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男孩 讀書會
出自KMU Wiki
在2011年4月27日 (三) 23:09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Hacaten (對話 | 貢獻) (→六、活動照片) ←上一個 |
當前修訂版本 (2011年4月29日 (五) 04:22) (編輯) (撤銷) Hacaten (對話 | 貢獻) (→八、成員) |
||
(5個中途的修訂版本沒有顯示。) | |||
第52行: | 第52行: | ||
- | + | 首先,說明本組決定選讀此本的原因:由於同學們於上學期皆修習過變態心理學,於課程中曾學習過物質關聯疾患的基本知識,而以下將於問題與討論作簡短回顧。而基於對其疾患有基礎的認識,我們好奇若觀察角度是由當事人或其家屬等人之角度切入,所紀錄的感受與經驗會是如何,而又該以什麼方式來幫助他們為較適當的,於是我們選讀了此書以作探討。 | |
+ | 閱讀完本書,會發現書籍的書名與其內容有很大的對比感:一個孩子的誕生,對許多家庭而言是充滿欣喜和樂觀的,典型的父母會希望孩子只會遇到好事,而「美麗男孩」似乎陳述作為一位父親,或是一位母親,看著兒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是件很幸福美好的事。然而第一次讀完後,大家分享的感覺都很沉重,覺得很無奈。紀錄者是成癮者的父親,透過作者直接而無掩飾的文筆,把成癮者吸毒前與其家人之間相處的方式、互動的感受、吸毒之後的改變,彼此之間心理的拉扯,描寫得相當深刻,使我們融入於父親的角色中,體會因為父愛,而帶來的擔憂、恐懼、哀傷、毅力與希望感受,而隨著尼克的吸毒、戒毒行為不斷重複,父親的煎熬也不停地重複,閱讀起來,這些情緒感受也因為一再重演而更加深刻。 | ||
- | + | 我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也最可貴的在於他的教導意義,大衛透過自身的經歷,學習與反省後,與社會大眾分享他認為身為成癮者的家屬應該保持的態度與行為!我們都覺得大衛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向我們揭露了他的艱辛與成長歷程,甚至他的怯懦,以提供後人學習,而這是件相當勇敢的事!多數人多半選擇沉默,而作者卻願意攤開自己的傷口,讓大家一同面對,此舉能夠給有同樣處境的人更多的力量,也許可以縮短他們徬徨無助的時間,更單純的是,可以給予這些受苦的人們──希望。 | |
- | + | 我們都知道大衛這些年來心裡的掙扎與痛苦都來自於他愛他的兒子,以致於他對於尼克吸毒的事,相當執迷,犧牲了他對妻子與其他孩子的責任,甚至也失去自己工作的能力,而使家裡呈現一團混亂。儘管如此,一個身為父母的要如何能置子女的生死於事外呢?我們能責備他為尼克如此擔憂嗎?能責備他不夠理智嗎?如果我們是大衛,我們能不和他一樣因為愛孩子,而煩憂他的生命、受苦、未來人生嗎?我們想,這些都是難以評論的吧。 | |
- | + | 大衛希望告訴大家,要懂得放手。對於事物,若過於執著,只會使我們的心靈被矇蔽,而失去判斷力與自我。大衛因為腦中風的經驗,讓他深刻地體會,父母們無法永遠陪伴著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能,也不該過度擔憂或保護,這對他們沒有幫助,甚至有時還會害了他們。雖然這對於父母來說,是件很殘忍的事,明白了自己對於孩子也有做不到的事,但是我們認為這卻也給予父母與小孩自由,以能協調相處的互動狀態。父母因而可以選擇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隨孩子而擺動,情緒受之起伏,而失去理智!鬆開緊握的手,接受孩子的抉擇,在一旁陪伴與支持,或許是比較好的方式。 | |
- | + | 而我們認為「放手」的道理其實適用於任何人,任何時候,因為有時候人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時,因過於在乎時,反而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而失去初衷。其實最重要的是一開始的心意,基於愛為出發點,其行為對自己或他人,都不應該有勉強,而應該是包容與陪伴。 | |
- | + | 再者,大衛跟讀者們談起他年輕時的婚姻複雜、以及年經時也曾接觸過大麻與甲基安非他命等,這些承認,背後隱含的意涵可能都是他害了尼克,這意涵曾讓大衛痛苦了很久,而書中提到這是一般成癮患者的家屬都會有的自責心態,但,這是不對的,有時候甚至會被成癮者利用,希望造成家屬的歉疚感而使他們可以得到自由、金錢或毒品。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過往、接受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接受孩子已經生了病的事實,不要再花時間於自怨自艾,而是盡快介入。 | |
- | + | 透過大衛分享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他不能釋懷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基因、家庭關係複雜),可能是孩子們成癮的原因。而他的分享是希望父母們可以全面的反省與探討,然後接受自己,接受已經存在的現實,不要去否認或逃避,更甚或是去責怪任何一個人,因為可能會造成治療的延誤,對於現況也是無所助益的。只有接受,採取行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放棄任何希望,考量各種原因,分辨所有的建議中哪些是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再加以規劃,因為個人的病因與特質不同,一定要設計適合個人的復健課程,這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 |
- | + | 對於尼克的人生歷程,本組成員都深感遺憾,因為這個孩子原先是如此充滿天份與生命熱忱的孩子,卻因為吸毒而使健康與青春都染上了陰影。我們另外探討了他的生長背景,因為尼克是個相當敏感的小孩子,而他所接觸的文學家與藝人,大多是支持服藥來創作,可能因為他很相信這些他所崇拜的人,而影響了他在表現自我或價值觀上的決定。所以能夠越早做毒品的宣導,與越早的介入,讓孩子學會判斷,這對於他們而言都會很有幫助的。 | |
- | + | 最後回歸到身為子女身分的我們,我們應該以本書作為警惕,要學會感激與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我們都擁有父母的關愛與健康的身體,而這是最珍貴的資產。我們應當要時常反省自己所做的抉擇是否正確,以免傷害了自己的生命,也傷了關愛我們的人的心!如第五部的最後段落,大衛、前妻與尼克一同參與藝術治療,尼克用力的寫下「我很抱歉」,一遍又一遍,我們很容易忘記其實成癮者身心所遭遇的是更大的痛苦,而他們也是後悔不已的。而當我們分享到這部分時,都不禁鼻酸,故彼此期許彼此在做許多事情之前,要懂得三思,不要因為失足,傷害自己與重要人們的心! | |
- | 最後回歸到身為子女身分的我們,我們應該以本書作為警惕,要學會感激與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我們都擁有父母的關愛與健康的身體,而這是最珍貴的資產。我們應當要時常反省自己所做的抉擇是否正確,以免傷害了自己的生命,也傷了關愛我們的人的心!如第五部的最後段落,大衛、前妻與尼克一同參與藝術治療,尼克用力的寫下「我很抱歉」,一遍又一遍,我們很容易忘記其實成癮者身心所遭遇的是更大的痛苦,而他們也是後悔不已的。而當我們分享到這部分時,都不禁鼻酸,故彼此期許彼此在做許多事情之前,要懂得三思,不要因為失足,傷害自己與重要人們的心! | ||
另外,藉由本書談到關於毒癮復發的議題,組內有些同學日前有機會與國內相關單位的戒治人有所接觸,他們分享其與戒治人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的想法會不斷地遭受衝擊,而這些衝擊帶來的感受通常是較令人哀傷的。因為戒治人向同學們透露說他們被送入某些相關機構,機構中有些人會在心中認為他們戒除不了對毒品的依賴,而沒有認真地思索怎麼去幫助他們,使他們自身也沒有很認真的看待戒毒這件事。而這使我們組員都很難過、很痛心,因為這種處理態度對於戒治人及其家屬們是件很殘忍的事。 | 另外,藉由本書談到關於毒癮復發的議題,組內有些同學日前有機會與國內相關單位的戒治人有所接觸,他們分享其與戒治人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的想法會不斷地遭受衝擊,而這些衝擊帶來的感受通常是較令人哀傷的。因為戒治人向同學們透露說他們被送入某些相關機構,機構中有些人會在心中認為他們戒除不了對毒品的依賴,而沒有認真地思索怎麼去幫助他們,使他們自身也沒有很認真的看待戒毒這件事。而這使我們組員都很難過、很痛心,因為這種處理態度對於戒治人及其家屬們是件很殘忍的事。 | ||
第87行: | 第87行: | ||
= 五、討論分享 = | = 五、討論分享 = | ||
- | + | Q1:簡單介紹物質關聯疾患是什麼。 | |
+ | |||
+ | A:物質關聯疾患分為兩種: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與物質依賴(substance dependence)。物質依賴,也稱為成癮(addiction),指過度使用以達生理或心理依賴,因而產生生理、認知或行為的症狀。使用物質可能衍生出的問題包括耐受性和戒斷,即為了達到想要之效果,或是原計量之藥物效果降低,會使服用的劑量較多、以及戒斷時會有負向的生理及心理症狀出現,而無法順利停用該物質、使用物質導致生理或心理疾病惡化及工作或交友方面出現問題。物質濫用則是指長期且大量使用某些物質,但個體卻無法減量或停止使用,使個體無法在工作上或家庭中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可能也會使個體面臨到生命危險、社會關係緊張、法律問題等。 | ||
+ | |||
+ | 另外,還有物質中毒(substance intoxication)指的是服用某種物質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了不良的認知或行為。主要與物質關聯疾患相關之物質有:酒精、尼古丁、大麻、鴉片、興奮劑及幻覺劑等。而相關病因有社會文化、心理、遺傳及神經生理因素,會隨著不同的物質而有不同的關聯性。常見之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藥物替代治療等。 | ||
+ | |||
+ | |||
+ | Q2:孩子的偏差行為,如吸毒等,是因為父母的疏忽,還是過度疼愛而造成的? | ||
A: 曾經看過一段對話,一對夫妻很煩惱的去找心理醫生,因為他們的孩子非常叛逆,而那位醫生在聽完父母親的敘述他們如何為他準備好所有一切的事情後,他們父母問說:「醫生,我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那位心理醫生說:「你們的孩子怎麼會有問題?他什麼問題也沒有呀!」;那對夫妻很訝異的說:「他的行為那麼叛逆怎麼會沒有問題?」;醫生就說:「你們什麼事情都幫他做好了,發生事故,也都幫她處理了,他當然不會有任何問題呀!」 | A: 曾經看過一段對話,一對夫妻很煩惱的去找心理醫生,因為他們的孩子非常叛逆,而那位醫生在聽完父母親的敘述他們如何為他準備好所有一切的事情後,他們父母問說:「醫生,我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那位心理醫生說:「你們的孩子怎麼會有問題?他什麼問題也沒有呀!」;那對夫妻很訝異的說:「他的行為那麼叛逆怎麼會沒有問題?」;醫生就說:「你們什麼事情都幫他做好了,發生事故,也都幫她處理了,他當然不會有任何問題呀!」 | ||
我們常常在探討兒時經驗會如何影響到一個人長大後的行為及性格,如:受虐、疏忽照顧,所造成的很多問題;可是近年來,多了一個過度溺愛,也會造成孩子出了問題。 | 我們常常在探討兒時經驗會如何影響到一個人長大後的行為及性格,如:受虐、疏忽照顧,所造成的很多問題;可是近年來,多了一個過度溺愛,也會造成孩子出了問題。 | ||
+ | |||
雖然說大衛並沒有說真的對孩子過度寵愛,可是由於夫妻離婚,這或許是影響尼克的一個原因,但我們也發現大衛似乎一直在退讓,從反對他吸毒,罵他,到最後變成,只要他健康就好,雖然強調「放手」,但是換個角度而言,有人認為有一部分原因,是尼克在吸毒時,雖然自己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他抗拒不了渴求感(craving),不過他也知道他的父親並不會因此而真正的放棄他,所以才會一再的重蹈覆轍,這樣的結果或許也是父母該警惕的責任。 | 雖然說大衛並沒有說真的對孩子過度寵愛,可是由於夫妻離婚,這或許是影響尼克的一個原因,但我們也發現大衛似乎一直在退讓,從反對他吸毒,罵他,到最後變成,只要他健康就好,雖然強調「放手」,但是換個角度而言,有人認為有一部分原因,是尼克在吸毒時,雖然自己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他抗拒不了渴求感(craving),不過他也知道他的父親並不會因此而真正的放棄他,所以才會一再的重蹈覆轍,這樣的結果或許也是父母該警惕的責任。 | ||
- | + | Q3:身為父母,當你的孩子染上毒癮時,你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要如何做才是最適當的? | |
A: 就像書中提到的,我們會礙於親情、友情的關係,而給予毒癮患者金錢上的援助,為的是不希望他們過的不好,但這往往會使他們將錢拿去買毒品、更加地淪陷在其中。我們應該要協助他們尋求正當矯正途徑,並且要懂得適時地狠下心,才不會耽誤了他們的歸途。 | A: 就像書中提到的,我們會礙於親情、友情的關係,而給予毒癮患者金錢上的援助,為的是不希望他們過的不好,但這往往會使他們將錢拿去買毒品、更加地淪陷在其中。我們應該要協助他們尋求正當矯正途徑,並且要懂得適時地狠下心,才不會耽誤了他們的歸途。 | ||
第100行: | 第108行: | ||
- | + | Q4:對於上癮者的家人、愛人、任何愛他與關心他的人來說,他們承受了莫大壓力,上癮者可能藉著毒品而獲得一絲快樂以及對現實的忘卻,但他們身邊的人卻沒有喘息的空間,他們的情緒如何處理較適當呢? | |
A: 成癮者身邊的人常常隨著成癮者情況而情緒起伏,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困惑、愧疚、憤怒、難以承受、飽受驚嚇,統計上顯示大多數人往往選擇沉默與壓抑,因而擔憂不已,我們認為其實他們可以: | A: 成癮者身邊的人常常隨著成癮者情況而情緒起伏,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困惑、愧疚、憤怒、難以承受、飽受驚嚇,統計上顯示大多數人往往選擇沉默與壓抑,因而擔憂不已,我們認為其實他們可以: | ||
第109行: | 第117行: | ||
- | + | Q5:有人說:「抽菸/吸毒才帥氣。」你對這句話的看法為何?你認為青少年成癮者會是基於什麼樣的心態而要求朋友也一同加入這種行為?當朋友邀你抽菸或吸毒,該如何應對以及該如何協助他? | |
A: (1)我們認為這句話對於正值重視同儕與叛逆精神的青少年們來說會是句相當有影響力的激詞,會促使他們不顧一切的決定嘗試。但是我們應該要仔細思考,吸毒就是不對的,對身體有害處,應當以堅定的態度拒絕。 | A: (1)我們認為這句話對於正值重視同儕與叛逆精神的青少年們來說會是句相當有影響力的激詞,會促使他們不顧一切的決定嘗試。但是我們應該要仔細思考,吸毒就是不對的,對身體有害處,應當以堅定的態度拒絕。 | ||
+ | |||
(2)此時,青少年相當重視同儕關係,而會有從眾行為出現,尤其是東方文化,希望透過與他人做一樣的事,來表示自己也是團體的一部分。而我們認為會提出此要求的對方應該是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且有越多人跟他做同樣的事,除了表示他人對自己友誼的忠誠。也可以表示做這件事的價值,考量處於叛逆階段,可能會希望透過做一些反社會之行為而顯得自己很了不起,很獨特,朋友也應當嘗試,或許他們也有炫燿的心態。 | (2)此時,青少年相當重視同儕關係,而會有從眾行為出現,尤其是東方文化,希望透過與他人做一樣的事,來表示自己也是團體的一部分。而我們認為會提出此要求的對方應該是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且有越多人跟他做同樣的事,除了表示他人對自己友誼的忠誠。也可以表示做這件事的價值,考量處於叛逆階段,可能會希望透過做一些反社會之行為而顯得自己很了不起,很獨特,朋友也應當嘗試,或許他們也有炫燿的心態。 | ||
+ | |||
(3)堅定的拒絕後,嘗試以較婉轉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對身體的傷害會造成什麼結果,也讓他知道不用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現自我。有時可以找你們信任的對象來協助開導,尤其是對方崇拜的對象越具影響力。也可透過轉移注意力來協助他們,常邀請他們去做其他活動,來使他們由抽煙或吸毒中分心。 | (3)堅定的拒絕後,嘗試以較婉轉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對身體的傷害會造成什麼結果,也讓他知道不用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現自我。有時可以找你們信任的對象來協助開導,尤其是對方崇拜的對象越具影響力。也可透過轉移注意力來協助他們,常邀請他們去做其他活動,來使他們由抽煙或吸毒中分心。 | ||
- | = 六、活動照片 = | ||
- | = | + | |
+ | = 六、相關連結 = | ||
對尼克與大衛的訪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77f1I_AexU] | 對尼克與大衛的訪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77f1I_AexU] | ||
- | = | + | = 七、成員 = |
夏允中 黃思捷 周于文 崔珺甯 李羿潔 | 夏允中 黃思捷 周于文 崔珺甯 李羿潔 | ||
陳沛緹 張湘凌 李芝瑩 王詩婷 蕭惇今 | 陳沛緹 張湘凌 李芝瑩 王詩婷 蕭惇今 |
當前修訂版本
目錄 |
[編輯] 一、作者簡介
大衛‧薛夫(David Sheff)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作者豐富的文章與訪問紀錄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雜誌、《花花公子》、《有線》(Wired)雜誌、《財星》雜誌等。著作包括:《遊戲結束》、《中國黎明》、《我們所說的: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最後主要訪談》。他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的〈我的嗑藥兒子〉贏得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增進上癮症了解之傑出貢獻獎」。於2009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與希拉蕊、歐巴馬、湯姆‧漢克等人並列。
[編輯] 二、書籍內容摘要
本書作者坦率地紀錄了其兒子──尼克,染上毒癮與艱辛嘗試戒毒的旅程,而於這痛心的旅程中,質疑自己、兒子與家庭的想法不斷出現,而本書真切的刻畫出父母愛著似乎無藥可救的子女時,其情感如乘坐雲霄飛車一般,起伏劇烈。
序
本章節交代主要角色(大衛‧薛夫、尼克、生母維琪、後母凱倫、同父異母的弟妹,傑斯柏與黛西)之間的互動。並說明尼克斷斷續續地嗑藥超過十年,作者簡單敘述其在這段時間內,他盡了一切努力去做任何事,以阻止尼克陷入甲基安非他命毒癮中,然而在協助尼克的過程中,大衛也變得相當執迷,而失去生活重心。此段作者痛心的提示:當孩子出生時,沒有人會預期他後來會受苦,甚至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上癮者也可能是你的孩子。
第一部 熬夜
此章節作者仔細交代尼克的成長背景與其個人特質,以及揭露自己吸毒的紀錄,而這些可能為影響尼克的潛在因子。內文描述尼克幼時父母離異,雖然採共同監護,但因為父母又各自婚嫁,使尼克幼時有寂寞與不安定的感受。尼克是個聰明、善良、具有領袖魅力的人,其成長過程,一向走在流行風潮的尖端,使其擁有豐富的表達能力、對文學有高敏感度、喜愛欣賞音樂,尤其是搖滾音樂。然而這樣的美麗男孩,卻在12歲初次接觸大麻,而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於18歲第一次的離家出走、第一次的被逮捕,揭露尼克服用甲基安非他命已成癮,而開啓未來混亂生活的連鎖效應。
第二部 他選擇的毒品
記述作者自身吸食大麻與甲基安非他命的經驗,與分享甲基安非他命的研究。甲基安非他命於1887年合成,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之效,可使人保持清醒,為興奮劑之一種。而後來發現其會引發精神異常症狀,會使人產生幻覺、咆哮怒吼,甚至有暴力行為。1915年美國將其列入管制藥品,而因為甲基安非他命容易製作,至2006年政府雖然試圖淡化一項調查,但最後仍揭發甲基安非他命的濫用範圍已擴展至各階層與種族,這項令人震驚的事實。而其症狀,如:幻覺、被害妄想、高度焦慮、暴力等,促使上癮者犯罪行為增加。另外,其戒斷期間會使人憂鬱,自殺傾向較高,吸食甲基安非他命會產生更多其他健康風險,其提煉過程也會增加環境污染。
第三部 無所謂
尼克第二次的失蹤,讓大衛心急如焚,也極度哀傷,瘋狂似閱讀著吸毒孩子的故事,其情緒不斷的變動,在其他孩子前努力維持著正常的樣子,然而內心卻極擔心害怕尼克的生命安危,而在凱倫面前卻又痛哭失聲。直至尼克於第七天回家,他決定要讓尼克進入戒毒中心。 而研究顯示,甲基安非他命會造成癮者更多的神經損傷,使其多巴胺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幾乎完全消耗掉,使其成癮者吸毒衝動增加,成癮者復發率極高,這讓大衛也更加難過與擔憂。在家庭團體治療中,作者與尼克接觸到許多相似經驗的成癮者後,似乎逐漸回復往常,大衛為尼克找藉口,安慰著自己。然而尼克卻在此時又再度失蹤,大衛再度陷入恐慌中,找遍了各醫院與警察局,甚至是吸毒者聚集的街頭。這期間,大衛不斷的自我責備,思索自己是否哪裡做錯。 最後又再找回尼克,換了醫院與新的復健計畫。計畫結束後,尼克看似已康復,且決心要再上一次大學,然而第一學年結束回家不久後,尼克坦承他整個學期都持續在吸毒,以無所謂的態度,再度離開了家,這次大衛又再度陷入痛苦又熟悉的疲憊狀態中,分分秒秒都感受到尼克不在的事實,再度讓他無法動彈,陷入焦慮恐慌之中。
第四部 如果
處於極度哀傷的大衛,開始與凱倫一同參加上癮者家屬的團體治療聚會,在其中得到短暫的紓解,結束後卻又不斷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身為父親的大衛不知道該怎麼放手,讓尼克交由命運去管理。大衛思索著自己如果沒有離婚是不是對尼克比較好、是否自己太寵他、是否自己曾有吸毒的紀錄害了尼克等,不斷的責備自己,但是他也無法停止的責怪尼克,儘管知道他是生病了。而在尼克失蹤期間,家庭氣氛也緊繃到了極點,與凱倫、傑斯柏、黛西的相處總是陷入在不安與憤怒中,儘管有時有尼克的消息或身影,但是尼克還沒有決定要回家,甚至開始出現偷竊家裡金錢的行為,將近四、五個月的折磨,最後尼克因病情嚴重,被送入急診室,尼克才決定再次進入戒毒中心。 終於,尼克遇到一位其很喜歡的治療師,維持了一年的清醒,正當以為一切逐漸回歸正軌時,一切卻又再度重演,尼克復發、離家、吸毒、回戒毒中心。
第五部 永遠不知道
在尼克又回到歸社會,開始工作時,大衛的文章〈我的嗑藥兒子〉刊登於雜誌上後,收到許多的回饋,當大衛與尼克生活開始重溫希望時,大衛中風了。然而儘管大衛無法精確的回憶自己的姓名或身在何處,卻遲遲無法不去擔心尼克,擔心他在哪裡,有沒有保持聯絡等。當大衛康復後,開始醒悟自己該改變生活重心,要活在當下,珍惜其他的家人,於是開始增加與其他家人相處的時間,以及開始再次走出戶外。 此時,尼克又再度失去聯絡,聽著尼克口齒不清的留言,大衛依舊變得猜疑與瘋狂,雖然仍無法放手,但相對於以往,大衛充滿感激,感激兒子還活著,只要尼克仍願意接受治療,大衛就不放棄,願意付出一切。儘管又再經歷了兩次尼克的消失,與再回到戒毒中心的過程,這次大衛讓其他兩個小孩了解所有真相,也與前妻合作,和尼克三人進行家庭治療,而這次尼克完整參與了治療課程。
結語
尼克繼續新的療程,也有了工作與開始擔任志工,而大衛開始回歸他的寫作工作,與家人的活動也更多了。面對未來,大衛抱持的希望,不管再度遇到什麼,就看著辦吧!
[編輯] 三、佳句摘錄
「擔憂、歉疚,和後悔可能有其功能──作為良知的推動器──但是過多的時候,他們只會變得毫無用處,讓人喪失生活能力。」(p.166)
「我們對自己犯的錯多麼無辜,卻又對自己的行為有多大的責任啊。」(p.344)
「重要的是療傷,而非責怪。」(p.344)
「倖存者描述在自己在悲劇中萌發的頓悟,他們的生活完全改觀,變得比較單純,事情的優先順序變得比較清楚,他們比以前更感激人生的一切。」(p.350)
[編輯] 四、心得感想
首先,說明本組決定選讀此本的原因:由於同學們於上學期皆修習過變態心理學,於課程中曾學習過物質關聯疾患的基本知識,而以下將於問題與討論作簡短回顧。而基於對其疾患有基礎的認識,我們好奇若觀察角度是由當事人或其家屬等人之角度切入,所紀錄的感受與經驗會是如何,而又該以什麼方式來幫助他們為較適當的,於是我們選讀了此書以作探討。 閱讀完本書,會發現書籍的書名與其內容有很大的對比感:一個孩子的誕生,對許多家庭而言是充滿欣喜和樂觀的,典型的父母會希望孩子只會遇到好事,而「美麗男孩」似乎陳述作為一位父親,或是一位母親,看著兒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是件很幸福美好的事。然而第一次讀完後,大家分享的感覺都很沉重,覺得很無奈。紀錄者是成癮者的父親,透過作者直接而無掩飾的文筆,把成癮者吸毒前與其家人之間相處的方式、互動的感受、吸毒之後的改變,彼此之間心理的拉扯,描寫得相當深刻,使我們融入於父親的角色中,體會因為父愛,而帶來的擔憂、恐懼、哀傷、毅力與希望感受,而隨著尼克的吸毒、戒毒行為不斷重複,父親的煎熬也不停地重複,閱讀起來,這些情緒感受也因為一再重演而更加深刻。
我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也最可貴的在於他的教導意義,大衛透過自身的經歷,學習與反省後,與社會大眾分享他認為身為成癮者的家屬應該保持的態度與行為!我們都覺得大衛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向我們揭露了他的艱辛與成長歷程,甚至他的怯懦,以提供後人學習,而這是件相當勇敢的事!多數人多半選擇沉默,而作者卻願意攤開自己的傷口,讓大家一同面對,此舉能夠給有同樣處境的人更多的力量,也許可以縮短他們徬徨無助的時間,更單純的是,可以給予這些受苦的人們──希望。
我們都知道大衛這些年來心裡的掙扎與痛苦都來自於他愛他的兒子,以致於他對於尼克吸毒的事,相當執迷,犧牲了他對妻子與其他孩子的責任,甚至也失去自己工作的能力,而使家裡呈現一團混亂。儘管如此,一個身為父母的要如何能置子女的生死於事外呢?我們能責備他為尼克如此擔憂嗎?能責備他不夠理智嗎?如果我們是大衛,我們能不和他一樣因為愛孩子,而煩憂他的生命、受苦、未來人生嗎?我們想,這些都是難以評論的吧。
大衛希望告訴大家,要懂得放手。對於事物,若過於執著,只會使我們的心靈被矇蔽,而失去判斷力與自我。大衛因為腦中風的經驗,讓他深刻地體會,父母們無法永遠陪伴著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能,也不該過度擔憂或保護,這對他們沒有幫助,甚至有時還會害了他們。雖然這對於父母來說,是件很殘忍的事,明白了自己對於孩子也有做不到的事,但是我們認為這卻也給予父母與小孩自由,以能協調相處的互動狀態。父母因而可以選擇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隨孩子而擺動,情緒受之起伏,而失去理智!鬆開緊握的手,接受孩子的抉擇,在一旁陪伴與支持,或許是比較好的方式。
而我們認為「放手」的道理其實適用於任何人,任何時候,因為有時候人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時,因過於在乎時,反而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而失去初衷。其實最重要的是一開始的心意,基於愛為出發點,其行為對自己或他人,都不應該有勉強,而應該是包容與陪伴。
再者,大衛跟讀者們談起他年輕時的婚姻複雜、以及年經時也曾接觸過大麻與甲基安非他命等,這些承認,背後隱含的意涵可能都是他害了尼克,這意涵曾讓大衛痛苦了很久,而書中提到這是一般成癮患者的家屬都會有的自責心態,但,這是不對的,有時候甚至會被成癮者利用,希望造成家屬的歉疚感而使他們可以得到自由、金錢或毒品。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過往、接受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接受孩子已經生了病的事實,不要再花時間於自怨自艾,而是盡快介入。
透過大衛分享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他不能釋懷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基因、家庭關係複雜),可能是孩子們成癮的原因。而他的分享是希望父母們可以全面的反省與探討,然後接受自己,接受已經存在的現實,不要去否認或逃避,更甚或是去責怪任何一個人,因為可能會造成治療的延誤,對於現況也是無所助益的。只有接受,採取行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放棄任何希望,考量各種原因,分辨所有的建議中哪些是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再加以規劃,因為個人的病因與特質不同,一定要設計適合個人的復健課程,這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對於尼克的人生歷程,本組成員都深感遺憾,因為這個孩子原先是如此充滿天份與生命熱忱的孩子,卻因為吸毒而使健康與青春都染上了陰影。我們另外探討了他的生長背景,因為尼克是個相當敏感的小孩子,而他所接觸的文學家與藝人,大多是支持服藥來創作,可能因為他很相信這些他所崇拜的人,而影響了他在表現自我或價值觀上的決定。所以能夠越早做毒品的宣導,與越早的介入,讓孩子學會判斷,這對於他們而言都會很有幫助的。
最後回歸到身為子女身分的我們,我們應該以本書作為警惕,要學會感激與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我們都擁有父母的關愛與健康的身體,而這是最珍貴的資產。我們應當要時常反省自己所做的抉擇是否正確,以免傷害了自己的生命,也傷了關愛我們的人的心!如第五部的最後段落,大衛、前妻與尼克一同參與藝術治療,尼克用力的寫下「我很抱歉」,一遍又一遍,我們很容易忘記其實成癮者身心所遭遇的是更大的痛苦,而他們也是後悔不已的。而當我們分享到這部分時,都不禁鼻酸,故彼此期許彼此在做許多事情之前,要懂得三思,不要因為失足,傷害自己與重要人們的心!
另外,藉由本書談到關於毒癮復發的議題,組內有些同學日前有機會與國內相關單位的戒治人有所接觸,他們分享其與戒治人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的想法會不斷地遭受衝擊,而這些衝擊帶來的感受通常是較令人哀傷的。因為戒治人向同學們透露說他們被送入某些相關機構,機構中有些人會在心中認為他們戒除不了對毒品的依賴,而沒有認真地思索怎麼去幫助他們,使他們自身也沒有很認真的看待戒毒這件事。而這使我們組員都很難過、很痛心,因為這種處理態度對於戒治人及其家屬們是件很殘忍的事。
因此我們思考,有時候成癮者沒有辦法戒除對毒品的依賴,或許社會也需要背負些責任。除了毒品取得的容易度,政府可能需要設立更嚴謹的制度加以防範之外,政府建設的相關機構、反毒的宣導活動或是提供相關輔導內容,其成效如何,以及如何監督,這些都是需要重新省思的問題,以期望能更有效的幫助戒治人們。而幫助成癮者戒癮的工作是相當地艱辛的,可能會遭遇到許多挫折,但身為協助者,必須對他們抱有期待與同理,相信這些人並且持續不斷地督促他,或許花費的時間會很漫長,但是我們相信一旦他們成功戒癮後,曾付出的心力、時間等,一切都會是值得的。
[編輯] 五、討論分享
Q1:簡單介紹物質關聯疾患是什麼。
A:物質關聯疾患分為兩種: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與物質依賴(substance dependence)。物質依賴,也稱為成癮(addiction),指過度使用以達生理或心理依賴,因而產生生理、認知或行為的症狀。使用物質可能衍生出的問題包括耐受性和戒斷,即為了達到想要之效果,或是原計量之藥物效果降低,會使服用的劑量較多、以及戒斷時會有負向的生理及心理症狀出現,而無法順利停用該物質、使用物質導致生理或心理疾病惡化及工作或交友方面出現問題。物質濫用則是指長期且大量使用某些物質,但個體卻無法減量或停止使用,使個體無法在工作上或家庭中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可能也會使個體面臨到生命危險、社會關係緊張、法律問題等。
另外,還有物質中毒(substance intoxication)指的是服用某種物質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了不良的認知或行為。主要與物質關聯疾患相關之物質有:酒精、尼古丁、大麻、鴉片、興奮劑及幻覺劑等。而相關病因有社會文化、心理、遺傳及神經生理因素,會隨著不同的物質而有不同的關聯性。常見之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藥物替代治療等。
Q2:孩子的偏差行為,如吸毒等,是因為父母的疏忽,還是過度疼愛而造成的?
A: 曾經看過一段對話,一對夫妻很煩惱的去找心理醫生,因為他們的孩子非常叛逆,而那位醫生在聽完父母親的敘述他們如何為他準備好所有一切的事情後,他們父母問說:「醫生,我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那位心理醫生說:「你們的孩子怎麼會有問題?他什麼問題也沒有呀!」;那對夫妻很訝異的說:「他的行為那麼叛逆怎麼會沒有問題?」;醫生就說:「你們什麼事情都幫他做好了,發生事故,也都幫她處理了,他當然不會有任何問題呀!」 我們常常在探討兒時經驗會如何影響到一個人長大後的行為及性格,如:受虐、疏忽照顧,所造成的很多問題;可是近年來,多了一個過度溺愛,也會造成孩子出了問題。
雖然說大衛並沒有說真的對孩子過度寵愛,可是由於夫妻離婚,這或許是影響尼克的一個原因,但我們也發現大衛似乎一直在退讓,從反對他吸毒,罵他,到最後變成,只要他健康就好,雖然強調「放手」,但是換個角度而言,有人認為有一部分原因,是尼克在吸毒時,雖然自己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他抗拒不了渴求感(craving),不過他也知道他的父親並不會因此而真正的放棄他,所以才會一再的重蹈覆轍,這樣的結果或許也是父母該警惕的責任。
Q3:身為父母,當你的孩子染上毒癮時,你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要如何做才是最適當的?
A: 就像書中提到的,我們會礙於親情、友情的關係,而給予毒癮患者金錢上的援助,為的是不希望他們過的不好,但這往往會使他們將錢拿去買毒品、更加地淪陷在其中。我們應該要協助他們尋求正當矯正途徑,並且要懂得適時地狠下心,才不會耽誤了他們的歸途。 另外,多數的人面對身邊的毒癮者,通常都是選擇默默的痛苦沉默,但大衛.薛夫,選擇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面對自己兒子的毒癮,大衛不曾對兒子放棄希望,而是陪伴從毒癮到戒毒的整個過程,其中的勇氣、信念、希望、毅力是相當正向的動力,故願意將之公開,與大眾分享與共勉,也是個令人欽佩的協助方法。
Q4:對於上癮者的家人、愛人、任何愛他與關心他的人來說,他們承受了莫大壓力,上癮者可能藉著毒品而獲得一絲快樂以及對現實的忘卻,但他們身邊的人卻沒有喘息的空間,他們的情緒如何處理較適當呢?
A: 成癮者身邊的人常常隨著成癮者情況而情緒起伏,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困惑、愧疚、憤怒、難以承受、飽受驚嚇,統計上顯示大多數人往往選擇沉默與壓抑,因而擔憂不已,我們認為其實他們可以: 一、參加心理治療,與心理師談心中的感受,藉此抒發情緒。 二、參加同為成癮者家人的聚會,聊彼此的經驗,並互相安撫與鼓勵,以此控制情緒。 三、對自己有耐心、寬待自己、接受自己。 四、藉寫作或圖畫抒發情緒。
Q5:有人說:「抽菸/吸毒才帥氣。」你對這句話的看法為何?你認為青少年成癮者會是基於什麼樣的心態而要求朋友也一同加入這種行為?當朋友邀你抽菸或吸毒,該如何應對以及該如何協助他?
A: (1)我們認為這句話對於正值重視同儕與叛逆精神的青少年們來說會是句相當有影響力的激詞,會促使他們不顧一切的決定嘗試。但是我們應該要仔細思考,吸毒就是不對的,對身體有害處,應當以堅定的態度拒絕。
(2)此時,青少年相當重視同儕關係,而會有從眾行為出現,尤其是東方文化,希望透過與他人做一樣的事,來表示自己也是團體的一部分。而我們認為會提出此要求的對方應該是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且有越多人跟他做同樣的事,除了表示他人對自己友誼的忠誠。也可以表示做這件事的價值,考量處於叛逆階段,可能會希望透過做一些反社會之行為而顯得自己很了不起,很獨特,朋友也應當嘗試,或許他們也有炫燿的心態。
(3)堅定的拒絕後,嘗試以較婉轉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對身體的傷害會造成什麼結果,也讓他知道不用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現自我。有時可以找你們信任的對象來協助開導,尤其是對方崇拜的對象越具影響力。也可透過轉移注意力來協助他們,常邀請他們去做其他活動,來使他們由抽煙或吸毒中分心。
[編輯] 六、相關連結
對尼克與大衛的訪談 [1]
[編輯] 七、成員
夏允中 黃思捷 周于文 崔珺甯 李羿潔
陳沛緹 張湘凌 李芝瑩 王詩婷 蕭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