡脈是氣血所流過的管道,他給予我們身體能量和精神,讓我們對抗外邪。看不到卻存在的東西雖然難以相信,不過歷史證明他真的存在。
沛宸
回想義診團,由學長姐的教學,看著醫師們的診療與指點有一種充實也總算具體了解到這一整個學期在國醫社的學習是為了什麼,卻也一方面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與需要成長的地方。在新的一學期,給自己定下一個新的目標,在了解到這學期開始多了一個是學長的身分,也成為了需要教導指點學弟妹的前輩,所以也要更加的自主的學習。正好,藉著這次讀書會大家選讀了志遠書局的中醫學概論的機會,好好增進自己的實力。在參與國醫社的這一年,除了在系上中藥概論與本草學等課程方面確實有感覺到比其他同學多一點概念比較好掌握,因此認為只要更下功夫也一定可以進步。有了這份認知也比較有目標比較踏實。 中醫學概論這本書,撰寫的頗詳盡的,不過一方面有些部份也比較艱深,需要多和同學討論或者和學長姐討教,但,感覺這也是發揮了讀書會的意義。最後與同為中級班主任的負責同學討論之後決定以模擬C.C.C.的方式,設計一個病例教案討論其當中的診斷與應對的下針與用藥的治療。藉著這種案例討論的方式,一方面最為讀書會的成果自我驗收,一方面也讓大家試著應用,希望能讓大家更具體的學習與應用所學。或許也考慮將此模擬C.C.C.教案的方式規畫在課程設計當中,為本次讀書會的其中一個未來的展望。
盈姍
在此書眾多章節中,我最感興趣的即是診斷中的「四診」。診斷是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和判斷,它是辯證論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四診即:望、聞、問、切。醫生運用是絕觀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型態變化,這是望診;憑聽覺和嗅覺聽取病人的聲音和氣味的變化,,屬於聞診;仔細詢問病人或家屬以了解疾病的發生與進展的經過,叫做問診;切按病人脈搏和安撫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他部位,是為切診。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以從五官四肢體表各方面反映出來。透過望色、聞聲、問証、切脈等方式,診察疾病顯現在各方面的症狀和體態,就能了解原因、性質及內臟的連繫。因此四診在臨床上都有獨特作用,必須緊密配合一樣不缺,才能全面的了解一個人的病情發展、進行八綱辯證,並決定診治方式,對症下針、下藥。中醫是一門廣博奧身的學問,功力太淺無法一時參透,不過們既然開啟了,就慢慢研究慢慢學囉。
朔梵
出義診團時,看到學長姐們將自己在社團習得的知識學以致用,運用中醫辯證的方式,四診-望聞問切,便能知道病人的病情和身體的狀態如何,然後對症下藥 並搭同時配針灸和推拿的治療方法,就覺得帥呆了,好奇心和崇拜的驅使下,加上有幸以讀書會方式開始我進入中醫殿堂的大門,中醫是門奇妙又精深的學問, 透過前人經驗累積,將自己所了解所領悟的整理著述下來,經過代代相傳的修正和補充成為今日所看到中醫學,最令我吃驚的是,以前並未有解剖學生理學病例學等,且中國人對於死要全屍的觀念下,對於臟腑功能、症狀、疾病研究相當透徹,和現代醫學在某些部分皆有相似之處。中醫的學問如大海般的博大精深,我相信一步一腳印也能像學長姐一樣,有一天在臨床中印證所學。
嘉威
在大學一年級時因緣際會進入了中醫社,也開始了自己學習中醫的旅程;其實,一開始時真的覺得有趣,但是隨著自己身上的責任與工作日益增多,自己也漸漸淡忘了一開始所抱持的興趣與熱忱;但是,在經過許許多多跟學長姐以及義診的經驗之後,覺得自己真的很傻,有一個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機會,有一個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其它人,怎麼可以讓它白白流失掉呢?因此,在未來的這一年中,要好好督促自己學習的態度與進度。在閱讀這本書時,其實有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說文字的語意、病症的論述與辨別、各種疾病的成因等,對我來說真的有些許吃力,學長也跟我說是因為我之前的基礎知識仍嫌不足造成的,因此,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也得花更多時間才能體會。雖然如此,但是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加油並培養自己更紮實的能力。 在義診時的感動其實是影響我的最大動機,跟著夥伴們挨家挨戶的進行家庭訪問與問卷調查,帶著民眾進行衛教,以及最重要的義診等,我第一次覺得現在的自己原來也可以幫助到其它需要幫助的人;不過也就僅限於此,看到許多學長與醫師們精闢的分析與論治,手法的熟練以及藥方的挑選等,無不讓我望洋興嘆,原來自己其實也就只能做這些,沒有辦法真正的去解決病人的問題,像是一位患有癲癇的女孩子,雖然自己想幫她做些什麼,但是也就僅只於幫她做一些認知方面的活動,沒有辦法跟醫師一樣,能夠緩解她的症狀並且予以治療,我有一天也想和醫師們一樣,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去確實的解決病人的問題。未來有一天,我可能也會跟學長姐們一樣坐在診檯前幫病人看診,因此,這本書可以是一切的起點,也是以前毫無能力的自己的終點吧!
琬霖
「醫」是這個世界上最攸關人命的一個行業,身為醫學生,未來學的是西方的醫學,但中醫比其更源遠流長,除理論完整之外,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為輔,若能結合西醫與中醫,療效必是大增。《中醫學概論》在〈第一章 引論〉提到不少現在人對中醫的誤解,其中包含「氣」的存在與否有無證明、中醫只可調養無法救急等議題,原本以為自己對中醫已是沒有偏見的接納了,讀罷方知自己仍是見識不足;其實早有實驗證明,氣可被偵測到,且其物質性是可信的,另外,中醫學理的針灸便可以用來急救。 中醫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是陰陽五行的平衡,五臟六腑之間有自我、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等關係,所謂健康就是要取得其間平衡。中醫看診的時候分四診,不若西醫多重視病毒細菌基因之類的客觀問題,也考慮了心情氣候等因素,可謂面面俱到,讀完本書,期許自己以後行醫可以更開闊的眼光看待病痛,也以更廣博的方法住病人脫離苦痛。
惠欣
參加義診團回來,真的覺得自己應該要好好讀書一下。每次陪伴病人等待看診時,總會聽到他們述說疾病纏身之苦,自己卻只能聽、幫忙按摩,讓他們開心輕鬆點,無法幫忙解除病痛。當給醫生看診時,醫生總是聽病人的敘述,就能快速了解病人的狀況,利用藥物或針灸等療法,減輕病情。在這過程中就像聊天般,醫生在談笑間處理了疾病,安慰了病人,也讓病人放心。中醫這門學問博大精深,沒有這麼容易全盤了解,而這本書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對我來說就有些許的難度。有時讀一讀總覺得煩悶無趣,但想想在義診的一切,又有些許的動力推自己前進,再多讀幾頁。雖然以後沒有要當個中醫師,但有機會希望可以幫幫家人及朋友們解決身體的小問題,讓大家可以快樂過日子,所以繼續研讀下去吧!
瑜真
這本書的書名為中醫學概論,其實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點都不像是“概論”而已,在這本書裡面,中醫的觀念則是應有盡有。我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我獲益匪淺,這本書把中醫概念解釋得相當詳細,說明也十分靈活靈現貼近現實,不僅如此,它還會適時地把觀念整理成一張張完整的圖表,比較出其中的不同,讓人看了就一目了然!我覺得唯一可惜的地方是這本書某些地方的印刷不是十分清楚。再加上我覺得這本書對於剛接觸中醫觀念沒多久的我,讀起來有些許艱澀難懂,可能要讀不只一遍,甚至兩遍,才能將其中的觀念略懂一二。不過我想只要我把這本書多讀幾遍,我對中醫的瞭解必定能突破自己目前所學,把自己在中醫的視野擴展的更深更廣!也讓自己更懂得何謂“中醫”以及如何運用其生活上。
織茵
去義診是第一次遇到需要學以致用的時刻,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只能看著厲害的學長姐們自嘆不如。升上大二,參加讀書會,一起研讀真正中醫專門的書籍,像這本中醫學概論,才讓我離中醫學的世界又更近了一點。這本書有清楚的架構,以及深入淺出的說明。雖然用語比較艱澀,但習慣了之後卻發現不那麼難懂了。和讀書會的大家一起這樣彼此切磋激勵成長,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會議時候一起學習運用這些知識做診斷推理,也非常有趣,讓我們更能釐清所學,達到慎思明辨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