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ing dead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12年5月9日 (三) 11:3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Read09 (對話 | 貢獻) (→八、心得)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2年5月10日 (四) 08:17) (編輯) (撤銷) R991043 (對話 | 貢獻) (→六、附3張活動照片) |
||
(2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125行: | 第125行: | ||
「但是就算把拖累大家的人逐一捨棄,最後又能剩下什麼呢?剩下最後一個人時,能夠說他從中得到了什麼嗎?」 | 「但是就算把拖累大家的人逐一捨棄,最後又能剩下什麼呢?剩下最後一個人時,能夠說他從中得到了什麼嗎?」 | ||
+ | |||
「冬樹明白了一點:自己的道德觀其實非常膚淺。自己拘泥於「生為人類就該做正確的事」的觀念。但其他人不同。他們是打從心底為了與西山春子訣別而傷心,不得不選擇這條路令他們絕望」 | 「冬樹明白了一點:自己的道德觀其實非常膚淺。自己拘泥於「生為人類就該做正確的事」的觀念。但其他人不同。他們是打從心底為了與西山春子訣別而傷心,不得不選擇這條路令他們絕望」 | ||
+ | |||
「在任何世界都一樣。現在活著的,遲早都會死。重要的,我想應該是怎麼活。要知道生眳的意義,只能不斷努力求生。」--誠哉 | 「在任何世界都一樣。現在活著的,遲早都會死。重要的,我想應該是怎麼活。要知道生眳的意義,只能不斷努力求生。」--誠哉 | ||
第199行: | 第201行: | ||
== 六、附3張活動照片 == | == 六、附3張活動照片 == | ||
- | + | ||
- | + | [[Image:walking1.jpg|400px]] | |
- | + | ||
- | + | [[Image:Walking2.jpg|400px]] | |
- | + | ||
- | + | [[Image:Walking3.jpg|400px]] | |
- | + |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
[編輯] 一、作者簡介 本書摘要
陰屍路 第一季
劇名:陰屍路、行屍走肉 (The Walking Dead) 類型:驚悚、科幻、社會寫實、電視劇、美劇 集數:共6集
《陰屍路》根據羅伯特基克曼的暢銷同名漫畫改編成電視影集,由《越獄風雲》女主角莎拉韋恩卡利斯主演,並找來了曾以《綠色奇蹟》等片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好萊塢導演法蘭克戴瑞邦擔任編劇、導演和製片。電視台對這部影集非常有信心,連首集都還沒有開拍,光憑劇本和具震撼力的特殊化妝效果,就決定了第一季共6集的播映版權。 劇情敘述殭屍橫行多年後,一群生還者在世界上努力尋找安全,沒有殭屍出沒的地方。一名警官瑞奇在重傷昏迷數月後甦醒,發現醫院外成了殭屍出沒的世界,他在其他倖存者的協助之下,逃到亞特蘭大尋找妻子及兒子卡爾。影集中的殭屍特效,都以好萊塢高規格特殊化妝來處理,因此吸引了重口味的美國觀眾,首播時就創下收視率紀錄,全劇因收視開紅盤,早已確定今年再出第二季(無名小站,2011)。
二十八週毀滅倒數
影片年份:2007 導演: 佛瑞斯納迪歐 出 品 國:USA 編劇: 佛瑞斯納迪歐 出 品:DNA Films 演員: 羅絲布萊恩 發 行 商:20th Century Fox 凱撒琳麥柯雷曼 語 言:English 勞勃卡萊爾
發生重大病毒感染宛若死城的英國,全國人口僅剩500人。六個月後,美國軍隊宣稱情況已經控制,感染不會再蔓延,並開始展開重建、復原的工作。第一波之前逃難的民眾回來,其中兩個孩子在西班牙度假逃過劫難的唐恩一家人又再度重逢。然而,重逢回歸的家庭成員中,有個未被察覺的祕密…病毒尚未完全撲滅。眼看更大規模的災難即將爆發,此時美軍強勢並動用高單位火力嚴防疫區暴動…面對新世界更為嚴苛的生存法則,唐恩一家人發誓要平安活下來。 四年前極具原創性的《28天毀滅倒數》,將新世紀聞之色變的病毒感染引爆災難,擅長玩弄影像的丹尼鮑伊,將這個末世紀死城的概念,加上他始終不懈對人性的探索,翻新恐怖及殭屍類型題材,也在一片襲捲屠殺片的熱潮中,同時獲得影評及票房的肯定。續集《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保留首集諸多創意,包括用奧運選手來演遭感染突變的殭屍,緊逼主角讓觀眾喘不過氣。續集企圖重補當年主角昏迷的28天實況,將在大銀幕看到病毒感染如何肆虐,而軍方如何出動大規模武器試圖控制疫情。保證情節更爭議,影響層面更廣,也更緊湊刺激(@movies,無日期)。
異變十三秒
作者:東野圭吾 原文作者:Keigo Higashino 譯者:劉子倩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30日 出版社:皇冠 ISBN:9789573327080 語言:繁體中文
根據專家的緊急報告,黑洞的巨大能量波將襲擊地球,造成名為「P-13現象」的異變,但卻無法預測這個現象究竟會為世界帶來什麼改變。於是日本政府只好頒布一道命令:「三月十三日下午十三點十三分前後,所有公務人員應避免從事危險任務。」
然而,就在十三日十三點十三分的十三秒,一對警察兄弟檔、一對老夫婦、一對母女、還有公司老闆和他的司機,以及護士、流氓等共十三人,當他們回過神來時,卻發現東京竟然已經變成滿目瘡痍、完全沒有人煙的廢墟!
在驚恐惶惑之間,分散各地的他們慢慢找到彼此,形成一個小團體互相支援,試圖找出方向。但暴雨、地震頻仍,物資不斷減少之下,衝突、裂痕和絕望也開始擴大!為什麼這個世界只剩下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不但必須找出活下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出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 Keigo Higashino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畢業。曾在汽車零件供應商擔任工程師,1985年以處女作《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賞」後,隨即辭職,專心寫作。1999年以《秘密》一書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2006年又以《嫌疑犯X的獻身》榮獲第134屆「直木賞」,成為史上第一位囊括日本文壇三大獎項的推理作家。
早期作品以校園青春推理為主,擅寫縝密精巧的謎團,獲得「寫實派本格」的美名。後期則逐漸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討人心與社會議題,兼具娛樂、思考與文學價值。其驚人的創作質量與多元化的風格,使得東野圭吾成為日本推理小說界超人氣的頂尖作家。除了社會推理話題巨作《徬徨之刃》、懸疑感彌漫的本格推理傑作《十一字殺人》、耽美詭異的《迴廊亭殺人事件》、讀者期待影像化指數百分百的《美麗的凶器》、挑戰「倒述推理」全新手法的《布魯特斯的心臟》,以及連續入圍「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的短篇傑作《天使之耳》外,另著有《白馬山莊殺人事件》、《黎明破曉的街道》、《鳥人計畫》、《偵探俱樂部》等書(以上均暫名,皇冠將陸續出版),多部作品並已被改編拍成電視劇或電影。
譯者簡介 劉子倩 政大社會系畢業,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博客來書籍館,無日期)。
[編輯] 二、研究動機
以前的情況下,看電影總覺得裡面演的都是虛幻的,所以並不會深入探討。所以想假借這次的讀書會,假定劇情可能真實發生的機率,那人性會有怎樣的改變呢? 看這些影片主要是探討到周遭環境發生異變時,我們對於原本所認知的世界產生認知差異,我們會如何去面對如何設法適應,以及個人心境上的變化。
[編輯] 三、定義
1.人性:
人性,顧名思義,指人的本性。人性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作為中性詞,在中國文化中,對人的本性,大致有四種觀點。一是人性本善論的觀點,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三字經》開篇即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二是人性本惡論的觀點,以儒家荀子為代表,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的論斷。三是人性無善無惡論的觀點,代表人物為告子。四是人性既善又惡的觀點,代表人物是西漢的揚雄,他認為「人之性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人性的另一種含義指的是作為人應有的正面、積極的品性,比如慈愛、善良,包含所有正義性的人類價值觀,以人為本,也包括對「人」個體的尊重,無論國家功能機器還是社會資源對於「人」的不可凌駕性,不走極端路線,在英文中稱Humanity。通常所說的「人性」,也指同情心與同理心,是隸屬於人性這一定義中的分支。
關於人性的問題,一直是學術上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但是大部分人相信人性的存在,相信這是一種人類的特有標籤。區別於「人格」。 馬克思主義雖承認人性的存在,但否認存在普遍抽象的人性:只有從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出發,才能得出對人性的正確解釋,並由此斷言,在階級社會中沒有超階級的人性。所以無產階級有一個人性,資產階級有另一個人性。這兩種人性是不可調和的,只能通過鬥爭解決。
而現代社會學家則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類,所以只有一種人性。這是不同民族之間能夠交流,達成理解的前提(維基百科,2011)。
2.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理論是費斯汀格在1957年的《認知失調論》一書中提出,認知失調論的基本要義為,當個體面對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態度時,個體在心理上將出現新認知(新的理解)與舊認知(舊的信念)相互衝突的狀況,為了消除此種因為不一致而帶來緊張的不適感,個體在心理上傾向於採用兩種方式進行自我調適,其一為對於新認知予以否認;另一為尋求更多新認知的訊息,提升新認知的可信度,藉以徹底取代舊認知,從而獲得心理平衡。該理論在性質上為解釋個體內在動機的主要理論,故而被廣泛用以解釋個體態度改變的重要依據,認知失調論是動力心理學的一種新的觀點(MBA智庫百科,2011)。
[編輯] 四、問題討論
1. 有人需要求助,但可能危害到團體,是否要營救?求助者身分不同,是否會影響協助意願?
(異變十三秒)他們在高級飯店發現一個生病昏倒的人,搬運途中發現身上有刺青是個流氓,因此猶豫是否營救。
(陰屍路第一季第二集)主角被困在坦克車內,百貨公司中的倖存者幫助他,並引發後續爭議。
(二十八週毀滅倒數)有一小孩試圖求救,屋內分為兩派是否營救。
(1)會救/不會救
i. 救:設想自己在面對困難的相同情境下,也會有人來幫助自己。而且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
ii. 不救:可能對自己原本的團隊造成危害。且資源有限情況下,可能造成資源更加緊縮,並不會有任何益處。
(2 )會影響/不會影響
i. 會影響:在一般道德認知上,我們樹立了一種行為規範,我們必須要去幫助那些相對之下比我們需要幫助的人。
ii. 不會影響:覺得大家都應該一視同仁,且在那種情境下,強壯的人較有生存機率。(適者生存)
2. 殺自己親人是否影響很大?
(異變十三秒)山西春子在逃難時不慎傷到頭部而昏迷。因為在緊急時刻,要進行下一次的遷移,考慮救走或就地安樂死。最後決定由春子的丈夫山西繁雄進行安樂死。
(陰屍路第一季第一集)Duane的妻子在他和他孩子面前變成殭屍,而當時他卻感到無能為力,後來為了要「阻止」他太太,但最後一刻一時心軟所以流淚。
(陰屍路第一季第四集、第五集) Andrea的妹妹Amy被殭屍所咬,Andrea守在Amy屍體旁並在Amy成為殭屍前將之殺死。
(二十八週毀滅倒數)Tammy射殺已變成殭屍的父親Don,阻止爸爸再咬弟弟Andy。
在非意願情況下殺人就有可能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T),更何況親人相較於其他人有更特殊且親密的關係,即使是在被迫的情況下殺害他們,也是會有很大的心理創傷。(情感連結)
3. 為了自己生存,是否拋棄其他人?
(異變十三秒)太一偷吃所剩不多的存糧,被團體成員發現並考慮是否將其放逐。
(陰屍路第一季第二集)團體中的Merle因為行為失控,被其他成員銬在屋頂。殭屍進攻時,將其遺棄在屋頂上。
(二十八週毀滅倒數)Alice堅持營救一名小男孩,導致被殭屍追趕而無路可逃。
(二十八週毀滅倒數)Don為了生存將其妻子Alice遺棄。
會與不會,主要取決於個體對自身的重要程度。還有其他判斷因素,會影響是否營救。
4. 小孩在這種情境下所做出的任性行為是否影響團隊生存?
(二十八週毀滅倒數)小孩為了家中照片,將病毒帶到安全地。影響整個生存地的安危。
[編輯] 五、佳句
陰屍路: 「我傻傻的希望換作是我,有人會為我做一樣的事情。」-- Glenn。
「在這種情境下,法律規範已經不適用了」。--Rick。
異變十三秒: 「不惜做到那種地步,究竟有何意義?冬樹思忖。如果在全國各地不斷遷徙,或許真的可以不愁缺糧。也許可以存活好幾年。但是這樣做,最後究竟能得到什麼?這簡直是只為了活而活的人生。」
「但是就算把拖累大家的人逐一捨棄,最後又能剩下什麼呢?剩下最後一個人時,能夠說他從中得到了什麼嗎?」
「冬樹明白了一點:自己的道德觀其實非常膚淺。自己拘泥於「生為人類就該做正確的事」的觀念。但其他人不同。他們是打從心底為了與西山春子訣別而傷心,不得不選擇這條路令他們絕望」
「在任何世界都一樣。現在活著的,遲早都會死。重要的,我想應該是怎麼活。要知道生眳的意義,只能不斷努力求生。」--誠哉
[編輯] 六、結論
人性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改變,但並不能概括所有可能性。將因人而異,有人重視自身利益、有人重視情感、有人是團體利益。佛洛依德認為,人有兩種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它代表著愛和建設的力量,指向於生命的生長和增進。二是死的本能,,它代表恨和破壞的力量,表現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內向與外向之分。當衝動指向內部的時候,人們就會限制自己的力量,懲罰折磨自己,變成受虐狂,並在極端的時候毀滅自己;當衝動指向外部的時候,人們就會表現出破壞、損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為。殭屍死後攻擊人或者就是一種生死本能混和的展現。
[編輯] 七、參考資料
無名小站(2011)。陰屍路 第一季 。2011年3月6日。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ir5555404/12675193
@movies(無日期)。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取自: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1en70463854
博客來書籍館(無日期)。異變13秒。取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9113
維基百科(2011)。人性。2011年11月7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6%80%A7
MBA智庫百科(2011)。認知失調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2011年12月24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8%AE%A4%E7%9F%A5%E5%A4%B1%E8%B0%83%E7%90%86%E8%AE%BA
[編輯] 八、心得
陰屍路 第一季
陰屍路的故事背景為病毒大爆發,造成人死後繼續活動且嗜食肉的「活死人」,其中不少血腥畫面與人間煉獄的恐怖場景,光看其片名可能會以為這只是一部老梗的殭屍片,但其中有更多有關於人性的問題以及人與人相處間的磨擦等細節才是故事最扣人心弦的地方。 其中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片段是倖存者中出現反派角色時,大家的情緒都不穩定,但反派者原以為能用武力及兇狠來當團體的頭頭,但最後卻是被群眾所撻伐,並且在緊要關頭時被犧牲。我們探討的是人性在絕望時,倖存者間的人性揪葛,在現實生活中,有力量、夠勇猛往往就能夠掌握權力,但是在世界毀滅、一切都不復以往時,還能夠用同樣的方式討生存嗎?人為了活下去,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但男主角卻還能保持著理性,且為了其他人的利益著想,這種無私的精神,是我們在這個片段所學到最重要的事。陰屍路的故事情況我想在現實中是不太有機會發生的,但我們卻可以好好思考每個人在團體中的角色地位,這便是我們這次對陰屍路第一季討論的綜合心得。
二十八週毀滅倒數
28週毀滅倒數後發覺人們在危機時刻所表現出的人性,電影中有幾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第一是當受感染的殭屍圍攻小屋時,Don因為害怕而獨自一人逃走,留下為了救陌生小孩而被困住的妻子Alice,但他卻永遠也忘不了Alice眼中的絕望,我想編劇刻畫的非常寫實也非常冷血,描寫大部分的人在危機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當然也有例外,就好比Don的妻子Alice在危機時儘管可能犧牲自己還是選擇試著拯救無辜的小孩。第二是Don的小孩Tammy與Andy姐弟,在得知媽媽死訊後,試著回到舊家,電影中的士兵也太鬆懈了吧,隨便一對姐弟都可以逃出封鎖區返回自己的舊家,雖然有被狙擊手發現姐弟的行為,但怎麼會讓他們就這樣騎著摩托車回到舊家後才被軍隊包圍,也讓他們發現了因細胞變異而被感染者咬卻沒死的Alice,此時的Alice是疫苗的唯一可能,卻也是造成病毒感染大爆發的帶原者。第三是「紅色警戒」的三步驟,第一步驟殺死所有感染者,第二步驟封鎖病毒擴散隔離人民,如果無發殺死所有感染者又無法封鎖病毒擴散,執行第三步驟殺死所有感染者及未感染者以防止病毒擴散,我覺得這個三步驟流程真的很制式,會將人民送回封鎖區重建家園是因為一開始已確定感染者以全數死亡安全無虞,但卻因為病情再次爆發後人民卻只能隔離甚至被殺死是錯誤的。
異變十三秒
以誠哉為首的一行人透過求生中的互動凸顯了人性是會隨著情況而有所變化的。像是書中面對老人與流氓需要搭救時,在常理中老人絕對是不救不可,而流氓應是放其自生自滅。畢竟,流氓都是屬於無惡不作的人。但是在這裡我們卻可以發現當物資開始缺乏,老年人可能成為累贅時這團體中將會被放棄。在書中老太太在大家的不捨中能是被安樂死了;反觀生病中的流氓,縱使是流氓年輕力壯隊團體有貢獻,領導者仍是認為應保留這份人力而盡力照顧,並不是如同安樂死老太太一般將其安樂死。或許才是真正的人性: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正如同書中山西繁雄所云,他提到现在社會所講求的老人福利面對大自然法則時是多麽的虛無不實際。我想在生存的壓力下,人性並非蕩然無存而是回歸到最原始的訴求。
個人參與心得
蔡宜諶
這次的主題其實對於我來說很新奇,因為以前看電影不過就看看就算了,頂多真的好看,在看完以後找一下其他網友的影評,了解一下其他人看的觀點與心得,絕對不會有像這次讀書會一下,探究人性變化的議題發展。因此,這次的讀書會真得是很特別的經驗,尤其是幾個好友聚在家裡一同看電影的經驗,更是難能可貴,非常的有趣。衝擊比較大的是陰屍路,因為他是影集,所以很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辦法探討到第二季,但是第一季也是令人收穫良多。
洪瑋澤
這次參加讀書會,是因為班上同學大力邀約,且討論內容不侷限於書籍,讓我顛覆了以往曾經參加過的讀書會印象,且如此一來討論範圍就更靈活、更有趣。這次討論的主題很有趣,且我們選擇觀看的都是有關殭屍類的影片,很新奇的感覺,我們從影片中的人與人相處模式中探討人在絕望中的想法及行為,並藉由影片中的實例佐證,且參考有關心理學的文獻,這些都讓我學到很多,不管是學術上的知識還是看事情的眼光,其實只要換個角度看,就連看殭屍片都可以學到很多事情。
謝秉昌
當所有的人類消失,僅存的只有你我這屈指可數的人類時會是怎麼樣的光景。在陰屍路與28週毀滅倒數中是以殭屍為秩序崩壞的開端,而異變13秒中則是以進入異世界為主軸進行全篇的敘述。 在這次讀書會中,我認為讓我最有收獲的便是這些交互出现卻有彼此矛盾的地方。我覺得在現實中或許不會出現影集及書中那樣的情形,但是人性的纠葛卻是十分容易產生,在那樣的情況下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是我們應謹慎面對的課题了。也感謝這次组員們彼此的討論,使我了解到其它所沒有發覺出的面向。
葉坤霖
究竟我們人類在資源有限且處在極大的危險時,到底能不能維持正常生活時的價值觀和道德良知,抑或是會以生存下去為優先而做除違背常理的行動?這個問題我們想藉由這次的讀書會來找出一些類似的劇情來作探討。就我們研究的資料來看,很遺憾地,人類是自私的—也許是因為自我防衛的本能,或是對於死亡的恐懼--危機當下,我們可能只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這種嚴峻的世界,人性的光輝就顯得太過奢侈,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 也就跟野獸無異了。
在做完這次研究後,我想到,這種情況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太可能發生的。而且在天災以及戰爭等絕望、殘酷的環境中,仍然是能發現到人性的溫暖存在。在這次的讀書會,我學到了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並享受在空想科學的討論中,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驗!
尤麒鈞
在看過28周毀滅倒數和影集陰屍路後!我思考了許多問題,就是當我們周遭發聲我們無法預知和接受的改變時,我們會抱持何種態度來面對它?我們會保有道德地自我和價值,還是一味地為了自身兒可以犧牲他人的權益?在那情境中,我們可以像電影中的角色冷靜的做出決定嗎?我們看電影,受到電影劇情的影響,許多事會認為理所當然。許多事會感覺的不可思議?但是當這些事件放在我們現時的生活環境中,會不會顛倒?因為情況不容許我們擁有太多理性思考,我們的道德價值不再強調,那我們會做出甚麼事?還能保有自我嗎?或是變成以生存本能為主地一個”生物”。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因為有社會互動,人際溝通互動和道德價值,才能成為社會人。所以當周遭環境發生我們無法想像地變化時,這時我們該抱持何種態度去面對?道德價值該不該保留?都是我未來要好好思考的!
蔡同文
這次讀書會主要探討的是,在極限狀況下人性的心理狀態,一開始第一次開會的時候,我真的是沒什麼方向,討論的時候也沒辦法直接切入重點,也許是因為我們所學的主科並不是心理學的關係,不過後來我們大家積極的看影片、看影集,不斷地找資料、找相關心理知識,最後終於逐漸有了些頭緒,才讓我們小組能夠順利討論出個方向,廣泛的探討在各種不同情況下人性的心理狀態。 我們探討的部分,我認為最值得細細琢磨的地方是,「人性」。究竟到最後如果真的發生如此世界的悲劇,我們能像劇中一樣,再回頭過去救對團隊有害的人嗎?到底是要放棄,還是選擇接納。雖然說我不能假設我在這種極限狀態時的心境,但是我敢說,我們人之所以為最高等的動物,就是因為我們擁有靈性。我相信我們人類是不同於一般動物的,我不認為人類的生存就像達爾文所提出的進化論一樣,對團體不好的就應該捨棄,而之後對團體好的就應當產下後代,並且因經過篩選後皆適合於當下的環境生存的個體。我相信這樣的情況,是不會被大部分的人類所接受的,即使在極限環境下也是一樣,我深信,人類即使在極限狀態下,還是會擁有「愛」,這才是最高等的動物,「人類」。 這次讀書會主要探討的人性,雖然可能有很多地方因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而有不同的感想,但是,我認為這一塊不僅僅是我們身為讀書會才需要下去探討的,我認為這也是很值得所有人去細細品味的問題。從這次讀書會當中我學到了很多有趣的觀點,也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很期待還能有下一次進一步探討的機會。
蔡宗豪
28週毀滅倒數的許多劇情都是小細節未注意而造成,從姐弟逃走發現媽媽這個帶原者,到指揮官沒確實隔離帶原者,也沒積極試著從帶原者身上製造出病毒的解藥,病毒爆發後的許多錯誤,最後全世界毀滅,就好像「蝴蝶效應」滾雪球越滾越大,最後無法收拾。這次讀書會主要探討人性,或許電影中的情結不一定會發生,但他的目的卻是要我們思考當我們面對同樣或類似情況時我們會怎麼去做?去仔細思考所有可能,或許你會感到矛盾不知所措,覺得難以取捨,但也因為你思考過許多可能,不再只是殘酷的空想,現實會逼你變得冷酷無情,人生的十字路口,隨時都會出現…
李秉諭
每次讀書會都總是很匆忙,卻又總是能得到許多不同的收穫。這次從一部殭屍電影(28週毀滅倒數)、一季殭屍影集(陰屍路),以及一本架空世界的小說(異變13秒),以三個不同表達方式呈現的作品來探討人在極限狀態下所面臨的困境或難題,以及所表現出來的人性。但除了心理狀態與人性的探討外,還發現了一個與此次讀書會主題較無關係,卻不斷在作品中看到的東西。曾聽過有人這麼說:「人生是由一連串意外所組成」,但我更相信「人生即選擇」這句話。三部作品皆有描述到面臨重大抉擇時的決策(如28週指揮官啟動的紅色代碼、陰屍路的倖存者面臨該遷往何處、異變13秒的團體為了能否藉由「在特定時間死亡」回到現實世界產生猶豫),而決策在面臨攸關存亡之際更顯重要,常使在螢幕或書本前的我不斷使用如心理學上說的模擬式捷思法,發出「唉,如果他們沒這麼做就不會死了」之類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