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倫理與論文作者姓名的排序之省思(下)(劉克明 教授)

出自KMU Wiki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2008年2月22日 (五) 16:02所做的修訂版本 (編輯)
Itchen (對話 | 貢獻)
(醫學教育:學術倫理與論文作者姓名的排序之省思(下)(劉克明 教授)移動到學術倫理與論文作者姓名的排序之省思(下)(劉克明 教授): 收集入醫學教育Category)
←上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2008年2月22日 (五) 16:03) (編輯) (撤銷)
Itchen (對話 | 貢獻)

 
第13行: 第13行:
韓文版論文原作者Dr. Kim非常堅決反對此項決議,他認為這篇英文論文的內容並不是這些名單上的作者的研究成果,因此他還要繼續向 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 及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提出申訴。 有關第一作者排名或掛名作者等問題方面,台灣的學術界是否也有論文作者排名及誰才是第一作者的爭論呢? 去年在筆者訪視的學校中,曾觀察到有些學校的合作醫院,在捐款給學校後,有些醫師本人並未實際?與研究,但要求排名為論文的第一作者。依據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前主編 Dr. Arnold Retman 曾經提出作為第一作者的四個條件: 1. 提出研究的觀念及實驗的設計; 2. 實際參與實驗、實際操作; 3. 實際執行數據的分析和解釋; 4. 實際撰寫論文。若要成為共同作者之一,必需符合上述二個或三個以上條件。 韓文版論文原作者Dr. Kim非常堅決反對此項決議,他認為這篇英文論文的內容並不是這些名單上的作者的研究成果,因此他還要繼續向 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 及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提出申訴。 有關第一作者排名或掛名作者等問題方面,台灣的學術界是否也有論文作者排名及誰才是第一作者的爭論呢? 去年在筆者訪視的學校中,曾觀察到有些學校的合作醫院,在捐款給學校後,有些醫師本人並未實際?與研究,但要求排名為論文的第一作者。依據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前主編 Dr. Arnold Retman 曾經提出作為第一作者的四個條件: 1. 提出研究的觀念及實驗的設計; 2. 實際參與實驗、實際操作; 3. 實際執行數據的分析和解釋; 4. 實際撰寫論文。若要成為共同作者之一,必需符合上述二個或三個以上條件。
-結言:<br>黃崑巖教授曾在聯合報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掛不掛名,有關係」,他提到會發生掛名、抄襲的問題,主要是”做人的準備”不足所致。要這種人突然面對醫學倫理、出版倫理、科學倫理、商業倫理、……,是有一點生疏而措手不及反應。 筆者很贊同黃崑巖教授的看法,事實上,在此資訊發達的 e-世代,當教師、學生與研究者在面臨研究發表或畢業的壓力時,不但要兼顧長者、申請計畫、研究經費、昇等、及家庭等的壓力,又要考量學術倫理及學術良知,真的是巨大的挑戰。也建議教師成長中心等單位能多多發揮功能,從基本面去協助教師解決或減輕壓力,以避免產生上述的學術研究倫理等問題。<br>+結言:<br>黃崑巖教授曾在聯合報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掛不掛名,有關係」,他提到會發生掛名、抄襲的問題,主要是”做人的準備”不足所致。要這種人突然面對醫學倫理、出版倫理、科學倫理、商業倫理、……,是有一點生疏而措手不及反應。 筆者很贊同黃崑巖教授的看法,事實上,在此資訊發達的 e-世代,當教師、學生與研究者在面臨研究發表或畢業的壓力時,不但要兼顧長者、申請計畫、研究經費、昇等、及家庭等的壓力,又要考量學術倫理及學術良知,真的是巨大的挑戰。也建議教師成長中心等單位能多多發揮功能,從基本面去協助教師解決或減輕壓力,以避免產生上述的學術研究倫理等問題。<br>[[Category:醫學教育]]

當前修訂版本

[編輯] 【醫學教育】學術倫理與論文作者姓名的排序之省思(下)                                                        醫學院劉克明副院長


4. 宜謹慎處理作者排名及避免論文重覆發表: 在論文作者排名及論文重覆發表的問題,英國醫學期刊 (BMJ) 在 04/07/2007 的一期,刊登一篇由記者 Mr. Jonathan Gornall 撰寫的調查報告,題目為 “Duplicate Publication: a bitter dispute”。


其內容是一位韓國醫師 Dr. J. H. Kim,於 2004年一月,以韓文發表了一篇論文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 in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atients using th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刊登在韓國期刊 Kor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r. Kim 是第一作者。但這篇論文後來又被翻譯成英文,重新投稿刊登於美國的期刊 Fertility and Sterility,通訊作者與韓文版同一人為Dr. Sook-Hwan Lee,但原論文題目己被改成 “Quantific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第一作者也更換為 Dr. K. Y. Cha。在這篇英文論文中,Dr. Kim 不但不是第一作者,甚至連名字也從作者名單中消失了。

排在新論文的第一作者 Dr. Cha 是 Dr. Kim醫學院畢業後當住院醫師時的醫院老闆,當時是 Dr. Kim 的雇主,Dr. Cha也是韓國醫療大企業 CHA Health System 的老闆,但是Dr. Cha並未參與Dr. Kim的研究,也未列名在 Dr. Kim原先的韓文論文作者名單中。在英文論文於期刊 Fertility and Sterility刊登後,Dr. Kim 向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主編 Dr. Alan DeCherny撿舉揭發Dr. Cha剽竊其論文並且重覆投稿發表。

對這個案子,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主席 Dr. H. Marcovitch 說 “It is wrong to try to publish the same data more than once. Duplicate publication is taken very seriously and COPE deplores it because it can corrupt the record”。 Dr. Marcovitch 明白宣示不可以重覆發表。這件剽竊案也被刊登在美國報紙 (Los Angeles Times 02/18/2007)。 目前的發展,依據BMJ 在 05/05/2007 的一期 (BMJ 2007; 334:925),其記者 Mr. Jonathan Gornall的報導“Journal withdraws paper on grounds of prior publication but avoids issue of plagiarism”,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會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編輯委員會決定由於Dr. K. Y. Cha的論文以前己經曾在其他雜誌刊登過,因此將該篇論文撤銷,並且處罰該篇論文通訊作者 Dr. Sook-Hwan Lee 三年不准投稿該期刊,但是並未提到要如何處理第一作者Dr. Cha以及論文剽竊等違反學術倫理及研究倫理的問題。

韓文版論文原作者Dr. Kim非常堅決反對此項決議,他認為這篇英文論文的內容並不是這些名單上的作者的研究成果,因此他還要繼續向 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 及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提出申訴。 有關第一作者排名或掛名作者等問題方面,台灣的學術界是否也有論文作者排名及誰才是第一作者的爭論呢? 去年在筆者訪視的學校中,曾觀察到有些學校的合作醫院,在捐款給學校後,有些醫師本人並未實際?與研究,但要求排名為論文的第一作者。依據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前主編 Dr. Arnold Retman 曾經提出作為第一作者的四個條件: 1. 提出研究的觀念及實驗的設計; 2. 實際參與實驗、實際操作; 3. 實際執行數據的分析和解釋; 4. 實際撰寫論文。若要成為共同作者之一,必需符合上述二個或三個以上條件。

結言:
黃崑巖教授曾在聯合報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掛不掛名,有關係」,他提到會發生掛名、抄襲的問題,主要是”做人的準備”不足所致。要這種人突然面對醫學倫理、出版倫理、科學倫理、商業倫理、……,是有一點生疏而措手不及反應。 筆者很贊同黃崑巖教授的看法,事實上,在此資訊發達的 e-世代,當教師、學生與研究者在面臨研究發表或畢業的壓力時,不但要兼顧長者、申請計畫、研究經費、昇等、及家庭等的壓力,又要考量學術倫理及學術良知,真的是巨大的挑戰。也建議教師成長中心等單位能多多發揮功能,從基本面去協助教師解決或減輕壓力,以避免產生上述的學術研究倫理等問題。