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色彩知覺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10年11月3日 (三) 17:56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Sakurai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 Color perception == === Color的影響 === * Color 影響 ** 味覺 *** 紅色鮮奶、綠色牛肉、黑色香蕉....敢吃嗎? ** 情緒 *** 粉紅色、紅色、藍色、綠色.....)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11年10月27日 (四) 08:54) (編輯) (撤銷)
Fivesix27 (對話 | 貢獻)
(Taking Action)
 
(10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第1行: 第1行:
-== Color perception ==+== Taking Action ==
-=== Color的影響 ===+=== 動! ===
-* Color 影響+* 我們是動物
-** 味覺+** 就是會動!
-*** 紅色鮮奶、綠色牛肉、黑色香蕉....敢吃嗎?+*本章重點在會動的我們
-** 情緒+*下一章是會動的他們
-*** 粉紅色、紅色、藍色、綠色......+*先看一個影片
-** 代表團體+**慟!Marco Simoncelli Race Accident In Sepang[http://www.youtube.com/watch?v=V_CNAYXbTCE]
-*** 綠色、藍色、橘色.....+
-=== color的重要性 ===+=== Optic flow《Figure7.1》 ===
-* Detection(偵測)+*當觀察者移動,optic array也跟著改變,觀察者就可從中抽取出豐富的訊息。在觀察者移動的過程中,週遭的環境會形成一個流動的訊息,稱為optic flow
-** camouflage+*J.J. Gibson (1950)
-* Identification and Discrimination(辨識與區辨)+**environment
-** tomato熟了->紅色+**formation for percetion
-** taxi來了->黃色+*Self-Produced Information《Figure7.2》
-** 醫生診斷+*Somersault (backflip)《Figure7.3》
-*** 沒有血色->貧血+*Swinging Room《Figure7.4》
-*** 臉色泛黃->肝病?+**一間牆壁會前後移動的房間,當牆壁向我們靠近或是遠離時,會呈現不同的flow pattern。圖7.4a是牆壁靠近時的flow pattern,圖7.4c是牆壁遠離時的flow pattern。當牆壁遠離,呈現如(c)的flow pattern,受試者會以為此flow pattern是因為自己身體往後傾斜所造成的,因此會將身體往前傾以維持平衡。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會因應這些視覺訊息,擺動身體以維持平衡
-** 主婦買菜+*Focus of Expansion (FOE)《Figure7.5》
-*** 肉新不新鮮?+**受試者利用optic flow中FOE的訊息,判斷出正確的前進方向,而誤差只有0.5到1度視角
-* 幫助辨識+
-** 正常顏色幫助辨識+
-** 不正常顏色則妨礙+
-*** 酒店假酒:p+
-*** 因為燈光詭異+
-=== What is color? ===+=== Driving experiment《Figure7.6》 ===
 +*Driving experiment
 +**optic flow不是提供前進方向的充分必要條件。在彎道上行進時,FOE並非一個定點,而是持續在變化著,因此受試者還會看彎道的切線方向來修正前進方向以避免碰撞。對於近距離的目標,我們可以閉眼走過去,甚至過程中必須轉彎,都不需仰賴任何視覺訊息。
 +*Walking experiment《Figure7.7》
 +**受試者看六公尺外的目標,然後閉上眼睛走路(blind walking),往左走接著走到點1或點2,再轉彎走到他們認為的目標點
 +*Optic flow neurons《Figure7.8》
 +*Medial Superior Temporal (MST)《Figure7.9》
 +**在猴子的MST前頁圖7.8),找到分別對expansion flow及rotation flow反應的細胞
 +**刺激MST《Figure7.10》
 +***利用微電極刺激特定MST位置的方法也可以看出,在行為上對optic flow的判斷會受到被刺激的神經細胞所影響,若感受向左移動的細胞被刺激,則較多向左的判斷
 +*Virtual town《Figure7.11》
 +**實驗結果:PPA (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是負責空間位置的大腦區域,在一些虛擬實境的研究中也發現此區附近是負責引導方向的重要腦區。Maguire等人(1998)觀察受試者在一個虛擬城市中行走時(前頁),若能正確的由A點走到B點(圖b綠線), 其右側hippocampus以及部分頂葉的反應會比走錯時大(圖b紅線和藍線)。
 +*Virtual museum《Figure7.12》
 +**實驗結果:要求受試者學習在虛擬美術館中如何走出來(圖7.12),在後來的辨識物體階段,對於該轉彎時附近的地標比起不必轉彎的地標,受試者的右側parahippocampal gyrus會有較高的反應,且即使受試者主觀報告不記得此地標,生理上仍會有此結果(圖7.12c)。
 +*Taxi driver《Figure7.13》
 +**Taxi driver的腦內結果:以倫敦計程車司機為受試者,讓他們模擬駕駛,然後用fMRI記錄他們腦部反應,事後再跟他們確認他們在scanner當中的思考細節。由思考細節和腦部反應兩相比對得到如下思考內容和腦部反應的圖。當司機在計畫要走哪條路的時候,hippocampus和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會有反應。
-* 可不可跟先天視盲者說明顏色?+=== Affordances《Figure7.14》 ===
-** 有些「色名」就是很抽象的+
-*** 綠+
-*** 紅+
-*** 黃+
-*** 青+
-=== Color naming ===+*J.P.由一個病人談起,Di Pellegrino et al. (2005)
 +**患者(J.P.)對於左邊的杯子的正確率只有56%(右邊可以達94﹪)。這種當兩個物體呈現時,對於其中一個物體的反應變差可能來自注意力競爭效果。然而,實驗者在左邊杯子加上把手,使得腦中跟reaching及grasping有關的系統被激發,正確率提高至百分之八十。而這樣的正確率提高並非來自於把手讓杯子比較醒目,因為控制組(圖c,加了紋路)的正確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Reaching / Grasping《Figure7.15》
 +**訓練猴子作以下作業,一開始盯住中央藍色色塊,然後藍色色塊會變紅或是變綠。如果看到變紅,表示待會要做reaching作業;如果看到綠色,表示待會要做的是looking作業。經過一段delay時間以後,有另外一個藍色刺激出現在畫面的其他地方,猴子必須要reach(或是look at)這個新刺激的位置。在delay階段中記錄猴子的腦細胞反應。實驗者發現,猴子parietal lobe中有一區會對於reaching和looking有不同反應,稱之為parietal reach region (PRR)
 +*Delay / wait《Figure7.16》
 +**受試者(人)利用fMRI來看PRR的活動,其中一種情況是如圖a,cue消失後9秒delay。另一個情況是先有9秒的等待再出現cue以及馬上回答方向
-* Berinmo primitive(原住民)in Papua New Guinea+=== Mirror neuron《Figure7.17》 ===
-** 具有五種基本色名+*Mirror neurons
-** 其分類與一般文化中有些出入+**在猴子前葉的premotor area找到了對特定動作(例如抓、捏)反應的細胞(mirror neurons,Rizzolatti et al., 1996)。這些細胞不僅在當猴子自己做這些動作時會有反應,當看到實驗者作相同動作時也有反應;而且不僅對食物有反應,對一般物體也會。然而當使用工具(而非人手或猴手)去作這些動作時,則不會有反應
-** 綠色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與藍色混淆+*Audiovisual mirror neurons《Figure7.18》
-* 文化因素或先天?+**另外有一些針對視覺與聽覺的audiovisual mirror neurons,對壓碎花生行為反應的mirror neuron,不管是看到動作、聽到聲音、或是看到動作且聽到聲音,都和猴子自己做的反應是相同的
 +*When Gaze Turns into Grasp《Figure7.19》
 +**Pierno et al. (2006)在Frontal area 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在premotor area有明顯的差異《Figure7.20》
 +*Dance and neurons《Figure7.21》
 +**Ballet vs Capoeira 記錄芭蕾舞者、capoeira 舞者以及非舞者看跳舞影片時premotor cortex的反應,結果發現其反應會因為受試者的專業訓練不同而不同。《Figure7.22》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Z8xxgFpK-NM]
-* 實驗for infants+=== Control movement with mind《Figure7.23》 ===
-** 利用habituation(慣化)+*Control movement with mind
 +**a.使用滑鼠:PRR->motor area -> 手
 +**b. 脊椎損傷 手不能動
 +**c. 由腦中直接取得資料,驅動游標
 +*neural prostheses《Figure7.24》
-* Summary 
-** 先天有其傾向 
-** 後天可以有變動 
-*** 經驗及學習可增進分辨 
-*** 未經學習 
-**** 用約一打的色名 
-**** 專門人員可以用很多色名 
-=== Newton來了 ===+[[ 知覺心理學 ]]
-十七至十八世紀英國最有名的科學家(或說近世英國國寶級人物)+
-發明及發現+
-Binomial theorem(二項式定理)+
-Calculus(微積分)+
-Theory of gravitation(地心引力)+
-Opticks(光學)+
-Newton說+
-Color is subjective(色彩是主觀的)+
-Red sweater -> incorrect+
-Correct -> sweater, which when seen in daylight, evokes a sensation most humans call 'red'.+
-Color 的三個向度+
-Hue, brightness and saturation.+
-Newton's experiment 1+
-Dark room and a prism+
-Newton's experiment 1 data+
-Spectral color(光譜色)+
-Newton's experiment 2+
-Pure vs composite light (純與混合光)+
-Newton的原色+
-彩虹有七彩+
-紅 red+
-橙 orange+
-黃 yellow+
-綠 green+
-藍 blue+
-靛 indigo+
-紫 violet+
-Newton的原色2+
-彩虹有七彩---why 七個+
-紅 red do+
-橙 orange re+
-黃 yellow mi+
-綠 green fa+
-藍 blue sol+
-靛 indigo ra+
-紫 violet si+
-Sunlight vs tungsten light+
-Newton雖然七原色可能弄錯了+
-但白光可以各種色光混合+
-Newton說2+
-可以有各種組合產生—白色+
-Complementary (互補色)+
-Box 7.1 Newton捅的大蜂窩+
-Newton(1642-1727) vs Goethe(1749-1832)+
-顏色是客觀的或是主觀的?+
-Newton's color circle+
-Newton認為七原色是循環的+
-Newton's color circle 1+
-大英百科全書+
-Newton's color circle 2+
-Newton認為七原色是循環的+
-Newton's color circle 3+
-加成比率不同顏色不同+
-Newton's color circle 4+
-New version Purple—nonspectral colors+
-Newton's color circle 5+
-舊到新的變化+
-CIE_XYZ color space+
-CI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國際照明協會)+
-Color mixture+
-Saturate vs desaturate(飽和與去飽和)+
-Color mixture 2+
-Subtractive vs additive color mixture(色彩混合的加與減)+
-Color mixture 3+
-C. Close作品+
-Color constancy+
-Spectrum of common object+
-Color constancy 2+
-Adaptation complementary(適應互補色)+
-Color constancy 3+
-Color contrast+
-Color constancy 4+
-constancy的極限+
-Trichromacy 三原色+
-一個原則univariance principle+
-Monochromat單色調+
-當只有一種cone+
-依據上一頁的univariance principle+
-只能知道總吸收量+
-不能分辨不同波長的量+
-If two-pigment+
-不同波長在不同種cone上有不同比率之吸收+
-If two-pigment 2+
-但仍有混淆 dichromatic雙色調+
-If two-pigment 3+
-Neutral point中性點+
-Three-pigment system+
-Trichromatic +
-Young-Helmholtz theory+
-Young 先發現(1801)但由Helmholtz系統性地研究+
-Four-pigment system+
-四個是否比三個好?+
-有tetrachromatic的動物+
-部分的reptiles, bird, fish,....+
-如goldfish 可以吸收ultraviolet+
-why人沒有?+
-我們有那三種cone?+
-利用microspectrophotometry測量+
-Retina上cone的分佈+
-Fovea無S cone+
-S cone數量少+
-M,L分佈也不均+
-Evolution of cone錐體的演化+
-S cone 的genes在第7對+
-M,L cone的genes在X染色體+
-M與L的相似度96%+
-S與M,L的相似度42%+
-S可能在5億年前出現+
-M,L 4至6千萬年前分開+
-Color opponent+
-Color contrast(左右是一樣的,但照明不同)+
-Land (1959)實驗+
-E. H. Land – Polariod老闆+
-用黑白幻燈片,加紅色濾鏡(red record)與加綠色濾鏡(green record)+
-各自投影出來是黑白+
-red record上加紅色濾鏡,green record上加綠色濾鏡:投影出來「全彩」!+
-red record上加紅色濾鏡,green record上不加濾鏡:投影出來也大部分顏色回來+
-Color opponent 2+
-Color after effect彩色後像+
-Chromatic vs achromatic system+
-3 channels+
-Chromatic vs achromatic system 2+
-示意圖+
-Color opponent之生理基礎+
-DeValois and DeValois的實驗+
-Color opponent之心理物理基礎+
-Color naming by 4 basic color+
-cones與opponent之整合+
-cones -> ganglion -> LGN +
-Context and color vision +
-contrast+
-Context and color vision 2+
-真神奇+
-Cortical mechanism+
-V4? +
-cortical color+
- blindness+
-色彩視覺異常+
-Color deficiency+
-色彩視覺異常2+
-檢驗方式 Ishihara's test+
-色彩視覺異常3+
-缺L cone r/g 紅綠不分 這三張同色+
-色彩視覺異常4+
-dichromat+
-色彩視覺異常5+
-Chromatic synesthesia(色彩共感覺)+
-右邊沒有顏色,+
-看來如下的顏色 +
-Chromatic synesthesia+
-本來沒有顏色+
-Chromatic synesthesia 2+
-有人就看來有色+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Taking Action

[編輯] 動!

  • 我們是動物
    • 就是會動!
  • 本章重點在會動的我們
  • 下一章是會動的他們
  • 先看一個影片
    • 慟!Marco Simoncelli Race Accident In Sepang[1]

[編輯] Optic flow《Figure7.1》

  • 當觀察者移動,optic array也跟著改變,觀察者就可從中抽取出豐富的訊息。在觀察者移動的過程中,週遭的環境會形成一個流動的訊息,稱為optic flow
  • J.J. Gibson (1950)
    • environment
    • formation for percetion
  • Self-Produced Information《Figure7.2》
  • Somersault (backflip)《Figure7.3》
  • Swinging Room《Figure7.4》
    • 一間牆壁會前後移動的房間,當牆壁向我們靠近或是遠離時,會呈現不同的flow pattern。圖7.4a是牆壁靠近時的flow pattern,圖7.4c是牆壁遠離時的flow pattern。當牆壁遠離,呈現如(c)的flow pattern,受試者會以為此flow pattern是因為自己身體往後傾斜所造成的,因此會將身體往前傾以維持平衡。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會因應這些視覺訊息,擺動身體以維持平衡
  • Focus of Expansion (FOE)《Figure7.5》
    • 受試者利用optic flow中FOE的訊息,判斷出正確的前進方向,而誤差只有0.5到1度視角

[編輯] Driving experiment《Figure7.6》

  • Driving experiment
    • optic flow不是提供前進方向的充分必要條件。在彎道上行進時,FOE並非一個定點,而是持續在變化著,因此受試者還會看彎道的切線方向來修正前進方向以避免碰撞。對於近距離的目標,我們可以閉眼走過去,甚至過程中必須轉彎,都不需仰賴任何視覺訊息。
  • Walking experiment《Figure7.7》
    • 受試者看六公尺外的目標,然後閉上眼睛走路(blind walking),往左走接著走到點1或點2,再轉彎走到他們認為的目標點
  • Optic flow neurons《Figure7.8》
  • Medial Superior Temporal (MST)《Figure7.9》
    • 在猴子的MST前頁圖7.8),找到分別對expansion flow及rotation flow反應的細胞
    • 刺激MST《Figure7.10》
      • 利用微電極刺激特定MST位置的方法也可以看出,在行為上對optic flow的判斷會受到被刺激的神經細胞所影響,若感受向左移動的細胞被刺激,則較多向左的判斷
  • Virtual town《Figure7.11》
    • 實驗結果:PPA (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是負責空間位置的大腦區域,在一些虛擬實境的研究中也發現此區附近是負責引導方向的重要腦區。Maguire等人(1998)觀察受試者在一個虛擬城市中行走時(前頁),若能正確的由A點走到B點(圖b綠線), 其右側hippocampus以及部分頂葉的反應會比走錯時大(圖b紅線和藍線)。
  • Virtual museum《Figure7.12》
    • 實驗結果:要求受試者學習在虛擬美術館中如何走出來(圖7.12),在後來的辨識物體階段,對於該轉彎時附近的地標比起不必轉彎的地標,受試者的右側parahippocampal gyrus會有較高的反應,且即使受試者主觀報告不記得此地標,生理上仍會有此結果(圖7.12c)。
  • Taxi driver《Figure7.13》
    • Taxi driver的腦內結果:以倫敦計程車司機為受試者,讓他們模擬駕駛,然後用fMRI記錄他們腦部反應,事後再跟他們確認他們在scanner當中的思考細節。由思考細節和腦部反應兩相比對得到如下思考內容和腦部反應的圖。當司機在計畫要走哪條路的時候,hippocampus和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會有反應。

[編輯] Affordances《Figure7.14》

  • J.P.由一個病人談起,Di Pellegrino et al. (2005)
    • 患者(J.P.)對於左邊的杯子的正確率只有56%(右邊可以達94﹪)。這種當兩個物體呈現時,對於其中一個物體的反應變差可能來自注意力競爭效果。然而,實驗者在左邊杯子加上把手,使得腦中跟reaching及grasping有關的系統被激發,正確率提高至百分之八十。而這樣的正確率提高並非來自於把手讓杯子比較醒目,因為控制組(圖c,加了紋路)的正確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 Reaching / Grasping《Figure7.15》
    • 訓練猴子作以下作業,一開始盯住中央藍色色塊,然後藍色色塊會變紅或是變綠。如果看到變紅,表示待會要做reaching作業;如果看到綠色,表示待會要做的是looking作業。經過一段delay時間以後,有另外一個藍色刺激出現在畫面的其他地方,猴子必須要reach(或是look at)這個新刺激的位置。在delay階段中記錄猴子的腦細胞反應。實驗者發現,猴子parietal lobe中有一區會對於reaching和looking有不同反應,稱之為parietal reach region (PRR)
  • Delay / wait《Figure7.16》
    • 受試者(人)利用fMRI來看PRR的活動,其中一種情況是如圖a,cue消失後9秒delay。另一個情況是先有9秒的等待再出現cue以及馬上回答方向

[編輯] Mirror neuron《Figure7.17》

  • Mirror neurons
    • 在猴子前葉的premotor area找到了對特定動作(例如抓、捏)反應的細胞(mirror neurons,Rizzolatti et al., 1996)。這些細胞不僅在當猴子自己做這些動作時會有反應,當看到實驗者作相同動作時也有反應;而且不僅對食物有反應,對一般物體也會。然而當使用工具(而非人手或猴手)去作這些動作時,則不會有反應
  • Audiovisual mirror neurons《Figure7.18》
    • 另外有一些針對視覺與聽覺的audiovisual mirror neurons,對壓碎花生行為反應的mirror neuron,不管是看到動作、聽到聲音、或是看到動作且聽到聲音,都和猴子自己做的反應是相同的
  • When Gaze Turns into Grasp《Figure7.19》
    • Pierno et al. (2006)在Frontal area 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在premotor area有明顯的差異《Figure7.20》
  • Dance and neurons《Figure7.21》
    • Ballet vs Capoeira 記錄芭蕾舞者、capoeira 舞者以及非舞者看跳舞影片時premotor cortex的反應,結果發現其反應會因為受試者的專業訓練不同而不同。《Figure7.22》

[編輯] Control movement with mind《Figure7.23》

  • Control movement with mind
    • a.使用滑鼠:PRR->motor area -> 手
    • b. 脊椎損傷 手不能動
    • c. 由腦中直接取得資料,驅動游標
  • neural prostheses《Figure7.24》


知覺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