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實驗法2011年同學上台順序
出自KMU Wiki
在2011年12月6日 (二) 14:57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Daian (對話 | 貢獻) (→2 10月28日)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2年1月14日 (六) 00:05) (編輯) (撤銷) Daian (對話 | 貢獻) (→1月11日) |
||
(12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647行: | 第647行: | ||
並加上調整音調大小,觀察人群 | 並加上調整音調大小,觀察人群 | ||
+ | |||
+ | |||
+ | == 12月09日 == | ||
+ | |||
+ | 結構映射對文章記憶的作用 | ||
+ | |||
+ | A班部分 | ||
+ | |||
+ | 1. 複做王亞同的實驗,是只有形式?還是文章也使用一樣? | ||
+ | |||
+ | 答: 完全一樣。 | ||
+ | |||
+ | 2. 受試環境是否有控制?是否因此造成結果差異? | ||
+ | |||
+ | 答: 高中生受試者皆在教室內統一失策。大學生則無。 | ||
+ | |||
+ | 3. 原實驗限制閱讀時間為十分鐘,為何不採用? | ||
+ | |||
+ | 答: 如有再做實驗,列入改善項目。 | ||
+ | |||
+ | 4. 請問一次施測的人數? | ||
+ | |||
+ | 答: 高中生是全班施測(約一次30人),大學生則是一次數位或一對一。 | ||
+ | |||
+ | 5. 大學生施測為個別,是否直接與主試者面對面有壓力而影響作答? | ||
+ | |||
+ | 答: 雖然是一對一,但仍有其他受試者集中一起做測驗(測驗進行進度不同),所以無此狀況。 | ||
+ | |||
+ | 6. 王亞同實驗採用132名河北大學學生,為何不採用132名高醫學生?是否受教育程度與年齡影響? | ||
+ | |||
+ | 答: 我們一共採用120人,剛好一組20人,基本上高三生與大一生年齡相近。 | ||
+ | |||
+ | 7. 採用的評分標準是否與原實驗相同? | ||
+ | |||
+ | 答: 是。 | ||
+ | |||
+ | 8. 在原實驗是否有無排除無效樣本? | ||
+ | |||
+ | 答: 無 | ||
+ | |||
+ | 9. 兩份指導語是不一樣的嗎? | ||
+ | |||
+ | 答: 是 | ||
+ | |||
+ | 10. 河北大學本科生是相同背景的嗎? | ||
+ | |||
+ | 答: 不是。 | ||
+ | |||
+ | 老師補充:大陸用語,本科生指的是大學部學生。信息指的是訊息。 | ||
+ | |||
+ | 11. 最後回憶的部分,是否想過改用再認? | ||
+ | |||
+ | 答: 如此會失去實驗目的,實驗目的是在探討結構上的映射。 | ||
+ | |||
+ | 12: 請問評分的共識?是大家一起評分?是否想過分開評才有評分者信度? | ||
+ | |||
+ | 答: 將120份平分給組裡面各自評分後,在一份一份看。 | ||
+ | |||
+ | 13. 評分方式是僅有回答部分關鍵字即給分?或是要完全回答才給分? | ||
+ | |||
+ | 答: 有回答關鍵字達到主要意思即給分。如:他們恐懼控制老年人的鬼。如果只回答,他怕鬼,即不給分。 | ||
+ | |||
+ | 14. 是否嚐試排除無效樣本? | ||
+ | |||
+ | 答: 無。但可嘗試看看,或許是不顯著的原因。 | ||
+ | |||
+ | 15. 指導語是否有提到稍後要再作回憶? | ||
+ | |||
+ | 答: 無。因僅有目標文章須要做回憶,只請他們努力記憶文章。 | ||
+ | |||
+ | 16. 有提到大學生受測環境,雖是分別一對一,但每個人的進度不同,是否會受影響? | ||
+ | |||
+ | 答: 實驗過程有排除此狀況。 | ||
+ | |||
+ | 17. 指導語是由主試者口頭念嗎?一共有四位主試者,但每個人念的可能不一樣,是否有影響?建議僅一名主試者就好。 | ||
+ | |||
+ | 答:列入改善項目。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 台上報告時,不要躲在講桌後,最好站到前面一些。 | ||
+ | |||
+ | 2. 材料豐富,但報告時不可照稿逐字念。 | ||
+ | |||
+ | |||
+ | '''B班部分''' | ||
+ | |||
+ | 1.每樣本36個命題,如此大的資料,如何評分? | ||
+ | |||
+ | 答:我們的評分不是以大家評分所得平均,而是答共識算計算分數 | ||
+ | |||
+ | |||
+ | 2.沒提到是團測還是個別測驗? | ||
+ | |||
+ | 答:高中生採多人在同一情境,而大學生可能5、6人,甚至1對1 | ||
+ | |||
+ | |||
+ | 3.我當過你們受試,地點在全家,那時我本身有事,所以先問你會花多少時間,你說看個人,這樣讓人無法掌握時間,會不會影響實驗? | ||
+ | |||
+ | 答:感謝你的建議 | ||
+ | |||
+ | |||
+ | 4.看基礎文章和目標文章的差異? | ||
+ | |||
+ | 答:看基礎文章時間>目標文章,而基礎文章對應目標文章 | ||
+ | |||
+ | |||
+ | 5.為什麼用高中生和大學生?是想看年齡分布嗎? | ||
+ | |||
+ | 答:本來想全部都是高中生,但是我們高估我們的能力了,我們找不到這麼多,才用大學生下去,這是我們的疏失 | ||
+ | |||
+ | |||
+ | 6.30個高中生用同一組類型的問卷嗎? | ||
+ | |||
+ | 答:對,高中生用三組類別,但是大學生就拿隨機問卷了 | ||
+ | |||
+ | |||
+ | 7.如果改成再認,回憶率會不會比較高? | ||
+ | |||
+ | 答:用在認必須提供選項,怕干擾他們作答而沒用 | ||
+ | |||
+ | |||
+ | 8.有跑過年齡差異嗎? | ||
+ | |||
+ | 答:沒有每組都有高中生和大學生,所以只拿差距較大,且都有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做比較 | ||
+ | |||
+ | |||
+ | 9.有分男女差異嗎? | ||
+ | |||
+ | 答:我想應該沒差,但這是我們可以試試的 | ||
+ | |||
+ | |||
+ | 10.有記錄時間嗎? | ||
+ | |||
+ | 答:沒有 | ||
+ | |||
+ | |||
+ | 11.沒記錄時間,那高中生作答時間有大於大學生嗎? | ||
+ | |||
+ | 答:有,高中生施測時間較長 | ||
+ | |||
+ | |||
+ | 12.目標文章比較長,基礎文章比較短,若回憶沒有基礎文章出現,怎麼辦? | ||
+ | |||
+ | 答:我們只看有沒有回憶到目標文章而給分,多回憶的不計分 | ||
+ | |||
+ | |||
+ | 13.基礎文章中有八個命題,是怎麼分類的? | ||
+ | |||
+ | 答:基礎文章較短(含八個命題),目標文章較長(36個命題),但不是用分配的 | ||
+ | |||
+ | |||
+ | 14.受試者看文章時間有短到幾分鐘和長到兩節課,會不會無法類比? | ||
+ | |||
+ | 答:這確實是我們的疏失 | ||
+ | |||
+ | |||
+ | 15.做受試者間,為什麼要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 ||
+ | |||
+ | 答:那是打錯的,不好意思 | ||
+ | |||
+ | |||
+ | 16.如果研究重新來做,可以改正的都控制時,那時的無效樣本你們會如何判別? | ||
+ | |||
+ | 答:這是目前尚未思考的 | ||
+ | |||
+ | |||
+ | 17.目標文章包含不同知識的命題,會不會回答內容都是因為有重複,所以回憶才比較好? | ||
+ | |||
+ | 答:王亞同做過這個,的確會提升 | ||
+ | |||
+ | |||
+ | 18.有沒有考慮只看目標文章? | ||
+ | |||
+ | 答:映射就是只兩篇文章有無遷移,若是只看一篇就不是結構映射了 | ||
+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講者很有自信,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聽到這樣報告,大家可以多學學 | ||
+ | |||
+ | |||
+ | == 12月17日 == | ||
+ | |||
+ | 1. 實驗完,為何詢問受試者如何估算? | ||
+ | |||
+ | 答: 了解受試者答案如何產生,對於實驗有更多了解。 | ||
+ | |||
+ | 2. 提供消費者的商品清單,如何而來? | ||
+ | |||
+ | 答: 從前測預算太低太容易計算,正式實驗中提高價錢。 | ||
+ | |||
+ | 3. 只給受試者看十秒鐘,為何是十秒? | ||
+ | |||
+ | 答: 自訂。在不會影響答案的狀態下,兩者都是十秒,在十秒內是無法算完預算清單。 | ||
+ | |||
+ | 4. 無效樣本有兩個,一個是大於70000,另一個則是因為受試者猜測實驗目的而剔除,請問無效樣本的判定標準? | ||
+ | |||
+ | 答: 離群值大於或小於兩個標準差者。 | ||
+ | |||
+ | 5. 如何看出有無投入定錨點? | ||
+ | |||
+ | 答: 問卷第一題,由問題確認。 | ||
+ | |||
+ | 6. 為何第一題不改成”你是否知道你有1000元”? | ||
+ | |||
+ | 答: 參考文獻的。 | ||
+ | |||
+ | 7. 建議可採用像文獻一樣使用電話後四碼 | ||
+ | |||
+ | 8. 如何讓受試者知道有無預算? | ||
+ | |||
+ | 答: 無預算欄。 | ||
+ | |||
+ | 9. 為何在高低預算外要有無預算組? | ||
+ | |||
+ | 答: 看單價是否有定錨展生。 | ||
+ | |||
+ | 10. 假設3,受試者運算方式與估價有關,先乘後加,估計值上升,運算方式為何有此差別? | ||
+ | |||
+ | 答: 有預算,低單價,易受個數影響。 | ||
+ | |||
+ | 11. 由圖表,預算高者明顯高於其他組,效果強,是否因此導致操弄其他組的果不明顯? | ||
+ | |||
+ | 答: 的確有此可能。 | ||
+ | |||
+ | 12. 為何不增加單價計算的難度,而不用個數,即不用兩者相乘,僅用單價相加? | ||
+ | |||
+ | 答:未來可嘗試。 | ||
+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 圖表可以清楚呈現很多事情,但過程要交代清楚 | ||
+ | |||
+ | 2. 報告研討.學術討論的場合,說話要嚴謹。對受試者資料要保護與尊重。 | ||
+ | |||
+ | |||
+ | '''B班部分''' | ||
+ | |||
+ | 1.無關定錨點是指預算嗎? | ||
+ | |||
+ | 答:推估只有商品總額是多少,所以無關是指定錨就是答案 | ||
+ | |||
+ | |||
+ | 2.提供受試者可以消費的錢如何訂的? | ||
+ | |||
+ | 答:前測時只有五千塊,商品金額是一千五,希望得出來的值會更高,所以把預算的另一個值提高 | ||
+ | |||
+ | |||
+ | 3.與其去把單價的零擺在哪裡,為什麼不把高單價放前面,低單價放後面? | ||
+ | |||
+ | 答:這樣放的話頭尾相加,他們很容易推算出來,造成計算難度不一樣。以後會參考 | ||
+ | |||
+ | |||
+ | 4.實驗假設和結果可以再說清楚一點嗎? | ||
+ | |||
+ | 答:無相關是指給一個數字,但和題目沒有關係,題目中以預算來看,為第一個錨點,第二個相關是單價x數量 | ||
+ | 無相關和有相關都給高錨點時,呼出來的總值也會越高 | ||
+ | |||
+ | 有相關是1.2.3.4 | ||
+ | |||
+ | |||
+ | 5.假設三-交互作用那邊,旁邊的數字是他們估出來的嗎? | ||
+ | |||
+ | 答:這是他們估出來該組的平均 | ||
+ | |||
+ | |||
+ | 6.有清楚跟受試者說明這個預算是來買商品的嗎? | ||
+ | |||
+ | 答:有 | ||
+ | |||
+ | |||
+ | 7.有限時嗎?為什麼要商品x數量,這樣很難算 | ||
+ | |||
+ | 答:有,限時十秒。你的建議我們會採納 | ||
+ | |||
+ | |||
+ | 8.是否有購買意願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 ||
+ | |||
+ | 答:先確定他們知道有預算,達到定錨點 | ||
+ | |||
+ | |||
+ | 9.無預算目的是要做什麼? | ||
+ | |||
+ | 答:兩個有預算的情況下,單價效果會被掩蓋住,所以做一個無預算,來看單價會不會被影響 | ||
+ | |||
+ | |||
+ | 10.假設是高單價是指會有最高的預期效果嗎?而且低的部份好像沒有低的很明顯 | ||
+ | |||
+ | 答:對,他們可能受到我們預算暗示,而忽略了單價 | ||
+ | |||
+ | |||
+ | 11.前面有說從前人的研究做出兩個定錨點,相關敘述可以再提一次嗎? | ||
+ | |||
+ | 答:一組是1x8,另一組是8x1,我們前面給他的暗示,會影響他後來判斷 | ||
+ | |||
+ | |||
+ | 12.五秒鐘要呈上八個東西,有限制他們看的時間十秒,乘的數量太小,會不會給他們太多時間了?如果他們沒正確加總,只是估一下呢? | ||
+ | |||
+ | 答:因為還要加總,所以才給十秒,謝謝你的提醒 | ||
+ | |||
+ | |||
+ | 13.無相關達到的定錨效果這麼高,要不要把預算改成和金錢無相關的東西? | ||
+ | |||
+ | 答:可以試試看,謝謝 | ||
+ | |||
+ | |||
+ | 14.無關定錨點可以造成效應,為什麼預算要用兩個 | ||
+ | |||
+ | 答:有兩個才能比較,才會設定一高一低 | ||
+ | |||
+ | |||
+ | 15.可以看你們交互作用那邊嗎?你們是用雙因子設計嗎?順序會有影響嗎? | ||
+ | |||
+ | 答:對,順序的確可能有影響,謝謝你的建議 | ||
+ | |||
+ | |||
+ | 16.假設一是用三個預算來看有沒有造成定錨效應,你們怎麼看無預算?原本預期只有高和低會影響效果嗎? | ||
+ | |||
+ | 答:我們想看相關定錨點的效應比較高還是無關的比較高,不只看高低 | ||
+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如果受試者都算對,就很難看出定錨效果。心理學有很多部分都是看有問題的部份,如果都對,就不知道他們用什麼方式去估的,所以才用複雜一點的 | ||
+ | |||
+ | == 12月24日 == | ||
+ | |||
+ | 有無眼光對選擇影響的影響 | ||
+ | |||
+ | A班部分 | ||
+ | |||
+ | 1. 圖形呈現倒U型,但卻在星等7上升? | ||
+ | |||
+ | 答:這部分仍須加以討論,但很重要的是已呈現倒U型。 | ||
+ | |||
+ | 2. 避免失敗的動機與追求成功兩者同時存在,為何不選擇最簡單者而是選兩極端難度呢? | ||
+ | 答:選擇困難的部分,即使失敗了,仍可歸因於因題目太難而失敗,而非個人問題。 | ||
+ | |||
+ | 3. 分配組別是有特定方式嗎? | ||
+ | |||
+ | 答:隨機。 | ||
+ | |||
+ | 4. 高成功需求者會傾向選擇中等以得到最高動機?何不選擇最簡單的? | ||
+ | |||
+ | 答:選擇中等者,可同時達到成功需求與成就需求。 | ||
+ | |||
+ | 5. 男生平均分數較女生高,是否是因為各組男女人數不同造成的呢? | ||
+ | |||
+ | 答:有眼光組和無眼光組的男生女生人數都是各為30。 | ||
+ | |||
+ | 6. 受試者都是心理系的嗎?若有別系的是否會受科系影響呢? | ||
+ | |||
+ | 答:受試者是在校園內隨機找尋。是否受科系影響,並無詢問他們的看法,下次改進。 | ||
+ | |||
+ | 7. 有眼光組,受試者在主試者面前選擇星等與完成拼圖,但無眼光組則皆無,若只有選擇的部分分為有眼光與無眼光,實驗結果是否會有影響? | ||
+ | |||
+ | 答:不影響。但這部分可能仍是實驗缺失的一部份,感謝建議! | ||
+ | |||
+ | 8. 有眼光組中,受試者是否知道主試者會看著他完成拼圖? | ||
+ | |||
+ | 答:主試者坐在受試者前,並不會強調主試者是否離開,受試者通常應該不至於想如此多。 | ||
+ | |||
+ | 9. 指導語若將其中一句改成這是一個非智力測驗,對受試者反而可能會不解這是什麼測驗,建議改成:這個測驗並不會對你的能力做任何評價! | ||
+ | |||
+ | 10. 在2-Way ANOVA交互作用中,男女在不同期望下所做的決定不同,但在有眼光與無眼光組是否應消除? | ||
+ | |||
+ | 答:列為未來討論項目。 | ||
+ | |||
+ | 11. 拼圖時間限制為五分鐘,但作答實驗長短在本實驗中看起來不適那麼重要(因未明確採用),若不要限制時間呢? | ||
+ | |||
+ | 答:時間若未限制,受試者即可無限制時間一直做下去,恐造成無眼光與有眼光的混淆變項。 | ||
+ | |||
+ | 12. 文獻的前兩者立論是否有實驗證明? | ||
+ | |||
+ | 答: 沒有精確計算,但主要參考文獻3。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 整體而言,報告表現、時間、說話速度等等表現不錯,有些可惜之處是期望理論有較多的數學推導,不易與實驗做連結。 | ||
+ | |||
+ | 2. 上台須遵守某些原則,如何將訊息傳達給台下的人,需要好好掌握! | ||
+ | |||
+ | |||
+ | |||
+ | '''B班部分''' | ||
+ | |||
+ | 1.文獻回顧有提到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你們在實驗裡有操縱哪個是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嗎? | ||
+ | |||
+ | 答:我們都是內在動機,沒有外在的金錢獎賞和口頭稱讚。很難確切定義內在外在,但都有影響 | ||
+ | |||
+ | |||
+ | 2.內在動機裡有成功動機和避免失敗動機,你們怎麼分? | ||
+ | |||
+ | 答:選擇題目較簡單的就屬於避免失敗,屬於外在 | ||
+ | |||
+ | |||
+ | 3.文獻三第二個結論:在沒外在獎賞有沒有解釋,我似乎沒聽清楚 | ||
+ | |||
+ | 答:解釋一遍.. | ||
+ | |||
+ | |||
+ | 4.結果圖裡的,第六個難度這麼低,而第七個這麼高 | ||
+ | |||
+ | 答:會選擇難度這麼高的,全部都是男性,只有一個女性,可能和我們後面討論的社會期待有關 | ||
+ | |||
+ | |||
+ | 5.所以你們不是很確定受試者對主試者的評價是否影響嗎?比如說他們覺得你認為他很笨,所以選擇簡單的? | ||
+ | |||
+ | 答:我們錯過很多受試者當下所選擇的原因,如果我們再做,會做事後評估和選擇星等的原因。你的比如只是我們推測的原因 | ||
+ | |||
+ | |||
+ | 6.你們怎麼確認星等是真的星等? | ||
+ | |||
+ | 答:我們開始做實驗就是希望受試者是誠實的狀態,但是也有可能受試者不是這樣,所以沒控制好的部份,下次可以試試單面鏡看受試者是否會有欺騙 | ||
+ | 的行為 | ||
+ | |||
+ | |||
+ | 7.你們在有眼光組有限15分鐘,無眼光組沒有是不是? | ||
+ | |||
+ | 答:都有限15分鐘 | ||
+ | |||
+ | |||
+ | 8.你們有提到性別會對結果的影響,你們有探討性別完成率嗎? | ||
+ | |||
+ | 答:我們探討只有選擇星等的當下,當他翻面之後,就不是我們探討的部份了 | ||
+ | |||
+ | |||
+ | 9.有要他們寫系級資料嗎?因為如果在有眼光的話,他們若是醫學系,他們覺得你們可能要求他們會寫難度最高的 | ||
+ | |||
+ | 答:我們在收集時漏了非常多資料,或許有的話,會進一步探討 | ||
+ | |||
+ | |||
+ | 10.訂定七等星是前測作的,那前測用多少? | ||
+ | |||
+ | 答:我們請三十個人幫我們寫,第一到第七星等都要做, | ||
+ | |||
+ | |||
+ | 11.這次要探討選擇星等和完成率,那為什麼要限時間? | ||
+ | |||
+ | 答:限時間對他們來說有時間壓力,才能在時間內做完的 | ||
+ | |||
+ | |||
+ | 12.為什麼要盒子內還要有其他紙? | ||
+ | |||
+ | 答:為了讓無眼光組知道我們看不到他選的星等 | ||
+ | |||
+ | |||
+ | 13.有眼光是主試者有在看受試者行為而無眼光組沒有這樣,不會造成差別嗎? | ||
+ | |||
+ | 答:再強調一次,我們只看完成率和選擇星等,影響程度應該不會有 | ||
+ | |||
+ | |||
+ | 14.區別有無眼光,可否改成留下資料和無留下資料? | ||
+ | |||
+ | 答:謝謝建議 | ||
+ | |||
+ | |||
+ | 15.你們設定的情境,是讓無眼光選擇高薪或低薪、或是自我膨脹,這樣又用問卷讓他們填,這樣真的可以問出他們真正的想法嗎? | ||
+ | |||
+ | 答:他不代表是真的情況,只是其一參照的依據 | ||
+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有點可惜,希望同學多思考 | ||
+ | |||
+ | 2.越到後面,同學上台站的位子和演說方式都進步了 | ||
+ | |||
+ | == 12月30日 == | ||
+ | |||
+ | 性別相似性對從眾行為的影響 | ||
+ | |||
+ | A班部分 | ||
+ | |||
+ | 1. 關於實驗材料,為何不選用中性議題為材料? | ||
+ | |||
+ | 答: 其實並沒有特地選用非中性議題,而是實驗結果才看出似乎圖形較為男性之拿手項目。 | ||
+ | |||
+ | 2. 為何事後結論此次材料具有性別影響? | ||
+ | |||
+ | 答: 依據結果由文獻參考得知,此結果只發生在男性材料上。 | ||
+ | |||
+ | 3. 實驗同謀講的錯誤答案為何與正確答案只相差1或-1?而不是更大的差距?例如:答案是36卻說40,如此從眾效果不會更好嗎? | ||
+ | |||
+ | 答: 從前測發現增加答案的模糊度從眾行為增加,實驗目的為從眾行為而非最大效果。 | ||
+ | |||
+ | 4. 為何總共是六題? | ||
+ | |||
+ | 答: 文獻為18題,但本組覺得18題過多,因此刪減為六題。前3題正確答案,後三題錯誤答案,可避免受試者產生戒心。 | ||
+ | |||
+ | 5. 建議可先對受試者做對題目的信心測量,研究是否因為高自信使從眾行為更加明顯 | ||
+ | |||
+ | 6. 是否有可能因為圖形邊數過多使受試者沒算完,而回答3? | ||
+ | |||
+ | 答: 由統計結果回答3的9%,8.7%,12%,可知大多數都有算出來。 | ||
+ | |||
+ | 7. 三個多邊形邊數加起總數是否有控制?前後三題難度是否相同? | ||
+ | |||
+ | 答: 邊數總和介於25~32,因此前後三題難度相近。 | ||
+ | |||
+ | 8. 為何第四和五題與第五第六題的從眾效果不同? | ||
+ | |||
+ | 答: 因為第四題為第一個回答錯誤,第五題為第二個,從眾程度是不同的。 | ||
+ | |||
+ | 9. 由結果,為何不增加同謀人數? | ||
+ | |||
+ | 答: 同謀人數增加並不會增加從眾行為。 | ||
+ | |||
+ | 10. 受試者科系圖表是否有意義? | ||
+ | |||
+ | 答: 分布平均,並未針對特定一個系。 | ||
+ | |||
+ | 11. 異性混合組(實驗同謀),是否加入受試者之後性別比例變不平均了,而影響結果? | ||
+ | |||
+ | 答: 加入受試者後並不會影響,因為是以受試者觀點看,所以男女仍為一比一。 | ||
+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 台上表現穩定,時間掌握佳。 | ||
+ | |||
+ | 2. 台下發問須對內容有一定的熟悉度 | ||
+ | |||
+ | 3. 這個題目是有一定的困難性,須要有演員,其中影響的因素就有很多。文化、社會化或是性別,以及題目本身都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更清楚的指標。 | ||
+ | |||
+ | |||
+ | '''B班部份''' | ||
+ | |||
+ | |||
+ | 1.你對這實驗1~3組都給正確答案,4~6給不同答案,我印象中好像不是這樣,Asch是這樣嗎? | ||
+ | |||
+ | 答:對 | ||
+ | |||
+ | 老師回饋Asch不是只有做一個實驗,可能和你看的 | ||
+ | |||
+ | |||
+ | 2.控制同謀人數超過五就不會增加,那為什麼結果討論那邊說要增加同謀? | ||
+ | |||
+ | 答:我們想要增機的是性別上面的,不是只是單存的人數增加 | ||
+ | |||
+ | |||
+ | 3.你們做出從眾,不是直接問他們,而是評估表? | ||
+ | |||
+ | 答:對 | ||
+ | |||
+ | |||
+ | 4.有個兩男兩女座位是隨機做的嗎,會有影響嗎? | ||
+ | |||
+ | 答:我們控制在隨機,是想不是要在什麼形式下 | ||
+ | |||
+ | |||
+ | 5.前面文獻不是有請受試者先明確寫下答案嗎?先做個人再做團體,做完團體才問他個人的答案嗎? | ||
+ | |||
+ | 答:早期實驗是看做完團體後會不會影響個人答案。而且每題嘗試做完就問答案,才進行下題嘗試 | ||
+ | |||
+ | |||
+ | 6.關於文獻的部份,以Asch為基礎,我覺得文獻的材料比較簡單,而你們實驗材料比較複雜 | ||
+ | |||
+ | 答:我們在實驗材料沒有想這麼多,但是發現有一點點複雜,可能讓他更不確定 | ||
+ | |||
+ | |||
+ | 7.你們這份問卷是在他做完才問受試者,這樣會不會造成他做錯的因素有不同,因而從眾沒發現? | ||
+ | |||
+ | 答:我們問卷是我們問、我們填,問的方法是:在作答前有沒有心中的答案,但不確定 | ||
+ | |||
+ | |||
+ | 8.為什麼把受試者放在最後的位置,這樣從眾的效果會不會比較明顯? | ||
+ | |||
+ | 答:最後位置也放同謀,或讓他更不確定,若是前面都只有同謀,他也有可能知道同謀都在騙他 | ||
+ | |||
+ | |||
+ | 9.評分的主試者有幾個?有沒有採用聯合評估的方式?主試者問很多問題,會不會有主觀判定? | ||
+ | |||
+ | 答:只有問卷上寫1的才有從眾,所以沒有主觀判定問題,而且在問之前也有先設定的標準規格 | ||
+ | |||
+ | |||
+ | 10.若是選三不是也是從眾嗎? | ||
+ | |||
+ | 答:選三只是盲目跟從,沒有看性別,所以才採用選1的為從眾 | ||
+ | |||
+ | |||
+ | 11.第四題開始同謀會給錯誤答案,五六題從眾效果會比較多嗎? | ||
+ | |||
+ | 答:我們沒有特別去看這方面,不過只要有從眾我們都會計分 | ||
+ | |||
+ | |||
+ | 12.你們說可以增加嘗試次數,會不會他們後來發現你們有刻意安排好? | ||
+ | |||
+ | 答:如果他們有意識到我們在做從眾效應的話,這個樣本我們就不會採納 | ||
+ | |||
+ | |||
+ | 13.無效樣本,有剔除1~3都做錯的嗎? | ||
+ | |||
+ | 答:我們不考慮1~3題,因為這不是我們要的 | ||
+ | |||
+ | |||
+ | 14.為什麼不安排受試者在第四個位置? | ||
+ | |||
+ | 答:根據Asch的實驗,前三個若跟他不一樣,他如果很有自信,就不會從眾 | ||
+ | |||
+ | |||
+ | 15.如果坐第四個位置,會不會有視角偏差? | ||
+ | |||
+ | 答:若是下次做實驗,可以參考看看 | ||
+ | |||
+ | |||
+ | 16.有沒有安排同謀陸陸續續的到來,而不是一起到,讓他們更不會察覺到有同謀? | ||
+ | |||
+ | 答:本來有想到這問題,可是太花時間,但事後有問受試者會不會覺得有奇怪的地方 | ||
+ | |||
+ | |||
+ | 17.我有當過你們同謀,但是怎麼讓受試者知道男女性從眾差異 | ||
+ | |||
+ | 答:會講這個實驗有幾個男生幾個女生 | ||
+ | |||
+ | |||
+ | 18.問題討論的部份有提到用自尊量表去討論從眾行為,要怎麼用呢? | ||
+ | |||
+ | 答:自尊量表高的比較不會從眾,低的比較會 | ||
+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處理data部分可能會去要再去想,剔除數據要非常小心,必須有非常明確的理由,不過在這邊影響比較不大 | ||
+ | |||
+ | x2不是x平方,這是要注意的部份 | ||
+ | |||
+ | == 1月11日 == | ||
+ | |||
+ | 1. 假設二,為何設定女生分數的改變大於男生? | ||
+ | |||
+ | 答: 從前測的實驗數據,得到女生的改變大於男生才有此假設。 | ||
+ | |||
+ | 2. 是否因為受試者得知自己落入巴南效應後而才認為測驗不準?是否詢問受試者的想法? | ||
+ | |||
+ | 答: 的確無法排除此可能,為實驗疏失。但有寫對實驗的心得或回饋。 | ||
+ | |||
+ | 3. 受試者是否因未一起分享而改變或從眾? | ||
+ | |||
+ | 答:若此狀況,平均數若有改變的話,數據應該會改變。 | ||
+ | |||
+ | 4. 題目來源為何?是否有可能受試者已經做過? | ||
+ | |||
+ | 答: 題目來源為網路,但結果分析是參照文獻部分。 | ||
+ | |||
+ | 5. 為何使用六點量表? | ||
+ | |||
+ | 答: 因為不想要有中間值。 | ||
+ | |||
+ | 6. 態度改變影響分數,是否有人知道巴南效應後而分數增加? | ||
+ | 答: 無。 | ||
+ | |||
+ | 7. 無效樣本排除的第三點,排除已知巴南效應者,請問如何知道受試者已知巴南效應?若回饋未寫呢? | ||
+ | |||
+ | 答: 回饋有寫。回饋未寫者,不落入巴南效應分數低無法作態度改變之分析。 | ||
+ | |||
+ | 8. 有無落入巴南效應與是否知道巴南效應應為兩件事情,應該要有一個問題來問受試者是否知道巴南效應。 | ||
+ | |||
+ | 9. 分析結果是否整體偏向男性敘述而導致男性分數改變小於女性? | ||
+ | |||
+ | 答: 此分析結果來自文獻,根據文獻資料所進行的統計,並無此影響。 | ||
+ | (老師)且實驗第一次分數女生大於男生,所以描述並沒有偏向男性。 | ||
+ | |||
+ | 10. 態度改變的定義? | ||
+ | |||
+ | 答: 分數有改變即視為態度有改變。 | ||
+ | |||
+ | 11. 題目是來自文獻,但結果卻使用文獻,為何題目不使用文獻的? | ||
+ | |||
+ | 答: 文獻題目過多。 | ||
+ | |||
+ | 12. 為何詢問受試者評比性格描述鑑別度? | ||
+ | |||
+ | 答: 根據文獻對實驗的進行,以此了解結果分析是否能套用自己身上,並且比較在巴南效應前後差異。 | ||
+ | |||
+ | 13. 文獻中對巴南效應判別定義? | ||
+ | |||
+ | 答: 根據問題一的回答,其餘問題為輔助題。 | ||
+ | |||
+ | 14. 前測結果是否顯著? | ||
+ | |||
+ | 答: 無。 | ||
+ | |||
+ | 15. 態度改變是如何發現呢? | ||
+ | |||
+ | 答: 根據文獻,做兩次評分,兩次分數差異即為態度改變。 | ||
+ | |||
+ | 16. 文獻一與二是否有無效樣本? | ||
+ | |||
+ | 答: 無。 | ||
+ | |||
+ | 17. 請問如何訂出無效樣本?若分數改變6分變為4分為巴南效應,若3分變為1分呢? | ||
+ | |||
+ | 答:自己。三分視為不落入巴南效應,因此分數改變不納入。 | ||
+ | |||
+ | 老師回饋 | ||
+ | |||
+ | 1. 報告速度過快,不僅影響聽的人的理解,也會影響後續發問。 | ||
+ | |||
+ | 2. 文獻的外國人姓名講其姓氏。如:Roger L. Greene,應講Greene。 | ||
+ | |||
+ | 3. 心實報告此為最後一周,結束是個新的開始,希望有很多觀念大家可以記在心中keep in mind! | ||
+ | |||
+ | |||
+ | '''B班部份''' | ||
+ | |||
+ | 1.為什麼從4.3開始?我覺得這要會很容易被誤導 | ||
+ | |||
+ | 答:因為數字比較大,不過可能是我們排序上的問題 | ||
+ | |||
+ | |||
+ | 2.態度上的改變是指什麼? | ||
+ | |||
+ | 答:對這份文件的相信程度 | ||
+ | |||
+ | |||
+ | 3.你們社心的理論說低自尊的人比較容易被說服,那你們怎麼沒想到要這樣用? | ||
+ | |||
+ | 答:他們態度的改變有很多方法, |
當前修訂版本
以下照上台順序排列,內容由 負責A班及 負責B班整理
目錄 |
[編輯] 1 10月21日
B班部份-斷詞不一致效應
提問部分
1.對於無效標準如何判定?
答:文章有標點符號,若受試者以句來斷而不是以詞就屬於無效。另外,15次以上的斷詞才符合標準
2.選詞頻時會不會用到常用的詞,舉例:熱水瓶就比較常見,而老電腦比較少?
答:要做之前已有控制(有避免這種情況)
3.文章中斷詞為什麼根據15次以上,15次是如何判定?
答:看斷詞字數,有些很清楚就是隨便斷的
4.詞頻用1997年的會不會距離現在太久?當初有想用其他方式嗎?
答:當初把詞頻為優先考量,謝謝你的建議
5.單雙詞、雙雙詞各抽五個出來,是主觀或是範圍內隨機?
答:隨機抽取
6.每個人斷詞標準不一樣,下指導語會不會因為你們想要的狀況而指導?
答:剛開始會有這樣的情形,第二次避免 舉例來說,若指導語只有一句斷的很鬆散,發現受試者在斷詞時就會斷的很鬆散 第二次改成指導語有兩句並且順暢的唸出來,就沒有這樣的情形了
7.如何定義斷句碎或鬆散,這是否可以用操作行定義?
答:碎的定義:以詞最小定義,詞本身可以不分開,可是斷開後完全沒有原本的意思了 舉例來說:老師,若老和師分開,就不是原本的意思了
8.單雙詞、雙雙詞後面的雙詞會不會讓人斷開?會不會受文章脈落影響?
答:沒出現這樣的情形,但是沒注意文章脈落,可能要注意
9.十篇文章會不會有練習效果?
答:沒有注意到這個
10.單雙詞做五次,雙雙詞做五次是如何選的?
答:單因子受試者間進行,用這種方法比較可以顯示單雙詞和雙雙詞斷字的概念
11.你們有說無效樣本是十篇文章中有六篇亂斷就算無效,會不會前面四篇是正確的,只是後面因為疲勞關係?
答:通常有六篇以上亂斷,就我們看幾乎每篇都沒理解我們真正的斷詞,斷在標點符號的地方,所以沒有這個問題
12.你們文章有一個"台北世貿一館",這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嗎?這樣會有人斷嗎?
答:有些人會,有些不會,基本上會避免
13.如何設定關鍵字?
答:依據詞頻
14.若斷詞沒達15次以上,可是有一些斷在關鍵字上,這樣也屬於無效樣本嗎?
答:算無效樣本,我們不是看關鍵字,世看有沒有達到成分最小詞的定義。
老師回饋部分
1. 在回答台下同學的問題時,除了B班回答的同學外,A班同組的同學也可以在台下幫助台上補充回答。
2.問問題時可以多做思考,舉例說:有沒有練習效果這句話後面可以在做延伸
[編輯] 2 10月28日
B班部分
1.間隔0.3秒如何定?
答:設定0.5秒當前測時,發現時間太長,可以讓他們複誦,又在文獻上發現有0.2秒,所以才想說嘗試0.3秒可以
2.需要更多詞嗎?比如說八個以上
答:之前試過12個詞,太多受試會覺得太多,甚至想放棄,所以後來改成八個
3.高相關詞採心理系學生為主,會不會他們經驗都很相似?
答:我們內部討論過,主題是日常生活相關的,沒有限定在心理相關,所以應該都有避免
4.主題是你們自己選的,會不會一般習俗不一樣,比如:新年,會不會因為概念不一樣,導致影響?
答:不會特別為每個人設計,但是我們想大家習俗應該不會差太多
5.實驗中有說到15個大學生回憶關鍵詞,這樣數量會不會太少?
答:從我們組五個人選出來,怕不客觀,就和15個大學生回憶關鍵詞相比,15人明顯比5人多,加上文獻鍾有提到,是和12人比,所以我們認為我們更多應該是可以!
6.文獻中有沒有關鍵詞明確的操作行定義?
答:文獻中只有提到12人寫出先後和累計次數,我們只看次數多寡的,謝謝你的建議,我們會注意
7.為什麼認為你們選名詞,會影響回憶率?
答:特別選名詞,如果有其他詞類,會限制我們可以選擇的詞
8.錯誤率如何計算?
答:分子是回憶詞中錯誤的,分母是他所寫出來全部的詞量
9.詞的擺放方式?
答:隨機
10.教室裡有學生、老師,會不會影響他的關聯性?比如說:對回憶率比較高?
答:實驗假設是關連性回憶正確率高,錯誤率也高
11.文章中的205.64>99.64指的是什麼
答:詞頻
12.錯誤率是 回答錯誤的詞/共回憶的詞 ,若是他只回憶一個,這樣會不會影響數據?
答:一開始會請他們盡量回答,所以都設為有效樣本
13.研究結果會符合前面提到回顧理論的哪一個?
答:根據DRM派典和Deese
老師回饋部分
1.早點來準備,老師可以提示更多
2.台上同學會比較容易緊張,同組台下同學可以打提示
3.找時間可以提前預演
4.時間控制部分要加強
5.有例子、較具體的問問體,會比較好問 6.舉例(前言)部分可以多些,台下比較容易知道在做什麼
[編輯] 3 11月4日
B班部份-行為腳本對記憶的增益
1.看文章有沒有限制時間?
答:沒限制,每個人看的快慢不同,只跟他們說一般閱讀速度,限制看一次
2.如果你們改用朗讀而不是給受試者看文章呢?
答:每個人說話速度不一樣,像我就比較慢,所以傾向還是用看的
3.如果用螢幕看一句,按一下才能看下一句,且不能回去看前一句這樣如何?
答:我們怕會影響他記憶,可是下次會試試看
4.你們說資料裡面有份特別樣本,最後判別為有效或是無效樣本?
答:第一次評分為無效,因為有失客觀,第二次改評分方式,就給一分
5.指導語應多加不能往回看吧?
答:指導語不夠清楚,我們會改善的
6.除關鍵字給分,其他文中也有提到的,可以也計算
答:下次我們會考慮用這種,看結果會不會較顯著
7.怎麼定義頻率高低?希望12個動作頻率如何?
答:數據中穩定出現的為高頻率。希望12個動作頻率一樣,不然會影響他們記憶
8.你們行為腳本是按照順序嗎? 若順序打亂也可以當做非預期腳本嗎?
答:順序不是唯一標準,因為每個人都大概知道有哪些動作,所以不能當非預期
9.這次評分標準有很大問題,下次可以採雙盲評分,給不認識的人評分
答:會改善的
10.你們文章比以前文獻中的少一半,因為時間也充分,回憶率上升,所以才沒達顯著嗎?
答:我們選13個動作,控制組和對照組皆小於0.5,所以應該沒這類問題
老師回饋部分
1.原始受試者反應有貼上在投影片,這類型往後組別可以多學習
2.上台組別因為講台位置很邊緣,下次可採站在投影片附近,對於聽眾視線也有幫助
[編輯] 4 11月18日
A班部分-促發效應
1. 在色彩意象評估表中,名詞的字數對評估分數的影響是?
答:3~4字的反應時間較2字者為長。
2. 無效樣本的判定是指?
答:反應錯誤者。如:哆啦A夢顏色應選白色,但受試者選擇其他色。
3. 原先有36個受試者,扣除11個無效樣本後,人數是否會太少?
答:根據統計並不會。
4. 色彩意象評估表中,分數是介於0~10,間距大,是否易受個人主觀影響?
答:所有結果採平均值,故無此問題。
5. 色彩意象評估表是否受實驗內容連結而影響評分?若改成提前在實驗前進行呢?
答:若在實驗前進行,會使受試者知道接下來的實驗內容
6. 96個嘗試是否有重複?例如:先前已看過烏龜的圖片,後在看到此圖是否會影響反應時間?是否有練習效果?
答:順序是隨機的,所以可平衡掉練習效果。
7. 為何叫色會放在促發效應文獻參考部分?
答:用以探討在發生不和諧時的狀況。
8. 色塊的反應時間應小於文字的反應時間,色塊與圖片的相關性是?
答:文字具有明確性,圖片則需多出較長的辨識時間。圖片的複雜度高於色塊。
9. 為何圖片一致組的反應時間大於圖片不一致祖的反應時間?
答:圖片顏色黃色辨識不易而導致此結果。
10. 若圖片不明顯不易辨識才造成反應時間差異不顯著,是否可用簡單圖形線條代替?
答:未來可納入考量。
11. 無效樣本的判定?
答:只要錯誤率大於0.3即判定為無效。
12. 色彩意象表中,在圖片連結低者就直接更換圖片嗎?
答:因前測受試者僅10人,所以只要有人反應即更換。
13. 為何色塊是使用4種顏色?
答:因十字鍵盤有四色,且根據Stroop也採用四色。
老師補充:色彩主要一開始是由三種組成,但神經對應為兩兩成對,又以紅黃藍綠可明顯區分。
14. 無效樣本的0.3判定是從何而來?
答:依據37個樣本答案中,錯誤率大致都落於0.1~0.2或0.3~0.5,因此採用0.3。
15. 不管套什麼顏色對文字並不影響,圖片包含的概念較不明確,是否具有典型性?
答:兩者間沒有顯著差異,與概念無關。
16. 錯誤率的篩選應在實驗前訂出,為何是在實驗後才訂?
答:此為本次實驗設計問題之一。
17. 按鍵反應速度會造成時間差嗎?
答:已在指導語請受試使用慣用手。
18. 套色後的顏色使原先顏色不自然是否會有影響?例如:薯條本身就是黃色,在套色後反而顏色不自然
答:為達成一致性,仍須套色。
老師回饋部分-
1. 本次實驗為牽涉到概念邏輯如此複雜,但就知覺層面反應時間大於一秒算是很長,可能圖片本身複雜已達地板效應而看不到差異性。
2. 在講解投影片時,不應一字一字照念,投影片為提醒的功能。
3. 講者應站到較中間的位置,對整體效果會更好。
4. 資料的準備應齊全,可另外放在隨身碟中,若有需要時可隨時拿出給大家看
B班部分 促發效應
1.錯誤率達0.3,這是怎麼制定的?
答:平均錯誤率式0.1、0.2、0.25,很少0.3以上的,所以把0.3以上的剔除
2.練習28次如何決定?會不會太多次了?
答:實驗顏色有四種,每一種顏色都套一次,所以4x7=28
3.實驗中的圖片和文字是如何來的?
答:我們自己認定的
4.你們認定的無效樣本中,蘋果按綠色就是錯誤,但是蘋果有紅也有綠色
答:我們設定蘋果為紅色,就像檸檬有黃色也有綠色,我們也規定為普遍較多的綠色,這是我們設計比較不當的地方
5.針對上個問題,錯誤率有沒有因此上升?
答:可能會,所以事後填評估表,會問他填的原因
6.意象評估表是自己檢驗用的嗎?
答:對
7.樣本流失了快三分之一,是不是有什麼外在因素導致?
答:應該不致於,外在因素都是固定的,可能我們取材的文字和圖片較不當導致錯誤率上升,變成無效樣本
8.文獻中蔡佩璇可用樣本是多少?
答:前測我們用G-power,受試者至少要26人,剛好我們找37人,其中有11人流失,達到26人,至於蔡佩璇用多少人,我們並不清楚
9.前面你們提到是用你們自己認定,這樣主觀,測出來會不會和受試者他們沒有關連性?
答:下次要做之前,會發色彩意象評估表給他們先寫
10.每個圖套四種顏色,會不會圖片一直出現,反應變更快?
答:每次嘗試不一樣,中間夾帶其他圖,而且是隨機的,受試者間也是隨機的,應該就不會有這種效果
老師回饋
1.希望多問點核心問題,如數據相關和具體點的!
2.早一點來做練習
[編輯] 5 11月25日
A班部分-詞優效應
1. 高頻或低頻的句子字數是否一樣?是否會影響反應時間?
答: 所有句子字數皆在8~12字,反應時間視受試者閱讀習慣而定。
2. 詞的句子來源為何?
答: 依據詞頻表,自己造句而來。
3. 目標字位置是否為隨機安排?依前中後安排?請舉字詞擺在前面的例子!
答: 目標字位置依據前中後安排。舉例:灘。 海灘是看夕陽的地方。
4. 若每一句都用10字,是否可控制整體的閱讀速度?
答: 閱讀速度主要還是以受試者本身閱讀速度影響。
5. 詞頻高者反應時間快,但在詞頻低者是否是因為字本身太特殊而造成辨識度高?
答:實驗未出現此狀況
老師補充: 低頻詞反應時間明顯慢很多,若是太特殊而造成凸顯理當反應時間很快。(此問題有些怪)
6. 不包含目標組字詞的部分,是否有列入統計結果?
答: 此組為防猜測用,故不列入。
7. 如果句子中有包含目標按左鍵,不包含則按右鍵,但我們常習慣的是相反的,請問有受到影響嗎?
答: 已於指導語說明,結果也很少有誤按。
8. 中文字看起來比起英文字母較像圖形,是否受試者只搜尋目標字而沒有理解句子?
答: 如果只搜尋字,結果應為詞與非詞一樣,並不會有詞優效應,但本實驗有詞優效應。
9. 是否有極端值之產生?
答: 很少。
10. 一間教室同一時段只有一個受試者嗎?
答: 是。
11. 有些字詞,如:葡萄,一定要兩個字結合在一起才有意義,請問有排除這類字詞嗎?是否影響反應時間?
答:並無排除,因為是作詞優效應,主要以詞為主。
12. 錯誤樣本是否有列入統計?
答: 排除
13. 實際受試者109人中,有錯誤樣本嗎?如何去除?
答: 僅將錯的那題排除。
14. 指標中的詞和字頻是否會有影響?
答: 須再找資料探討。
老師補充:詞優效應中,字頻仍須是控制變項之一(低頻詞,但字高頻仍可能會有影響)
老師回饋:
1. 上台報告者準備要足夠,極端值、數量……等,並不適合放在報告主軸中,但資料仍要準備好。
2. 報告時間太短,可再多花時間介紹參考的實驗。
B班部分
1.出現字=>井字號=>句子,裡面的每個句子長度一樣嗎?
答:10正負2左右
2.參考文獻似乎都四個因子,而你們卻都只有兩個,這樣可以嗎?
答:參考的文獻有兩篇,是取兩篇文獻中共有的
老師回饋:之前有提到的,一開始回答時,可加入"前面可能沒講清楚,導致別人再問"這句話
3.選擇字詞有選擇單字詞嗎?
答:只用雙字詞,而且全部皆為名詞
4.怎麼處理答錯的嘗試?
答:答錯不列入統計,若是連續錯四個以上,就不採用那個樣本
5.為了防止猜測,多加了12個嘗試,那為什麼是12次呢?
答:前測時發現12次能有效干擾作答、集中注意力,所以選用一組都是12次,導致是都用12次。
6.前測提到錯誤超過四次不用,為什麼是4次呢?
答:48個嘗試中錯4個不用,干擾12次的不管錯幾次都沒關係,主要還是看48個中錯的
7.詞在句子中是置於前、中還是後?
答:句子隨機出現,但是大家題目一樣,只有先後出現的不同
8.看句子有限時間嗎?是看反應時間,還是對錯呢?
答:詞優就是看他們的反應時間
9.實驗似乎沒提供有效和無效樣本的量?
答:皆為有效,沒有無效樣本
10.看到刺激可以唸出音嗎?因為中文中有許多破音字,若唸的音不同,會不會影響?
答:回去再看看
老師回饋部分:
1.投影片是輔助,主角是人,請熟悉投影片,不要只照稿唸 期待後面組別有好的學習
2. 報告時間太短,可再多花時間介紹參考的實驗。
[編輯] 12月02日
框架效應-A班部分
1. 只有生死問題材與自己相關?(其他則沒有,賭金也是賭場給的)
答: 即使賭金是由賭場給的,但也攸關自己將得到或是失去獎金,至於文物部分,不太可能是自己的吧!
2. 樣本數過少,但在60人時卻達顯著?
答: 關於此現象,目前無法合理解釋,但有達到所要的趨勢。
3. 請問是一個人進行正向框架?另一人進行負向框架嗎?同時進行是否會讓受試者猜出?
答: 的確有此可能,但結果達顯著,且若分開做的話,受試者人數必須是兩倍以上。
4. 若是一份問卷中的數值不是固定,而是包含6.60.600…….等,是否效果會更好呢?
答: 此為良好建議,但會使實驗問卷版本過於複雜。
5. 我拿到的問卷為六人版,第一題問題選項A會有兩人死亡,B的數值為4,使否受定錨影響?若把數據調成一樣呢?
答:期望值需一樣,故不可能把數值設定一樣。
6. 問題中的選項A.B都是先正向再負向,是否受順序影響作答結果?
答: 無法排除此可能,的確為實驗疏失的部分。
7. 從性別比例來看,女多於男,是否影響結果?
答: 有針對男女做卡方,統計上證實不影響結果。
8. 結果是否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答: 無。
9. 卡方統計用在操弄前與操弄後,在此是否適用?
答: 本實驗採用適合度檢定。
10. 問卷為隨機發放,受試者是否有重複?
答: 都有事先詢問,故沒有重複。
11. 請問假設一的目的?
答: 三種情境答A的比率是否有差異,描述不同是否影響選擇
老師回饋部分:
不管在上台報告時站的位置、投影片、投影片張數都較前幾周有好的調整,不過有點可惜的是某幾張投影片字數仍過多,但整體而言表現好。有些東西會被問到,但不適合放在主軸中,而另外準備於備用資料的方式很好。
B班部分
框架效應
1.問卷題目上的數字(6、60、600、6000)是如何定的?有考慮多一點嗎?
答:從文獻中(Wang1996)裡定的。是針對三個情境中,之前的文獻也沒多一點數字,所以採用這樣。
2.題目中發現都是失去的大於留下來的,這樣不會影響判斷嗎?
答:用不同敘述看正、負向光架,你所說留下來的人數可能會影響判斷,這是我們可以再注意的
3.其中若有經過塗改,且答案都一致的,會列入統計嗎? 就是這樣算是無效樣本嗎?
答:拿出來的都是做好完成填答的。至於無效樣本是指,漏答或沒選擇A或B,或者是寫都一樣、不知道,這樣就不會採用了
4.男女性別上受試者好像差蠻大的,如果平均一點會不會比較不影響結果?
答:之前文獻有做過男女差異,但是不顯著,所以應該不會有太大差別
5.百分比是如何算出來的?
答:(選擇A的次數)/(選擇A的人數)=百分比 因為不是選擇A就是選擇B,所以A上升,B就下降,只是我們以A來看
6.有考慮用文獻中Wang(1996),他們的範圍(年齡和教育程度)嗎?
答:沒有看Wang(1996)的範圍,但我們有自己測年齡,分成20歲以上或以下,但是沒有顯著差異
7.文中P%>>>>>>N%>50%是什麼意思?
答:單項框架,正像和負向都必須大於50%,但是大家都趨向逃避風險(P),尤其有確切數字的!
8.正像和負向框架數值不一樣,會不會只是因為數值不宜樣才選?比如說有提到的救2人,和死4人?
答:題目中有先提到全部有多少人,所以期望值是相同的,所以會影響的在於敘述
9.若給確切數字,而不是自己算機率,效果會不會比較好?
答:這的確是個原因,之前我們並沒有探討,會多注意
10.文中有提到以直覺來寫3~5分鐘,那是否超過5分鐘就不讓他們寫呢?
答:3~5分鐘是指希望他們可以全部都看完,但是他們填答也蠻快的,所以沒出現這樣的問題
老師回饋部分
這次台上表現比較靠投影片,品質不錯,但若是可以看著人群,不要只看投影片,會更好
並加上調整音調大小,觀察人群
[編輯] 12月09日
結構映射對文章記憶的作用
A班部分
1. 複做王亞同的實驗,是只有形式?還是文章也使用一樣?
答: 完全一樣。
2. 受試環境是否有控制?是否因此造成結果差異?
答: 高中生受試者皆在教室內統一失策。大學生則無。
3. 原實驗限制閱讀時間為十分鐘,為何不採用?
答: 如有再做實驗,列入改善項目。
4. 請問一次施測的人數?
答: 高中生是全班施測(約一次30人),大學生則是一次數位或一對一。
5. 大學生施測為個別,是否直接與主試者面對面有壓力而影響作答?
答: 雖然是一對一,但仍有其他受試者集中一起做測驗(測驗進行進度不同),所以無此狀況。
6. 王亞同實驗採用132名河北大學學生,為何不採用132名高醫學生?是否受教育程度與年齡影響?
答: 我們一共採用120人,剛好一組20人,基本上高三生與大一生年齡相近。
7. 採用的評分標準是否與原實驗相同?
答: 是。
8. 在原實驗是否有無排除無效樣本?
答: 無
9. 兩份指導語是不一樣的嗎?
答: 是
10. 河北大學本科生是相同背景的嗎?
答: 不是。
老師補充:大陸用語,本科生指的是大學部學生。信息指的是訊息。
11. 最後回憶的部分,是否想過改用再認?
答: 如此會失去實驗目的,實驗目的是在探討結構上的映射。
12: 請問評分的共識?是大家一起評分?是否想過分開評才有評分者信度?
答: 將120份平分給組裡面各自評分後,在一份一份看。
13. 評分方式是僅有回答部分關鍵字即給分?或是要完全回答才給分?
答: 有回答關鍵字達到主要意思即給分。如:他們恐懼控制老年人的鬼。如果只回答,他怕鬼,即不給分。
14. 是否嚐試排除無效樣本?
答: 無。但可嘗試看看,或許是不顯著的原因。
15. 指導語是否有提到稍後要再作回憶?
答: 無。因僅有目標文章須要做回憶,只請他們努力記憶文章。
16. 有提到大學生受測環境,雖是分別一對一,但每個人的進度不同,是否會受影響?
答: 實驗過程有排除此狀況。
17. 指導語是由主試者口頭念嗎?一共有四位主試者,但每個人念的可能不一樣,是否有影響?建議僅一名主試者就好。
答:列入改善項目。
老師回饋
1. 台上報告時,不要躲在講桌後,最好站到前面一些。
2. 材料豐富,但報告時不可照稿逐字念。
B班部分
1.每樣本36個命題,如此大的資料,如何評分?
答:我們的評分不是以大家評分所得平均,而是答共識算計算分數
2.沒提到是團測還是個別測驗?
答:高中生採多人在同一情境,而大學生可能5、6人,甚至1對1
3.我當過你們受試,地點在全家,那時我本身有事,所以先問你會花多少時間,你說看個人,這樣讓人無法掌握時間,會不會影響實驗?
答:感謝你的建議
4.看基礎文章和目標文章的差異?
答:看基礎文章時間>目標文章,而基礎文章對應目標文章
5.為什麼用高中生和大學生?是想看年齡分布嗎?
答:本來想全部都是高中生,但是我們高估我們的能力了,我們找不到這麼多,才用大學生下去,這是我們的疏失
6.30個高中生用同一組類型的問卷嗎?
答:對,高中生用三組類別,但是大學生就拿隨機問卷了
7.如果改成再認,回憶率會不會比較高?
答:用在認必須提供選項,怕干擾他們作答而沒用
8.有跑過年齡差異嗎?
答:沒有每組都有高中生和大學生,所以只拿差距較大,且都有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做比較
9.有分男女差異嗎?
答:我想應該沒差,但這是我們可以試試的
10.有記錄時間嗎?
答:沒有
11.沒記錄時間,那高中生作答時間有大於大學生嗎?
答:有,高中生施測時間較長
12.目標文章比較長,基礎文章比較短,若回憶沒有基礎文章出現,怎麼辦?
答:我們只看有沒有回憶到目標文章而給分,多回憶的不計分
13.基礎文章中有八個命題,是怎麼分類的?
答:基礎文章較短(含八個命題),目標文章較長(36個命題),但不是用分配的
14.受試者看文章時間有短到幾分鐘和長到兩節課,會不會無法類比?
答:這確實是我們的疏失
15.做受試者間,為什麼要用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答:那是打錯的,不好意思
16.如果研究重新來做,可以改正的都控制時,那時的無效樣本你們會如何判別?
答:這是目前尚未思考的
17.目標文章包含不同知識的命題,會不會回答內容都是因為有重複,所以回憶才比較好?
答:王亞同做過這個,的確會提升
18.有沒有考慮只看目標文章?
答:映射就是只兩篇文章有無遷移,若是只看一篇就不是結構映射了
老師回饋:
1.講者很有自信,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聽到這樣報告,大家可以多學學
[編輯] 12月17日
1. 實驗完,為何詢問受試者如何估算?
答: 了解受試者答案如何產生,對於實驗有更多了解。
2. 提供消費者的商品清單,如何而來?
答: 從前測預算太低太容易計算,正式實驗中提高價錢。
3. 只給受試者看十秒鐘,為何是十秒?
答: 自訂。在不會影響答案的狀態下,兩者都是十秒,在十秒內是無法算完預算清單。
4. 無效樣本有兩個,一個是大於70000,另一個則是因為受試者猜測實驗目的而剔除,請問無效樣本的判定標準?
答: 離群值大於或小於兩個標準差者。
5. 如何看出有無投入定錨點?
答: 問卷第一題,由問題確認。
6. 為何第一題不改成”你是否知道你有1000元”?
答: 參考文獻的。
7. 建議可採用像文獻一樣使用電話後四碼
8. 如何讓受試者知道有無預算?
答: 無預算欄。
9. 為何在高低預算外要有無預算組?
答: 看單價是否有定錨展生。
10. 假設3,受試者運算方式與估價有關,先乘後加,估計值上升,運算方式為何有此差別?
答: 有預算,低單價,易受個數影響。
11. 由圖表,預算高者明顯高於其他組,效果強,是否因此導致操弄其他組的果不明顯?
答: 的確有此可能。
12. 為何不增加單價計算的難度,而不用個數,即不用兩者相乘,僅用單價相加?
答:未來可嘗試。
老師回饋
1. 圖表可以清楚呈現很多事情,但過程要交代清楚
2. 報告研討.學術討論的場合,說話要嚴謹。對受試者資料要保護與尊重。
B班部分
1.無關定錨點是指預算嗎?
答:推估只有商品總額是多少,所以無關是指定錨就是答案
2.提供受試者可以消費的錢如何訂的?
答:前測時只有五千塊,商品金額是一千五,希望得出來的值會更高,所以把預算的另一個值提高
3.與其去把單價的零擺在哪裡,為什麼不把高單價放前面,低單價放後面?
答:這樣放的話頭尾相加,他們很容易推算出來,造成計算難度不一樣。以後會參考
4.實驗假設和結果可以再說清楚一點嗎?
答:無相關是指給一個數字,但和題目沒有關係,題目中以預算來看,為第一個錨點,第二個相關是單價x數量 無相關和有相關都給高錨點時,呼出來的總值也會越高
有相關是1.2.3.4
5.假設三-交互作用那邊,旁邊的數字是他們估出來的嗎?
答:這是他們估出來該組的平均
6.有清楚跟受試者說明這個預算是來買商品的嗎?
答:有
7.有限時嗎?為什麼要商品x數量,這樣很難算
答:有,限時十秒。你的建議我們會採納
8.是否有購買意願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答:先確定他們知道有預算,達到定錨點
9.無預算目的是要做什麼?
答:兩個有預算的情況下,單價效果會被掩蓋住,所以做一個無預算,來看單價會不會被影響
10.假設是高單價是指會有最高的預期效果嗎?而且低的部份好像沒有低的很明顯
答:對,他們可能受到我們預算暗示,而忽略了單價
11.前面有說從前人的研究做出兩個定錨點,相關敘述可以再提一次嗎?
答:一組是1x8,另一組是8x1,我們前面給他的暗示,會影響他後來判斷
12.五秒鐘要呈上八個東西,有限制他們看的時間十秒,乘的數量太小,會不會給他們太多時間了?如果他們沒正確加總,只是估一下呢?
答:因為還要加總,所以才給十秒,謝謝你的提醒
13.無相關達到的定錨效果這麼高,要不要把預算改成和金錢無相關的東西?
答:可以試試看,謝謝
14.無關定錨點可以造成效應,為什麼預算要用兩個
答:有兩個才能比較,才會設定一高一低
15.可以看你們交互作用那邊嗎?你們是用雙因子設計嗎?順序會有影響嗎?
答:對,順序的確可能有影響,謝謝你的建議
16.假設一是用三個預算來看有沒有造成定錨效應,你們怎麼看無預算?原本預期只有高和低會影響效果嗎?
答:我們想看相關定錨點的效應比較高還是無關的比較高,不只看高低
老師回饋:
1.如果受試者都算對,就很難看出定錨效果。心理學有很多部分都是看有問題的部份,如果都對,就不知道他們用什麼方式去估的,所以才用複雜一點的
[編輯] 12月24日
有無眼光對選擇影響的影響
A班部分
1. 圖形呈現倒U型,但卻在星等7上升?
答:這部分仍須加以討論,但很重要的是已呈現倒U型。
2. 避免失敗的動機與追求成功兩者同時存在,為何不選擇最簡單者而是選兩極端難度呢? 答:選擇困難的部分,即使失敗了,仍可歸因於因題目太難而失敗,而非個人問題。
3. 分配組別是有特定方式嗎?
答:隨機。
4. 高成功需求者會傾向選擇中等以得到最高動機?何不選擇最簡單的?
答:選擇中等者,可同時達到成功需求與成就需求。
5. 男生平均分數較女生高,是否是因為各組男女人數不同造成的呢?
答:有眼光組和無眼光組的男生女生人數都是各為30。
6. 受試者都是心理系的嗎?若有別系的是否會受科系影響呢?
答:受試者是在校園內隨機找尋。是否受科系影響,並無詢問他們的看法,下次改進。
7. 有眼光組,受試者在主試者面前選擇星等與完成拼圖,但無眼光組則皆無,若只有選擇的部分分為有眼光與無眼光,實驗結果是否會有影響?
答:不影響。但這部分可能仍是實驗缺失的一部份,感謝建議!
8. 有眼光組中,受試者是否知道主試者會看著他完成拼圖?
答:主試者坐在受試者前,並不會強調主試者是否離開,受試者通常應該不至於想如此多。
9. 指導語若將其中一句改成這是一個非智力測驗,對受試者反而可能會不解這是什麼測驗,建議改成:這個測驗並不會對你的能力做任何評價!
10. 在2-Way ANOVA交互作用中,男女在不同期望下所做的決定不同,但在有眼光與無眼光組是否應消除?
答:列為未來討論項目。
11. 拼圖時間限制為五分鐘,但作答實驗長短在本實驗中看起來不適那麼重要(因未明確採用),若不要限制時間呢?
答:時間若未限制,受試者即可無限制時間一直做下去,恐造成無眼光與有眼光的混淆變項。
12. 文獻的前兩者立論是否有實驗證明?
答: 沒有精確計算,但主要參考文獻3。
老師回饋
1. 整體而言,報告表現、時間、說話速度等等表現不錯,有些可惜之處是期望理論有較多的數學推導,不易與實驗做連結。
2. 上台須遵守某些原則,如何將訊息傳達給台下的人,需要好好掌握!
B班部分
1.文獻回顧有提到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你們在實驗裡有操縱哪個是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嗎?
答:我們都是內在動機,沒有外在的金錢獎賞和口頭稱讚。很難確切定義內在外在,但都有影響
2.內在動機裡有成功動機和避免失敗動機,你們怎麼分?
答:選擇題目較簡單的就屬於避免失敗,屬於外在
3.文獻三第二個結論:在沒外在獎賞有沒有解釋,我似乎沒聽清楚
答:解釋一遍..
4.結果圖裡的,第六個難度這麼低,而第七個這麼高
答:會選擇難度這麼高的,全部都是男性,只有一個女性,可能和我們後面討論的社會期待有關
5.所以你們不是很確定受試者對主試者的評價是否影響嗎?比如說他們覺得你認為他很笨,所以選擇簡單的?
答:我們錯過很多受試者當下所選擇的原因,如果我們再做,會做事後評估和選擇星等的原因。你的比如只是我們推測的原因
6.你們怎麼確認星等是真的星等?
答:我們開始做實驗就是希望受試者是誠實的狀態,但是也有可能受試者不是這樣,所以沒控制好的部份,下次可以試試單面鏡看受試者是否會有欺騙 的行為
7.你們在有眼光組有限15分鐘,無眼光組沒有是不是?
答:都有限15分鐘
8.你們有提到性別會對結果的影響,你們有探討性別完成率嗎?
答:我們探討只有選擇星等的當下,當他翻面之後,就不是我們探討的部份了
9.有要他們寫系級資料嗎?因為如果在有眼光的話,他們若是醫學系,他們覺得你們可能要求他們會寫難度最高的
答:我們在收集時漏了非常多資料,或許有的話,會進一步探討
10.訂定七等星是前測作的,那前測用多少?
答:我們請三十個人幫我們寫,第一到第七星等都要做,
11.這次要探討選擇星等和完成率,那為什麼要限時間?
答:限時間對他們來說有時間壓力,才能在時間內做完的
12.為什麼要盒子內還要有其他紙?
答:為了讓無眼光組知道我們看不到他選的星等
13.有眼光是主試者有在看受試者行為而無眼光組沒有這樣,不會造成差別嗎?
答:再強調一次,我們只看完成率和選擇星等,影響程度應該不會有
14.區別有無眼光,可否改成留下資料和無留下資料?
答:謝謝建議
15.你們設定的情境,是讓無眼光選擇高薪或低薪、或是自我膨脹,這樣又用問卷讓他們填,這樣真的可以問出他們真正的想法嗎?
答:他不代表是真的情況,只是其一參照的依據
老師回饋
1.有點可惜,希望同學多思考
2.越到後面,同學上台站的位子和演說方式都進步了
[編輯] 12月30日
性別相似性對從眾行為的影響
A班部分
1. 關於實驗材料,為何不選用中性議題為材料?
答: 其實並沒有特地選用非中性議題,而是實驗結果才看出似乎圖形較為男性之拿手項目。
2. 為何事後結論此次材料具有性別影響?
答: 依據結果由文獻參考得知,此結果只發生在男性材料上。
3. 實驗同謀講的錯誤答案為何與正確答案只相差1或-1?而不是更大的差距?例如:答案是36卻說40,如此從眾效果不會更好嗎?
答: 從前測發現增加答案的模糊度從眾行為增加,實驗目的為從眾行為而非最大效果。
4. 為何總共是六題?
答: 文獻為18題,但本組覺得18題過多,因此刪減為六題。前3題正確答案,後三題錯誤答案,可避免受試者產生戒心。
5. 建議可先對受試者做對題目的信心測量,研究是否因為高自信使從眾行為更加明顯
6. 是否有可能因為圖形邊數過多使受試者沒算完,而回答3?
答: 由統計結果回答3的9%,8.7%,12%,可知大多數都有算出來。
7. 三個多邊形邊數加起總數是否有控制?前後三題難度是否相同?
答: 邊數總和介於25~32,因此前後三題難度相近。
8. 為何第四和五題與第五第六題的從眾效果不同?
答: 因為第四題為第一個回答錯誤,第五題為第二個,從眾程度是不同的。
9. 由結果,為何不增加同謀人數?
答: 同謀人數增加並不會增加從眾行為。
10. 受試者科系圖表是否有意義?
答: 分布平均,並未針對特定一個系。
11. 異性混合組(實驗同謀),是否加入受試者之後性別比例變不平均了,而影響結果?
答: 加入受試者後並不會影響,因為是以受試者觀點看,所以男女仍為一比一。
老師回饋:
1. 台上表現穩定,時間掌握佳。
2. 台下發問須對內容有一定的熟悉度
3. 這個題目是有一定的困難性,須要有演員,其中影響的因素就有很多。文化、社會化或是性別,以及題目本身都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更清楚的指標。
B班部份
1.你對這實驗1~3組都給正確答案,4~6給不同答案,我印象中好像不是這樣,Asch是這樣嗎?
答:對
老師回饋Asch不是只有做一個實驗,可能和你看的
2.控制同謀人數超過五就不會增加,那為什麼結果討論那邊說要增加同謀?
答:我們想要增機的是性別上面的,不是只是單存的人數增加
3.你們做出從眾,不是直接問他們,而是評估表?
答:對
4.有個兩男兩女座位是隨機做的嗎,會有影響嗎?
答:我們控制在隨機,是想不是要在什麼形式下
5.前面文獻不是有請受試者先明確寫下答案嗎?先做個人再做團體,做完團體才問他個人的答案嗎?
答:早期實驗是看做完團體後會不會影響個人答案。而且每題嘗試做完就問答案,才進行下題嘗試
6.關於文獻的部份,以Asch為基礎,我覺得文獻的材料比較簡單,而你們實驗材料比較複雜
答:我們在實驗材料沒有想這麼多,但是發現有一點點複雜,可能讓他更不確定
7.你們這份問卷是在他做完才問受試者,這樣會不會造成他做錯的因素有不同,因而從眾沒發現?
答:我們問卷是我們問、我們填,問的方法是:在作答前有沒有心中的答案,但不確定
8.為什麼把受試者放在最後的位置,這樣從眾的效果會不會比較明顯?
答:最後位置也放同謀,或讓他更不確定,若是前面都只有同謀,他也有可能知道同謀都在騙他
9.評分的主試者有幾個?有沒有採用聯合評估的方式?主試者問很多問題,會不會有主觀判定?
答:只有問卷上寫1的才有從眾,所以沒有主觀判定問題,而且在問之前也有先設定的標準規格
10.若是選三不是也是從眾嗎?
答:選三只是盲目跟從,沒有看性別,所以才採用選1的為從眾
11.第四題開始同謀會給錯誤答案,五六題從眾效果會比較多嗎?
答:我們沒有特別去看這方面,不過只要有從眾我們都會計分
12.你們說可以增加嘗試次數,會不會他們後來發現你們有刻意安排好?
答:如果他們有意識到我們在做從眾效應的話,這個樣本我們就不會採納
13.無效樣本,有剔除1~3都做錯的嗎?
答:我們不考慮1~3題,因為這不是我們要的
14.為什麼不安排受試者在第四個位置?
答:根據Asch的實驗,前三個若跟他不一樣,他如果很有自信,就不會從眾
15.如果坐第四個位置,會不會有視角偏差?
答:若是下次做實驗,可以參考看看
16.有沒有安排同謀陸陸續續的到來,而不是一起到,讓他們更不會察覺到有同謀?
答:本來有想到這問題,可是太花時間,但事後有問受試者會不會覺得有奇怪的地方
17.我有當過你們同謀,但是怎麼讓受試者知道男女性從眾差異
答:會講這個實驗有幾個男生幾個女生
18.問題討論的部份有提到用自尊量表去討論從眾行為,要怎麼用呢?
答:自尊量表高的比較不會從眾,低的比較會
老師回饋
處理data部分可能會去要再去想,剔除數據要非常小心,必須有非常明確的理由,不過在這邊影響比較不大
x2不是x平方,這是要注意的部份
[編輯] 1月11日
1. 假設二,為何設定女生分數的改變大於男生?
答: 從前測的實驗數據,得到女生的改變大於男生才有此假設。
2. 是否因為受試者得知自己落入巴南效應後而才認為測驗不準?是否詢問受試者的想法?
答: 的確無法排除此可能,為實驗疏失。但有寫對實驗的心得或回饋。
3. 受試者是否因未一起分享而改變或從眾?
答:若此狀況,平均數若有改變的話,數據應該會改變。
4. 題目來源為何?是否有可能受試者已經做過?
答: 題目來源為網路,但結果分析是參照文獻部分。
5. 為何使用六點量表?
答: 因為不想要有中間值。
6. 態度改變影響分數,是否有人知道巴南效應後而分數增加? 答: 無。
7. 無效樣本排除的第三點,排除已知巴南效應者,請問如何知道受試者已知巴南效應?若回饋未寫呢?
答: 回饋有寫。回饋未寫者,不落入巴南效應分數低無法作態度改變之分析。
8. 有無落入巴南效應與是否知道巴南效應應為兩件事情,應該要有一個問題來問受試者是否知道巴南效應。
9. 分析結果是否整體偏向男性敘述而導致男性分數改變小於女性?
答: 此分析結果來自文獻,根據文獻資料所進行的統計,並無此影響。 (老師)且實驗第一次分數女生大於男生,所以描述並沒有偏向男性。
10. 態度改變的定義?
答: 分數有改變即視為態度有改變。
11. 題目是來自文獻,但結果卻使用文獻,為何題目不使用文獻的?
答: 文獻題目過多。
12. 為何詢問受試者評比性格描述鑑別度?
答: 根據文獻對實驗的進行,以此了解結果分析是否能套用自己身上,並且比較在巴南效應前後差異。
13. 文獻中對巴南效應判別定義?
答: 根據問題一的回答,其餘問題為輔助題。
14. 前測結果是否顯著?
答: 無。
15. 態度改變是如何發現呢?
答: 根據文獻,做兩次評分,兩次分數差異即為態度改變。
16. 文獻一與二是否有無效樣本?
答: 無。
17. 請問如何訂出無效樣本?若分數改變6分變為4分為巴南效應,若3分變為1分呢?
答:自己。三分視為不落入巴南效應,因此分數改變不納入。
老師回饋
1. 報告速度過快,不僅影響聽的人的理解,也會影響後續發問。
2. 文獻的外國人姓名講其姓氏。如:Roger L. Greene,應講Greene。
3. 心實報告此為最後一周,結束是個新的開始,希望有很多觀念大家可以記在心中keep in mind!
B班部份
1.為什麼從4.3開始?我覺得這要會很容易被誤導
答:因為數字比較大,不過可能是我們排序上的問題
2.態度上的改變是指什麼?
答:對這份文件的相信程度
3.你們社心的理論說低自尊的人比較容易被說服,那你們怎麼沒想到要這樣用?
答:他們態度的改變有很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